四川特色美食小吃排名榜
四川著名小吃排行榜!“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彼拇ǎ瑢嵲谑且粋€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這里不僅有讓人流連忘返的優(yōu)美景色,更誘人的是那一年365天都吃不完的美食,且不說早已名揚天下的川菜,四川的各種小吃已經(jīng)足夠使人口水長流了!來源:廚影美食龍抄手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特殊叫法。龍抄手創(chuàng)始于上世紀40年代左右,當時春熙路濃花茶社的張光武等幾位伙計商量合資開一個抄手店,取店名時就諧濃字音,也取龍鳳呈祥、“龍騰虎躍”之意,定名為龍抄手。當時,抄手在成都多有店鋪銷售,要想生意做得活,做得好,首先要講究質(zhì)量和特色。據(jù)說,張光武等股東很注意汲取前人的經(jīng)驗。當時,曾有人向他們介紹:古時候做抄手要講究兩點,一是湯要清。二是餡要細。元代倪瓚的《云林堂飲食制度集》記有一煮餛飩法:“細切肉臊子,入筍米或茭白、韭菜、藤花皆可,以川椒杏仁醬少許和勻裹之,皮子略厚小,切方,再以真粉末搟薄用?!饼埑旨橙×诉@兩點經(jīng)驗,講究湯清餡細,除此以外還特別注意制皮薄,用的是特級面粉加少許配料,細搓慢揉,搟制成薄如紙、細如綢的半透明狀。為了使餡心細嫩,采用純豬肉,加水制成水打餡。另據(jù)四川的特點,配以清湯,紅油、海味、燉雞、酸辣、原湯等多種味別。鐘水餃鐘水餃是成都著名的漢族傳統(tǒng)小吃,相傳鐘水餃創(chuàng)制于1893年,由名叫鐘燮森的小販經(jīng)營,后設(shè)店于荔枝巷,又稱為“荔枝巷鐘水餃”。鐘水餃絕在選料,妙在調(diào)味。在用材上,鐘水餃與北方水餃的主要區(qū)別是全用豬肉餡,不加其它鮮菜,上桌時淋上特制的紅油,微甜帶咸,兼有辛辣,風味獨特;鐘水餃在1990年被成都市政府授予了“成都市名小吃”的稱號。賴湯圓賴湯圓是成都十大名小吃之一,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從1894年起,老板賴源鑫就在成都沿街煮賣湯圓,他制作的湯圓選料精、做工細、質(zhì)優(yōu)價廉,煮時不爛皮、不露餡、不渾湯,吃時不粘筷、不粘牙、不膩口,細膩柔和、皮薄餡豐、軟糯香甜。從最開始的黑芝麻、洗沙心積累下一定人氣之后,賴老板又增加了玫瑰、冰桔、棗泥、桂花、櫻桃等十多個品種。有趣的是,各種餡心的湯圓,形狀不同,有圓的、橢圓的、錐形的、枕頭形的。上桌時,一碗四個,四種餡心,四種形狀,號稱“雞油四味湯圓”,真是美味又賞心。韓包子全國著名書法家徐無聞先生生前撰寫對聯(lián)一副贊韓包子:“韓包子無人不喜,非一般餡美湯鮮,知他怎做?成都味有此方全,真落得香回口暢,賺我頻來?!毙蜗蟮孛枥L出韓包子的特色和它在成都名小吃中的地位,以及食客在品嘗時的歡悅心情。由于用料考究,精心制作,所 以韓包子具有皮薄色白、花紋清晰、餡心細嫩、松軟化渣鮮香可口等特點,其色香味形俱佳。豆花豆花是四川常見的家常美味菜肴,比豆腐腦要老一點。小小的一個豆花,四川人也吃出了名堂,發(fā)展出了泉水豆花、譚豆花、牛肉豆花、馓子豆花、冰醉豆花、酸辣豆花等一系列令人垂涎的美食。喜咸辣口味可選馓子豆花或麻辣豆花,大熱天或吃辣食時可來一碗冰醉豆花,口感清涼爽滑又稍帶甜味,那解暑消辣的效果絕不比冰淇淋差。串串成都,是串串的發(fā)祥地。串串的種類很多,從各種口味的特色牛肉到品種豐富的素菜,當然也還少不了四川人愛吃的毛肚鴨腸郡肝黃喉這些經(jīng)典菜系了。各色葷素被串在竹簽上,抓上一大把簽子,在紅湯里涮過之后,蘸上碟料,過癮得很。吃完之后,數(shù)著簽子算錢,一分不差。不論是熱鍋串串、還是冷鍋串串、砂鍋串串等,每個成都人心里,都有一個常去不厭的串串攤。