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華嚴寺方圓門的禪宗意境(二)

關注全部發(fā)文

大同華嚴寺方圓門的禪宗意境

杰 之

接上期

南門橫聯是“擊竹聞”,左右楹聯是“翠竹黃花圓色相,清池皓月凈禪心”

“擊竹聞”出《五燈會元》記載的“香嚴擊竹聞道”故事。香嚴智閑禪師天性聰敏,能言善辯,隨師兄溈山靈佑禪師修行。一天,靈佑禪師問他:“你父母沒生你時,你的本來面目是什么?” 智閑答不出,回去遍翻所學經書也沒有答案,就去請教靈佑禪師。靈佑禪師拒絕說:“我若現在告訴你,你以后會罵死我。我的說法是我的,與你無關?!敝情e回去將所學經書一把火燒了,發(fā)誓此生再不學佛,然后離開溈山四處云游,最后來到南陽香嚴寺。一天,智閑在鋤草時,隨手撿起一塊瓦片往地邊扔去,瓦片擊打在竹子上,發(fā)出清脆響亮的聲音,智閑聞聲大悟,從前的雜念、執(zhí)著都破除。便疾步回屋沐浴焚香,遙拜靈佑說:當初若說破,哪有我今日醒悟?”并作偈: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這首偈的意思:以往的執(zhí)著雜念都隨清脆響亮的擊竹聲忘掉了,原來自性覺悟不能假借外力的修持。轉眼舉眉之間揚棄原有的妄執(zhí),沒有陷入以前動輒從佛經中找答案,找不到就憂愁。自性是隨時可發(fā)現卻無蹤無跡的,原來其威儀無相在聲色之外。只有因緣和合的悟道之人,才能看清自己的本性,懂得這才是最高境界。

這個典故后面形成兩個佛教術語:“香嚴擊竹” 和“擊竹悟道”。

用“擊竹聞”對北門的“拈花笑”,十分巧妙妥貼工整。“拈花笑”是 “看”到 “笑”,佛心相同。“擊竹聞”是 “聽”到 “聲”,才悟道。一個是“祖”,一個是“徒”,程度相差甚大,但都殊途同歸,最后都通達佛法。這里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誰,只要機緣同達,都能成為悟道者。

你來華嚴寺拜佛,能不能明白一點佛性?先看看你能從下面的楹聯中“悟”到點什么。

“翠竹黃花圓色相”:北宋善卿的《祖庭事苑》卷五中記載了這么一件禪宗公案:南北朝宋朝的竺道生法師認為無情亦有佛性,他對人說:“青青翠竹盡是真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有人說這話找不到佛經依據。道生法師就端坐十年,等待有佛經來證明。后來《大般涅盤經后分》傳來,經中果然有這樣的說法。道生法師看完后,手中麈尾突然墜落,依著幾案入涅盤了?!皥A色相”出《華嚴經》:“無邊色相,圓滿光明,遍周法界,等無差別?!薄皥A”:完整無偏缺;“色相”有二義:一是萬物的形相;二是佛菩薩的法相、化身,這里是第二義。翠竹也好,黃花也罷,都是佛的法身實相。若看到翠竹黃花能悟到佛的法身實相,即可“明心見性”。毗盧遮那佛意為遍一切處,就是能為各種不同色相(第一義)所依存,無論翠竹、黃花其自性(法身)都平等無差別。

“清池皓月凈禪心”出自唐詩人李頎的《題璇公山池》詩:“片石孤峰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禪心”是清靜寂定的心境。池水清澈皓月倒映,凈化人的心靈,使人心緒寧靜,專心一意的思悟佛性。只有池水清澈,才能看見明月倒影;只有心中清靜寂定,才能會悟佛的法身實相。

實際上述兩幅楹聯就一個字:“心”。

站在小方門前,能看入內院還有一個圓門,這外方內圓的兩個門合成一個天井小院。圓門的內外門楣上都有磚雕匾額,“拈花笑”方門一側的圓門里面是“古剎”,外面是“伏虎”;“擎竹間”方門一側,里面是“圣境”,外面是“藏龍”。

方、圓之門,儒釋道各有文化內涵。

道家說:“智欲圓而行欲方”(《淮南子·主術訓》)。這是講處事要靈活,為人要有規(guī)矩。

儒家說:“誠意、正心、修身”是自我修養(yǎng),是“方”,是“內圣”之道;“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處世之道,是“圓”, 是“外王”之道。兩家之說相通:“方”是規(guī)矩,“圓”是圓融;“方”是道德,“圓”是人情;“方”是正直,“圓”是通達;“方”是氣度,“圓”是涵養(yǎng);“方”是進取,“圓”是迂回?!胺綀A之道”是做人的智慧。

佛教說:宇宙萬物如圓一樣無始無終、遷變流轉,又如方形一般永恒、穩(wěn)定、堅固。方門如同人心靈的小宇宙,圓門如同無限的大宇宙,佛的智慧能開啟人的智慧,二者融為一體,是修持佛法的最高境界。

齊平先生等人編著的《大同華嚴寺上寺)》中說:“外是方門,內是圓門,標志大乘佛教華嚴教義?!?a href='/dafang/' target=_blank>大方廣”為大乘經之通名,華嚴宗講的是法界緣起,圓融無礙。門為方圓,寓意深遠。還有文章說“外方表示華嚴宗說理方廣,內圓表示華嚴宗說事圓融。理事無盡,玄妙無比,方廣教理,意義深密。”這兩種說法大同小異,都說方圓之門表華嚴教義。放在一般的地方,這兩種說法都對,但解釋這里的方圓之門,有待探討。華嚴寺在明代就成為禪宗寺院,從兩幅楹聯和橫批完全看的出這里的門是禪宗的意境,用“華嚴”解釋禪宗意境似乎不妥, 盡管這是在華嚴寺中。

綜合方門外的楹聯、圓門里外門頭上磚雕額匾和方圓之門的位置,筆者以為這里的方圓之門還是禪宗的意境。

禪宗的“正法”傳承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秹洝氛f:“心量廣大,猶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蔽覀冏哌M方圓二門之間的小院,方、圓之門近在咫尺,看得見,摸得著,這是 “有相”。若真能心無旁騖,洞察方圓二門都是虛幻,那就“無相”,就達到禪宗說的“知為心體”。方圓二門之間的小天井不“小”,猶虛空廣大。前面已經解釋了方門外的楹聯,就是一個“心”,是“知為心體”之“心”,是自己具足的佛性??纯捶綀A二門門楣磚匾:“古剎”、“圣境”,提示我們再走一步,進入圓門,就是依“心”才有的佛、菩薩不變隨緣的“古剎圣境”。(未完待續(xù))

杰之之地

Hash:cfa9e5ccdee5172e7fc2f7f4b2a654d5e3edb81b

聲明:此文由 杰之之地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