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旅游景點的風土人情(介紹旅游景點的風土人情英語作文)
導讀:介紹旅游景點的風土人情(介紹旅游景點的風土人情英語作文) 求中國十處風景名勝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風土人情簡介 各省簡稱及名勝古跡風土人情 列舉我國各地風土人情五處? 我國西部有很多旅游景區(qū),那里的風土人情及風景如何? 介紹北京文化,風土人情,作家作品,旅游景點.300字以上!
求中國十處風景名勝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風土人情簡介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湘桂走廊南端,東經(jīng)109°36′至111°29′、北緯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東北面與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與柳州地區(qū)相連,南、東南面與梧州市、賀州市相連,毗鄰廣東省。
桂林地處低緯,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夏長冬
短,四季分明且雨熱基本同季,氣候條件十分優(yōu)越。年平均氣溫為18.9℃。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8℃,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7.8℃。年平均無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平均蒸發(fā)量1490~190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79%。全年風向以偏北風為主,平均風速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670小時。平均氣壓為994.9百帕。
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guī)r經(jīng)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huán)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有: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堯山、獨秀峰、七星巖、蘆笛巖、甑皮巖、冠巖、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而我們所說的漓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則在陽朔境內,桂林其他縣區(qū)也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美景等著我們前去瀏覽,龍脊梯田、興安靈渠、資江漂流、五排河漂流、八角寨、寶鼎瀑布等都會為你帶來更多的驚喜。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zhèn)。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在漫長的歲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刻下了兩千余件石刻和壁書,另外,歷史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美。抗日戰(zhàn)爭時期,桂林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城,眾多的愛國作家、藝術家會集在這里,譜寫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歷史,為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孕育了富饒的文化。
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游觀光的寶地?,F(xiàn)在,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qū)已經(jīng)形成。這里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侗、仫佬、毛難等十多個少數(shù)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以及國家元首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最佳旅游時間
桂林的緯度比較低,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傮w上來說,桂林的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yōu)越。年平均氣溫為19.3℃,有“三冬少雪,四季?;ā敝f。到桂林旅游,最佳季節(jié)是在每年4-10月份,在這個期間會有“五一”和“十一”兩個黃金周,也是旅游的高峰期,氣候適宜的桂林會有很多的游客,房間的預訂和交通也進入高潮,價格比平時有所上漲,所以最好避開這個時間,選擇一個淡季出游,細細體味這天下美景。
