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發(fā)現(xiàn)單體金駱駝,那時中原沒有駱駝,是新疆人“送”來的

絲綢、邦國、美玉、黃金,那就是我們最早的新疆,華夏民族的新疆,中國的新疆。

應該說,在張騫之前,絲綢之路已經(jīng)開通,中國的新疆或者西域已經(jīng)和中原有了聯(lián)系。張騫之后,漢武帝就將新疆納入了漢地的基本范圍,而后,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正式標志著新疆納入了中國的版圖。

因為漢族形成于漢代,所以,在今天的很多人的概念里,漢人是在漢代時才到達了新疆。這個沒有錯,但是,在漢人之前,漢人先祖就到達了新疆,不過那時的漢人叫華夏族,因為他們的存在,新疆自古以來就成了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的一部分。漢人或漢族這一名稱的出現(xiàn),不應該成為今天的人們認知歷史的障礙,更不應該讓一些圖謀不軌之人以此為借口,制造陰謀論。

信或者不信,它都是這樣的,事實勝于雄辯。

最早的漢人邦國,在周代就有了

讓我們把目光聚焦皮山縣。

清光緒二十八年置皮山縣,以古國名命名。這個故國就是歷史上的皮山國。維吾爾族稱皮山縣為“固瑪”,其含義尚不確定,有“小屋”、“籠子”、“可疑之地”等幾種說法。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皮山的名稱還在,保存了歷史的記憶,維吾爾族將它譯成什么,它都是漢語中的皮山?!段饔蛲闹尽丰專骸俺酰涞厝朔罨亟毯?,有逃去者,因以名之也?!币馑际?,當初,皮山人信仰了回教(后來被稱為伊斯蘭教),有一些人不愿意信奉這個教,逃跑了,人不在了,但地名還在,所以就以皮山命名了。對此,《新疆圖志》皮山注稱:漢,皮山國地。

皮山國,絲綢之路南道上的小國家。位于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皮山縣境內(nèi)?!稘h書》對其的記載是:王治皮山城,去長安萬五十里。戶五百,口三千五百,勝兵五百人。左右將、左右都尉、騎君、譯長各一人。東北至都護治所四千二百九十二里,西南至烏秅國千三百四十里,南與天篤接,北至姑墨千四百五十里,西南當罽賓、烏弋山離道,西北莎車三百八十里。

從皮山國向西南過桑株達坂即可抵達今日的喀喇昆侖山口,過山即克什米爾,亦為絲綢之路入賓、烏弋山離國和印度的一條支線。東漢時皮山國尚存,至唐時其國已并入于闐?!段簳分蟹Q皮山國為蒲山國,是諧音。

《漢書》記載了皮山國不等于皮山國是漢代才有的,皮山國更早的歷史是這樣的: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fā)滅商后,大封諸侯和天下,將其四弟周公旦(周公)封于魯(今山東曲阜)。周公旦,大名人,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并制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和儒學先驅(qū)。

約前1050年文王崩逝,姬發(fā)繼位,號為武王。姬發(fā)繼位后,繼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召伯)等人治理國家,周國日益強盛。約前1046年,武王聯(lián)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討伐暴君紂王統(tǒng)治下的商朝,是為牧野之戰(zhàn)。殷商大敗,紂王自焚于鹿臺。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南)。

周武王將弟弟周公旦封到魯這個地方,是有深意的。甲骨文魯字從魚,從口。本義:魚兒擺尾。周武王希望弟弟周公旦,任意發(fā)揮個性與才能,如魚兒擺尾一般,限制并掃蕩實力強勁的東夷諸國。

周公旦就是皮山國人的直系祖宗。但他們怎么被稱為“皮”了呢?這和今天的樊姓有關(guān)。

公元前827年,周公旦當初被封的魯國到了第7代國君,君主魯獻公,這時的魯國早就完成了魚兒擺尾的使命,魯獻公見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周宣王姬靜剛剛登基,政權(quán)不穩(wěn),就將自己的次子中山甫派往周宣王身邊,幫助處理朝政。

