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原平三處古建筑進入國保

長期征稿,附帶圖片,歡迎原創(chuàng)首發(fā)。

作者:原平故事

普濟橋橋面

近日,由國務(wù)院核定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正式公布,山西新增78處國保,使得全省國??倲?shù)達到530處,繼續(xù)在全國排名第一,無愧于古建筑博物館之美譽。

在山西省78處新增國保中,仍以古建筑為主,數(shù)量為53個。而我們原平的普濟橋、崞陽文廟和陽武村朱氏牌樓,也名列這78處國保之中。從此,在我們原平大地上就有了4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惠濟寺、普濟橋、崞陽文廟、朱氏牌樓。

什么是國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所屬的文物行政部門,國家文物局對不可移動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三條的規(guī)定,中國國務(wù)院所屬的文物行政部門(國家文物局)在省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具有重大歷史、藝術(shù)、科學價值者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者直接確定,并報國務(wù)院核定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記錄檔案,須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部門報國務(wù)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申報原則為:價值優(yōu)先,突出強調(diào)文物在中華文明中的標志性地位和全國性意義;突出重點,以完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體系結(jié)構(gòu)、填補空白為主;確保質(zhì)量,堅持真實性和完整性原則。

2018年8月,國家文物局發(fā)出通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遴選工作開始,全國共提交2123個申報項目。

2019年3月以來,國家文物局對申報項目進行了認真審核,邀請來自56個部門和單位的99名專家進行了評議投票。9月,文化旅游部、國家文物局按照《文物保護法》第十三條的規(guī)定,將推薦名單報請國務(wù)院核定公布。

2019年9月26日,國務(wù)院常務(wù)會議核定了762處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此,國家已核定并公布的國保單位增至5058處,包括古遺址1194處,古墓葬418處,古建筑2160處,石窟寺及石刻307處,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952處,其他27處。

國保單位較多的省份是山西(530處)、河南(419處)、河北(286處)、浙江(279處)和陜西(268處)。

普濟橋簡介:

普濟橋,舊名“迎恩橋”。始建于金泰和三年(1203),由富豪游完出資建造。這座敞肩圓弧石砌拱撟,用行鏨石和雕刻石砌成,主橋全長30米,寬度8米,高度7米。兩端各有一引橋,北引橋長34.5米,南引橋長28.5米。橋身兩邊均置雕石實體欄桿,分別有望柱20根,欄板19塊,方正的望柱頂部有仙桃、石榴、佛手果品石雕,欄板系整石卷邊鏤花。石橋體由單孔長券和4個小券孔組成,大券口跨度19米,高6.5米;次大券口跨度3.1米,高3.2米;小券口跨度1.7米,高1.8米。大小券口為石料橫旋,券口邊框和券楣均有造型精美、工藝考究的石刻浮雕。大券口除兩邊雕有汲水獸頭外,余者分別浮雕有故事人物組畫16幅;小券口邊上雕有蛟龍出水及九針圖案等。所有雕飾典雅精致,紋絡(luò)流暢,活靈活現(xiàn),寓意深刻。橋面用石板鋪筑,分三個行道,由兩條與橋身走向一致嵌就的立石帶分隔。

普濟橋最早修葺時間在明洪武六年(1373),之后清乾隆二十年(1755)、道光十年(1830)、光緒二年(1876)、光緒五年(1879)相繼修過四次。也許,對它的修葺在技術(shù)層面上更為講究,所以竟能抗住1956年那次大地震,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就此,它成為了山西省最古老的石橋之一,列入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載入《中國古代橋梁史》,并被人們譽為“小趙州橋”。

普濟橋排名第211,編號為:8—0211—3—014

崞陽文廟簡介:

崞陽文廟的大成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高達五丈開外,單檐歇山頂,上覆黃綠藍白四彩琉璃瓦,殿兩端分置雙飛矮檐,斗拱層密,氣勢軒昂。整個建筑可謂“承以崇臺,盤以文石,虬柱云榱,華梁藻井”,十分華麗隆重。

牌坊式的欞星門背面嵌有木制“圣門”二字牌匾,正面曾經(jīng)高懸的“欞星門”立式牌匾早已不知所蹤。這座欞星門前后有檐,并開五間,六柱托頂,木柱前后均置有抱柱石,并斜撐戧柱。其檁梁疊設(shè),伸六昂斗拱,左右次間稍低,中間逐層拔高。五頂全有多彩琉璃瓦覆罩,整體結(jié)構(gòu)奇巧,氣勢軒昂。