著名景點
陽朔--以風景秀麗著稱的陽朔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桂林市區(qū)南面,屬桂林市管轄,縣城距桂林市區(qū)65公里。建縣始于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30萬人,轄6鎮(zhèn)3鄉(xiāng),有漢、壯、瑤、回等11個民族。
漓江--位于華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部,屬珠江水系。漓江發(fā)源于“華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嶺 漓江見聞貓兒山,那是個林豐木秀,空氣清新,生態(tài)環(huán)境極佳的地方。漓江上游主流稱六峒河;南流至興安縣司門前附近,東納黃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稱溶江;由溶江鎮(zhèn)匯靈渠水,流經(jīng)靈川、桂林、陽朔,至平樂,匯入西江,全長437公里。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稱漓江。
九馬畫山--從興坪溯江而上四公里有一山,它五峰連屬,東南北三面環(huán)山,西面削壁臨江,高寬百余米的石壁上,青綠黃白,眾彩紛呈,濃淡相間,班駁有致,宛如一幅神駿圖,旅行家徐霞客這樣描述:“其山橫列江南岸,江自北來,至是西折,山受嚙,半剖歸削崖,有紋層絡。綠樹沿映,石俱黃、紅、青、白,雜彩交錯成章,上有遠望如畫屏,故名畫山?!?/p>
象山--坐落于桂林市城西的象山,與城東的東寶山遙遙相對,成為荊門市有名景觀。象山唐代稱為蒙山,“象山”一名據(jù)說是為紀念南宋陸九淵而來。無獨有偶,在今江西貴溪也有一座“象山”,也因紀念陸九淵而命名。故昔日出一陸夫子,今朝才有兩象山。
各省簡稱及名勝古跡風土人情
各省簡稱:
北京(京)
天津(津)
黑龍江(黑)
吉林(吉)
遼寧(遼)
河北(冀)
河南(豫)
山東(魯)
山西(晉)
陜西(陜)
寧夏(寧)
甘肅(隴、甘)
新疆(新)
青海(青)
西藏(藏)
湖北(鄂)
安徽(皖)
江蘇(蘇)
上海(滬)
浙江(浙)
福建(閔)
湖南(湘)
江西(贛)
四川(川、蜀)
重慶(渝)
貴州(黔、貴)
云南(滇、云)
廣東(粵)
廣西(桂)
海南(瓊)
香港(港)
澳門(澳)
臺灣(臺)
各省名勝古跡:
天津: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區(qū)(津門故里)、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qū)。
河北: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qū)、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區(qū)、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qū)。
山西:大同市云岡石窟、忻州市五臺山風景名勝區(qū)。
江蘇:南京市鐘山風景名勝區(qū)-中山陵園風景區(qū)、中央電視臺 無錫影視基地三國水滸景區(qū)、蘇州市拙政園、蘇州市周莊古鎮(zhèn)景區(qū)。
浙江: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qū)、溫州市雁蕩山風景名勝區(qū)、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qū)。
安徽:黃山市黃山風景區(qū)、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qū)。
福建: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qū)、南平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
江西:九江市廬山風景旅游區(qū)、吉安市井岡山風景旅游區(qū)。
山東:煙臺市蓬萊閣旅游區(qū)、濟寧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區(qū)、泰安市泰山景區(qū)。
河南: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區(qū)、洛陽市龍門石窟景區(qū)、焦作市云臺山風景名勝區(qū)。
湖南:衡陽市南岳衡山旅游區(qū)、張家界武陵源旅游區(qū)。
湖北:武漢市黃鶴樓公園、宜昌市三峽大壩旅游區(qū)。
廣東:廣州市長隆旅游度假區(qū)、深圳華僑城旅游度假區(qū)
廣西:桂林市漓江景區(qū)、桂林市樂滿地度假世界。
海南:三亞市南山文化旅游區(qū)、三亞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區(qū)。
重慶:重慶大足石刻景區(qū)、重慶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
四川: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qū)、樂山市峨眉山景區(qū)、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旅游景區(qū)。
