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宜興品宜幫菜,感受最親情的一場美味記憶
咸肉煨筍、山芋粉、野蒜炒蛋、烏米飯、雁來蕈、云湖砂鍋魚頭、陽羨茶宴、張公豆腐、茶香竹雞、醬方肉……這些宜興美食,你品嘗過嗎?沒錯,你可能吃過蘇菜,吃過菜魯,吃過川菜,可到了宜興,地道的宜幫菜才是你不可錯過的美味!
如果你與中國農(nóng)業(yè)電影電視中心《豐收中國萬里行》宣推組一起走進地處雅達·陽羨溪山旅游小鎮(zhèn)、江蘇省內(nèi)首家縣級地方菜博物館——便會了解到宜幫菜博物館是繼淮揚菜博物館、蘇幫菜博物館之后,江蘇省內(nèi)對外開放的第三家地方菜博物館,館內(nèi)就能品嘗到正宗的宜幫菜。
宜幫菜博物館由宜興市城建文旅集團整合多方資源投資打造,是宜興首家以“美食美器宜幫菜”為主題的博物館級文化餐廳。每逢周末,來品嘗宜幫菜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即使是平時,一家三口、閨蜜、戀人,三三兩兩相約而來的食客也是川流不息。館內(nèi)既可以欣賞宜幫菜的歷史文化,又可以感受濃郁的陽羨地域風情。置身其中,人們可以一邊享用最地道的宜興美食,一邊感受輕松有趣的美食故事、名人掌故、傳統(tǒng)風俗,欣賞鄉(xiāng)村野趣、舊時街景、古今美器,在享受“舌尖上的宜興”的同時,體悟“中國陶都”宜興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
宜興菜又叫“宜幫菜”,出了很多有特色的名菜,它是中國四大菜系——江蘇菜淮揚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受浙江菜系、安徽菜系,特別是蘇錫菜肴的影響,因此宜興特色菜系兼容了淮揚菜、浙江菜、安徽菜、蘇錫菜等菜系的精華。這里的好山、好水、好食材,成就了游走在各種口味之間的宜幫菜,既有悠長歷史的醇厚、地域文化的精彩,更有煙火生活的溫情。
宜興地處長三角中心,得天獨厚的江南魚米之鄉(xiāng)自然環(huán)境,使得宜興餐飲文化源遠流長,薪火相傳的宜興餐飲文化,誕生了以葉祖仁、盧華堂等為代表的中國烹任大師、名師以及宜幫菜傳承人。這些當代宜興名廚,有著頂尖的技藝與豐富的掌勺經(jīng)驗,他們致力宜幫菜美食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中國餐飲事業(yè)的繁榮孜孜以求,為食客提供滿意的宜幫? ?品,是他們一生的初心和使命。
走進博物館與美食餐廳。宜幫菜博物館在展示餐飲文化、開展餐飲服務(wù)方面實現(xiàn)了功能多元,各個版塊都有各自特有的范疇,真正體現(xiàn)了文化引領(lǐng),視覺悅目,美味享受。譬如,博物館里舉辦的飲食文化展上,蛟橋老街百景圖、非遺美食、宜興傳統(tǒng)名菜名點、現(xiàn)代名廚榜等,都與宜興餐飲文化息息相關(guān),展臺上呈現(xiàn)的宜興頭菜、雪芽蝦仁、王復茂整鴨、白汁圓菜、雁來蕈豆腐、古法燒鱖魚、烏米小香肉等實景實物,游客可以對著這些美食預(yù)約“下單”。
宜幫菜博物館一樓門廳里的《蛟橋百景圖》是基于民國時期的宜興老街創(chuàng)作而成,還原了當時宜興縣城的繁華景象,尤其是沿街遍布的餐飲老店,記錄著宜幫菜輝煌的過去。古代美器展區(qū)則是宜興7000多年制陶史的縮影,美器作為美食的承載工具,與美食同根同源,展廳中央的“平底腰檐釜”就是新石器時代宜興先民使用過的早期炊具。宜幫菜東門的入口處展示的“宜興頭菜”,是宜幫菜最經(jīng)典的當家代表菜品,傳說由清代宜興籍御廚任小園首創(chuàng),傳承至今,已成為宜興人家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硬菜。同樣經(jīng)典的還有大廳中央櫥窗里的菜樣“宜幫名品十六集”,每一道宜幫美味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