這時的周朝是個爛攤子,把它整成爛攤子的人就是周宣王的父親周厲王。他在位時,因連年對外征戰(zhàn),造成國內(nèi)消耗巨大、國庫空虛。同時實行專利政策,將山林湖澤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準國人進入謀生。國人對此大為不滿,但他又是個不讓人說話的主兒,禁止國人談論國事,違者殺戮,高壓的政策最終引發(fā)國人暴動。

前843年,鎬京(今陜西西安)的國人集結(jié)起來,手持武器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周厲王逃離鎬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國人攻進王宮,沒有找到周厲王,轉(zhuǎn)而尋找太子靜。歷史上因此發(fā)生了感人的一幕,前文中說的召公奭的后人召穆公將太子靜藏了起來,國人不依不饒,圍住他的家要他交出太子靜。召穆公在沒有辦法中想到了一個多少有些殘酷的辦法,以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靜,讓國人殺了自己的兒子,把太子靜給保護了下來。

太子靜就是周宣王姬靜。國人出了氣,離去了,他活了下來,幸免遇難。這時的周朝因為周厲王的逃離,朝中無人主事,諸侯便推舉召穆公、周定公代行天子職務(一說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史稱“共和行政”。至前829年,周厲王死于彘國,太子靜在召穆公家長大成人,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諸侯擁他繼位。

中山甫到了周宣王的身邊,干得不錯,為周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周宣王任命為卿士(相當于后世宰相),居百官之首,后封于樊(今河南濟源縣西南)。其后世子孫,以國名樊為姓氏,中山甫也成為樊姓始祖。

前676年,周朝的君主成了周惠王。其人生性貪婪霸道,即位后占取蔿國(亦作媯國,在今山西省境內(nèi))的菜園來畜養(yǎng)野獸,強取周朝大夫邊伯靠近王宮的房舍,奪取周朝大夫子禽、祝跪和詹父的土地田產(chǎn),收回膳夫石速的俸祿。很快引起了蔿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大夫作亂,他們攻入周朝都城,立王子頹為周天子。周惠王奔溫(今河南溫縣南),鄭厲公在櫟地(今禹州市)收容了他,并在前673年與虢國攻入周朝,協(xié)助平定“子頹之亂”,幫助他成功復辟,讓他又做了周朝的天子。

跌了個跟頭,周惠王將刁蠻習性收斂了一些,并拜仲山甫后代樊仲皮為卿士,封食邑于皮(今山西省河津市)。因樊仲皮排行老二,不能成為樊國繼承人,其后世子孫以皮為姓氏。這便是皮山國“皮”字的最早由來。然而,周惠王的收斂也就是裝裝樣子,很快其本性便暴露了出來。臣子忠心耿耿,君主三觀不正,兩人很快有了矛盾。前665年,樊仲皮私自跑回樊地,聯(lián)絡造反,于是有了《左傳》中記載的“樊皮叛王”。

第二年,周惠王興兵討伐樊國,很快平息了這場叛亂,活捉樊仲皮,并將他押解至京師,用盡酷刑,折磨致死。樊國皮氏聽到消息后悲痛萬分,但為避刀斧之禍,他們開始逃離西周轄地,舉族遷往西部犬戎。因為跋涉之苦,再加上前途渺茫,皮氏至了今天水一分為二:一部分內(nèi)遷到豫章郡(今江西);另一部分繼續(xù)西行,一路走走停停,吸收了不少其他民族的成分,最終在喀喇昆侖山北部今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一塊綠洲上,建立了一個叫“皮山”的國家。

此時,中原周亡秦始,而我們也可以給皮山國人這樣一個身份定位了:祖籍山東,周王室后裔,當時的戶口所在地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最早的絲綢在公元前5-4世紀,就被運到了新疆

