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花橋旅游攻略「松溪周邊游」

導讀:松溪花橋旅游攻略「松溪周邊游」 松溪縣的行政區(qū)劃 昆山花橋有哪些景點啊? 昆山花橋有什么好玩的 松溪的特產(chǎn)小吃是什么

松溪縣的行政區(qū)劃

2000年,松溪縣轄3個鎮(zhèn)、6個鄉(xiāng):松源鎮(zhèn)、鄭墩鎮(zhèn)、渭田鎮(zhèn)、河東鄉(xiāng)、舊縣鄉(xiāng)、溪東鄉(xiāng)、花橋鄉(xiāng)、祖墩鄉(xiāng)、茶平鄉(xiāng)。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全縣總?cè)丝?42453人,其中:松源鎮(zhèn)33201、鄭墩鎮(zhèn)16891、渭田鎮(zhèn)22038、河東鄉(xiāng)13512、茶平鄉(xiāng)13109、舊縣鄉(xiāng)13450、溪東鄉(xiāng)11136、花橋鄉(xiāng)10944人、祖墩鄉(xiāng)8172人。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3年,松溪縣轄3個鎮(zhèn)、6個鄉(xiāng)。2003年末,戶籍人口15.88萬人,其中非農(nóng)業(yè)人口2.77萬人。

截至2012年,松溪縣轄1街道、2鎮(zhèn)、6鄉(xiāng):松源街道、鄭墩鎮(zhèn)、渭田鎮(zhèn)、河東鄉(xiāng)、舊縣鄉(xiāng)、溪東鄉(xiāng)、花橋鄉(xiāng)、祖墩鄉(xiāng)、茶平鄉(xiāng)。

昆山花橋有哪些景點?。?/h2>

沒景點的啊,昆山也就周莊是景區(qū)吧,其他鎮(zhèn)都差不多的,還有就是昆山有生態(tài)公園

昆山花橋有什么好玩的

位于貴州黎平縣地坪鄉(xiāng)的花橋,橫跨在美麗的南江

花橋

上,橋身長約70米,寬

花橋

約4米,距水面高8米。橋上建有三座橋樓,中樓高約5米,是一座五重檐四角攢尖頂?shù)?a href='/gulou/' target=_blank>鼓樓,頂上安裝有葫蘆寶頂,橋兩端是三重檐歇山頂高約3米的鼓樓。橋翼角巧裝套獸,橫廊頂脊裝飾泥塑鴦鴦、鳳凰。廊內(nèi)兩側(cè)繪有侗

花橋

族風俗畫和花鳥山水畫,形象生動。橋北端配建一座高約9米的六角攢尖頂?shù)娘L雨亭。亭中常住著一位老人,他一年四季從早到晚,在這里沏上茶水,供來往行人飲用。橋的柱頭上掛著一捆捆由熱心的侗族婦女扎制的草鞋,為行人提供方便。隆冬季節(jié),寨里的人還輪流挑柴來生火,供行人歇息時取暖。這些暖人的情意,顯示了侗族人民樂于助人,熱情待客的美德。

芷江侗族自治縣的花橋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有一座現(xiàn)今中國最大的風雨橋,名龍津橋。這座橫臥在舞水上風雨橋始建于明代萬歷十九年(1591年) ,400多年來經(jīng)過多次損毀和多次重建,一直是湘黔公路的交通要塞,是商賈游客往來云

花橋

集的繁華之地,史稱三楚西南第一橋。1998年初,為恢復這一歷史名勝

花橋

,開發(fā)旅游資源,芷江侗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決定重修龍津侗鄉(xiāng)風雨橋。 1999年初,正式動工修建龍津橋;1999年11月7日該橋竣工投入使用。新的龍津風雨橋全長246.7米,寬12.2米,人行道寬5.8米,人行道兩側(cè)長廊共設廂房式店面94間,使其不僅具有旅游觀光、交通往來的功用,而且還是世上獨一無二的風雨橋商業(yè)步行街,長長的橋廊上相隔不遠就建有一座橋亭,一共是7座橋亭,中間最高的一座橋亭高17.99米。登上亭臺可以觀賞舞水兩岸風光,河西巨大的建筑群是全國內(nèi)陸最大的一座媽祖廟----天后宮;河東岸邊是侗鄉(xiāng)最大的吊腳摟群,遠處群山疊翠,近處舞水飛濺,恰似一幅飄動的風光畫。

