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禪宗名剎普照寺介紹 普照寺門票地址多少

寺廟幾經過損壞,尤其是在五月所發(fā)生的一場大火,后當?shù)匕l(fā)展旅游,看重此遺址,開始恢復寺廟。93年,恢復工作開啟,在大量資金的投入中,將周邊設施完善,交通便利性增強。

滇中禪宗名剎普照寺介紹 普照寺門票地址多少

普照寺景區(qū)基本信息

位置:

云南昆明晉寧區(qū)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免費

自駕線路:

晉寧縣進入鄭和路,行駛390米左轉,進入昆陽街,行駛1.6公里右轉,進入普照路,行駛2.4公里到達普照寺段。

滇中禪宗名剎普照寺介紹 普照寺門票地址多少

普照寺景區(qū)攻略

普照寺是云南中部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明大德11年,公園建于1307年。有較高的文化和強大的佛教文化內涵,香火旺盛700年來,被摧毀之后,1993年恢復重建,在上級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十年的努力,現(xiàn)在開始成形,滇中最大的大雄寶殿7座殿堂。環(huán)境優(yōu)美,管理標準,稱為“三照”在云南,一個認識昆陽八景。

滇中禪宗名剎普照寺介紹 普照寺門票地址多少

普照寺,掩映于松柏交森,掩映在松柏叢中,以昆明圓照、玉溪靈照為著名的“三照”寺廟。在過去的六百年里,幾經滄桑,幾座建筑被毀。明洪武年間,鎮(zhèn)守寺官李慶和嘉慶年間的孫勝、曾孫昂、僧真圓等人,紛紛捐資重建??滴醵迥?1686),僧如綸復修。不幸又毀于咸、同兵患。光緒初年,邑人沈善、楊先、李文元創(chuàng)修后層側殿三楹。后來,遲樂道、李和武等人捐錢修建了三楹及南廂房三間。民國初年,吳汝霖、馮克家等人主持了這座建筑、這座平臺和這座雕像。經過多次建設,禪寺規(guī)模宏大,環(huán)境幽靜,古樹參天。每逢農忙或農閑時,男女老少,游人如云,香火拜佛,絡繹不絕。

1958年,農歷五月初五發(fā)生火災,普照寺被燒毀。1993年6月17日,為發(fā)展我縣旅游業(yè),恢復滇中名寺,保護風景名勝區(qū),使古寺煥發(fā)出新的光彩。

中國禪宗祖師傳承源流 禪宗

禪宗祖師上溯到印度摩訶迦葉;中國的初祖為印度來華僧人菩提達摩,二祖為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分幾派,最大的有兩派,神秀在北方傳教,恪守上代所傳教法,主張坐禪息念,“拂塵看凈”。

慧能在南方弘教,不拘地形式,不執(zhí)著于名詞概念,不重坐禪,認為“即心是佛”,只要內心直覺頓悟,便可成佛。歷史上稱“南能北秀”。由于慧能的方法簡便易行,因此勢力越來越大。流傳至今的禪宗,都屬慧能一派。慧能在世時,南宗并沒有很大影響,那時神秀貴為“兩京(洛陽、長安)法主”,“三帝(武后、中宗、睿宗)國師”,名噪一時。

慧能的弟子神會大力提倡頓悟,與北宗進行了激烈的斗爭,終于為南宗奪得了正統(tǒng)地位。慧能弟子除荷澤神會外,還有青原行思、南岳懷讓。青原行思之后為曹洞、云門、法眼三宗,南岳懷讓以后形成臨濟、溈仰二宗。臨濟在宋代分為黃龍、楊岐二派,被合稱為“五家七宗”。

1、達摩祖師──中國禪宗初祖

菩提達摩,南天竺國香至王的三王子。

少時神慧疏朗,聞皆曉悟,志存大乘,深入禪法。

后隨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學大乘義理,四十年后受囑衣缽,續(xù)佛法脈。

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達摩祖師泛海來到廣州,后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時人稱“壁觀婆羅門”。

畢生提倡“二入四行”之教法,于弘法時屢遭險難,先后五次遭毒害。

約魏文帝大統(tǒng)二年,因化緣已畢,傳法得人,遂于第六次被毒害時從容滅度。因其將佛陀“明心見性”的禪法傳入中土,故為中國禪宗的初祖。

2、慧可大師──中國禪宗二祖

慧可大師,南北朝人,俗姓姬,武牢人,中國禪宗二祖。

早年精于儒道,通老莊易學,后棄俗學,依寶靜禪師出家。

為求無上大法,立雪斷臂,師事達摩。

畢生力排誹議,雖屢遭險難,但仍堅持隨宜說法,廣渡群品。

周武宗滅佛時,與同參曇林法師力挽狂瀾,護送經典佛像。后隱司空山,付法三祖僧璨。

慧可得師精髓,承師遺志,弘揚達摩禪法。

寂于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世壽107歲,謚“大祖禪師”,可謂中土禪宗第一人。

3、僧璨大師——中國禪宗三祖

僧璨大師,中國禪宗三祖。初以白衣謁二祖,既受度傳法,隱于舒州之皖公山。

后周武帝破滅佛法,三祖往來太湖縣司空山,居無常處,積十余載,時人無能知者。

至隋開皇十二年壬子歲,傳法四祖道信。

后適羅浮山,悠游二載,卻還舊址。逾月士民奔趨,大設檀供。三祖為四眾廣宣心要訖,于隋大業(yè)二年(公元606年)合掌立終,謚“鑒智禪師”。傳燈法本為《信心銘》。