貴州:安順市黃果樹大瀑布景區(qū)、安順市龍宮景區(qū)。
云南:昆明市石林風? ??區(qū)、麗江市玉龍雪山景區(qū)。
陜西:西安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西安市華清池景區(qū)、延安市黃帝陵景區(qū)。
甘肅:嘉峪關市嘉峪關文物景區(qū)、平?jīng)?/a>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qū)。
寧夏: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區(qū)、中衛(wèi)市沙坡頭旅游景區(qū)。
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qū)、吐魯番市葡萄溝風景區(qū)、阿勒泰地區(qū)喀納斯景區(qū)。
風土人情:
漢族:重要節(jié)日有“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除夕” “重陽節(jié)”“冬至”“七夕”等。信仰儒、道、佛、祖先崇拜。葬禮古代為土葬,近代改為火葬。
彝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以“火把節(jié)”最為隆重,此外,還有“密枝節(jié)”“插花節(jié)”等 民間崇拜“萬物有靈”和祖先神靈的原始宗教活動,有搶婚的遺俗
白族:“三月街”“本祖節(jié)”“火把節(jié)”等都較為隆重 服飾各地不同,男子一般頭纏白色或藍色包頭,身著白色對襟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婦女都穿白色上衣,外套紅,黑,紫色絲絨領褂,下著白色或藍色寬褲,頭戴繡花,印花 彩色毛巾,胸前掛以“三須”,“五須”等銀飾。元代前火葬,后改為土葬。
哈尼族:“十月年” 崇尚黑色,喜用自己織染的青黑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對襟上衣 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包頭 老年人多戴瓜皮帽。婦女服飾因地而異,較多地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 喜酸,辣食品。流行姑表優(yōu)先婚配習俗。人死實行棺木土葬。 喜愛音樂,能歌善舞,喜隨身帶著樂器。
壯族:“三月三”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太大區(qū)別,女子則五花八門,各有特色。多穿無領左衽上衣,下著寬腳褲,束花圍腰。節(jié)日有吃五色飯,五色蛋的習俗。實行棺木土葬,善歌舞。
傣族:節(jié)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有“關門節(jié)”“開門節(jié)”“潑水節(jié)” 潑水節(jié)為傣歷新年,屆時舉行潑水,人死后一般實行土葬,少部分實行水葬。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婦女著窄袖短衣和筒裙,喜歡酒和酸辣食品,婦女有嚼檳榔的習慣。
普遍愛好歌舞。民歌多由“贊哈”演唱。舞蹈以“孔雀舞”和“象腳鼓舞”著名。 傣族村寨多臨江河建筑,竹籬環(huán)繞,各戶自成院落。? ??欄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點。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
苗族:“花山節(jié)” 有姑舅表優(yōu)先婚和轉房等習俗。實行棺木土葬。
僳僳族:“刀桿節(jié)”“闊時節(jié)” 男子穿短衣,外著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掛箭包;婦女穿繡花上衣,麻布筒裙。喜戴紅白料珠,珊瑚,貝克等飾物 住房多為“千腳落地”的木板房和竹篾笆房。
人死后,親友要帶酒肉吊唁并繞尸歌舞,唱“尼莫”歌,實行土葬,在墳前懸掛弩弓,織麻布工具隨葬品。
回族:節(jié)日主要有“圣紀節(jié)”“開齋節(jié)”“宰牲節(jié)” 信仰伊斯蘭教,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多修建“清真寺”。 主要在本民族內通婚。人去世后,要請阿訇站殯禮,一般早亡午葬,沐浴完畢用白布裹尸,實行土葬,由阿訇率親友出殯,妻不送葬。
拉祜族:主要節(jié)日“擴塔節(jié)” 婦女服裝具有青藏高原婦女服裝的特點,多穿黑布開岔很高的長袍,除衣領和開岔都鑲繡彩色花邊和銀泡,下穿筒裙或長褲。西雙版納有的婦女剔光頭發(fā),包黑色頭巾,戴大耳環(huán),胸前佩掛“普巴”(大角牌)。
男子裹黑頭巾,穿黑色無領大襟衫和長褲,外出時佩刀。 人死后根據(jù)性別,年齡和輩份放置尸體,實行火葬,部分地區(qū)采用土葬,墓坑方位一般以丟雞蛋占卜選定。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
佤族:主要節(jié)日“崩南尼” 人死后實行土葬。男子常用黑布或紅布包頭,身穿無領短衣,寬大短褲,赤足,身佩長刀,頸戴藤圈,有紋身習俗。婦女穿無領短衣,下著圍裙,小腿裹布,并在腰腿套足藤圈。遇到重大事情要剽牛。
