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包氏宗支源流簡介

福建的包姓多是北方移民南下的。經(jīng)過考證,福建的包姓多是出自上黨。

但遷入的時間有先后。自漢晉以來,中原每一次戰(zhàn)亂,就有大批人口南遷,尤其是安史之亂發(fā)生后,北方移民不斷南下。至唐末五代,中原大亂,北方移民再一次掀起南遷浪潮。其時,江南東道的入口密度已超過北方中原區(qū)域,而北方南下移民的規(guī)模又遠遠超過前代,所以,大批移民穿過江南東道,繼續(xù)向江西、福建、嶺南各地前進。三地之中,又以江西與福建北部吸收了較多的人口。

福建目前主要有三支包姓宗支:

閩東廉明公

閩中山西

閩西純白公

閩東包氏始祖廉明公

廉明公:字公允,河南省光洲府固始縣人,唐僖宗時仕至驃騎將軍。光啟二年(公元886年)隨王審之入閩,居福州北門后,生子文才。

廉明公裔包氏主要有4支分別為: 屏南鳳溪包氏 古田平湖鎮(zhèn)東洋包氏 屏南長橋鎮(zhèn)龍江包氏 古田平湖鎮(zhèn)招坑包

廉明公之后的各世遷徙記載:

始祖廉明公同妣王氏,居福州府北門后,生子文才。

四世祖具美公官仕昭信校尉,妣鄭氏生兩子,長子國政、次子國宦妣羅氏不知遷何處。

具美公為官時,正當(dāng)王審知卒后(943年)其子王延輸、王延均、王延曬、王延政,兄弟屢相屠戳。延政稱帝、天德元年簡歷國號殷,年章潘承祜,陳十事延政,被怒削奪官爵。具美陳“回波詞”以諫政不納,具美公嘆曰,三綱論九法,矣,遂掛冠東門,拂袖而歸,遷往古田雙塔井。

九世祖琦公系天旨公長子,妣陳氏生子押兵。公秀才讀書,國學(xué)上舍,與沙縣拼櫚先生鄧肅、法莫逆交,齊名一時(注:鄧肅系宋代左正言,同宰相李綱齊名,琦公與鄧肅齊名一時官銜)因賞“花石綱”詩以諷刺徽宗(1101至1125年)北狩,蔡京得志,童貫擅權(quán)為避昏亂,公與拼櫚先生同拂袖南歸,并戒子孫曰,國事已非時不可為,爾輩當(dāng)躬耕立家,獨善其身,毋學(xué)仕途計,遂遷居鳳溪村。

鳳溪包氏聚居地:

屏南縣:鳳溪村、上源村、龍源村、洋頭寨村。

建甌市:東峰鎮(zhèn)記源村蓋林自然村

霞浦縣:柏溪村

2013年鳳溪包氏族譜入編戶數(shù):建甌橄欖洋20戶、下鳳溪50戶、上鳳溪124戶、霞浦柏溪7戶。

田東洋包氏始祖為:祖忠公 于宋末(約1260年)自芳溪分派十七都東洋興基。

(圖為58年古田修水庫后的東洋村舊址)

古田平湖東洋包氏居地位于平湖鎮(zhèn)十七都,祖地東洋村于58年修水庫整村移民,族人散居全省各地。

目前主要的聚居地:平湖鎮(zhèn)原東洋村山邊東洋新村(包厝里)、平湖一保村包厝里、南際、蘭柄新村,城東仕坂、利洋村等。

據(jù)移民前1956年東洋村里的報表,全村有169戶,人口664人(戶數(shù)和人口不包括在外地工作的),目前人口估計有3000-5000余人。

(圖為2006年東洋移民后代在原東洋村山邊修的包公殿)

龍江包氏開基始祖為:包彥公 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自芳溪遷至廿都龍江境(今屏南縣長橋鎮(zhèn))

龍江包氏居地為屏南縣長橋鎮(zhèn),鎮(zhèn)上有福建最長的古廊橋~萬安橋。

2012年長橋龍江包氏族譜:參修人口有665戶,共3539人(未包括遷徙海外人口)

(圖為龍江包氏近年新修的包氏宗祠)