4、道信大師──中國禪宗四祖

道信大師,隋朝蘄州人,俗姓司馬氏,中國禪宗四祖,世稱雙峰道信。

幼慕空門而出家,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入舒州皖公山,參謁僧璨,言下大悟,奉侍九年,得其衣缽。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歸蘄州,住破頭山三十余年,傳法于弘忍,另有弟子法融別立“牛頭禪”。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道信大師垂誡門人,安坐而逝,世壽七十二歲,建塔于東山黃梅寺。世人稱道信與弘忍的道法為東山法門,遙尊為東山法門之初祖。

著有《菩薩戒法》、《入道安心要方便門》等書傳世。

5、弘忍大師——中國禪宗五祖

弘忍大師,俗姓周,湖北黃梅人,生于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七歲時,從四祖道信出家。年十三歲,正式剃度為僧。他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道信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他觸事解悟,盡得道信的禪法。永徽三年(651)道信付法傳衣給他。同年九月道信圓寂,由他繼承法席,后世稱他為禪宗第五祖。因為四方來學的人日多,便在雙峰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唐高宗咸亨五年(公元674年)二月,五祖示寂,世壽74歲。傳燈法本為《最上乘論》。

6、慧能大師──一中國禪宗六祖

慧能大師,俗姓盧,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人,生于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三歲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砍柴為生。因聞客讀《金剛經》有所悟,前往黃梅禮五祖弘忍大師為師。初見五祖,五祖問他是哪里人?來求什么?慧能說是嶺南新州百姓,來求作佛。五祖說:“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如何)堪作佛!”他說:“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五祖心驚而不便表示,后讓他去碓房舂米八個多月。

五祖選衣缽傳人時,慧能因呈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而獨得五祖之心。后五祖秘傳衣缽與慧能。

慧能離開五祖后,隱居獵人隊中17年,后于曹溪廣演頓悟禪,開創(chuàng)出禪宗一花開五葉的輝煌禪史。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六祖示寂,世壽76歲。弟子法海記錄其教法成《六祖壇經》,流傳于世。

7、南岳懷讓──力弘南宗“頓悟”法門

南岳懷讓,唐朝人,俗姓杜,金州(今陜西安康縣)人。10歲就只喜歡讀佛書,天資聰穎。15歲時,辭別親人依荊州玉泉寺弘景律師出家。公元687年受戒后,志慕禪宗,先參嵩山慧安,繼參曹溪。因慧能問“什么物?怎么來?”不能作答,為究8年,忽有省悟,往慧能處談個人領會,得到慧能的贊許,于是隨侍六祖慧能12年?;勰苁炯藕螅瑧炎尭鎰e曹溪,于公元713年來到南岳,住般若寺,廣收法徒,大力弘揚慧能的禪宗“頓悟”法門。于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八月十一日圓寂于南岳般若寺(今福嚴寺),唐敬宗賜謚為“大慧禪師”?;勰苣献谡峭ㄟ^青原行思、南岳懷讓,形成了唐代中國佛教“一花五葉”(南岳懷讓系后衍化出溈仰、臨濟宗;青原行思繁衍出曹洞、云門、法眼三宗)、“五葉流芳”的興盛局面。

8、青原行思──青原山開山祖師

青原行思, 唐代高僧,俗姓劉,廬陵(今吉安)人。少年出家,24歲慕名前往嶺南曹溪拜六祖慧能為師,親近慧能大師15年,后住吉安青原山靜居寺,四方禪客云集,世稱青原行思。他繼承六祖慧能的“頓悟”禪法,并發(fā)揚光大。他認為,客觀世界及其變化,都是“心”的幻覺,由“心”所決定,就是六祖在《壇經》中所說的“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心就是佛,而佛性是人皆有之的本性。他教導信徒們發(fā)揚自身的佛性,不要“心”外求佛,力倡禪宗“本性是佛”的觀點,比佛教原有的修行方法、學說主張都更為直截便當,簡易而有力。青原行思68歲圓寂。唐玄宗賜建“弘濟禪師歸真之塔”于青山后,歷代信徒頂禮膜拜。

9、馬祖道一──馬駒踏殺天下人

馬祖道一,唐朝漢州人,生于唐景龍三年(公元709年),俗姓馬,世稱馬大師、馬祖。

本邑羅漢寺出家。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文。

幼依資州唐和尚出家,就渝州圓律師受具足戒。開元年間,跟南岳懷讓學習曹溪禪法,懷讓以“磨磚既不能成鏡,坐禪豈能成佛”的機語點撥,于言下頓悟,密受心法。

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弘揚禪法,用棒喝、隱語、動作、手勢等方式接引學人,取代以往看經、坐禪的傳統(tǒng),機鋒峻烈,殺活自在,蔚然成一股自由活潑的禪風,也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禪宗公案。

師于唐貞元四年(公元788年)示寂,謚“大寂禪師”。

馬祖道一門庭繁茂,英才輩出,計有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后各為一方宗主,散布天下,禪宗至此風靡南北,稱洪州宗。

10、石頭希遷──“眾角雖多,一麟足矣”