皮山國人遷往今新疆并建立自己的邦國,是史籍的記載,也是中原民族漢代以前向西域遷徙的縮影,比文字記載更有說服力的是考古的證明,文物的證明——最早的絲綢在公元前5-4世紀,就被運到了新疆。

絲綢是中國的偉大發(fā)明之一,絲織工藝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古代和闐,是絲綢之路南路的交通樞紐,在公元前二、三世紀和田的絲綢貿(mào)易就已興盛,兩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絲綢貿(mào)易更加繁榮。因此,這一地區(qū)出土有不少漢代絲織品實物。其中,最為著名也被人們熟知的,即是漢代織錦護臂五星出東方利中國。1995年10月,在新疆和田地區(qū)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現(xiàn)為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收藏于新疆博物館。但絲綢在新疆的最早出現(xiàn),并非漢代,是一些人想象中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后才再帶進去的,而是要比漢代早得多。

巴澤雷克冢墓(英文:Pazyryk Cemetery),位于蘇聯(lián)內(nèi)丘雷什曼河及其支流巴什考什河之間,是一塊狹長的谷地。每逢冬季,這里朔風怒號,冰封雪掩。1927年,蘇聯(lián)考古學家魯堅科率領(lǐng)考古隊來到這片谷地,在艱苦的鉆探考察中,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片用巨石和封土堆成的古代墓葬群。其后,這里出土了華美的毛毯、馬具和武器等文物。又因為處于凍土層,少有人類活動,再加上墓葬封存良好,這里還向人們奉獻了一些非常稀罕的文物——絲綢碎片。

巴澤雷克冢墓年代為前5—前4世紀(一說為前3—前2世紀)。根據(jù)當年的考古資料和報道,其中一件絲綢碎片是墊在馬鞍下面的韉,上面是戰(zhàn)國時代楚國典型的鳳鳥紋繡,很精致。這種鳳鳥紋在同時期的青銅器或漆器上也有顯現(xiàn),是推斷這批絲綢年代的證據(jù)之一(王文《在新疆發(fā)現(xiàn)中國絲綢史》,中國國家地理 ,2013年第10期)。這讓中原地區(qū)的絲綢早在公元5世紀前,就與新疆的馬背民族有了聯(lián)系,也常常在新疆紡織品考古研究中被提及。

讓人欣慰并自豪的是,春秋戰(zhàn)國絲綢碎片在新疆的出現(xiàn),不止于巴澤雷克冢墓。魚兒溝古墓,位于新疆烏魯木齊南山礦區(qū)魚兒溝。1976至1978年開始發(fā)掘。出土大量彩陶器、木器、小件銅器、海具、獸骨等。彩陶圖案以三角紋為主。晚期墓葬中還出土有鐵器、絲織物。為春秋至戰(zhàn)國時古墓群。是車師國墓葬遺存。

在魚兒溝墓地28號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鳳鳥紋刺繡,同樣說明了比張騫更早的年代,中國中原民族與西域人民的往來?!斑@件文物,不論是絲絹本身,還是其上的鳳鳥圖案,一目了然,屬于中原地區(qū)的產(chǎn)品無疑?!碑斈甑目脊艑W者如是說,“而且,鳳鳥紋刺繡的刺繡技法,鳳鳥圖案風格,與巴澤雷克古墓中所見鳳鳥紋圖案風格、刺繡技法,是一致的?!保险褎?張蓉主編《絲路之光——創(chuàng)新思維與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陜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與絲綢相伴的是漆器和鏡子,它們在先秦時期皇家貴族才能享用,也是中國人的最早發(fā)明。在新疆托克遜縣境內(nèi)戰(zhàn)國時期的墓葬中,曾出土過漆盤一件,直徑16厘米,“木胎,已朽,只余內(nèi)外漆皮,黑色底,朱紅彩,繪弦紋四道,盤底繪流云紋”。同時代的阿拉溝第二十三號墓,出土木胎殘耳環(huán)一件,黑色漆底,繪朱紅色彩,顯云紋圖案。在阿拉溝第三十號墓葬中還出土了多件漆器。同樣,中原地區(qū)的銅鏡在西域也有發(fā)現(xiàn),阿爾泰克爾木齊第二十二號墓葬曾出土一件素面銅鏡,直徑僅6厘米,弓紐無座。據(jù)研究,屬中原“戰(zhàn)國時期的產(chǎn)品”。

