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

AAAA級旅游景區(qū)

大相國寺位于河南省開封市自由路西段。開封是“富麗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歷史文化古城,民間向有“一蘇二杭三汴州”之說。而“大相國寺天下雄,天梯縹緲凌虛空”(元·陳孚),其氣宇非凡的大相國寺,更是一座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卓越地位和廣泛影響的著名寺院。

寺院歷史上名僧輩出,名士薈萃,活動頻繁,寺藏豐富,鼎盛時期轄64禪律院,占地達540畝。高僧、達官、文人、使節(jié)、民眾出入其特別是北宋期間;佛事,大相國寺、巡幸、文娛、參訪、商貿(mào)匯集其中,成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深為海內(nèi)外佛教界矚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制定恢復整修大相國寺的計劃,陸續(xù)籌拔??罴右跃S修。先后修繕了山門、鐘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羅漢殿、藏經(jīng)樓及兩廊等建筑。如1950年春夏之際,補修天王殿和大雄寶殿;1954年由市建設局重修羅漢殿;1958年,市政府籌拔10萬元改建山門一帶,建成磚制牌樓,其上“相國寺”橫額,為河南省文史研究館裴毓明館長書丹。

另一位省文史館員,河南大學歷史系統(tǒng)教授熊伯履先生集多年心血,系統(tǒng)地綜合了歷史文獻,著《相國寺考》,將大相國寺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及寺院人文景致、傳說等予以薈萃。

相國寺歷來是聲名顯赫的佛教勝地,位于開封市中心的鬧市區(qū),南臨自由路,北接寺后街,交通便利。

相國寺的基址是戰(zhàn)國時期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的故宅。(另說為信陵君游玩之處)宋代稱此地為信陵坊,并建有信陵亭。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建寺,稱建國寺,后毀于戰(zhàn)火,成為鄭景的宅院。唐代大興佛教,名僧慧云自湖南來開封,立志募款建寺。神龍二年(706年),慧云在濮州(今山東鄄城北)募鑄一尊1丈8尺高的彌勒像,于景云元年(710年)運回開封,初擬安放在安業(yè)寺,但遭妒忌而未能如愿。見鄭景宅有"靈氣"呈現(xiàn)樓臺佛殿幻影,遂向鄭景募化(另說募購)改宅為寺,在改建中從房基挖得建國寺舊碑,遂將新寺稱為"建國寺"。延和元年(712年),睿宗為紀念其由相王登皇位,下詔改建國寺為相國寺。并于是年退位后以太上皇的名義親題"大相國寺"4字匾額賜寺。

唐代相國寺由于皇室的尊崇,香火鼎盛,土木頻興,建成為汴州最大的佛寺,寺內(nèi)的排云閣高300尺,為名師邊思順修造,寺內(nèi)有著名畫家吳道子、石抱玉、車政道等所畫神像,楊惠之、李秀的塑像、障日等,都是一時名手,被稱為十絕。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李邕撰文并親書的《大相國寺碑》稱頌大相國寺:"棋布黃金,圖擬碧絡,云廓八景,雨散四花,國土威神,塔廟崇麗,此其極也。"

北宋時,相國寺不僅是京師最大的佛寺,還是管理全國寺院,負責委派各寺院住持僧侶的左、右街僧錄之一。宋代帝王也多來巡幸,大臣、親王為災異祈禱,為君主誕日慶賀,忌日行香,重臣追薦,群臣宴會諸多禮儀也都在寺內(nèi)舉行。各種佛事活動和僧俗酬唱,文人題詠也是都城盛事,,被稱為"皇家寺"。

北宋時期,幾次增修,寺內(nèi)分為455區(qū),占地面積達540畝,內(nèi)分64院,合并于神宗元豐年間(1080~1082年),分屬慧林、智海兩大禪院和定慈、寶覺等律院。禪、律院數(shù)記載不一,為二禪院八律院(一說八禪院二律院)寺院內(nèi)布滿宋代名手高益、燕文貴、石恪、孫夢卿等人的壁畫,同時寺內(nèi)也開始廟會和市易,"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異之物,悉萃其間"翰林學士宋白奉勒撰寫的《新修大相寺碑銘》中贊曰:"隋堤之側(cè), 寺名相國。仿佛天宮,光華日域。輪焉奐焉,五色相宜。春陵寶馬,許史云軿。爭趨勝地,如會諸天。不可思議,嘆未曾有。"