石頭希遷,俗姓陳,端州高要(今廣東省高要縣)人,生于武周久視元年(公元700年)。

十二歲時投奔曹溪,依慧能大師披剃出家,后禮青原行思為師,受其印可,嘆師為:“眾角雖多,一麟足矣?!?/p>

天寶初年,前往湖南南岳南臺寺,結庵坐禪于寺東石臺上。其間大闡曹溪宗風,廣開法化,四方學徒聞名而至,有“湖南海眾”之謂。

石頭禪法理事并重、頓漸并存,認為萬法殊相,名異體一,等無差別;主張觸目見道、即事而真,為當時的馬祖、懷讓等人所推重。

師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90年)示寂,門人為之建塔于南臺,德宗謚“無際大師”。著有《參同契》、《草庵歌》各一篇行世。

11、百丈懷海──百丈懷海創(chuàng)清規(guī)

百丈懷海,俗姓王,福州長樂人,依潮陽西山慧照出家,從衡山法朗受具足戒,后往廬江(今安徽廬江縣)浮槎寺閱藏經多年。聽說馬祖道一在南康(今江西贛縣)傳法,即前往參學,后侍奉馬祖6年,得到印可。

馬祖圓寂后,他初住石門(今江西靖安縣),繼往新吳(今江西奉新縣),住大雄山,巖巒高峻,又稱為百丈山。于百丈山開堂說法二十余年,人稱“百丈懷?!薄煻U風樸素自然,于生活上,主張親自勞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首創(chuàng)“百丈清規(guī)”,規(guī)范禪僧組織和生活方式。禪宗于唐武宗的滅佛運動中能度過難關,得以蓬勃發(fā)展、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百丈懷海所提倡的“農禪并重”宗風。

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示寂,謚“大智禪師”。

師著有《百丈懷海禪師語錄》、《百丈懷海禪師廣錄》各一卷傳于世。

12、趙州從諗──八十猶行腳

趙州從諗,唐代禪僧,俗姓郝,曹州郝鄉(xiāng)人。

幼年于曹州扈通院出家,未受戒便抵池陽參謁南泉普院,深契南泉禪法,道法自然、超塵越俗,呈現(xiàn)明心見性、斷執(zhí)無礙的朗朗宗風。

師先后歷參黃檗、寶壽、鹽官等諸大德,八十歲止于趙州城東觀音院(今河北趙縣柏林禪寺),四十年間大闡禪理,其示眾、問答之公案,如“狗子無佛性”、“庭前柏樹子”、“至道無難”等語,皆膾炙人口。朝廷謚為“真際大師”,后人稱為“趙州古佛”。

唐乾寧四年(公元897年)示寂,世壽一百二十歲。著有《真際大師語錄》三卷。

13、黃檗希運──承繼洪州開啟臨濟

黃檗希運,唐代高僧。幼年出家,后因人啟發(fā),往江西參馬祖道一。時道一已圓寂,希運后游京師,遇一老婦指示前往洪州禮拜百丈懷海,得到懷海的印可,并說他有超師之見。后于洪高安鷲峰山建寺弘法,并改其山名為黃檗山,四方學僧云集而來。

大師繼承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即心即是佛”之說,反對以“見聞覺知為心”,將“洪州宗”喝、捶、踏兼行的禪風發(fā)揚光大,其宗風“孤行峻道”,深深影響后來臨濟宗的傳法風格。

河東節(jié)度使裴休迎請說法,旦夕問道,并記錄所說,即為現(xiàn)行的《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和《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師唐大中年(公元855年)示寂,謚“斷際禪師”。

14、溈山靈祐──溈仰宗開宗祖師

溈山靈祐,唐代高僧,俗姓趙,福州長溪(在今福建)人,溈仰宗初祖。

年十五歲從建善寺法常律師出家,于杭州龍興寺受具足戒,究大小乘教。后到江西參百丈懷海。有一次,懷海讓他撥爐灰,看有火沒有,他撥后說沒有,懷海往深處撥,找到火星,責備他說沒有,于是大悟。唐憲宗元和末年,至溈山弘揚禪風,村民感德,群集共建同慶寺。相國裴休前來聞道,聲譽大揚,學僧云集,遂于此敷揚宗風達四十年之久,世稱溈山靈祐。

溈山的基本思想是“三種生”說,即把主客觀世界分為“想生”、“相生”、“流注生”,這也是他為接引學人證得大圓鏡智(佛智),達到自由無礙境地而設的三種機法。

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示寂,世壽八十三歲,謚“大圓禪師”。有《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溈山警策》各一卷傳世。

15、仰山慧寂──仰山小釋迦

仰山慧寂,唐末五代僧,俗姓葉,韶州懷化(今廣東)人,與其師溈山靈祐同為溈仰宗之祖。因居仰山,故世稱仰山慧寂,有“仰山小釋迦”之稱。

年少時,有意出家而父母不許,后自斷二指以誓求法之心。初時禮拜耽源禪師,了悟玄旨;繼參靈祐禪師,奉侍十五年,承嗣其法。后領眾住王莽山,以化機不契,遷居仰山,宣揚溈山之法,學僧云集。

溈仰宗在接引學人時倡導不說破原則,注重不假語言的自心頓悟,從而達到理事如如。溈山明確表示“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 ,仰山也宣稱“諸佛密印,豈容言乎”,主張摒棄語言名相,禪趣深遠,人所難測,是他家所難企及。

