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宮景區(qū)

龍宮景區(qū)

龍宮景區(qū)

“龍宮景區(qū)”全長2.5公里,主要景致是地下龍宮和龍洞奇觀。在茫茫森林覆蓋的大山裙折里,峭壁如削,高萬仞,對峙而立,最寬處不足十幾米,一線藍天縫攏崖壁,峽谷就越發(fā)顯得曲徑通幽了。峽底有潺潺的流水。清秀迷人,綠如水彩。河底的卵石,奇形怪狀,如同倒了一谷的珍珠,空蒙的峽谷應著泉水的叮當聲,似琴似箏,隱隱約約仿佛古繡樓傳來撩得人心跳,巖壁有樹,或盤旋于巖縫,或倚于崖頭,萬千姿態(tài),山間有乳白的荔枝花,粉紅有杜鵑花,紫色的蝴蝶花,爛漫成花海,在兩岸崖壁上爭奇斗妍。山勢更加古怪,要么一柱擎天,要么蒼龍騰飛,要么靈猴嘹哨,鬼斧神工地雕鑿些人間奇觀陳列在峽谷之中,看后令人贊嘆不已。

龍宮景區(qū)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黑龍洞。此洞高大幽深,景物神密壯觀,洞中千奇百怪的石乳令人驚嘆不已,酷似各種動物栩栩如生,也象傳說中的神鬼面目,多具喜怒衰樂之形象,姿態(tài)萬千,不可描述。此洞是天公塑造,洞中套洞,洞洞相連,洞內泉流、不潭、瀑布、仙臺等應有盡有,洞外林木森郁,鳥語花香。此洞是五龍經常聚會的地方,也是龍王的龍宮,所以人們也稱為“五龍洞”。洞內設有“龍宮”、“龍殿”、“龍池”、“神臺”、“布雨臺”、“萬畝良田”、“五龍柱”、“五龍騰法”等許多秀麗的景觀。相傳清代的時候,這里三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樹皮草根也被人們吃個干凈,當時縣令翁太爺親自前往黑龍洞求雨,為了表示決心和誠意,翁太爺身上帶著0包將導火索安裝頭頂,頭頂又頂一柱蠟燭,翁太爺祈求道,龍王若不發(fā)雨,蠟燭點盡將燃著導火索自己將以死求雨,為此感動了黑龍爺,黑龍爺親自上天求玉皇大帝下旨發(fā)雨救萬民。玉皇說,這方百姓犯下天條應遭三年天旱之罰。黑龍爺回到龍宮不顧違犯天條,讓翁太爺回城,大雨即刻就發(fā)。果然不假,翁太爺剛轉身,那“萬畝良田”薄上就布滿了雨珠,走出洞外果然大雨傾盆,解除了旱情。翁太爺為了感謝黑龍布雨之恩,就在“澗池庵”搭起戲樓,唱了三天三夜天戲,那古戲樓也怪,上面再多的人也壓不垮,所以留下一句謁后語,叫澗池庵的戲樓—滿撐。

“五龍河”背依蒼茫千里的秦嶺山脈,面臨百廢俱新,車水馬龍的鄖西縣城。五龍河方圓百余里,高險幽深,氣勢磅礴,標奇孕秀,飛云蕩霧,峽谷奇特,追魂奪魄,瀑布澗潭,星羅棋布,像一串串五彩的珍珠,折射出熠熠生輝,蔚蔚天下奇觀。

蘭州客運中心開通隴西李氏龍宮直通車

蘭州客運中心開通隴西李氏龍宮直通車

每日甘肅網(wǎng)7月31日訊據(jù)蘭州晚報報道 7月30日,記者從蘭州旅游交通服務中心獲悉,8月開始,客運中心站將開通至隴西李氏龍宮旅游直通車,每周五早上8:30從蘭州發(fā)車,16:00返回,往返票價90元/人。

李家龍宮(李氏祠堂)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宮廷式古建筑群,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筆親書“李家龍宮”而聞名海內外。據(jù)介紹,蘭州旅游交通服務中心每天都有到各景區(qū)的旅游直通車發(fā)出,其中,星期一早上9:00發(fā)往河口古鎮(zhèn),往返票價40元/人;星期二早上8:30發(fā)往松鳴巖,往返票價80元/人;星期三早上8:30發(fā)往康樂草長溝,往返票價80元/人;星期四早上8:30發(fā)往渭河源,往返票價80元/人;星期五早上8:30發(fā)往隴西李氏龍宮,往返票價90元/人;星期六早上8:30發(fā)往渭河源,往返票價80元/人;星期日早上8:30發(fā)往青城古鎮(zhèn)、水川濕地,往返票價70元/人。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安麗 實習生 何佩卿

舉報/反饋

熱烈祝賀李家龍宮入選“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景區(qū)