如今,走在川渝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串串店鋪,紅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熱氣騰騰的一鍋紅湯以及那一大把的竹簽,把葷的、素的往竹簽上一穿,就構(gòu)成了特別的一景。朋友家人三三兩兩圍著小桌,輕松的環(huán)境,熱鬧的氛圍,各拿一大把自己愛吃的串串煮進鍋里,再加上冰鎮(zhèn)啤酒,擺擺龍門陣,聊聊八卦,儼然一幅享受生活的景象。擔擔面街巷的美味,擔擔上的傳說。按現(xiàn)在普遍的記載,擔擔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41年,由自貢一位叫陳包包的小販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正宗的擔擔面重在兩個精髓。一是煮面,不能煮太軟,煮的過程中一般需加涼水一次,熟了立馬挑入碗里。看似簡單,其實大考功力,挑早了口感生硬,挑晚了就勁道不夠且不爽滑。二是制臊,肉須是豬后腿肉,剁成末,入滾油炒制吐油,加姜米、小蔥、老抽等佐料翻炒上色。最后和炒香的芽菜拌在一起臊子就制成了。一碗好的擔擔面是面條滑爽,根根勁道,面臊酥香,加上細嫩的芽菜和花生碎,香味濃郁撲鼻。怪味面成都的怪味面是當?shù)匾唤^,說它“怪”,是指面入嘴里,似乎都能感覺到很多種味道,麻、辣、鮮、香、甜、酸。吃起來百味交陳。怪味面重點全在調(diào)料上,它分為底碗調(diào)料和湯汁調(diào)料,底碗是用香油、花椒粉、味精、糖、鹽、醋、紅油等制作的怪味底料,湯汁是用豬骨、海米和墨魚等海鮮放雞湯里燉好的,面條出鍋,盛進底料碗中,再澆 上湯汁。一碗面,海鮮的清香加上麻辣酸甜融合而成了怪味。宜賓燃面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自古便是繁華水碼頭。尤其是清后期至民國中期,更因“水陸交會,貿(mào)易四達”,成為西南著名的商貿(mào)重鎮(zhèn)和最大的轉(zhuǎn)口市場之一,開創(chuàng)了“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滿的敘府”之物流神話。當時宜賓碼頭工人眾多,于是在清代光緒年間,燃面雛形――“油條面”應運而生。當時水碼頭上的挑夫們將水葉子面(也稱“水面”)甩干后,拌上豬油與辣椒油(紅油),便可大快朵頤。這碗面,富含熱量且香辣爽韌,不求精致,但能滿足勞動者的熱能需求與口腹之欲,吃上一大碗,就能扛住艱苦體力勞作。而且,宜賓水碼頭容納百川,又塑造了宜賓人兼容并蓄的精神氣質(zhì)。燃面雖不求登大雅之堂,卻仍是調(diào)和多種作料,口味復合,有麻、辣、鮮、香、脆、韌等重疊豐富的香味與口感,在味蕾上滑行流連。燃面是否真會“燃”?燃面之“燃”有兩層含義,一指燃面中紅油多板油多,色澤紅亮,像火焰欲燃一般;二是燃面需要煮得干、甩得干,又富含油脂,所謂“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故名燃面。據(jù)了解,燃面需要宜賓糧食做成的水葉子面,久煮不混湯,其作料更需本土出產(chǎn)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宜賓芽菜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小磨麻油有八十余年制作歷史,辣椒最好是高縣特有的辣椒,花生是本地的瘦地花生,口味芳香;連蔥,最好都是宜賓小香蔥……小小一碗燃面,融會著的是宜賓本地物產(chǎn)之精髓。甜水面甜水面是四川的傳統(tǒng)小吃,因為重用復制醬油(四川特有醬油,用紅糖香料等與醬油熬制而成),口味回甜而得名。面條大概有筷子頭那么粗,所以這個面入口有嚼勁,加之紅油辣椒、復制醬油、芝麻醬、蒜泥調(diào)味,夠刺激,吃起來感覺爽快,吃完后感覺痛快。