又仰山平時常以畫圓相啟悟學人,畫圓相的作法始于南陽慧忠,溈山加以運用,仰山大力弘傳,遂成溈仰宗風。

后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示寂,世壽七十七歲,謚“智通禪師”。

16、洞山良價──曹洞宗開宗祖師

洞山良價,唐代越州會稽(今浙江)人,俗姓俞。幼歲從師念《心經》,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以手捫面,問師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言無?”其師駭然異之,曰:“吾非汝師”。即往五泄山靈默禪師處出家,二十一歲受具足戒,后遍參南泉普愿、溈山靈祐等名宿大德,最后歸心云巖曇晟,并見道開悟。后多方游歷,于江西洞山建立道場,倡“五位君臣”之說。其弟子云居道膺、曹山本寂、龍牙居遁等二十余人,皆為日后的佛門龍象。而親承法脈的本寂,因住曹山,與洞山良價合稱為曹洞宗,和溈仰宗及臨濟宗成為當時法門最隆盛的宗派。

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示寂,年六十三,謚“悟本禪師”。著有《寶鏡三昧歌》、《玄中銘》、《洞山語錄》傳世。

17、曹山本寂──曹洞宗二祖

曹山本寂,唐代禪僧,俗姓黃,泉州(福建)莆田人。曹洞宗第二祖,又稱耽章。幼習儒學,十九歲入福州靈石山出家。二十五歲受具足戒。尋謁洞山,洞山問:阇黎名甚么?師曰:本寂。山曰:向上更道。師曰:不道。山曰:為什么不道?師曰:不名本寂。洞山深器之。自此入室,盤桓數(shù)載,乃辭去。洞山遂密授洞上宗旨。后住撫州(江西)曹山。大揚宗風,并詳說洞山五位旨訣。法席繁興,學徒云集。

唐天復元年(公元901年)示寂,世壽六十二,謚“元證禪師”。有《撫州曹山本寂禪師語錄》二卷傳世。

18、清涼文益──法眼宗開宗祖師

清涼文益,俗姓魯,浙江余杭(今杭州)人。七歲出家,學律,兼讀儒書。后參謁雪峰義存的弟子長慶慧棱。以后云游,到漳州,見到地藏桂琛。與桂琛論道,自知有欠缺,決心留下學禪法。聽桂琛說“若論佛法,一切現(xiàn)成”,領悟了即心是佛的道理。晚年住金陵清涼院傳授禪法,故又名“清涼文益?!?/p>

因為受到南唐國主的尊重,他先住金陵報恩院,后住清涼院,相機弘化,門徒很多。嗣法弟子有天臺德韶、清涼泰欽、靈隱清聳、歸宗義柔等。

后周世宗顯德五年(公元958)示寂,年七十四,謚“大法眼禪師”,因此他的法系被后人稱為法眼宗。

19、云門文偃──云門宗初祖

云門文偃,唐末五代高僧,俗姓張,嘉興人,為云門宗初祖。從嘉興空王寺志澄律師出家。

遍覽諸經,深究《四分律》,后至睦州,因頓折一足而開悟,

繼參學于道明禪師門下,又謁雪峰義存禪師,依住三年,受其宗印。

游歷天下,遍訪高僧大德,參究印證,聲名漸著。于云門山創(chuàng)建光泰禪院,道風愈顯、法化四播,遂成云門一宗。其機鋒險峻,門風殊絕,重在以簡捷明快的語句破知見。如人問“如何是佛”,他說:“佛是干屎橛?!?;“如何是云門劍”,他說:“祖?!倍U林中有“云門一字關”、“云門三字禪”之美稱。

后漢乾佑二年(公元949年)示寂,世壽八十六歲,謚“弘明禪師”。留有《云門匡真禪師廣錄》三卷和《語錄》一卷行于后世。

20、臨濟義玄─臨濟宗初祖

臨濟義玄,唐朝人,俗姓邢,曹州南華(今山東)人,臨濟宗初祖。

幼負出塵之志,披剃受具足戒后,博通經論,精究律學。后到黃檗希運處參學,問佛法大意三次,挨三次打。得希運指點,去問高安大愚(馬祖的徒孫),大愚告訴他這是“老婆心切”,他言下大悟,復還黃檗,受其印可。

繼以行腳參禪,以直截痛快的作風,打喝之類的辦法,與大老交鋒,故叢林有“臨濟游方,氣吞諸方”之說。師接化學人之法有“三玄三要”、“四料簡”、“四賓主”、“四照用”等,機鋒峻烈,生機勃勃。

開創(chuàng)了禪宗史上最為卓絕、門風興隆的臨濟宗,為中日禪宗主流之一。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示寂,謚“慧照大師”。

21、楊岐方會──臨濟宗楊岐派初祖

楊岐方會,北宋禪僧,俗姓冷,袁州宜春(在今江西)人。先作小官,不稱職,出家,得法于石霜楚圓,為禪宗臨濟宗第八世傳人,也是臨濟宗楊岐派開祖。與黃龍慧南之黃龍派對峙,為禪林五家七宗之一。

楊岐方會在修行上,講究天然自在,任運為修,無修而修。既繼承了傳統(tǒng)的臨濟宗風,也吸收了云門宗風中的“隨波逐浪”。方會自稱:“楊岐一言,隨方就圓,若也擬議,十萬八千?!狈綍乃梅ǖ茏佑?a href='/baiyun/' target=_blank>白云守端、保寧仁勇等,其后再傳弟子如五祖法演、佛眼清遠、圓悟克勤等皆影響世人深遠,禪眾云集,可謂門庭隆盛,法源流芳日本。