[隴西]李家龍宮入選“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景區(qū)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日前,筆者從全省旅游產業(yè)發(fā)展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獲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點建設的11個綜合景區(qū)中,定西市將建設以李家龍宮為核心景區(qū),以貴清山——遮陽山旅游景區(qū)、首陽山景區(qū)、岷縣狼渡草原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李家龍宮綜合景區(qū),計劃到2020年,李家龍宮綜合景區(qū)將年接待游客達500萬人次以上。

據(jù)介紹,隴西李家龍宮將規(guī)劃打造“避暑休閑勝地,李氏宗祠之根”核心旅游區(qū),通過打造李氏宗祠根基之地,全面豐富旅游產品內涵,吸引游客參與、體驗。綜合景區(qū)是指以核心景區(qū)為支撐、輻射周邊景區(qū),整合區(qū)域內各種旅游資源、旅游產業(yè)要素、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具有很強的旅游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該縣以打造世界李氏文化中心為目標,全力推動李氏文化的開發(fā)建設。依托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會,對隴西李氏文化進行系統(tǒng)研究,形成了《李氏名人大觀》、《李氏文化新編》等一大批有價值、高質量的理論成果;先后編纂、整理李氏譜牒800多部,使李家龍宮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李氏族譜收藏研究中心;創(chuàng)排的《夢回隴西堂》赴京成功首演并榮獲第六屆西北五省幫腔藝術綜合一等獎。

為加快文化與旅游產業(yè)的深度融合,該縣積極優(yōu)化投資環(huán)境,不斷加大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力度,先后引進了總投資13.5億元的隴西李氏文化產業(yè)綜合開發(fā)項目,啟動實施了李家龍宮第六次大規(guī)模修復工程,完成了隴西堂祭祖大殿、李氏文化博覽館、龍宮廣場和龍宮景區(qū)美化、亮化等工程。另外,該縣還計劃在李家龍宮啟動藏經樓建設項目,對李氏著述、名人書畫以及李氏族譜進行收藏研究;總投資4億元的隴西李氏文化園昊翰文化發(fā)展中心項目和仁壽中醫(yī)藥養(yǎng)生園建設項目也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將于近期啟動建設。(定西市文明辦)

編輯不易

李世民在甘肅建李家龍宮,壯大李姓人,如今全世界有近1億人姓李

李世民在甘肅李家龍宮,壯大李姓人,如今全世界有近1億人姓李

據(jù)調查顯示:在世界各國有近1億人姓“李”(據(jù)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余萬,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他們聲稱,他們的始祖發(fā)源于甘肅,甘肅隴西縣有他們的祖祠。

現(xiàn)在,甘肅隴西仁壽山隴西堂、李家龍宮,每年要迎接謁祖尋根李姓人十萬多人次。

隴西的昔日繁華已不復存在,但李氏文化卻根深蒂固。

撰文/唐光明

蘭州乘車出發(fā)約五小時,便可以到隴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隴西郡,今日隴西縣城。

在隴西縣城中有一座雄偉的威遠樓,與它遙遙相望的是隴中聞名的文峰塔。威遠樓南有仁壽山,北有李家龍宮。隴西在唐代時,系陜甘首府,甘肅省省會前身。李姓望亭,天下李姓之人皆稱出自隴郡,并留有“天下李姓盡望隴”的名句。

李姓“根”在甘肅

李姓源出嬴姓,商王朝以前世代為官“大理”(古代掌管刑法的獄官長),并以官名姓“理”。商紂王時期,理氏皋陶不為紂王所容而遭殺害。其妻兒則亡命天涯,后來在荒蕪的地帶逃過追殺,并因摘食野果,得以保全母子性命,故以果樹而姓李。

皋陶之子便是李姓始祖。之后,李氏家族默默無聞,居住山澗。直到春秋時期的道家始祖李耳出任朝廷命官之后,李氏一族才出現(xiàn)仕途。李耳后人李崇仕守隴西,被朝廷封為南鄭公,成了李姓隴西戶始祖。隋朝后期,出生在隴西古城紀(天水秦皇安)、鎮(zhèn)守太原郡的李淵父子統(tǒng)率十萬隴軍一統(tǒng)天下建立唐朝以后,“李”姓便達到了鼎盛。唐太宗李世民以天下為李姓,詔令天下李姓以隴西為“郡望”,并在隴西修建李氏龍宮,占地2000平方米,分建南極官、北極官,三年一大祭;對臣民廣賜李姓,致使許多家族附姓、改姓,天下人皆以李姓

為榮,從而出現(xiàn)了多民族的融合,以及李姓的繁榮和壯大。從此,天下李姓之人以隴西為故里。

世代居住隴西縣的李恭德說,在隴西縣城內如果修建房屋,挖地三尺盡是殘碎的瓦當、瓷器、舊木片,李家龍宮占現(xiàn)在縣城的2/3,只可惜現(xiàn)在再難見往日的雄偉了………