三大炮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區(qū)傳統(tǒng)特色小吃,也是舊時“趕花會”時才有的一種“糍粑”的特殊售賣形式。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拋扔糯米團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fā)出“當、當、當”的響聲,分為“鐵炮”,“火炮”,“槍炮”,故名總稱“三大炮”。你看那一張木板上,擺著12個銅盤,兩兩相疊,分排行。木板下面放著一口熱氣騰騰的大鐵鍋,里面裝著煮好,又用木槌舂茸的糯米飯。旁邊是一個大大的圓形竹簸,里面還有已經(jīng)鋪上了一層炒得甘香的黃豆粉。當有人點餐,師傅就會先從鐵鍋中扯出一把糯糍粑,分截三坨,有節(jié)奏地打到隔壁的銅板上,發(fā)成三聲清脆響亮的“砰砰砰”,如炮聲然。神奇的是三坨糍粑會利用自身彈性而彈入隔壁的竹簸中,然后自動滾上一層黃豆粉 。然后從竹簸中拿出,澆上紅糖,撒上芝麻,三大炮就做好了。甘香軟糯,微微的溫度加上薄薄的紅糖汁,一大口下去都不會燙到。黃豆粉整好完全包裹著滿滿的糯米香,一口一個香,怎么吃都不膩。吃完“三大炮”,再喝一口清香醇厚的“老鷹茶”,真是舒心愜意,回味綿長。老媽兔頭在成都,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成都一大怪,兔頭炒來賣”。說的就是雙流老媽兔頭,以其麻、辣、鮮、香的特點風靡大江南北。辣味十足的二荊條,色澤丹紅、醇麻爽口的漢源花椒,在醇香濃厚的菜子油混合下產(chǎn)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再加上獨具四川特色的豆瓣、豆豉和姜末,讓兔頭的色香味層次更加多元。每一個兔頭都要求品相整齊、肉質(zhì)細嫩。對食材的嚴格挑選體現(xiàn)了“老媽”的品牌信念――質(zhì)量過硬,才能做出真正好吃的兔頭。精選的原料,獨特的配方,再以陳年鹵湯數(shù)小時細火慢燉出來的兔頭,麻辣鮮香、肉質(zhì)細膩,讓眾多美食饕餮者趨之若鶩。肥腸粉肥腸粉+鍋盔,是四川人最愛的早餐種類之一。肥腸粉必須腸白嫩、粉勁道。腸要洗得干干凈凈沒異味,小火慢燉得柔中帶一點嚼勁,紅油滑過,沾染少許,彎彎里還要勾住些湯汁,才讓人吞得盡興。粉要選優(yōu)質(zhì)紅薯粉,最好是手工做出來的,口感才有勁道。調(diào)料要下足,醬料沒得含糊,必須得是陳釀郫縣豆瓣醬,香味才有層次,再加上鮮蔬,紅油飄香,梅干菜、榨菜末星星點點,炒黃豆焦黃渾圓。如此一碗下肚,方覺十分安逸。缽缽雞缽缽雞在成都的名氣不比串串低,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講,缽缽雞因其簡單,美味又低廉的價格更受大家追捧。實際上缽缽雞起源于樂山,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缽缽指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zhì)龍紋,缽內(nèi)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后用簽串制,晾冷浸于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時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長外更添情趣盎然。缽缽雞烹制簡單,關(guān)鍵是選原材料。雞要選“跑跑雞”。樂山本地的土雞種,敞放于鄉(xiāng)下山腰,稻田偷谷、林下啄蟲,一身跑跑肉,嫩香無比,就是骨頭渣渣都是極耐咀嚼的。關(guān)于缽缽雞的香味,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調(diào)料―――藤椒油的運用。