納西族:主要節(jié)日“棒棒會”“螺馬會” 男子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婦女著右衽大襟寬袖上衣,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圍腰,下穿長褲,披羊皮披肩,用彩色絲線紡織7個精美圓形圖案,象征“披星戴月”,表示勤勞之意。
瑤族:主要節(jié)日“盤王節(jié)” 婦女著無領大襟上衣,下著長褲,短裙或百褶裙,最愛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繡上精美的圖案花紋,發(fā)結細辮,圍以五彩細珠,佩戴銀制頭釵,頭針,耳環(huán),頸圈,銀牌,手鐲等飾物。男子亦畜發(fā)盤髻,以青布或紅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外加坎肩,下著寬褲。
男女青年社交自由,一般通過節(jié)日唱歌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即可成親,男子成年后舉行民間制作的精美刺繡,桃花,蠟染,瑤錦等手工藝品最負盛名,信仰多神。
藏族:節(jié)日多與宗教有關,主要節(jié)日“藏歷年”葬俗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等多種,信仰藏傳佛教。每逢節(jié)日,都有民族歌舞和騎馬比賽。
景頗族:“目腦節(jié)”是其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日。男子喜穿黑色對襟圓領上衣,包頭巾上綴有花邊圖案和彩色小絨球,外出時常佩帶筒帕,長刀。
婦女穿黑短上衣和棗紅色羊毛花筒裙,頸掛料珠項圈,或銀制圓片和海貝,花紋色彩鮮艷。還在腰,頸,腕,足戴有涂? ?紅,黑色油漆的藤圈,有錢的人,往往腰纏數(shù)十圈。
布朗族:主要節(jié)日“關門節(jié)”“開門節(jié)” 喜吃酸筍,酸菜,酸肉之類食物。男子穿對襟短衣,下穿黑藍色肥腿長褲。有紋身習俗,在四肢,胸,腹部都刺染有各種花紋。 人死即速葬,按年齡輩分大小,分高,中,低三臺疊葬在一起。
普米族:主要節(jié)日“大過年” 蘭坪,寧蒗等地普米族過年要為十三歲兒童舉行“穿褲子(裙子)”成年禮儀式。
怒族:“新年節(jié)” 男女均穿用麻布織的衣服,成年男子穿長衣短褲,喜佩腰刀,肩背弩弓及獸皮箭包。瀘水,福貢的怒族婦女喜穿右大襟上衣,下著長裙,喜在衣裙上加許多花邊,在頭和胸部佩帶珊瑚,瑪瑙,貝殼,料珠等飾品,喜戴銅耳環(huán)。
貢山怒族婦女則只佩胸飾。怒族人民制作的怒毯,怒斯(怒碗),轉扇,花挎包,弩箭和陶器等手工藝品,譽滿怒江流域和瀾滄江流域。
阿昌族:主要宗教節(jié)日有“進洼”,“出洼”,“燒白柴”,“潑水節(jié)” 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窩樂節(jié)” 男子喜藍白或黑色上衣,下穿黑色褲子。已婚婦女一般穿長褲,盤辮于頂。喜食酸味,婦女有嚼煙和蘆子的習慣,俗以齒黑為美。
德昂族:節(jié)日有“進洼”,“出洼”,“做擺”和“燒白柴”等 男子著黑布圓領大面襟上衣,纏黑色或白色包頭,有文身習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動植物圖案或傣文經(jīng)咒。少年喜戴大耳墜和銀項圈。
婦女穿開禁短衣,纏包頭,戴銀飾及彩色玻璃珠,束腰箍,扎裹腿,下身穿繡有彩色線條的筒裙(不同顏色線條表示族內不同支系)。
基諾族:“特弁開” 男子穿白色無領對襟棉布上衣,衣背后多繡衣圓形彩色光芒圖案,下著寬大白褲。婦女上穿對襟無領圓褂,其上鑲有七色紋樣圖形,短褂外罩一件貼身衣兜,均刺繡著精美的圓形銀飾花樣;下穿黑白相間的短裙,頭戴披風式尖頂白帽。
很尊敬長老,老年婦女地位很高。每個村寨有一個“卓巴”(寨父),一個“卓生”(寨母)管理村社內部事務。
蒙古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是“那達慕大會” 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繡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
布依族:“六月六” 男女穿對襟短衣或長衫,頭纏草藍色或白色方格頭巾。婦女穿右大襟上衣,下著長褲,外套蠟染百褶長裙。 善歌舞,在社交場合和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常常用歌表達自己的感情。
獨龍族:“卡雀哇” 一般穿紅黑白直條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男子下穿短褲,習慣用麻布一塊從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袒露左肩有臂,女子多在腰間系染色的細藤圈作裝飾。過去有紋面習俗。男子衣著均較簡樸,不戴帽。婦女多披發(fā),跣足。
水族:“客端節(jié)” 男子穿大襟無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著長衫,頭纏黑布包頭,腳裹綁腿。婦女穿青黑色圓領右襟寬袖短衣,下著長褲,結布圍腰,穿繡花青布 鞋。 善于紡織,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
在節(jié)慶期間,喜跳銅鼓舞和蘆笙舞,做五色飯宴客,男女喜飲白酒,甜酒。
滿族:有祭天,祭祖風俗,孝敬長輩,重視禮節(jié)規(guī)矩。
列舉我國各地風土人情五處?