皇祐改元,示寂。著有《袁州楊岐山普通禪院會和尚語錄》、《楊岐方會禪師后錄》。

22、黃龍慧南──臨濟宗黃龍派初祖

黃龍慧南,宋代信州(江西)人,臨濟宗黃龍派之祖,世稱黃龍慧南。

少習儒業(yè),博通經史,先從泐潭懷澄學云門禪,聽臨濟宗雪峰文悅“不甘死語下”的勸告,輾轉投石霜楚圓門下,因楚圓“詬罵不已”而大悟。黃龍慧南于同安院開堂說法,四眾歸趨。不久至歸宗寺,因突遭火災全寺盡毀,而蒙冤坐獄,獲釋后居黃檗積翠庵。復受請至黃龍山崇恩院,法席鼎盛,直追馬祖、百丈,宗風大振,遍及湖南、湖北、江西、閩粵等地,蔚成黃龍派,日本臨濟宗之祖榮西即源于此派。北宋以后,臨濟宗獨盛于禪林,流傳至今,黃龍慧南功不可沒。

黃龍慧南善取公案廣渡四眾,室中設“佛手、驢腳、生緣”三轉語以勘驗學人,世稱“黃龍三關”。

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示寂,世壽六十八歲?;兆?a href='/daguan/' target=_blank>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追謚“普覺禪師”。有《黃龍慧南禪師語要》、《書尺集》各一卷行世。

23、圓悟克勤──著《碧巖錄》聞名天下

圓悟克勤,宋代禪僧,俗姓駱,彭州(今四川境內)人。少時日記千言。一日,克勤禪師偶游妙寂寺,見到佛書,讀之再三,如獲舊物,悵然不已,謂同伴曰:“予殆過去沙門也”。于是便立志出家,依寺僧自省法師落發(fā),后又從文照法師學習講說,從敏行法師學習《首楞嚴經》,不知疲倦。

精勤求法,四處參訪善知識。曾至五祖山參謁法演禪師,蒙其印證,與佛監(jiān)慧懃、佛眼清遠有“演門二勤一遠”之稱。

七次住持名剎,說法精采,受朝廷敕賜紫袈裟及“佛果禪師”名號,

又蒙高宗賜號“圓悟”,世稱圓悟克勤。

為引度學人,編《碧巖錄》十卷,世稱禪門第一書,為認識禪門必讀之書。

另著《圓悟佛果禪師語錄》二十卷。

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示寂,世壽七十三歲。謚“真覺禪師”。

24、大慧宗杲──開禪宗參話頭之先

大慧宗杲,南宋高僧,俗姓溪,字縣晦,號妙喜。13歲入惠云寺,次年為衲于郡中景德寺。后持行,向張商英求銘。張稱其為“英爽衲子”,字“妙喜”。17歲在汴州參謁禪師圓悟克勤。禪師道:“薰風向南來,殿閣生微涼”,遂豁然領悟。得圓悟許可,與之分座講法,以雄辯聞名。紹興七年,居徑山能仁寺。十一年,因不滿秦檜投降金人和議政策,被誣與張九成“謗訕朝政”,奪去衣牒,充軍衡州、梅州、福建等地。二十六年赦免,恢復僧服,往明州阿育王山。三十二年,孝宗賜其名為 “大慧禪師”,并御書“妙喜庵”三字賜之。后在云居山提倡禪宗修持以“看話頭”為主,開禪宗參話頭之先。

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示寂,謚“普覺禪師”。

著有《正法眼藏》二卷、《臨濟正宗記》。其徒集其法語 ,前后三十卷,名為《大慧禪師語錄》。

25、虛云大師──肩挑禪宗五家法脈

虛云大師,湖南省湘鄉(xiāng)縣人,近代宗門大德。俗姓蕭,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五十歲后自號虛云。出身官宦人家,十九歲逃離家庭,披剃于鼓山涌泉寺,行腳天涯,巡禮名山,遍學經教,參究禪宗。

四十三歲發(fā)愿三步一拜朝禮五臺山,數(shù)年間,進川入藏。越雪山至緬甸、印度、錫蘭朝禮佛跡,歷盡艱辛。曾結茅潛修于終南山等處。以定力、苦行、堅忍著稱。一身肩挑禪宗五家法脈,中興云門宗,延續(xù)溈仰、法眼二宗。

曾重興云南雞足山祝圣寺、昆明西山華亭寺(改名云棲寺)。曹溪南華寺、乳源云門寺、云居山真如寺等巨剎,創(chuàng)立鼓山佛學院培養(yǎng)僧徒。重振禪宗祖風,制定叢林清規(guī),率眾參加勞動,農禪并舉。德高望重,皈依弟子達百萬眾。1953年被推為中國佛協(xié)名譽會長。

1959年示寂,世壽一百二十歲。

著有《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圓覺經玄義》等,后人輯其語錄偈頌為《虛云和尚法匯》、《虛云和尚禪七開示錄》等行世。

來源:中國佛教報道網

禪宗:南岳懷讓禪師 禪宗

南岳懷讓(677 -744 ),唐代高僧,俗姓杜,金州(今陜西安康市)人,慧能大師高徒,后弘法于南岳福嚴寺,六祖下弘傳最盛的兩大法嗣之一,其后出臨濟、溈仰二大宗支。

懷讓禪師,從小就喜歡閱讀佛經。有一天,來了一位玄靜法師對懷讓的父母說:" 這孩子如果能夠出家的話,將會有所成就,而且可以廣度眾生。"

十五歲時,懷讓在荊州玉泉寺弘景律師座下出家。萬歲通天二年,滿二十歲受具足戒。弘景律師是當時負有盛名的律師,指示懷讓用心研讀律藏。每日鉆研于文字般若的少年懷讓,不免感嘆:" 夫出家者,當為無為法,天上人間,無有勝者。"

同門坦然法師了解懷讓的志氣超邁,于是勸懷讓一同前往拜謁深受隋煬帝和唐高宗尊崇的嵩山慧安大師。

慧安大師是五祖弘忍大師的門徒,五祖入滅后,慧安大師行腳至中岳嵩山,便在此處定居,遁世離俗。懷讓和坦然法師在頂禮慧安大師后,直接說明來意,請教佛法的大義。

問曰:"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安曰:" 何不問自己意?"

