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武漢必吃的9款特色小吃!第4個真的好好吃

“走進武漢城,嘗遍天下菜?!?a href='/wuhanshi/' target=_blank>武漢市的九省通衢地利之便,南來北往商賈云集,造就江城食物海納東西南北各大菜系特色,在武漢,喜愛酸甜苦辣各種口味的各地人群,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美味。而武漢的小吃更是一絕,凡到過武漢的人無不被武漢的小吃所折服。

熱干面:特色過早小吃

熱干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擔擔面等并稱“中國十大面條”,是頗具武漢特色的過早小吃。它既不同于涼面,又不同于湯面,面條事先煮熟,然后攤涼,吃時在開水內(nèi)燙幾下,瀝水,拌上芝麻醬、蔥花、醬蘿卜丁、香油、香醋等配料,吃時面條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讓人食欲大增。三鮮豆皮:民間傳統(tǒng)小吃

三鮮豆皮以餡中有鮮肉、鮮蛋、鮮蝦而得名,是武漢人“過早”的另一種主要食品,也是武漢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小吃。最初武漢人逢年過節(jié)時用綠豆、大米混合磨漿攤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后作為節(jié)日佳肴,后來成為尋常早點。豆皮制作過程中要求“皮薄、漿清、火功正”,這樣煎出的豆皮外脆內(nèi)軟、油而不膩。煎好后油光閃亮,色黃味香。湯包:先開窗后喝湯

“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后喝湯。”愛吃湯包的武漢人早已牢記吃湯包口訣。武漢湯包皮薄、湯多、餡嫩、味鮮。品種多樣,花樣繁多,風味獨特。不僅為武漢人所喜愛,而且在全國也頗有名氣。面窩:早點中的“癩子”

窩形中凸的鐵勺內(nèi)澆上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蔥花、黑芝麻、姜末,投入油鍋就香味四溢,邊厚中空、色黃脆香,吃起來更是焦脆適度、香酥并重,是早點中的“癩子”。美食足跡:戶部巷;遍及武漢三鎮(zhèn)的大街小巷,多為攤點經(jīng)營。糊湯粉:“魚米”小吃

糊湯粉也叫鮮魚糊湯粉,是最能體現(xiàn)湖北魚米之鄉(xiāng)特色的民間小吃。糊湯粉的獨特就在“糊湯”上。通常是將鮮鯽魚與鱔魚剖洗干凈,用文火徹夜熬煮,一直熬到魚肉不見才行,魚骨幾乎化掉,魚肉、魚骨髓全融進了湯里,撒上蔥花、蘿卜丁、胡椒等配料。吃的時候,先把粉條在開水鍋里燙熱,放在碗里,再把“魚膠糊”澆在粉條上,拌勻了,魚香味鮮美。一般與油條馓子配著吃。美食足跡:戶部巷“徐嫂糊湯粉”。煎包:“八錢”包子

剛出鍋的生煎包冒著熱氣,灑上蔥花、白芝麻,金黃薄脆的底子,外形可愛,味道鮮中帶甜。生煎包口味上佳,重量控制嚴格,皮和肉的標準是對半,皮四錢,肉四錢,一個包子是八錢重。美食足跡:江漢路煎包一絕、集賢二路“劉記”煎包。糯米包油條:口味任選

蒸好的糯米飯上均勻撒上一層肉松、芝麻、白糖,再裹上酥脆的油條,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喜好,放上雪菜、榨菜、酸豆角、火腿等,咬上一口,香甜無比,讓人吃了還想吃。美食足跡:循禮門“何嫂糯米包油條”小攤。精武鴨脖:回味悠長

精武鴨脖是武漢的一張名片,一根根香辣濃郁、回味悠長的鴨脖名揚四海,鹵制方法講究,精選料,細處理,控火候,尤其是二十八味鹵料加老湯的鹵制,具有香、辣、甘、麻、咸、酥、綿等特點,亦是一道佐酒佳肴。美食足跡:九九精武、湯老頭。歡喜坨:江城的“中國名點”

外形圓滾滾,外皮薄脆、內(nèi)部軟糯,頭頂芝麻,內(nèi)心甜蜜的“歡喜坨”,雅號“大麻元”,幾年前,入選“中國名點”,開始走上“上層路線”。美食足跡:沌口湘隆時代廣場“明星廚坊”。燒梅:香滑可口

武漢燒梅也稱“燒麥”。里面放肉丁? ??香菇、筍,拌上糯米,用半透明的面皮包裹,渾圓飽滿,再加上一絕美調(diào)料“黑胡椒”。香滑可口,食而不膩。美食足跡:漢口雙洞門“德潤福嚴氏燒麥”、雪松路“吳氏燒麥”。轉(zhuǎn)自:頭條號圖片均來源網(wǎng)絡

Hash:3cc2606f259eb6dda977aa2035127ef8f6a4ae50

聲明:此文由 懂妹兒探成都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