松溪的特產(chǎn)小吃是什么

我是松溪人,來回答這個問題最合適了。

薄 餅 即春卷,面搓揉醒發(fā)后手工攤于熱鏊上,熟之揭起的薄片面餅,卷以豆芽、肉絲、筍絲、菇絲等熟萊,成卷筒狀。亦有將卷筒入油烹炸后食用,香酥綿脆,別具風味。

小 角 小角是松溪獨有的名食。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精面粉半斤,白砂糖三點七五兩,鴨蛋三個。做法是先將肉白用雙刀剁成肉漿,然后將面粉、白糖和肉漿拌勻。再將鴨蛋烙成蛋皮,薄如春餅。最后將拌好的肉餡裝入蛋皮卷成的圓筒里,一條一條放入以紗布墊底的蒸籠蒸熱,即可成為金燦燦、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吃時切成小段塊,它既是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點,也是酒席上的上品。

“小角”,原稱“削檜”,顧名思義,就是將北宋大奸臣秦檜碎尸萬段,削成肉漿包來吃的意思。這顯然是用來紀念名將岳飛的,和各地的“油炸檜”(油條)一樣。由此可見,小角在松溪的出現(xiàn),至少有八、九百年的歷史。

此外還有紅豆小角。用紅豆煮爛杵成漿,加入糯米粉或面粉和紅糖,做成條狀,外滾一層地瓜粉蒸熟。每年中秋節(jié)祭祖,家家戶戶都做這種小角。

蕃薯小角做法也一樣,不過改用蕃薯做主料,凡老人逝世做“頭七”都用這種小角做萊。

面 茶 用面粉和砂糖溫火炒勻,熟后再加油,有的捏成丸,有的散裝在玻璃瓶里,隨時都可以吃。

餛 飩 本地人稱“扁食”。用瘦肉杵成漿,加蟶干、豬油渣,拌均勻為餡,用薄面皮包上,煮熟食之,既滑又香。如用油炸,再加冬筍、包菜、木耳、香菇、肉丁、蔥、蒜等佐料煮之,更是味美可口。