曰:" 如何是自己意?"

安曰:" 當觀密作用。"

曰:" 如何是密作用?"

安以目開合示之。

在一番請益后,坦然法師當下明了真心,不再懷疑。而懷讓禪師的機緣還不具足,慧安大師知懷讓將來定為禪門龍象,所以指點他到曹溪參禮六祖大師,習學無上心法。

當六祖大師看到懷讓禪師時,就問他:" 從哪里來的?"

懷讓回答:" 嵩山來的。"

六祖大師又問:" 是什么東西,怎么來的?"

當時,懷讓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經過了八年的參究,忽然間,懷讓有所領悟,便對六祖大師說:" 我終于明白了!"

六祖大師問:" 你明白了什么?"

懷讓禪師回答:" 說是什么都不對!"

六祖大師聽了,馬上追問:" 那還須不須要加以修證呢?"

懷讓禪師回答:" 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

六祖聽了之后,認可說:" 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你是如此,我也是如此。"

六祖接著又說:" 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曾預言:' 在你門下將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 這件事情你只要記在心中,不需要太早說出來。"

事后證明,懷讓座下出了馬祖道一禪師,大弘禪法,從馬祖座下并開展出臨濟宗和溈仰宗二大法系。

懷讓禪師留在寶林寺參學,侍奉六祖慧能大師達十五年之久。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 年),懷讓禪師才移駕南岳衡山般若寺,擔任般若寺住持后,集資將寺院重新修繕一新,并將" 般若寺" 改為" 觀音寺" ,辟為禪宗道場。廣收法徒,大力弘揚慧能的禪宗" 頓悟" 法門。

衡山是我國五岳之一的南岳,有七十二峰連綿,山中道場林立,四處充滿修行的風氣。當時,有一位道一法師,在南岳山終日禪坐,懷讓禪師知道這位年輕法師可為法門龍象,一日,上前詢問:" 大德坐禪,圖甚么?"

道一回答:" 圖作佛。"

懷讓禪師便就地取了一塊磚,在大石上不斷地磨著。許久之后,道一問道:" 磨磚要作什么?"

懷讓禪師回答:" 我要把磚磨成鏡子。"

道一又問:" 磚頭怎能磨成鏡子?"

禪師答說:" 磨磚既無法成鏡,難道坐禪就能成佛嗎?"

道一接著問:" 應該如何才是?"

禪師說:" 就像讓牛駕車,車不動了,應該打車,還是打牛呢?"

接著又說道:" 你學坐禪,是為了學坐佛嗎?如果是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

于無住、無為的心法,不應生取舍分別。你若執(zhí)著佛由禪坐而得成就,就是誤解佛法,執(zhí)著禪坐之相,不能通達佛法究竟的道理。"

道一法師聽到懷讓禪師這樣的開示,如飲醍醐,對懷讓禪師再三恭敬禮拜。

又問曰:" 如何用心,即合禪定無相三昧? "

師曰:" 汝學心地法門,猶如下種。我說法要,譬彼天澤。汝緣合故,當見其道。"

又問:" 和尚見道,當見何道? 道非色故,云何能觀?"

師曰:" 心地法眼,能見于道。無相三昧,亦復然矣。"

馬師曰:" 可有咸壞不?"

師曰:" 若契于道,無始無終,不成不壞,不聚不散,不長不短,不靜不亂,不急不緩。若如是解,當名為道。"

當時流行的壁觀、看凈、禪坐等法,對身心的調適、精神壓力的舒解,誠然有莫大的功效,但要達到完全的解脫,乃至成佛,顯然是不可能的。明心見性成佛,當從心性上著手,而不是專注于呼吸等法可以解決的。

懷讓舉了兩個比喻,即磨磚成鏡喻、駕車喻,以說明坐禪與成佛的關系。特別是駕車之喻所蘊含的修持理論,基本能解決明了對于身心修持的關系,即成佛的關鍵在心( 牛) ,而不是外在的形式( 車) ,而對心性的修持并不在于禪坐。

另外,懷讓繼承六祖對禪定的解釋,即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因而禪非坐臥。而佛亦非相,所謂若知諸法空相,即見如來。此即懷讓倡導在生活中體證佛法,而不僅僅是禪坐中。

以后,道一拜懷讓為師,專修" 我心即佛" 、" 見性成佛" 的" 頓悟法門" 。道一后在江西開堂說法,弘傳南宗教義,成為一方宗主。后人把懷讓磨磚的地方稱為" 磨鏡臺" ,并刻上" 祖源" 二字。

懷讓禪師的門徒雖多,真正受到懷讓禪師認可的共有六人。一日,禪師將門下弟子六人召集入室,對他們說:" 汝等六人同證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善威儀──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顧盼──智達;一人得吾耳,善聽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氣──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譚說──嚴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

懷讓禪師深知這些弟子們將來是弘宗演教的龍象,又用心提醒弟子們弘法的要件:" 一切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若達心地,所作無礙。非遇上根,宜慎辭哉!"