藤椒油幾乎就是為烹調(diào)缽缽雞而天生的。四月的藤椒果,由青而紫,玲瓏剔透,掛在樹上都是誘人的。摘來鮮果,盛于陶缽,將熱菜油浸淋,輔以鮮芋荷葉、芭蕉葉遮蔽香氣。這個程序叫“閉藤椒油”。以藤椒油拌和的雞肉,緊跟在奇香后面的,是一股山野的浸人清涼。要是換成花椒油、辣椒油,上火不說,色香味就大不如,而且滿盆都是喧賓奪主的椒末,就根本不能叫“缽缽雞”了。缽缽雞,還是可以觀賞的。將肉煮熟,不能煮爛,八分火候就行。爾后晾干,切成片,用竹簽分門別類串成串。肉片是肉片,臟腑是臟腑,雞腿是雞腿,翅膀是翅膀。放進藤椒油湯里一撈,再舉至嘴邊,油艷欲滴。粉紅的肉,青綠的? ?,翠藍的缽,層次分明,賞心悅目。缽缽雞發(fā)展到今天,除了可以吃到皮脆肉嫩的雞肉以外,還加溶入更多的飲食元素,葷素菜品皆可,麻辣清淡皆有。冒菜“冒菜”是成都的特色菜,“冒”字在這里是動詞,是一種在高湯沸水里煮燙的動作展現(xiàn)。準備一鍋麻辣鮮香的湯汁,把菜用一個竹勺裝好,一般一勺就是一份。在鍋里煮熟,然后盛到碗里,順便再舀一勺湯汁,加入老板調(diào)制的各種調(diào)料。冒菜原料不限,和串串香、火鍋類似,什么都可以冒,什么都可上桌。蛋烘糕味道是有情懷的,也是有歷史的。蛋烘糕在成都人心目中的地位,非一年半載所能鑄就。它固有其自己漫長的發(fā)展與流傳歷史,以至于今日,蛋烘糕成為了一代又一代成都人心中的記憶共鳴。蛋烘糕據(jù)說起源于清朝,成都文廟街石室書院旁,是一位姓師的老漢兒從小孩子玩的“姑姑筵”得到啟發(fā),首創(chuàng)了用雞蛋、發(fā)酵的面粉、紅糖等調(diào)成面糊,在平底鍋上烘煎而成一種外焦里嫩的糕點。因其吃起來酥嫩爽口,口感特別好,遂成成都名小吃??商砑又ヂ榛蚶苯?、三鮮、芝麻醬、椒鹽、肉末紹子等等幾種餡料,口味非常豐富,深得男女老少的青睞。鍋盔鍋盔,也寫作“鍋魁”,一個成都人生活中再稀松平常不過的小吃。制作鍋盔,也喚作“打鍋魁”。而“打”這個字,可能來源于制作鍋魁的過程中發(fā)出的聲響。鍋盔以來自彭州的軍屯鍋魁最出名,以香,酥、脆、細嫩化渣而名揚川西,打鍋魁的只要標明“軍屯”二字,就可吸引買主。冰粉“在成都,沒有吃冰粉,就不算過夏天”,冰粉原本是四川歷史悠久的消暑小吃,制作的原料簡單,成本低廉,狀如無色果凍,佐以濃淡合適的糖水和山楂葡萄干花生碎等,不過分的甜;一大勺碎冰給它注入內(nèi)力,不刺激的涼。一碗本地人眼里的合格冰粉,一定會有高貴的氣泡,還有一些非常輕微的絮狀懸浮物。你會發(fā)現(xiàn)它竟然是略酸的,口感綿厚,帶著友好的頓感,像年幼的果凍――這個時候你就知道為什么成都人總說,“手搓”對于冰粉的無可取代。這個“手搓”,指的是用干凈手帕或紗布把冰粉原料“冰粉籽籽”包住,放到適量的涼白開里反復揉搓,等滑溜溜的液體充盈于其中。取出手帕包后,再加一點石灰水之類。待它凝固,原料天然、手工精制,出身高貴、隔夜即化的冰粉就可以出街了。這個過程充滿了慢的哲學和快的韻味,配料更是不明覺厲的簡約又考究――花生瓜子要酥要酥脆不能受潮,山楂片葡萄干橙皮糖醪糟放入后,糖水還在舒適的甜度里。棒棒雞棒棒雞原本是樂山地區(qū)的傳統(tǒng)小吃,特點是雞絲不是用刀切成,而是先棒打松后再以手撕而成的。將早已制好的調(diào)料澆上后還要再加入花生米,芹菜節(jié)等,吃起來麻辣香甜,是佐酒的好菜。葉兒粑又名< a href='/techan/36312' target=_blank>豬兒粑、鴨兒粑,是遍及四川的風味名小吃,因其制作時用良姜葉等包裹蒸食而得名,具有色澤淡綠、皮面滋糯、咸甜兼?zhèn)?、清香可口的特色。最正宗的宜賓葉兒粑在當?shù)刂谱鲿r,是用糯米粉做皮,內(nèi)部加入芽菜和鮮豬肉炒制的餡,外面用裁切好的良姜葉包上即可。三合泥三合泥真稱的上是成都小吃中的元老了,現(xiàn)今已經(jīng)幾乎絕跡于都市生活,只有老成都才能回憶起老春熙路口那老字號三合泥的味道。三合泥之所以叫“三”合泥,是因為它由三種主要材料炒制而成。其實配料加起來有十八種左右。