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糟魚

梁山糟魚是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的特產(chǎn)。糟魚是梁山的傳統(tǒng)名吃。糟魚骨酥刺面,味鮮可口,牙口不好的老年人最愛吃。黃河沿岸的居民都會做這道美食,尤以梁山糟魚最負(fù)盛名。

糟魚是梁山一帶餐桌上的特色菜,在外地是吃不到的,就連糟魚這個詞在一般詞典上也很難查到。的確,糟魚“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是梁山一帶的“土特產(chǎn)”。

梁山一帶歷來是黃河和汶河下游的自然蓄滯洪區(qū),洪水到來,一片1,洪水退去,大大小小的水洼成千上萬,只要積水的地方便留存下不少魚,為這一帶居民“竭澤而漁”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除了較大魚刨凈瀝干,晾曬成干魚外,余下的魚便制作成糟魚,因為,做糟魚不能用大魚,四寸以上的魚是不合適的,一是骨刺難爛,二是不易入味。

說起糟魚的做法,老百姓幾乎家家都會,筆者小時侯在家還真親歷過。將“竭澤而漁”來的魚一一收拾干凈,但不用去鱗,然后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鐵鍋。支架很簡單,用三摞青磚,鼎立放開,放上鍋就可以了。然后將蒜編(干的大蒜莖葉)用水洗凈,鋪在鍋底,然后將魚頭尾相靠,逐一碼放,每放一層,即撒上一層鹽和花椒。魚全部碼完后,將水稍稍漫過魚即可,蓋上鍋蓋,就可以在鍋下燒燒。隨著鍋下的火的慢燒,鍋里的香氣也越來越濃……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其實,“心急吃不上好糟魚”倒是真的。做糟魚要用慢火(文火),時間要長,有時要燒一夜呢。所以,做糟魚一般用木柴燒火,三兩個時辰過后,香味撲鼻,此時熄掉明火,用暗火(木炭火)“溫”,人則睡覺去了。待到第二天早晨,打開鍋蓋,滿鍋糟魚才真正作成了。

這只是農(nóng)家自家做糟魚的過程,做一次一家人可好幾天。

梁山糟魚出名久了,據(jù)說,清朝康熙年間秀才、雍正年間舉人、乾隆年間進士鄭板橋(公元1693-1765年)知范縣(故城在今梁山縣趙堌堆鄉(xiāng)范城村附近)時曾以糟魚佐酒,并留下贊美詩一首:

做宦山東十一年,

不知湖上鯽魚鮮,

今朝嘗得君家味,

一包糟魚勝萬錢。

盡管各種野生魚類都可以作成糟魚,但以鯽魚為好。

鯽魚屬鯉形目、鯉科、鯽屬。這種魚一般長不大,成品魚體長大多15~20厘米。體側(cè)扁而高,體較厚,腹部圓。頭短小,吻鈍。無須。鰓耙長,鰓絲細(xì)長。下咽齒一行,扁片形。鱗片大。側(cè)線微彎。背鰭長,外緣較平直。背鰭、臀鰭第3根硬刺較強,后緣有鋸齒。胸鰭末端可達(dá)腹鰭起點。尾鰭深叉形。體背灰黑色,腹銀灰色,各鰭條灰白色。常年均有生產(chǎn),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鯽魚最肥美。

鯽魚古籍多有記載。如《呂氏春秋》云:“魚之美者……鯽魚為佳品,自古尚矣?!薄侗静萁?jīng)疏》:“鯽魚調(diào)味充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薄侗静輬D經(jīng)》:“鯽魚,性溫?zé)o毒,諸魚中最可食?!薄夺t(yī)林纂要》:“鯽魚性和緩,能行水而不燥,能補脾而不清,所以可貴耳?!薄侗窘?jīng)逢原》: “鯽魚,有反厚樸之戒,以厚樸泄胃氣,鯽魚益胃氣?!?

現(xiàn)代營養(yǎng)分析,每100克鯽魚所含營養(yǎng)素如下:熱量 108.00千卡,蛋白質(zhì) 17.10克,脂肪 2.70克,碳水化合物 3.80克,膽固醇 130.00毫克,維生素A 17.00微克,維生素B1 0.04毫克,維生素B2 0.09毫克,煙酸2.50毫克,維生素E 0.68毫克,鈣 79.00毫克,磷193.00毫克,鉀290.00毫克,納41.20毫克,鎂41.00毫克,鐵1.30毫克,鋅1.94毫克,硒14.31微克,銅0.08毫克,錳0.06毫克等,營養(yǎng)非常豐富。

梁山糟魚有兩大特色:

第一是“糟而不糟”,所謂“糟”,是說魚的鱗、骨、刺爛熟酥面,所謂“不糟”,指魚體完整,魚肉爛而筋硬、耐嚼。

第二,糟魚原料用的是包括鱗在內(nèi)的草魚“全魚”。這兩個特色決定了其營養(yǎng)全面且利用率高,自然梁山糟魚被譽為長壽、美容食品而倍受“吃家”青睞了。

目前,市面上已有真空包裝的梁山糟魚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