招坑包氏始祖為:彥春公 招坑村興基始祖包彥春、包彥才兄弟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定居招坑。

招坑包氏是東洋包氏的分支,為東洋三世富三公嗣子延順公的后代。

2016年招坑包氏族譜:招坑族人總戶數(shù)達180戶,總?cè)丝诩s1200多人,散居于全國各地。 ~~~~~~~~~

閩中包氏始祖山西公

公元960年漢坤公隨藝人遷至福建省尤溪縣東溪地方屯所,山西省晉江龍門縣上黨地方人。

尤溪姓氏志記載:包姓始祖包應(yīng)連,祖居山西省長治市,后經(jīng)河南,世居江西省吉安縣后港鄉(xiāng),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遷居尤溪十九都東溪(今湯川鄉(xiāng)岳溪村東溪自然村)。后人尊稱包應(yīng)連為“山西公”。

山西公裔包氏聚居地:

尤溪縣:全縣包姓1061人,占全縣總?cè)丝?.25%,姓氏人口排序位于第47位。其中:聯(lián)合鄉(xiāng)922人,分布在云山、下云、聯(lián)南、聯(lián)西、惠州、聯(lián)合等村。湯川鄉(xiāng)110人,分布在岳溪村東溪自然村。梅仙鎮(zhèn)29人,分布在登第村。

南平市:延平區(qū)前鎮(zhèn)塔前村

永泰縣:蓮峰村

閩清縣:溪坪村、前坪村

福建尤溪縣云山村,毗鄰南平市塔前鎮(zhèn)菖上村相連,海拔800多米,系南、尤、沙革命老區(qū)貧困村之一,距聯(lián)合鄉(xiāng)12.6公里。云山村共有147戶,576人,其中包姓142戶。

云山村是福建省聯(lián)合鄉(xiāng)最美梯田之一,吸引眾多外地客商到此觀光。

現(xiàn)留有清代古民居2座,古民居“景雕”,“包氏祠堂”(2006年翻蓋),包公廟、仙姑廟、風(fēng)洞、仙人御石等古跡,金雞山、牛角山下的風(fēng)洞等旅游勝地。

云山村最隆重的當(dāng)屬每年大年初三的“迎包公祭祖”祈求一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傍晚時分全村包姓都帶著祭品到包氏祠堂,19點時把包公廟的香爐抬到祠堂供奉,人們在到祠堂的路上拿著香拜迎“包公民主尊王”。

期間村里所有人肅靜,不能有任何的喧嘩聲,村里的道路也有專人把守不讓車子通過。等到祭祀完畢三聲禮炮過后,整個村子鞭炮齊鳴,禮花齊放,好不熱鬧。

正月十五的“迎仙姑”。在正月十五早上從仙姑廟把仙姑金身從廟里迎到家里祭祀祈求包氏族人一年到頭身體健康、鴻運長留。

延平塔前包氏開基始祖:子寧公

明朝嘉靖年間(1554年),子寧公與五個兒子從云山隔舉家遷居延平塔前村開基。

《南平塔前族譜》記載:

元朝2年(公元1280年,農(nóng)歷庚辰年)第九代世祖玖福公的次子太三公從尤溪縣湯川鄉(xiāng)岳溪村東溪自然村前往尤溪縣12都(現(xiàn)聯(lián)合鄉(xiāng))云山隔居住……太三公的第六代孫勝十三公娶妻林氏,生有5個孩子……5子子寧?!訉幑⑵薰P娘,亦生有5子……。在明嘉靖年間(公元1554年,農(nóng)歷甲寅年)從云山隔舉家遷居到南平市延平區(qū)塔前鎮(zhèn)塔前村開基立業(yè)。

據(jù)2004年塔前包氏族譜,參修錄入的有294戶,計1135人。目前實際人口約有1300~1400人。

此為下云包氏舊譜

此為閩清溪坪包氏舊譜 《閩清溪坪族譜》記載:“始祖山西公諱漢坤,生于宋太宗元年甲辰2月初8酉時,妣陳氏生宋太宗5年戊申7月11日子時,生子一伯益公,年91歲,卒真宗24年庚午11月23日子時,妣年88歲,卒真宗19年7月24日巳時……”