糯米、芝麻和核桃構(gòu)成了三合泥的主體,先將這三種主材用慢火炒熟――糯米要事先泡24小時以上,隨后磨成粉末,把粉末加少量水煮熟,形成“泥狀”。煮的時候水一定要少,并且要邊煮邊攪動,否則容易結(jié)塊。主要材料準備好以后,就可以根據(jù)各店家的風格加入炒熟的碎花生、黑豆、黑米面等等來增加香味。將這黑灰的”泥”放到大炒鍋里,用豬油慢慢炒,炒時加入白糖或紅糖,以及炒好的花生碎粒等配料。炒熟以后一般一直用小火煨著,保持不糊鍋就可以了。三合泥的特點是觀之顏色黑亮,口感柔滑糯軟,聞之香味濃郁。芝麻、核桃、花生、糯米等都是香味突出的原料,經(jīng)過長時間翻炒,這些原料的香味已經(jīng)淋漓的散發(fā)出來,并且糅合在一起,再加上豬油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真是讓清寡的腸胃得到無比的犒賞。傷心涼粉傷心涼粉是四川名小吃,其主料為豌豆,經(jīng)手工精制而成。傷心涼粉一說有二解:一為居住在洛帶鎮(zhèn)的當年湖廣填四川來的廣東客家人思念家鄉(xiāng)時做的涼粉,因為思念而傷心,故得名;二則指該涼粉禿辣,吃了涼粉的人都會被辣出眼淚,個個淚汪汪,別人還以為遇到了什么傷心事。傷心涼粉,物如其名,一吃就會流淚。涼粉有兩種,主料是豌豆做的米黃色的涼粉,還有一種是土豆粉或者大米粉做的白色的涼粉。白涼粉口感爽滑,黃色豌豆涼粉更多了綿綿的味道。涼粉佐料有醋、味精、蔥花、老抽、蒜泥、白醬油、花椒粉、五香粉、郫縣豆瓣、芹菜、豆鼓鹵、紅油辣椒、芽菜粒、花椒粉等,平均一碗涼粉大概13種以上的調(diào)料。道地的傷心涼粉上餐時是用大竹編簸箕端上桌的,十分特別。蒸蒸糕蒸蒸糕由大米、糯米、豆沙、紅糖和熟豬油混合制成,蒸糕時,用清水灑濕米粉,用蚌殼作勺撮入木做的蒸盒內(nèi),然后輕輕地把米粉填滿壓平,上面再加上點白糖、紅糖、洗沙或湯圓心子,還得放一小坨豬油,再蓋上木制的籠蓋,放在鍋里蒸,僅幾分鐘就可蒸好。蒸蒸糕如同馬蹄狀,但比馬蹄袖珍些,它色澤油亮潔白或白里透紅、透黃,松泡軟糯,香甜不膩口,滋潤又? ??沾牙。摻雜其中的紅糖、豆沙,更平添出幾分鄉(xiāng)土味。旅居海外的一位成都老人說:“我在海外吃過的美食無數(shù),都無法淡化對蒸蒸糕的記憶。我試過,不管什么現(xiàn)代化的炊具,精美的原料,都做不出那種滋味,那種風情。蒸蒸糕,今生只有了回憶?!庇?a href='/techan/21319' target=_blank>茶油茶是川渝地區(qū)特有的名小吃,由米糊糊、馓子、酥黃豆或花生、大頭菜碎,加上鹽、花椒面、辣椒油、味精、蔥花,和勻而食,麻辣香香的,非常好吃。在南充閬中,當?shù)厝肆晳T一大早到油茶館吃碗油茶馓子,俗稱油茶馓子“趕早臺”。冷吃兔冷吃兔又名香辣兔,是四川自貢地區(qū)一種民間傳統(tǒng)美食,迄今已有百余年歷史。自貢人常說,冷吃兔是“出川必備,入川必吃”的特產(chǎn),當?shù)貛缀跫壹叶紩?,人人都愛吃,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做的自貢冷吃兔最正宗。自貢冷吃兔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骨冷吃兔,傳說吃起來更香,更有嚼頭;一類是無骨冷吃兔,更加入味,吃起來更方便,放心。做冷吃兔,一般選用兩斤左右的仔兔,肉質(zhì)更加飽滿緊實,經(jīng)過清洗、腌制、爆炒,在蔥、姜、蒜、肉蔻、八角、小茴香等十幾種輔料的烘托下,麻辣鮮香、味美柔嫩,既可空口白食又能作為主菜食用,口感極佳。并且冷吃兔有一大特點,越冷越好吃。因為越冷肉質(zhì)越干,越有嚼勁,而且此時湯汁已全部浸入肉中,吃起來更是入味。
Hash:d6a3a239206dab811b2fad1a0215cd14f1385bb1
聲明:此文由 區(qū)塊大康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