北宋以后由于國都的遷移和兵火水災頻仍,相國寺趨于衰落。明代則一度中興,曾置僧綱司于寺內(nèi),掌理開封府屬各寺廟事務,并南、北大黃寺、景福寺于相國寺,寺產(chǎn)驟增,經(jīng)濟好轉(zhuǎn),殿字僧舍多處增修,并重建了資圣閣,明人顧祿曾贊詩稱:"金碧棱層炫曉霞,梵宮高閣壯中華,上摩絳闕三千界,下瞰紅塵十萬家。"極言寺院的宏麗,但比起巔峰時的宋代則略有遜色。明代中期成化二十年(1484年)寺額曾勅改為"崇法禪寺"這個寺名直到清代順治十八年(1661年)重修時才恢復原名大相國寺,用了178年之久。

相國寺在明末遭受一次浩劫,崇禎十五年(1642年),大水淹開封,城內(nèi)一片澤國,相國寺僅露出大殿屋脊,鱗次翼比的殿堂僧寮俱化為黃沙白草。清人統(tǒng)治中國,提倡佛教,從順治十八年(1661年)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先后修葺相國寺9次,其中以乾隆三十一年到三十三年(1766~1768年)的規(guī)模最大,動用國帑1萬兩,歷時2年余,乾隆并親書"勅修相國寺"匾額,今日寺中各主要建筑,多系此次重修所遺。乾隆時寺院內(nèi)附建了各郡行館和祗園小筑等世俗建筑,寺院的規(guī)模已較前縮小。變化最大的要數(shù)1927年,此年馮玉祥主持豫政,在全省毀廟易俗,廢寺逐僧改相國寺為中山市場,并在寺內(nèi)創(chuàng)設革命紀念館、實業(yè)館等,以后統(tǒng)屬河南省民眾教育館。寺內(nèi)佛像除千手千眼佛外,大部被毀。寺內(nèi)建筑物長年失修,殘破另落。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偽宣揚佛教,于1940年招徠昔日僧人,將原有的銅鐘、昆盧佛頭等迎回寺內(nèi),恢復佛事活動。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民眾教育館準備復員,但遭到僧人阻撓,雙方訴訟到教育部,又轉(zhuǎn)到河南省政府,僧人敗訴。

1948年開封解放,人民政府十分重視群眾教育和寺院古建筑的保護工作。從1952年開始,多次對寺內(nèi)建筑進行修建,使殘破不堪的古建筑煥然一新。寺內(nèi)有文化館(后改稱群眾藝術(shù)館)開展群眾文化教育活動。

1992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將大相國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開放。同年11月,相國寺舉行"佛像開光,迎奉藏經(jīng)和方丈升座"慶典,恢復了叢林制度。

現(xiàn)存的相國寺保留濃厚的明清建筑風格,坐北向南,分為三進院落,在中軸線上分布著牌樓、天王殿、放生池、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jīng)樓,東西兩廊為客堂等設施,由南向北依次為:

牌樓。原為山門基址,山門前原有木制牌坊一座,解放開封戰(zhàn)爭中毀于兵火。1958年新建牌樓,為四柱三樓琉璃作牌樓,中樓高8.4米,兩側(cè)門高6米。綠色琉璃瓦頂,前后檐下用磚砌單翹五踩斗拱,正門匾額為"相國寺"三字,為河南文史研究館館長裴毓明正書,1992年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居士重頒"大相國寺"寺額。牌樓兩旁為磚砌透花圍墻,高3.05米,雍容典雅。

鐘、鼓二樓。1994年新建,二層,歇山琉璃瓦頂,東為鐘樓,西為鼓樓,晨鐘暮鼓寓意國泰民安。鐘樓懸鑄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銅鐘,鐘高2.23米,口徑1.81米,重達萬斤,環(huán)鐘鑄有"皇圖鞏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0常轉(zhuǎn)"16字陽文鐘銘及鑄鐘官員和工匠姓名。鐘聲雄渾,金秋時節(jié),天高氣爽,扣擊巨鐘,聲震全城。"相國霜鐘"是開封著名的八景之一。

天王殿(即接引殿,又稱二殿)。位于牌樓北50余米,面闊5間,單檐歇山琉璃瓦頂。懸掛"天王殿"3字匾額,為趙樸初會長所題。前檐下安裝六抹頭隔扇門22扇,門高2.4米,殿東西兩側(cè)砌有磚墻,? ?辟一垂花門,通往二進院。天王殿后有放生池,東西長22米,南北寬10米,一座三孔石橋飛架池上,貫通南北,橋?qū)?米,池周有青石圍欄,以供觀賞,該池建成于1999年10月。