我“李”姓百萬葉

“我李百萬葉,柯條遍中洲……”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李姓大放詩興,歌詠李姓之壯大。其實,李姓又何止百萬遍及中州呢?在閩、澳、臺、港及東南亞各國的李姓人家中,家家都有“隴西堂”的匾額,每逢過年過節(jié)便在“隴西堂”的牌位前緬懷故里,遙祭祖先。

在李姓有隴西房始祖之時,李姓也就有了河北趙郡的趙郡房始祖。隴西房之后又分為39房,趙郡房則分為6大房。漢代飛將軍李廣、西涼武昭王李暠等都是隴西房人。

唐王朝鼎盛時期,在朝廷擔任過宰相的趙郡房李姓人有13人,隴西郡房李姓人有10人,詩人李白、李賀、李商隱,為中國小說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的李朝威、李公佐、李復言等人都是隴西房人。據(jù)有關資料顯示:在中國歷史上有60余名李姓者稱帝為皇,先后建立了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12個政權。

從古至今,由于亂戰(zhàn)、官遷、游學經商等多種原因,李姓人曾經頻繁地遷移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南遷最為龐大的一支李姓人,系宋朝李火德(來自隴西望族,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八代裔孫,但是改朝換代已使隴西李氏只能感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到李火德的父親李珠這一代時,時值客家先民大舉南遷,舉家從江西石城遷居寧化石壁。被尊為“李氏入閩始祖”)?,F(xiàn)在,南方的李姓后人均稱:李火德為南方的始祖,現(xiàn)在福、廣、浙及香港、臺灣等地的李氏家族,也是李火德的后裔。近年來,美、泰、日、加拿大、東南亞以及歐洲各國的李姓華僑尋根溯源都歸于李火德門下。

據(jù)李氏文化研究會有關人員介紹: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李姓人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全世界李姓人口累計超過1億,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氏。

隴西尋根

2002年10月26日,穿過狹窄的街道、低矮的民房,經過一所學校,記者來到了早已面目全非的李家龍宮。昔日氣勢恢宏的大門,如今只能由兩扇小木門代替了,兩三個蓬頭垢面、衣衫不整的兒童,在冷冷清清的李氏龍宮內戲耍,兩個油漆工正在忙著給大殿噴漆。幾所殿堂大門緊鎖,從窗口看去有一些修復的泥土之身。只有院中的龍樹根盤枝張,做出一副要飛騰的樣子。

兩油漆工介紹:原來李家龍宮是和隔壁學校同一個院子,現(xiàn)在隔開修復已有一段時間,平常都有李家的人在看守龍宮,接待來訪或尋根的人。他們說,到明年,李家龍宮可能會以新貌接待來賓。

與李家龍宮相比,仁壽山(位于甘肅省隴西縣城西南一華里處,占地882畝,東西走向,海拔2057米,是隴西境內一座聞名遐邇、頗負盛譽、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邊仁壽”美傳)的隴西堂則顯得氣派多了。院內亭臺樓閣林立,花草樹木繁盛。負責售票、接待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1984年開始,便有各地的李姓人到隴西堂祭祖。1992年隴西相繼成立了李氏文化研究會,1995年隴西李氏研究會訪問了新加坡、香港、澳門的李姓文化研究組,到現(xiàn)在為止,已有世界各地的八十多個李氏文化研究組織,我國九個省、市、自治區(qū)的李氏文化組織曾來隴西祭祖。

工作人員說:“現(xiàn)在每年的農歷四月十八日都有十多萬人在隴西祭祖,場面十分龐大?!惫ぷ魅藛T還與記者談起了李姓人來隴西尋根的一個故事:

1987年,臺灣某報記者李永德等人到北京訪問。當?shù)赜浾邌査?,為何來大陸采訪時,他回答說,他是客家人,遠祖在隴西,自小就有到大陸的想法。其后不久,又有幾位李姓臺胞自發(fā)的來隴西尋根祭祖,并在隴西永吉鄉(xiāng)李家溝山頭的李靖廟遺址焚香謁拜。同年,日本的李秀蓮(日本名富田秀子)攜子女到隴西祭祖,回日本后,

她來信說,在隴西像回到家鄉(xiāng)一樣受到接待,心感溫暖,愛鄉(xiāng)之心油然而生。記者還了解到,李氏文化藝術交流會為隴西引進1.9億元資金,現(xiàn)正在重點修復李家龍宮的基礎設施。

后記

李氏文化發(fā)源于甘肅隴山以西、渭水河畔,是甘肅四大古文化之一,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歷史有過極大的影響力?!暗巧饺蕢圪?,覽隴山渭水;臨堂隴西兮,阿林秀美。贏氏李姓兮,枝開百萬;謁祖溯源兮,隴西望亭?!钡巧阶髻x,尋訪李氏根源,自然會去仁壽山,山中不僅風景秀美,而且有記載贏氏李姓演變的隴西堂和李世民御封的隴西堂(位于隴西縣城北關,李氏文化博覽館對面)。李姓人祭祖也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