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山越王墓:能與秦始皇陵媲美的先秦君主安息之處

本文源自【全歷史·全古跡頻道】

作者:箭逐云-

若是提到春秋時期的吳越爭霸,那么定然會聯(lián)想到夫差與勾踐之間一來一往的勝敗。

關(guān)于他們傳世的寶劍:吳王夫差劍、越王勾踐劍,更是相當有名。

不過,吳越相爭并非起于夫差與勾踐,而是源于他們的父輩。

眾所周知,夫差的父親為吳王闔閭,與之相關(guān)的,還有“吳王光劍”。相反的,勾踐的父親反倒就沒有那么知名了。

勾踐的父親名叫允常,是越國霸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頭一個自稱越王的越君。只可惜,關(guān)于他的記載甚少,就連專屬于他的寶劍,也未見出土。

不過,據(jù)說他的陵墓已被發(fā)現(xiàn),而且越王允常陵的規(guī)模宏大,建造精細,考古學者甚至認為能與秦皇陵相媲美。

印山王陵,位于今日紹興柯橋區(qū)蘭亭鎮(zhèn)。

中國墓葬中,印山越王陵的地位相當重要。有“北有秦宮,南有印山”的美名。

只可惜,王陵在科學發(fā)掘以前,就早已被盜掘一空,文物與墓葬內(nèi)部多有損壞。起初,它是否為王陵都有人懷疑,更遑論確定是越王允常之陵。

關(guān)于越王陵的故事,就必須提到允常逝世時吳越兩國的時空背景。

那一年,允常病逝,越王勾踐繼位。但是允常病逝的時機相當不巧,虎視眈眈的闔閭,根本不會給勾踐多余的時間風光大葬他父親。

“元年,吳王闔廬聞允常死,乃興師伐越?!?/p>

伺機而動的吳王,早已等候多時。當允常的死訊傳至吳國,闔閭便即刻興兵南征。

但闔閭之所以這么迫切的想要消滅越國,這還要說到很久以前,甚至于可以說,是允常留給勾踐的爛攤子。

公元前537年,吳越兩國在越國北部疆域的檇李一帶展開交戰(zhàn),最后雙方締約講和。沒想到,發(fā)展壯大的吳軍,于30年后起兵來犯,還占領了檇李等地。

這下好了,允常作為越國霸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與奠基人,自然是不會輕易忘卻這段仇恨。于是,公元前506年,正當吳王闔閭?cè)ハ鲁价菚r,允常就趁著吳國內(nèi)虛之際,興兵來犯。

這一來一往,兩國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因此,闔閭心中自知,就算西面的楚國強大并處處牽制,仍比不上南面的越國來的危險。稍有不慎,越國必定徹底消滅吳國。

公元前496年,這場終將到來的決戰(zhàn)即將展開,只能硬著頭皮面對的勾踐,在檇李擺兵布陣,準備與吳王一決雌雄。

“越王句踐使死士挑戰(zhàn),三行,至吳陳,呼而自剄。吳師觀之,越因襲擊吳師,吳師敗于檇李,射傷吳王闔廬。闔廬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p>

面對吳軍雄師,勾踐決定先發(fā)制人。他命士兵沖鋒,意欲奪得先機,沒想到吳軍兵強馬壯,越軍連攻數(shù)回無果。

眼看吳軍就要攻來,千鈞一發(fā)之際,勾踐急中生智,命令軍中刑徒排布陣前。勾踐一聲令下,刑徒整齊劃一的舉劍自刎。

這一幕反倒讓久經(jīng)沙場的吳國將士亂了分寸,就在這一刻,刑徒身后的越軍群起而攻,吳軍只得潰敗而逃。

眼看機不可失,越軍將領靈姑浮沖鋒陷陣,與吳王闔閭過招。沒想到,一個分神,闔閭的腳指頭竟被靈姑浮斬斷。疼痛不堪且嚴重失血的闔閭,只得敗退。

更意想不到的是,闔閭最后居然因此傷重不治。這是越王勾踐繼位后的第一場勝利,也是越國空前的喜訊。得勝之后,勾踐終于有余力為戰(zhàn)前逝世的父親置辦喪事。

木客大冢空拍圖

“木客大冢者,句踐父允常冢也?!?/p>

關(guān)于越王陵墓,在《越絕書》中記載的很清楚,在勾踐尚未遷都瑯琊以前,越國境內(nèi)有夫鐔的“若耶大?!迸c允常的“木客大冢”,至于勾踐在遷都以前為自己建造的“獨山大?!保髞聿⑽赐旯?。