艮岳遺石。位于天王殿后及大雄寶殿后。艮岳原是宋徽宗用花石綱征運江南奇花異石堆砌而成的皇家園林,精美秀麗,巧奪天工。靖康之難,石塊被用作孢石,剩余精美者被金人運往燕京(今北京),堆筑于今北海公園瓊島等處,開封僅余數(shù)塊。天王殿后一塊,鐫刻"北宋艮岳遺石"6字,是開封最大的一塊,移自某宅。大雄寶殿后一塊,原是明清御苑遺物,原放置北京圖書館,經(jīng)國家文物局協(xié)商歸還開封。兩塊遺石,歷經(jīng)劫難,成為人們窺探艮岳風光的實物。

大雄寶殿。殿闊7間,重檐歇山頂,琉璃瓦復蓋,下層檐下為七踩垂昂楓拱,安裝六抹頭隔扇門34扇。殿前為月臺,臺基已淤與地平,臺周有石望柱56根,柱頭雕刻形態(tài)各異的小石獅,柱間安有石欄。殿門楣題"大雄寶殿"4字,大雄寶殿是佛寺主體建筑,是舉行重大佛事活動的主要場所,整個殿宇氣勢磅礴,雄偉壯觀。1994年重塑如來、觀音等佛像,更現(xiàn)氣象萬千。

八角琉璃殿。又名羅漢殿,位于青石臺基上,臺四面均有8級石蹬道通往地面。此殿形制別致,由內(nèi)外兩部分建筑構(gòu)成。內(nèi)部為八角形天井院,院中心為八角形木結(jié)構(gòu)高亭,立于0.8米的八角形臺基上,亭為重檐八角攢尖頂,頂部為一藏式塔剎。亭內(nèi)頂部為復盆藻井,藻井下為一個高0.85米的須彌座,座上蓮花寶座中供奉一尊佛像,像高5.25米,雕成于乾隆年間,為四面站立雕像,每面各有大手6只,最上兩手高擎一化佛,佛像肋間成扇形伸出大大小小的胳膊和手掌,南北兩面各伸出四層,東西兩面伸出三層,每層為28或30只,手掌中均繪有一目。共計有1048只手和1048只眼,俗稱之為"千手千眼佛"。這種造型的佛像為密宗所崇奉,密宗稱之為觀音菩薩的化身,故又名"千手觀音",其獨特的造型,和建筑的風格,在漢地佛寺中極為罕見,成為人們參拜的重點。八角殿的外部為一密封的游廊,游廊外為一敞開的回廊。在游廊中有1983年新塑的釋迦-會群塑,共8組,塑造羅漢及神像140余尊。羅漢、神像形態(tài)各異,引人觀瞻。

藏經(jīng)樓。面闊3間,上下兩層高5丈余,重檐歇山頂,據(jù)文獻記載該樓系康熙年間河南巡撫郎廷相拆遷鐘樓屋架所建,其規(guī)模一如明代制度,上下兩層檐下均施五踩單昂斗拱,樓額"藏經(jīng)樓"3字篆書,結(jié)構(gòu)謹嚴,筆力雄勁,相傳為清代著名經(jīng)學家、書法家孫星衍墨寶。藏經(jīng)樓下奉安一雕刻精致的佛龕,供奉一尊精美絕倫,慈悲莊嚴的釋迦牟尼白玉像,白玉產(chǎn)于緬甸,晶瑩玉潤,造型生動,經(jīng)緬甸工匠雕塑,有異域風貌。佛像為新加坡僧人所贈。樓內(nèi)東西兩側(cè)各有木樓梯40余級可登樓,樓上藏有乾隆版大藏經(jīng)一部。登樓南瞰,只見廊廡殿亭錯落有致,紅墻碧瓦,雕欞朱戶,整個寺院古樸典雅,雄偉莊重。

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大相國寺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3月30日,省人民政府下文批準將大相國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開放。

最佳季節(jié):2-5月、9-11月。新年伊始大相國寺都要舉行元宵燈會。鼓響燈熾,火樹銀花,古老的寺院在燦爛的燈火輝映下,充盈著國泰民安的和之光。每逢金秋十月,寺滿黃花,城滿芬芳,隨著開封市菊花花會的開幕,一年一度的水陸法會也會開始。