永泰蓮峰包氏始祖:景鐘公

于明嘉靖甲辰年(公元1544年)從尤溪縣湯川鄉(xiāng)東溪村遷到永泰32都蓮峰大坊地方屯所的。

自公元960年漢坤公遷居?xùn)|溪起,到景鐘公1544年遷往永泰止,在尤溪共經(jīng)歷了584年。

蓮峰村是永泰縣長慶鎮(zhèn)第二大行政村,位于風(fēng)光秀美的蓮花山下,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是四面環(huán)山的小盆地,村內(nèi)以侯姓為主,包、陳、林、池姓氏參雜期間和睦相處,蓮峰村歷史悠久,村內(nèi)名勝古跡文昌閣、香蓋寺、福興宮。文昌閣修建于清道光年間,至今有一百四十多年歷史,為五層木式樓閣建筑,是本縣僅存的兩座閣樓之一。 ~~~~~~~~

閩西包氏始祖純白公

元大德年間(1333年)于江西建昌南城包家坊遷居閩上杭南部邊陲汀江西岸的小陳坑(今屬下都鄉(xiāng)新寨村),字十郎,號純白,諱始仁。

又有記:包始仁,字十郎,號純白,南宋隆興年間1163年,任汀州府教授,上杭縣代署縣事。世居江西南城包坊,開基上杭南蛇渡小陳坑。故作譜純白公為閩杭開基一世祖云。

純白公裔包氏聚居地:(按1996年閩杭包氏族譜參修人口共3339人)

上杭縣:小陳坑127人,黃坊141人、覺坊291人、東溪744人、湖坊251人。

永定縣鳳城109人

連城縣:四堡洋背404人

長汀縣:崗下295人、羅坊387人、楊柳巷150人。

江西省:瑞金臘樹排謝坊76人、贛縣長洛288人。

貴州省:三都76人。

上杭縣下都(鄉(xiāng)) 新寨村

【溯源】 包十郎(純白)諱始仁公元1162年遷至下都鄉(xiāng)新村寨村開基為始祖,妣鐘氏十娘,已傳至27世。

【傳衍】(世系表)

一世祖:純白(十郎),諱始仁,妣鐘氏十娘。

二世祖:七郎。

三世祖:三九郎。

四世祖:千一郎、千二郎、四八郎、四五郎、四三郎。

五世祖:萬一郎、萬二郎、萬三郎、萬四郎、萬五郎、萬四郎。

六世祖:德壽。(以下分房派衍,略)。

【人口】 128人,其中:男66人,女62人。

【開基始祖、祖婆】開基始祖包純白墳址本村銀子凹子,開基祖婆鐘十娘墳址本村銀子凹子。

【祖祠、家廟】 包氏宗祠由純百(十郎)創(chuàng)建,因建棉花灘水電站被淹沒,未重建。

【家譜】 包氏族譜,手抄本,于公元1996年第八次重修《閩杭包氏族譜》。

【楹聯(lián)、文物】 藝 映瑞,棟干重輝。

上杭縣廬豐鄉(xiāng) 黃坊村

【溯源】 包千一郎于公元1280年由下都鄉(xiāng)小陳坑遷至黃坊村開基創(chuàng)業(yè),妣張八娘氏,已傳至26世

【傳衍】(世系表)

一世祖:純白,妣張氏。

二世祖:七郎。

三世祖:九郎(下都鄉(xiāng)小陳坑)。

四世祖:千一郎(黃坊村開在始祖)妣張氏八娘。

五世祖:君盛。

【人口】109人,其中:男59人,女50人。

【開基始祖、祖婆】開基始祖包千一郎墳址白蓮塘“交椅山”,開基祖婆墳址黃坊下村。

【祖祠、家廟】 包氏宗祠由千一郎創(chuàng)建,未重修。

【家譜】 包氏族譜手抄本,未重修。

【楹聯(lián)、文物】 芝堂映瑞,棟干重輝。

上杭縣廬豐鄉(xiāng) 豐橋

【溯源】 包萬五郎遷至豐橋村開基為始祖,妣蘭氏,已傳至21世。

【傳衍】(世系表)