因此,位于越國都城會稽附近的王陵,只有勾踐祖輩、父輩的兩座王陵。

印山之名,在當?shù)赜址Q“木客山”,因此,印山越王陵是允常的木客大冢的可能性非常大。

1995年,紹興縣人民政府以“木客大冢”一名將印山越國王陵認定為紹興縣文物保護單位,也基本斷定了印山越王陵即允常墓。

印山越王陵除了與文獻上相吻合外,更重要的是陵墓內(nèi)部建造的精致程度,具有這種等級的墓葬,至今少見。

印山大墓規(guī)模宏大,經(jīng)過測算,光是要開挖陵墓的內(nèi)部空間,就必須搬出近16000多立方米的廢土。

而陵墓內(nèi)部用于防潮的木炭,也用了1200立方米。用以作為陵墓架構(gòu)的方木,則用了4000多立方米。雖然整個陵墓的規(guī)模僅有秦皇陵的1/6,卻仍是相當不朽的工程。

印山越王墓中,更重要的是它使用的木材

墓室內(nèi)基本都是用巨大的長方木構(gòu)建而成,但這些樹木直徑長達80多公分,按照植物學的嘗試推斷,這些建材的樹齡都在千年以上,為了建造這座陵寢所費不貲。

越王墓的整體造型呈現(xiàn)一個三角形的外貌,這是 目前中國僅存唯一一座三角形制的槨室。整個墓室是人字坡的木屋結(jié)構(gòu),用50多根巨大的枋木搭建而成。枋木排成兩列,頭部相抵,槨室頂部由一個半圓形的木柱覆蓋,有點類似屋脊的結(jié)構(gòu)。

但單純使用木質(zhì)棺槨并不能保護墓主,尤其在多雨潮濕的江南,木制建材極易腐爛。因此,在三角形木槨外,還覆蓋著140多層樹皮,再附上1000多立方米的木炭還有青膏泥用以防潮。

由外向內(nèi):木炭>樹皮>木棺

在三角形墓槨中心,放置一副大型木棺,以整塊獨木雕鑿而成。

棺木內(nèi)外與墓室內(nèi)的長方木都采用三面髹漆的工藝,盡管已經(jīng)過了2000年,至今局部的漆面仍然如鏡,當時制造棺木的工藝已相當成熟,甚至是今人無法比擬的技術(shù)。

印山越王墓葬具

現(xiàn)今木客大冢的原址已經(jīng)改建為博物館,在博物館外,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木客大冢”四個大字。

雖然整座王陵早已被盜,但墓地中仍舊留有部分散落的陪葬品。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以表現(xiàn)身份地位的陪葬品,不是金銀器,而是青銅器,尤其是青銅禮器與青銅樂器。

但是,印山越王墓中的青銅禮樂器已經(jīng)一件不剩的被盜走了。其他值錢的玉器與飾品,也大都不存。僅存墓中的41件陪葬品,有31件是玉器。有玉鉤、玉劍、玉鎮(zhèn)等器。

越王墓中玉鎮(zhèn)出土時的情況

玉鎮(zhèn)(現(xiàn)藏于紹興市博物館)

印山越王陵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第一座越國王陵,對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國葬制與文化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越王陵被發(fā)掘以前,學界對于越國的墓葬,僅能從文獻記載上得知。

但是,目前推測,在漢代以前,比較流行的葬具是長方形或是正方形的平頂箱型木槨。讓人意想不到的正是越王墓居然會以三角形為木槨結(jié)構(gòu)。

至于木棺,也相當具有地域特色。這種采用一塊獨木剖半并掏空內(nèi)部作為棺木的方式,大多在福建、江西一帶較為常見。

而位于浙江的越國,雖然一心想要像中原爭霸,但發(fā)自內(nèi)心的習俗卻是源于更南端的“荊蠻之地”。這樣子的做法也是讓人意想不到的。

總而言之,印山越王陵得到發(fā)掘,刷新了很多對越國的認識。

據(jù)說,在浙江若耶溪,也就是現(xiàn)今平江水附近,確實有一處呈長方形覆斗狀的封土堆,那里很可能是勾踐祖父夫鐔的“若耶大冢”。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今人對于越國的認識又將再次被刷新。

從善戰(zhàn)到文弱:吳越先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氣質(zhì)變遷

Hash:9a30ee690340a6316ff2921b440ad735389feb5d

聲明:此文由 冷炮歷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