建議游玩:1-2小時

開放時間:08:00~18:30

地址:開封市鼓樓區(qū)自由路西段36號

類型:歷史建筑寺廟

等級:AAAA

電話:0371-22733099

開封最值得一去的景點:不是清明上河園,不是大相國寺,而是這里

說到開封旅游,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明上河園大相國寺了。

作為開封境內(nèi)唯一的5A景區(qū),清明上河園的名氣自然不用多說。而大相國寺也因為曾多次出現(xiàn)在影視劇中,讓不少人印象深刻。

但在開封境內(nèi),還有這樣一個景區(qū):雖然名氣不如清明上河園與大相國寺,但哪怕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景區(qū)內(nèi)都是人山人海,更是被不少去過的游客,盛贊為“開封最好玩又最值得一去的旅游景點”。

這個景區(qū),就是位于開封市龍亭區(qū)東京大道中段的萬歲山·大宋武俠城

關于大宋武俠

大宋武俠城原名萬歲山游覽區(qū),是開封市萬歲山游覽區(qū)有限公司,于2003年10月斥4000多萬巨資,在原國家森林公園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現(xiàn)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景區(qū)主要以大宋武俠文化為核心,建設有眾多古色古香、韻味十足的宋朝園林街巷。在江湖街與大宋武館內(nèi),常年都有《三打祝家莊》、《李逵斷案》、《四大名鋪》、《武松醉打蔣門神》、《十字坡》等36部、60余場的精彩大宋武俠實景劇全天循環(huán)上演。

而在這眾多的實景劇中,又以融合了影視爆破、云梯炮戰(zhàn)、大型馬術(shù)、特技威亞等實景拍攝技術(shù)的《三打祝家莊》最為精彩、最受游客好評。除此之外,景區(qū)內(nèi)還有二鬼摔跤、噴火、飛刀飛斧等民俗絕活表演,同樣讓人大呼過癮。

當然,不只是表演,景區(qū)內(nèi)優(yōu)美的風光也十分搶眼。這里不僅有世界上遺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城墻遺址和國內(nèi)最大的人造溪流瀑布群之一的“九龍瀑”,還有面積較大的森林綠地,且長年都有鮮花綻放,非常適合拍照。

此外,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的春節(jié)期間,萬歲山·大宋武俠城都會舉辦大型的廟會活動。雖然歷史不算久,但影響力卻不遜于河南境內(nèi)其他廟會。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每屆廟會期間,都能吸引游客上百萬余次,已經(jīng)成為中原地區(qū)最熱鬧的廟會之一。

關于景區(qū)門票

目前,景區(qū)的大門票為60元/人。

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以及70周歲以上的老人、殘疾人、現(xiàn)役軍人和隨團導游,均可憑相關證件,享受景區(qū)免大門票的優(yōu)惠政策。

自駕攻略

鄭州市出發(fā)(75公里):隴海路快速通道——京港澳高速——連霍高速——金明大道——東京大道——萬歲山·大宋武俠城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wǎng)絡,如涉及侵權(quán),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刪除,謝謝!

東京汴梁舊事(五)——大相國寺與千手千眼佛

開封寺院多,有開寶寺、天清寺、東大寺、清真寺、孝嚴寺延壽寺、觀音寺、寶珠寺等。然而,最為有名的要數(shù)大相國寺了。大相國寺以它巧奪天工的建筑雕刻和引人入勝的歷史傳說而馳名。許多文學巨著,如《水滸傳》、《西游記》、《歧路燈》、《李自成》等,對大相國寺都有過生動的描寫。

中國古代,寺院分有額和無額,經(jīng)皇帝題額的身份就高,名氣就大。大相國寺從來屬于有額,倍受歷代帝王的青睞。

大相國寺作為一座古老的佛教寺院,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大相國寺的前身為建國寺,建國寺建于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后遭兵火燒毀。唐初,此地是歙州司馬鄭景的宅園,內(nèi)有池沼。唐景云二年(711年),有個叫慧云的僧人,自稱在夜晚見城中有異氣出現(xiàn),天明后又在鄭景宅內(nèi)池中看見殿臺樓閣的影像,于是就借此募購鄭景宅園,準備改建為寺院。在改建過程中,人們從地下挖出了北齊建寺的古碑,才知道這里是建國寺的舊基?;墼品浅8吲d,便將募鑄的高一丈八尺的彌勒佛銅像安置其中。當時,唐朝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他在做皇帝以前,曾被封為相王。為了紀念他從相王坐上皇帝的寶座,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下令把這座建國寺改名為相國寺,并為這個寺院親筆書寫了“大相國寺”的匾額。這就是大相國寺的來歷。