懷讓在道一離開南岳不久,于唐天寶三年(744 )八月十一日圓寂于南岳般若寺(今福嚴寺),唐敬宗賜謚為大慧禪師,世稱禪宗七祖。

懷讓禪師開創(chuàng)了南岳一系,世稱南岳懷讓,與同為六祖座下的青原行思,分成二大支系弘通禪法;青原座下并開出曹洞、云門和法眼等三大法系。

懷讓禪師的高德,正如唐高宗的詔書所贊嘆:" 不染世榮,而宏化于后世,傅翼圣教,以垂庥于寰宇" 。

懷讓禪師身居承先啟后的地位,是開啟禪法在中國普傳的先河,不僅促成了日后禪宗的發(fā)展,亦促進了整個佛教的興盛。

牛恒剛:2012年4月27日于新疆

禪宗自由行旅游攻略

  • 滇中禪宗名剎普照寺介紹 普照寺門票地址多少

    滇中禪宗名剎普照寺介紹 普照寺門票地址多少 普照寺景區(qū)基本信息普照寺景區(qū)攻略

    2022-10-23
    304 97
  • 中國禪宗祖師傳承源流

    禪宗祖師上溯到印度摩訶迦葉;中國的初祖為印度來華僧人菩提達摩,二祖為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分幾派,最大的有兩派,神秀在北方傳教,恪守上代所傳教法,主張坐禪息念,“拂塵看凈”?;勰茉谀戏胶虢蹋痪械匦问?,不執(zhí)著于名詞概念,不重坐禪,認為“即心是佛”,只要內心直覺頓悟,便可成佛。歷史上稱“南能北秀”。由于慧能的方法簡便易行,因此勢力越來越大。流傳至今的禪宗,都屬慧能一派?;勰茉?/p>

    2022-03-26
    888 57
  • 禪宗:南岳懷讓禪師

    南岳懷讓(677-744),唐代高僧,俗姓杜,金州(今陜西省安康市)人,慧能大師高徒,后弘法于南岳福嚴寺,六祖下弘傳最盛的兩大法嗣之一,其后出臨濟、溈仰二大宗支。懷讓禪師,從小就喜歡閱讀佛經。有一天,來了一位玄靜法師對懷讓的父母說:"這孩子如果能夠出家的話,將會有所成就,而且可以廣度眾生。"十五歲時,懷讓在荊州玉泉寺弘景律師座下出家。萬歲通天二年,滿二十歲受具足戒。弘景律師是當時負

    2022-03-26
    1829 13
  • 名山古剎:禪宗勝地——桑浦山清云禪寺

    桑浦山,是粵東地區(qū)“海濱鄒魯”的發(fā)祥地,山上留下不少潮汕先賢文人的勝跡。辛卯年,會同潮汕三市的幾個易學愛好者,游粵東名山——桑浦山。山秀石奇,古寺禪音,留連忘返。眺望桑浦山腹地,上有奇峰異洞,勝景如珠;下有湖光山色、亭臺石砌。海蝕和斷巖形成奇特自然景觀,環(huán)繞東山湖分布著怪石、異洞、溫泉、礦泉、寺觀、墓室、廟宇、碑刻。名勝古跡千姿百態(tài),狀物象形,如置仙界。站在桑浦山巔,仰望天空,極目風云

    2022-03-19
    777 15
  • 常州這座寺院是中國禪宗四大叢林之一,寺中的佛塔高度世界第一

    常州這座寺院是中國禪宗四大叢林之一,寺中的佛塔高度世界第一文圖/二指禪掌門提起常州天寧寺,人們會自然想起三件事:一個是寺院有東南第一叢林之稱。與鎮(zhèn)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寧波天童寺并稱為中國禪宗四大叢林。第二個是中華大佛塔與北方云崗大佛、中原龍門大佛、西方樂山大佛、東方靈山大佛、南方香港天壇大佛遙相呼應,成為五方五佛的佛心。第三個就是松純長老,那個慈祥的老人。

    2022-03-16
    1215 4
  • 占地3200畝,全國首座以佛禪文化為主題的博覽園,是禪宗三宗發(fā)祥地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以來,中國人方方面面的生活都受到了非常深刻的影響。我們對佛教的了解也比其他宗教更多一些,尤其是對中國佛教的的四大名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充滿了向往。但是有一個地方同樣值得一看,它還創(chuàng)造了一個第一。此地就是江西宜春的禪都文化博覽園,它的占地面積達到了3200畝,投資金額更是達到了6.5億元。雖然在2014年才開園,但是博覽園一開館就好評如潮,更是

    2022-03-15
    1304 1
  • 禪宗基|汝城家廟系列:金山盧氏家廟

    風水汝城多家廟汝城,位于湖南省東南角,湘、粵、贛三省交界地,素有“雞鳴三省,水注三江”之美譽。保留著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多座,其中保存完好、建筑精美的有300多座。汝城縣土橋鎮(zhèn)金山村,位于縣城東北7公里處,交通便利,村落中現(xiàn)有盧氏家廟(敘倫堂)、葉氏家廟(敦本堂)、李氏家廟(隴西堂)等古祠堂6座。1金山盧氏家廟——敘倫堂盧家家廟又叫敘倫堂,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