宜興有多項地域特色鮮明的非遺美食。這些美食多用本土食材制成,與宜興飲食文化一脈相承,在悠長的歲月中,形成了許多獨特的制作技藝。品味非遺美食、也是承載著關(guān)于江南水鄉(xiāng)、山村、小鎮(zhèn)的美好記憶,是歷代宜興先民的生活日常,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過年做的團子,既是方便的美食,又是解除思鄉(xiāng)之苦的良藥。四月初八吃烏飯,與宜興民間流傳的“目連救母”故事相關(guān);1950年,宜興特制十多萬斤和橋豆腐干十多萬斤,專程運往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愿軍,寄寓祖國家鄉(xiāng)人民的一片深情厚意;清朝同治六年(1867),宜興徐舍鎮(zhèn)豫和泰南貨店生產(chǎn)的小酥糖,名氣傳到了皇宮,皇帝曾派專使太監(jiān)到宜興,后來將其列為“貢點”;千年活水碼頭”楊巷鎮(zhèn)的蔥油餅亦是宜興歡度中秋必備的傳統(tǒng)美食…..宜興民間美食,不勝枚舉。
宜興毗鄰太湖,三面環(huán)山,地理位置優(yōu)越,素有“三山兩水五分田”之稱,渺渺太湖的風煙經(jīng)由瀆區(qū),澆灌出肥沃的土壤,在這里孕育出優(yōu)質(zhì)的食材品種。冬筍、鳑鲏魚、雁來蕈……這些耳熟能詳?shù)奶厣巢?,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宜興人,聯(lián)結(jié)了城市的生活記憶,筑成了人們的心靈港灣,是成為宜興飲食文化的自然源泉。
在糖芋頭鋪打上一碗甜糯可人的糖芋頭,坐小攤邊喝一碗鮮香潤口的豆腐花,進王復茂面菜館里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鴨餃面……蛟橋百景圖上記載的這些平凡但充實的生活滋味,訴說著宜興人精致的口味追求,寫就了宜興人閑適的生活日常。
承載著宜幫菜歷史的,除了蛟橋兩岸的煙火百景,還有十六道宜幫名菜:咸肉煨筍、橫山魚頭、汽鍋雙味……
宜幫菜中運用的烹飪手法繁多:燉蒸、燜煮、生爆……復雜的技藝決定了宜幫菜的傳承難度,以葉祖仁為代表的近代宜幫名廚致力宜幫菜美食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他們以孜孜匠心撐起宜幫菜的天地;他們以廚藝為筆,代代書寫宜幫菜的傳說。
陶都宜興具有7300多年的制陶史,所產(chǎn)陶器暢銷海內(nèi)外,而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實用器,這些美器承載著百姓的生活文化,敘述著屬于他們的器皿與飲食之間的故事,也在飲食世界中名垂青史。
這是一座活著的美食博物館,館內(nèi)的美食與歷史文化無處不在,宜幫菜博物館二樓的餐飲包廂內(nèi)采用青瓷、陶刻、烙畫等宜興非遺項目技藝創(chuàng)作的裝飾畫面,講述了“名人與宜興”的美食故事,有“天下第一菜——悲鴻絕贊筍燒魚”、“過年吃豬頭——吳冠中回憶童年事”、“杜牧登臨宜興酒樓”、“王復茂招牌整鴨席”、“天下第一香—蘇軾盛贊官林鴨”五個故事。包廂外的公共空間里還展示了宜幫菜的特色食? ?、賽事活動,以及宜興百姓與飲食文化相關(guān)的生活場景插畫,還有美食主題宜興話趣味展示墻。整個宜幫菜博物館將宜幫菜的自然、歷史、人文等元素巧妙布置在各個場景之中,形成“展示一體驗-消費-回憶”的文化展陳體驗閉環(huán),讓宜興的美食文化得到很好地活化傳承,賦予宜幫菜新時代的全新活力。
Hash:8e69accd384ce95e8d4c166761aa869f2e2b559b
聲明:此文由 朱文鑫攝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