廣西
——
特色景點包括桂林山水、興安靈渠和貓兒山、北海銀灘、武鳴大明山、
合浦千島湖、南寧青秀山、樂業(yè)大石圍天坑、大新德天瀑布、崇左花山崖畫、天
峨龍灘庫區(qū)。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這
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tài);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
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瑯滿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
美”的桂林“四絕”,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譽。
重慶
——
特色景點有洪崖洞、磁器口、解放碑、朝天門、渣滓洞、大足石刻、洋
人街等等。重慶小吃種類繁多,較為出名的有花溪王記牛肉粉、涪陵小吃老麻抄
手、小腦殼特色燒烤、擔擔面、燙面油糕、蓮茸層層酥、面包夾沙餅、魚籽冬瓜排、蔬菜煎餅、
糯米藕、椒鹽花生、拔絲香蕉、油炸麻花魚、棒棒雞、紅油抄手、石柱綠豆面、酸辣湯、鴛鴦火鍋、酸辣豆花、麻婆豆腐、魔芋燒鴨、珍珠元子、串串香、涪陵油醪糟、香山蜜餅、酉陽麻辣牛肉片、重慶涼糍粑、忠縣香山蜜餅、魔芋鴨火鍋、山城小湯圓等
四川
——
特色有茶館、小吃一條街;涼山彝族風情、瀘沽湖、大邑莊園文化。
四川和云南交界的瀘沽湖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東方女兒國”,摩梭族人的走婚風俗給美麗的瀘沽湖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早上我? ??從瀘沽湖繞行,沿途觀山路十八彎,遠眺格姆女神山。大家為它的美而震撼,那是一片清澈的藍,象藍寶石一樣的鑲嵌在那里,靜靜地讓你心醉,讓你需要屏住呼吸才敢靠近它,生怕一出聲就不小心驚擾了它。清澈湛藍的瀘沽湖水,淳樸善良的摩梭人,原始的小木屋,搖蕩的豬槽船。使人流連忘返。
廣東
——特色景點錦繡中華、微縮民族村。
錦繡中華是深圳華僑城的一個旅游區(qū),坐落在風光綺麗的深圳灣畔。
她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實景微縮景區(qū),占地四百五十畝,
分為主點區(qū)和綜合服務區(qū)兩部分。82個景點均按中國版圖位置分布,比例大部分按1:15建造。
云南
——
:
古城、喜州、
周莊扎染之鄉(xiāng)、崇圣寺三塔寺、蝴蝶泉、金梭島、蒼山、洱海漁村、巍山古城、
:
參觀納西族村寨、納西文化遺產(chǎn)展覽、
納西象形文字
;
西雙版
納
:
傣族村寨、曼飛龍筍塔、勐臘熱帶植物園。
我國西部有很多旅游景區(qū),那里的風土人情及風景如何?