包子 分甜、咸兩種。甜的以肉、芝麻為餡,咸的以肉、筍、蔥、蒜為餡。

饅 頭 紅糖拌糯米以芭蕉葉墊住,上加發(fā)過酵的面做皮,蒸熟而成。大的每個重二斤,一個三五個人吃不完.一大蒸籠只能蒸三個。

蒙 丸 不知何故取以此名。山粉、白砂糖、豬油攪拌后捏成龍眼大小丸子,蒸熟上盤,清香甜膩,亦為家宴點心。

社 餅 春分前后采摘山野一種荊棘植物盛開的肉質(zhì)白花瓣,拌入米漿,油鍋煎攤成餅,別有風味,是歷代先民結(jié)社祭拜土神時的祭品,俗稱社餅。

艾 粿 初春采摘田野新發(fā)的艾草嫩葉,搗爛拌以米漿搓成扁園餅狀,蒸熟食用,有特殊清香之氣。

七層糕 浸水磨漿,淋澆在銅鐵方形容器,置沸水上燙熟凝固再澆一層,往復七層,熟后倒扣,切成棱形塊。

盞 糕 米漿發(fā)酵后盛置小瓷盞中,蒸熟滿發(fā)而起的甜味點心,又稱發(fā)糕。春節(jié)時家家戶戶皆制,取其年年有發(fā)。

油煎盞 帶把鐵盞先淋一層米漿? ?外皮,上置拌制的羅卜絲、木耳絲、香菇絲、辣椒末餡,再澆覆一層米漿。浸入熱油煎炸,香酥麻辣,街頭小攤即炸即食。

米冰粿 米漿滲拌黃香水(一種堿性灌木灰濾汁)、上鍋加熱不停攪拌,直至熟透成千糊狀,盛以盆缽,涼凝膠凍狀,切成條片,淋上姜蔥辣醬,別有風味。

包子粿 用上述米凍果包裹酸辣腌菜、羅卜絲等菜餡,搓揉成扁園形包果,蒸熟食用,八十年代花橋墟市攤點有售。

麻糍粿 糯米浸泡后蒸熟,乘熱置石臼中,木杵反復猛力捶搗,成膠粘狀,擠刮成小團蘸滾炒香豆粉、芝麻、白砂糖?;蛴冒咨疤前矩i油拌糍團,香甜宜人。

水落糕 炒米粉拌以白砂糖、芝麻,噴潮置木框中碾壓密實后,切成方塊,用紅紙包裝。

光 餅 面團裹以蔥花、韭菜末、肉末壓成小餅,貼置炭爐內(nèi)壁烤熟。脆酥可口。

芋頭糕 糯秈米配比浸泡磨漿濾水,與刨絲芋頭拌和蒸熟后,切片食用或油煎之。

高麗肉 將肥肉白切成條狀,大小如手指,蘸以面糊,逐根放入油鍋炸酥,撈起后倒入白沙糖中拌軋、即制成。高麗肉色味兼?zhèn)洌愦嗵鹈馈?

糟 菜 松溪縣鄉(xiāng)村人家多有糟萊壇,將姜、筍、蒜桿、芋頭、刀豆、芥菜莖等放入壇內(nèi),加紅糟和輩糟熱食之,獨有風味。家逢客來,他們就會燒起茶,炒上花生、黃豆,拿出各種糟萊賽招待客人。

時豆乳 每年八月以后,豆腐店將當天賣不完的豆腐,用以做時豆乳賣。做法是把豆腐切成四小塊,加些紅粬粉、紅酒、雙焙酒(即白水酒)發(fā)酵一兩天,聞一聞有些霉昧,再加辣椒胡椒粉,即可賣。

酸棗膏 把野生酸棗揀回來,煮熱后去皮,放在缽頭里用筷子拌攪,把核去掉,再抹在木板上待干即成。味道酸甜,食之生津開胃。酸棗皮也可曬干,放些佐料蒸軟,也是小孩可口的零食。

糯谷米花糖 它用糯谷曬得很干,放在鍋里炒成花,去殼再加糖油、紅糖,摻些水煮溶,再把米花倒入鍋中,撤上芝麻,攪勻后捏成管狀、圓形,吃時切開。

粿片、地瓜片 將米粿、地瓜切薄片曬干,放在油中炸,或用沙炒,熟后即可食用。

豆仔串 臘月用埂豆(也叫青心豆)放在米泔水浸泡飽滿,撈上陰干三天。用一種白泥去炒,加糖油、紅糖或砂糖,再把豆放入拌勻,拿起即成。

豆腐丸 系用豆腐攪碎,以瘦肉丁為餡(瘦肉丁優(yōu)于油),捏成桂元般大小的丸團,再在山粉中流動,使其整個表面粘上一層山粉,然后放豬腳湯或骨頭湯中煮熟即可。味道鮮美,備受老人和小孩歡迎,為我縣特有的美點。

湯油繭 是夏令甜味食品,以七成糯米,三成早米磨成粉,再加水,調(diào)至能成團子為止。然后以砂糖、芝麻為餡,包成蠶繭形或橄欖形狀? ?以開水煮熟,并以糖水為湯,加上幾滴麻油,每碗一、二十只,精巧雅氣,夏夜吃一碗,倍覺舒心爽氣。

Hash:3b1a2d01975ec884455c048fc5385d172f6458a9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