大相國寺從此發(fā)達起來了。到了北宋,大相國寺達到了它的全盛時期。寺內(nèi)建筑金碧輝煌,雕塑壁畫巧奪天工,中外佛教弟子經(jīng)常在寺內(nèi)活動。開封是當時的國都,大相國寺又是開封最大的佛教寺院,故稱大相國寺為“皇家寺”。北宋歷代皇帝都經(jīng)常來寺內(nèi)游幸祈禱,慶祝皇帝的生日,紀念皇帝的忌辰以及新賜進士的題名,禮儀也在此舉行。

但是,幾經(jīng)滄桑,大相國寺遭受兵、火、水患,特別是在明末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大堤被毀決口,大水入城后,大相國寺“僅露殿脊丈余”??梢?,清初大相國寺的頹廢景況。現(xiàn)在人們看到的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殿、藏經(jīng)樓等建筑,都是在清乾隆年間重建的。經(jīng)過重修,雖不及唐宋時代宏偉,但也非常壯觀。

民國十六年(1927年),馮玉祥將軍主豫,破除迷信,昭示寺僧,勒令他遷,同時改大相國寺為中山市場。大相國寺山門前牌坊上部繪孫中山先生畫像;中部“敕修大相國寺”匾額撤去,代以木刻“中山市場”4個大字。之后,寺中的佛像、匾額、碑文大部分被毀,只有八角琉璃殿中的千手千眼佛幸免于難。據(jù)記載,有人向馮玉祥建議,“千手千眼佛為一大木鑿成,壯麗精嚴,殊疑鬼工,均富有歷史藝術(shù)價值,不宜毀棄”。馮督軍俯允,才得以保留至今。

千手千眼佛坐落在八角琉璃殿中間的一座平臺上。這是一尊四面完全相同的立體雕塑,無論站在東西南北哪個方位上,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她那慈祥、端莊而美麗的面容。她渾身上下金光閃閃,顯得華貴而樸實。她除了與常人一樣長著圓潤的手臂外,特別令人注目的是,從肩頭上斜逸出4組小手掌排列而成的翅膀,每個小手的掌心里都有一只晶瑩發(fā)光的眼睛。

這尊慈眉善目、身著法衣、頭戴透雕花紋金冠的佛像,引起人們許多聯(lián)想:她有那么多眼睛,什么事情看不透呢?她有那么多手臂,什么東西造不出呢?尤其令人欽佩的是前輩藝術(shù)家們那駕馭作品的能力:在一尊佛像上安置那么多手眼而不零不亂,十分自然,不僅毫無荒謬怪誕之感,而且令人產(chǎn)生美好的想象,實在是天下罕見!此外,佛像的細部造型和刀法、線條,其準確和精致的程度,也都足以使人嘆為觀止。

據(jù)說,這座佛像是清乾隆年間一位民間藝人用一棵白果樹雕刻而成的,她是白果公主的化身。這里有一段發(fā)人深思的故事。

相傳,古代開封有一位明君白勝,身患重病,夷邦乘機入侵,舉國不寧。仙人指點說,只有親人的雙手雙眼入藥,才能治愈國王的病。國王的3個公主一聽都非常吃驚:大女兒白葉嚇得魂不附體,二女兒白花也嚇得渾身發(fā)抖,三女兒白果深明大義,毅然獻出雙手雙眼。霎時,三女兒的碧血化作一棵高大的白果樹,陡然拔地而起。佛祖深為感動,特封她為千手千眼觀音,專為萬民除災解難。后來,人們?yōu)榧o念白果公主,就用那棵由白果公主化成的白果樹,雕成了一尊千手千眼佛,安放在大相國寺八角琉璃殿里,供以香火,讓人瞻仰。

白果公主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從藝術(shù)價值上說,它是我國歷代遺留下來的中華雕塑藝術(shù)寶庫中的珍品和瑰寶,被藝術(shù)評論家稱為“東方維納斯”。

三代記者探秘未開放的大相國寺資圣閣

50后方軍,60后唐師曾,70后記者郭力,受大相國寺邀請,2017年12月14日,探訪大相國寺佛樂,并有幸進入未開放的大相國寺資圣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