一世祖包萬五郎,妣蘭氏(以下世系不詳)。

【人口】 438人,其中:男266人,女172人。

【開基始祖、祖婆】開基始祖包萬五郎墳址青年水庫旁,開基祖婆蘭氏墳址不詳。

【祖祠、家廟】 祖祠由萬一五郎創(chuàng)建,已廢,未重建。

【家譜】 包氏族譜,手抄本,未重修。

【楹聯(lián)、文物】 芝堂映瑞,棟干重輝。

【人物】包應(yīng)森:原省林業(yè)廳黨總支書記。

永定縣鳳城鎮(zhèn) 九一大街中路、文化路和竹園路

【溯源】 包純白于清初從上杭縣廬豐鄉(xiāng)遷入永定縣城九一大街中路開基為始祖,妣鐘氏十娘,已傳至27世。

【傳衍】(世系表)

一世祖:十郎(號純白),妣鐘氏十娘(以下世系不詳)。

【人口】 60人,其中:男31人,女29人。

【祖祠、家廟】 縣城有包家私祠一座,原址在南圳巷車碓下,今為民居。

【家譜】 包氏族譜,手抄本,未重修。

【楹聯(lián)、文物】 經(jīng)傳信者,望堂集賢

武平縣中山鎮(zhèn)(鄉(xiāng))新城

【溯源】 包氏明代很盛,功名林立,弘治年間邑鼎與北邑鼎同中進士之后秦調(diào)武所參入兵部領(lǐng)事,落居武所,現(xiàn)新城潮陽坊,18戶。

【傳衍】 (世系表)包氏譜文革時被毀,世系無可查。

【人口】 84人,其中:男45人,女39人。

【祖祠、家廟】 包氏宗祠年由包邑鼎創(chuàng)建,現(xiàn)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只剩下石砌門樓(如圖)

包邑鼎:明朝弘治年間進士,武所兵部領(lǐng)事。

連城縣四堡鎮(zhèn)(鄉(xiāng)) 雙泉村洋背自然村

【溯源】 包念四郎于明代從江西建羅南城先遷上杭小陳坑再遷四堡鄉(xiāng)雙泉村洋背自然村開基為始祖,妣馬氏,已傳至26世。

【傳衍】(世系表)

一世祖:念四郎,妣馬氏。

二世祖:十六郎。

三世祖:四郎、五郎。

四世祖:李榮、李富。(以下分房派衍,略)

【人口】 296人,其中:男161人,女135人。

【遷移】廿五世包榮盛遷清流縣嵩山嶺,包欣盛遷清流城關(guān),包文盛遷陜西漢中河?xùn)|店水電三局。

【開基始祖、祖婆】開基始祖包念四郎墳址琢前塘,開基祖婆馬氏墳址與夫合葬。

【祖祠、家廟】 包氏宗祠由念四郎創(chuàng)建,未重建。

【家譜】 包氏族譜手抄本,由包法生保存,未重修。

【楹聯(lián)、文物】 芝堂映瑞,棟干重輝。

~~~~~~~~~ 另外福建還有幾支人口未達千的包氏宗支:

延平區(qū): 大橫鎮(zhèn)埂埕村包姓約500人,末知源流。

始祖壽山公,其譜載之前從延平區(qū)南山鎮(zhèn)吉溪村遷出。

浦城縣:1987年對全縣姓氏的人口進行調(diào)查,居住浦城 包姓人口有192人

浦城包氏是明朝時從浙江龍泉遷入浦城下瑤,后移居富嶺。

羅源縣:1988年全縣有包姓氏101~200人。

羅源縣姓氏志:松山鎮(zhèn)泥田村包姓,原姓"鮑"20世紀50年代農(nóng)業(yè)合作化時因評工記分書寫方便,改寫成"包此后,全村的"鮑"姓均改成包姓。

蕉城區(qū)

城區(qū)飛鸞鎮(zhèn)鎮(zhèn)政府后有個地方也叫包厝里,有包姓人聚居,源流及人口待查。

Hash:b4f509ce735a564ab3a44a6085855470a0141b9a

聲明:此文由 世界包氏宗親聯(lián)合總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