中國西部地區(qū)包括12個省市及自治區(qū),即西南五省區(qū)市(四川、云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qū)(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
一、風土人情:
1、云南美食,滇菜由三個地區(qū)的菜點特色構成。滇東北地區(qū):因接近內地,交通較為便利,與中原交往較多,與四川接壤,其烹調、口味與川菜相似。滇西和滇西南地區(qū):因與西藏毗鄰以及與緬甸、老撾接壤,少數(shù)民族較多,其烹調特色受藏族、回族、寺院菜影響,各少數(shù)民族菜點是主體。
2、內蒙古的民族風情,草原盛會一那達幕:即游藝、聯(lián)歡的意思,多在草原8月份舉行,源于七百年前。那達幕之日商販云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主要傳統(tǒng)運動項目有賽馬、摔跤、射箭。
3、廣西民俗,“三月三”歌圩,原名“三月三”歌節(jié),自1985年起先后舉辦了18屆,2003年后更名為“歌圩”,推出山歌擂臺賽、千人竹杠陣等富有壯鄉(xiāng)特色的活動項目。
二、中國西部的美麗風景:
1、昆明市石林風景區(qū),又稱為云南石林,位于昆明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離云南省會昆明78公里。范圍達350平方公里。昆明市石林風景區(qū)開發(fā)為游覽區(qū)的主要是:石林風景區(qū)、黑松巖(乃古石林)風景區(qū)、飛龍瀑(大疊水)風景區(qū)、長湖風景區(qū)。
昆明市石林風景區(qū)已經(jīng)被聯(lián)合國文教科評為“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chǎn)風光”,1982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成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
2、騰格里沙漠:中國第四大沙漠,蒙古語為天,意為茫茫流沙如渺無邊際的天空。沙漠內部,沙丘、湖盆、鹽沼、草灘、山地及平原交錯分布。騰格里沙漠中還分布著數(shù)百個存留數(shù)千萬年的原生態(tài)湖泊,包括月亮湖和天鵝湖(居延海)。
3、龍脊梯田,是指在龍脊山上開發(fā)出的梯田,從廣義說叫做龍勝梯田,從狹義上稱為龍脊梯田。位于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zhèn)平安村龍脊山,距縣城22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處東經(jīng)109°32'~110°14'北緯25°35'~26°17'之間。
龍脊梯田分為金坑(大寨)瑤族梯田觀景區(qū),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qū)。通常意義上的龍脊梯田是指龍脊平安壯族梯田,也是開發(fā)較早的梯田。梯田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100米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前往梯田幾乎都是盤山公路,一直升到約海拔600米以上,到梯田時海拔達到880米。
4、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 ??旅游景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網(wǎng)絡,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qū)。
5、七洞溝古稱虎跳巖、飛泉峽,因峽谷內有飛泉寺和眾多飛瀑而得名,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著名避暑勝地和天然氧吧。景區(qū)位于長壽之鄉(xiāng)、中國十佳生態(tài)養(yǎng)生旅游名縣、2019中國最美縣域——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境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部
介紹北京文化,風土人情,作家作品,旅游景點.300字以上!
頤和園是我國現(xiàn)存最完好、規(guī)模最宏大的古代園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境內,距天安門20余公里,占地290公頃.
頤和園原為封建帝王的行宮和花園,遠在金貞元元年(1153年)即在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宮”.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園靜寺,后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園.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后,又將好山園更名為“甕山行宮”.清乾隆年間,經(jīng)過15年的修建工程,將該園改名為“清漪圓”.此時的清漪園,北自文昌閣至西宮門筑有圍墻,東、南、西三面以昆明湖水為屏障,園內修建了許多亭臺樓閣,橋廊齋榭,山清水秀,富麗堂皇.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瘋狂搶劫并焚燒了園內大部分建筑,除寶云閣(俗稱“銅亭”)智慧海、多寶琉璃塔幸存外,珍寶被洗劫一空,建筑夷為一片廢墟.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軍經(jīng)費3000萬兩白銀,在清漪園的廢墟上興建起頤和園.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lián)軍的野蠻破壞,后慈禧又動用巨款重新修復.數(shù)百年來,這里一直是封建帝王、皇室的享樂之地,解放辟為公園.1961年國務院公布頤和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頤和園包括萬壽山、昆明湖兩大部分,園內山水秀美,建筑宏偉.全園有各式建筑3000余間,園內布局可分為政治、生活、游覽三個區(qū)域.政治活動區(qū),以仁壽段為中心,是過去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辦理朝事、會見朝臣、使節(jié)的地方.生活居住區(qū),以玉瀾堂、宜蕓館、樂壽堂為主體,是慈禧、光緒及后妃居住之地.風景游覽區(qū),以萬壽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為主, 是全園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世界古典園林中享有盛譽的頤和園,布局和諧,渾然一體.在高60米的萬壽山前山的中央,縱向自低而高排列著排 云門、排云股、德輝殿、佛香閣、智慧海等一組建筑,依山而立, 步步高升,氣派宏偉.以高大的佛香閣為主體,形成了全園的中心線.沿昆明湖北岸橫向而建的長廊,長728米,共273間, 像一條彩帶橫跨于萬壽山前,連結著東面前山建筑群.長廊中有精美柁畫14000多幅,素有“畫廊”之美稱.位于頤和園東北角,萬壽山東麓的諧趣園,具有濃重的江南園林特色,被譽為 “園中之園”.