以上的考古材料都在說明著這樣一個事實,即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就到了新疆的絲綢其實并不孤單,伴隨著它的還有漆器和鏡子,而在皮氏人西遷的腳步里,并沒有漢人的稱謂與概念,但他們也不孤單——在西域,不僅有著中原的物品,更有一個比漢人稱謂更早的概念——華夏族。

所以,我們說,漢帝國奠定的漢地基本范圍并不等于華夏民族的生存區(qū)域與范圍,歷史地看,華夏民族的生存區(qū)域與范圍要比漢地的基本范圍更加廣闊,今天的人們當然不能拿著漢代才有的漢族說事并研究歷史新疆漢代前的歷史。漢人的祖先是誰?華夏族。華夏族是誰?今中華民族共同的先祖。

歷史的見證還不止于此,還有黃金與美玉

關(guān)于絲綢,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即是上世紀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在中國新疆境內(nèi)進行考古盜掘時,還在和闐(今和田地區(qū))附近的丹丹烏里克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一塊畫板,上有一頭戴王冠的公主,旁邊有一侍女手指公主的帽子,似乎在暗示帽子中藏著蠶種的秘密。人們把這幅版畫叫做“傳絲公主”。

相傳,就是這位“東國”的公主把絲綢傳入新疆的,至今,新疆還有兩大絲綢的大產(chǎn)區(qū),分別是喀什和田。然而,古代連接中原與西域的絕對不止于絲綢,還是以考古為主吧,我們長話短說。

婦好墓位于安陽殷墟宮殿宗廟區(qū)丙組基址西南,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發(fā)掘,被列為1976年“全國十大考古成果”。雖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隨葬品極為豐富,共出土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質(zhì)地的文物1928件。

考古證實,在婦好墓隨葬玉器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新疆和田出產(chǎn)的和田玉。這已得到了學界的公認,也被普通民眾熟知,它就是婦好那個時代,新疆與內(nèi)地往來貿(mào)易、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與美玉相伴的是黃金,金駱駝,2019年,考古人員在秦始皇帝陵發(fā)現(xiàn)了金駱駝。金駱駝出土于秦陵外城西側(cè)一號墓葬(QLCM1),是中國所見最早的單體金駱駝。2019年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一項考古成果。

當時的報道說:墓葬出土的金駱駝是目前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單體金駱駝。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器物不僅為研究漢代絲綢之路開通以前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依據(jù),也為秦代政治、經(jīng)濟、軍事、科技、文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材料(陜西日報,2019年12月31日)。

秦朝時,中原并沒有駱駝,金駱駝的發(fā)現(xiàn),和婦好墓的隨葬玉一起說明了新疆與內(nèi)地的聯(lián)系甚至是中國與西方的文化交流早于西漢。雖然很可惜,由于嚴重缺乏相應記載,人們目前還無法得知早于西漢的絲綢之路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從哪里出發(fā),是一個怎樣的線路,但這路分明在那個時代連接起了中國的中原與西域。

今天,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的人們,吃著來自昆侖山的雪水,把塔里木河稱為母親河,當然不能忽視這段歷史。昆侖山不僅產(chǎn)美玉,也是華夏族發(fā)源地。(文|路生)

Hash:e4096276d45431111a20f138b28f1cc0e3ff3070

聲明:此文由 路生說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