欞星門前的磚砌影壁依然高大雄偉,正中筑有直徑約一米的圓形磚雕,其雕刻技法既顯粗獷又透出細膩,有高空翻騰的龍,有淺底游動的魚。仔細品味圖案,方知是一幅“鯉魚躍龍門”之圖,在這神圣的文廟中,其寓意不言而明。

文廟內(nèi)古木參天,綠蔭如蓋。呈元寶形的泮池,全部石砌,欄板、望柱保存完整,與戟門相映生輝。

崞陽文廟排名第239,編號為8—0239—3—042

陽武村朱氏牌樓簡介:

朱氏牌坊的主坊落于村中,四柱三樓,重檐歇山頂,總高10.54米,面闊15米。其建于高0.96米的束腰須彌座上,由四根霸王柱承荷,柱間用鏤雕二龍戲珠連接,上置欄額枋,書有“咸豐五年九月男武訪疇謹建”。走馬板為匾形,書有“旌表資政大夫庠生武烈之妻朱氏節(jié)孝坊”。下檐三樓正脊置蟠龍雷公柱四根,直承上檐三樓,其明間掛立石匾一塊,書有“圣旨”二字。而上下檐均為圓椽、方飛、勾頭、滴水組成,頂部仿青瓦鋪頂,正脊安吻鴟,側(cè)脊置獸頭。在牌坊的背部,明間走馬板書“冰清玉潔”。兩次間書有朱氏簡介:“生于乾隆四十九年三月初十日卯時,卒于咸豐六年七月初五日巳時,十七歲于歸,十九歲生子,二十歲守節(jié),享年七十二歲”,“嘉慶十六年六月六日守節(jié)時二十八歲,道光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奉旨旌表時年五十二歲,計守節(jié)二十四年”。坊后設(shè)置有雕刻精致的影壁,為磚石結(jié)構(gòu),連接八字墻,總體呈扇面形。影壁正中浮雕福祿壽三星人物圖石屏,精致玲瓏,造型逼真,刀法圓潤,風格樸實。兩側(cè)置對聯(lián)一副:“茹蘗飲荼數(shù)十載鵠歌矢節(jié),丸熊封鲊九重天鳳諾揚休”。兩八字墻側(cè)面書有:“燕縷凜清操冰霜奇節(jié),鸞書輝彤史閨閣完人”。

朱氏節(jié)孝坊的配坊建于村外,高8米有余,四柱三門,單檐歇山頂,施六鋪雙抄斗拱,耍頭作象形。坊體坐落于高0.85米、東西長10. 4米、南北寬3.25米的青灰石基上。坊由四根方形霸王柱承荷,其間鏤雕二龍戲珠,將四柱連為一體,柱前書有“豸節(jié)祟褒三秦著跡,鸞書疊賁八座增榮”、“恪共臣職抒丹悃,榮賜天書降紫泥”。柱背書“三晉云山祥迎風誥,九乾雨露恩紀鸞章”、“縹緗世業(yè)懷先澤,綸服新恩拜圣朝”。額枋書“大清咸豐六年歲次丙辰仲夏上浣谷旦”。匾形走馬板上書有“貤贈資政大夫曾祖父廷桂,貤贈大夫曾祖母李氏,誥贈資政大夫祖父秉壁,誥贈資政大夫祖母吳氏,誥贈資政大夫父烈,誥封夫人母朱氏,陜西分巡延榆綏兵備道加四級武訪疇謹建”。次間書“鳳詔褒榮”、“龍光錫寵”各四字,坊背明間同前書文,次間有“克成先志”、“垂裕后昆”各四字。柱頭各置噙口與額枋連接,枋上剔雕蛟龍28條,伸爪昂首,神態(tài)驚人,另有丹風朝陽等多種圖案。檐下掛立“圣旨”石匾,匾下鏤雕垂蓮吊柱,虺紋罩簾。坊頂用青瓦鋪就,正脊安吻,側(cè)脊置獸,四頂角升起,各雕石質(zhì)套獸。

朱氏牌樓排名第254,編號為8—0254—3—057

——江湖游俠 攝影——

End

Hash:68c11212ae52c2044c0d11bb0881626585f76076

聲明:此文由 原平故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