占全園總面積四分之三的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綠,景色宜人.在廣闊的湖面上,有三個小島點綴,其主要景物是西堤、西堤六橋、東堤、南湖島、十七孔橋等.湖岸建有廓如亭、知春亭、鳳凰墩等秀美建筑,其中位于湖西北岸的清晏舫(石訪)中西合璧 ,精巧華麗,是園中著名的水上建筑.后山后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到處是松林曲徑,小橋流水,風格與前山迥然不同.山腳下的蘇州河,曲折蜿蜒,時狹時闊,頗具江南特色.在岸邊的樹叢中建有多寶琉璃塔.后山還有一座仿西藏建筑——香巖宗印之閣,造型奇特.蘇州街原為宮內的民間買賣街,現(xiàn)已修復并向游人開放.擁山抱水,絢麗多姿的頤和園,體現(xiàn)了我國造園藝術的高超水平 萬壽山以南,是碧波蕩漾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蘇堤而建的西堤,將湖面分為東西兩半,西堤有六座橋梁,以玉帶橋最為有名,遠遠望去,如玉帶輕飄.據(jù)說,乾隆皇帝,慈禧太后都愛游西堤.慈禧曾在這里化裝成漁婆,命太監(jiān)李蓮英扮成漁公,二人合影留念.與西堤相接的東堤是一道石造長堤,中段有仿盧溝橋而建的十七孔橋,望柱上有神態(tài)各異的石獅564只.昆明湖煙波浩渺,氣象萬千.三座大島,十七孔橋等與萬壽山遙相呼應.
頤和園三大景區(qū),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園美景;各式宮殿,寺廟和園林建筑3000余間,不同特點的建筑群落自成一格又相互聯(lián)系.它巧妙地借西部玉泉山作為它的大背景,把人工建設與自然風光和諧地融匯在一起,從而成為中國園林藝術的典范.
作為清代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頤和園記錄了宮廷生活的許多史實,反映出清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側面.萬壽山古稱甕山,山下之湖名甕山泊,明代被喻為杭州西湖,稱為“西湖景”,引來不少文人墨客的登臨,留下許多優(yōu)美詩篇.由于這里山青水秀,每至盛夏,十里荷花,香氣襲人,這樣的佳景不久就被封建皇帝看中而營造御苑.清代在此造園最為集中,最著名的“三山五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暢春園、圓明園)完成于彼.其中的清漪園,即頤和園的前身,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籌備慶賀太后60壽辰的名義,乾隆帝大興土木修建清漪園,甕山改名萬壽山,甕山泊改名昆明湖.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三山五園”皆化為焦土,所有珍寶也被洗劫一空.慈禧垂簾聽政后對清漪園進行復建,并改名為頤和園.
頤和園造景百余處,雖然寓意繁豐,但突出地體現(xiàn)著皇權與神權的至高無尚,無一處不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淀,無一處不滲透著民族文化的豐厚蘊涵.
這座歷史為帝王建造的古典園林,自對外開放以來,每年接待中外游客達數(shù)百萬人,現(xiàn)已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旅游參觀熱點之一.1998年,頤和園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Hash:e7a26247048afd05d901fb9ea99d150cfaaedee7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