    2022-03-11
    1754 18
  • 貴州這座山,是一座古剎而成名,是禪宗第33代傳人道場,門票5元

    貴州位于我國西南腹地,這里的山峰頗多,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可惜的是,很多人只知道這里有個黃果樹瀑布,而忽略了其他景點,就好比說在貴州省的省會貴陽市里,就有一座山,名為黔靈山,是一處4A級景點,也是當?shù)厝似綍r休閑漫步之地,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黔靈山之所以能成為“貴陽的后花園”,這還得多虧了山上的那座弘福寺。黔靈山原名大羅嶺,其實早在明清之前,這里除了當?shù)匾恍┇C戶,其他人根本就不會專門來此,明洪

    2022-03-09
    1810 0
  • 大同華嚴寺方圓門的禪宗意境(二)

    關注全部發(fā)文大同華嚴寺方圓門的禪宗意境杰之接上期南門橫聯(lián)是“擊竹聞”,左右楹聯(lián)是“翠竹黃花圓色相,清池皓月凈禪心”“擊竹聞”出《五燈會元》記載的“香嚴擊竹聞道”故事。香嚴智閑禪師天性聰敏,能言善辯,隨師兄溈山靈佑禪師修行。一天,靈佑禪師問他:“你父母沒生你時,你的本來面目是什么?”智閑答不出,回去遍翻所學經書也沒有答案,就去請教靈佑禪師。靈佑禪師拒絕說:“

    2022-03-07
    55 6
  •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江西禪宗文化

    博大精深的江西禪宗文化◆文/徐奔李滿佛教傳入中國,經歷了格義、教門和宗門三個階段。禪宗,就是在宗門階段融合中國本土文化,創(chuàng)造性地確立的最具中國特質的宗派。冬天的仰山棲隱寺江西是禪宗的定型之地。從公元七世紀菩提達摩傳禪法,中經五傳而至惠能,由惠能始開純粹中國化佛教的歷程?;菽芟麻_南岳懷讓和青原行思二系。自此,江西禪宗文化揭開了序幕。后歷經唐宋元明清五朝,禪宗最終衍生出五

    2022-03-03
    865 52
  • 3月10日四會貞山.六祖寺(游四會山水.品禪宗文化)

    貞山位于廣東肇慶四會的西南面3公里處,海拔649米,風景區(qū)內林木茂盛,山清谷幽;清泉瀑布,云蒸霞蔚,有如人間仙景。山座南向北,岡獻層疊,曲澗澄潭,翠色嵐光,蔚然深秀。當雨過天晴,遍山青翠欲滴,景色迷人。明朝已賦予“貞山雨霽”雅稱,列為吾邑八景之一。六祖寺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四會貞山風景旅游區(qū)內,六祖寺的建筑面積為60000多平方米,原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歷史。寺廟四面環(huán)山,山勢峻俏


    2022-03-01
    787 28
  • 佛識慧集(二十四):禪宗六祖

    禪宗衣缽相傳共有六世,亦即有六位祖師。初祖——達摩。受佛陀派遣從天竺到東土傳教,初到時梁武帝接見,因話不投機,便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傳衣缽給慧可。十月初五圓寂於東魏天平,葬熊耳山。二祖——慧可。北魏洛陽人,初名神光,后在嵩山少林寺拜達摩為師,改名為慧可,承接達摩的衣缽,成為禪宗之第二祖,后到河南臨漳縣傳法三十四年,享年106歲。三祖——僧璨。二祖將衣缽傳給僧璨大師,在安徽天柱山

    2022-03-01
    807 28
  • 淺談禪宗,即心即佛之六祖惠能

    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禪宗又名佛心宗是指佛教中國化后的宗派。其中最著名的禪宗大師便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牧婊菽?。那么禪宗究竟是怎么來的呢,六祖惠能又為何能成為禪宗的代表人物呢?相傳佛祖釋迦摩尼在在靈山上講法,拿起一朵金色婆羅花看向眾弟子即我們所說的拈花示眾,在場的弟子都沒有明白佛祖的意思一片沉默,這個時候,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訶迦葉(móhējiāshè)尊者突然會心一笑。佛祖便說:“吾有正法眼

    2022-03-01
    1593 37
  • 惠能并非真正的禪宗六祖,中國禪與印度禪有何區(qū)別?

    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是中國思想史上面的一件大事,在佛教未傳入中國以前,雖然也有神仙和方術之類的范疇,但嚴格意義上的宗教并沒有出現(xiàn)。佛教的進入改變了這一切,地獄概念在中古時期的孕育,抽象的邏輯思辨方式,這些既是佛教對當時中國思想界的挑戰(zhàn),也給中國思想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厚的資源和動力,在佛教和中國思想互動的過程中,禪宗的出現(xiàn)標志著漢傳佛教的成型。一、惠能和神秀關于中國禪宗的緣起,有一段類似于神

    2022-03-01
    751 1
  • 六祖慧能為何能成為禪宗南宗創(chuàng)始人?禪宗為何主張不立文字?

    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經歷了一系列“中國化”的過程,最鮮明地體現(xiàn)在代表中國文化思想的禪宗中。在佛教向中國傳播的過程中,佛教典籍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大唐高僧玄奘為了西天取經,歷經千難萬險終于從印度帶回大量佛教典籍。這說明,以文字為載體的佛教經典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國的禪宗出現(xiàn)之后,禪宗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佛教中對文字的崇拜,表現(xiàn)出對文字強烈的質疑和疏離,轉而主張“不立文字”,并力圖繞過文字,通過當頭棒喝等


    2022-03-01
    563 60
  • 點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