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佛的旅游景點是哪「全是佛像的旅游景點」

導(dǎo)讀:全是佛的旅游景點是哪「全是佛像的旅游景點」 我國有哪些著名的佛教旅游景點? 有哪些著名的佛教旅游景點 中國十大佛教旅游勝地 四川大佛分別在哪里?

我國有哪些著名的佛教旅游景點?

圣地一:法門寺

始建于東漢末年,發(fā)跡于北魏,興起于隋,鼎盛于唐,被譽為“皇家寺廟”。為世界唯一釋迦牟尼真身佛骨舍利供奉地

圣地二:靈光寺

位于北京西山余脈翠微山東麓,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佛家古剎,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而聞名于世,成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為北京八大處。

圣地三:大昭寺、小昭寺

為藏傳佛教寺院,據(jù)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前只同意以8、12、16三個年齡段模樣塑像,并為之繪圖、親自開光。

圣地四:五臺山

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更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圣地五:普陀山

著名的海島風景旅游勝地,有眾多文物古跡。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為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

2007年(丁亥年)5月8日,舟山普陀山風景名勝區(qū),經(jīng)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qū)?!昂I嫌邢缮?,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游勝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法門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靈光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小昭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五臺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普陀山

有哪些著名的佛教旅游景點

著名的佛教旅游景點: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山西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

山西五臺山:五臺山是一處佛教圣地,這里同時是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重要道場,現(xiàn)有建筑比較完整的寺院95處。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

浙江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是全國最著名最靈異的觀音道場,佛教圣地,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

四川峨眉山: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于一體,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古往今來,峨眉山都是人們禮佛朝拜、游覽觀光和休閑療養(yǎng)的勝地。

安徽九華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中國十大佛教旅游勝地

法門寺

法門寺因供奉“釋迦如來佛指舍利”,位于陜西扶風縣城北十公里的法門鎮(zhèn)。始建于東漢末年,發(fā)跡于北魏,起興于隋,鼎盛于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圣地。

靈光寺

靈光寺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位于北京西山余脈翠微山東麓,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國務(wù)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xiàn)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派僧人管理。

大昭寺

大昭寺因供有釋迦牟尼在世時塑造的8歲等身像,坐落在拉薩舊城中心八角街,始建于公元647年。傳說,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運用陰陽、五行,推測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臥的魔女,拉薩臥塘湖恰為魔女的心臟,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驅(qū)魔。于是,松贊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愿,為公主入藏而修建了這座大昭寺。大昭寺,藏語稱“覺康”,意即釋迎牟尼佛寺。

小昭寺

因供有釋迦牟尼在世時塑造的12歲等身像,小昭寺位于大昭寺北面約500米處,為西藏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拉薩名勝之一。通常與大昭寺連稱“拉薩二昭”而馳名于世。小昭寺始建于唐代,與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紀中葉由文成公主督飭藏漢族工匠建造。寺內(nèi)供奉的釋迦牟尼佛為佛陀12歲時之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由長安攜帶進藏,成為西藏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后移至大昭寺,又將公主攜帶的另一個尊佛移至小昭寺。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語叫“居堆巴扎倉”,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密宗最高學(xué)府之一。

五臺山

五臺山因是文殊菩薩道場,又被稱中國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忻州五臺縣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4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

普陀山因是觀世音菩薩道場,又被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游勝地。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跡的小島,在中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普陀山位于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約12.5平方公里。

九華山

九華山因是地藏菩薩道場,又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貴池市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臺、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跡,錯落其間。

峨眉山

峨眉山因是普賢菩薩道場,又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位于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nèi),景區(qū)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岳型風景名勝。

白馬寺

白馬寺因是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座寺院,位于洛陽老城東約幾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間,是佛教傳入我國內(nèi)地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白馬寺原建筑規(guī)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qū)医?jīng)戰(zhàn)亂,數(shù)度興衰,古建筑所剩不多,人民政府為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跡,曾進行過多次修葺。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梵語為“佛教圣地”,俗稱觀世音菩薩的第二普陀山,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是中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布達拉宮為土、木、石結(jié)構(gòu),始建于唐代,現(xiàn)在的規(guī)模為17世紀陸續(xù)擴建完成,集宮殿、城堡、寺院藏漢建筑風格于一體,是西藏地區(qū)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宮堡式建筑群,也是西藏聞名于世的標志性建筑群、藝術(shù)精品和珍貴文物的寶庫。

四川大佛分別在哪里?

樂山大佛雙手撫膝,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它聳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匯流之處,一千多年來,閱盡多少人間春色,經(jīng)歷多少朝代更迭,依舊肅穆慈祥,心旌不搖。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shù)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tài)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fā)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cè)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著戰(zhàn)袍的護法武士石刻,數(shù)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shù)群。樂山大佛景區(qū)由凌云山、麻浩巖墓、烏尤山、巨形臥佛景觀等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qū)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qū)范圍,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聞名遐邇的風景旅游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說。

特色景觀 凌云寺

建于唐代,位于大佛頭部的右后方,俗稱大佛寺。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鑿佛像時,寺字又有擴建。唐建凌云寺,毀于元順帝戰(zhàn)亂,明代進行了兩次較大修復(fù),明末又經(jīng)毀?,F(xiàn)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經(jīng)多次修葺。寺門正中匾上集蘇東坡書“凌云禪院”四字。兩旁聯(lián)文是“大江東去,佛法西來”。此聯(lián)既使人有佛法莊嚴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還巧妙地將“大佛”兩字嵌于其中。寺內(nèi)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jīng)樓等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經(jīng)樓,原為寺內(nèi)收藏佛教經(jīng)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結(jié)構(gòu)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風格,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發(fā)起建造者海通法師、以及繼任建造者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靈寶塔

又名凌云塔,因其聳立在凌云寺后的靈寶峰巔,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錐體,磚砌而成,坐東向西,高38米,共十三級。塔體? ?空,內(nèi)有石階沿塔軸盤旋至頂。塔頂為四角攢尖式。靈寶塔每級都開有窗眼。根據(jù)山川形勢,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還是作為三江合流處的標志。高71米的大佛是為了鎮(zhèn)水保平安,靈寶塔則作為航船標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過急流險灘,靈寶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標志,經(jīng)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東坡樓

是凌云山著名古跡之一,東坡樓也叫東坡讀書樓。位于棲鸞峰巔,系由樓、廊、亭組成的庭院建筑。東坡樓為歇山式單體木質(zhì)兩重樓房。門額橫匾“東坡樓”三字是集黃庭堅手書而成,樓堂正中蘇東坡斜倚坐像。東坡樓正對臨崖處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憑欄遠眺,江天悠遠,山清水秀。 東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開放。距樂山大佛僅一里之遙,是樂山大佛旅游景點佛文化的延伸、是樂山大佛景區(qū)的主要組成部分,在20萬平方米范圍內(nèi),集中仿制了國內(nèi)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體延伸,采用摩崖圓雕、浮雕、雕刻、壁畫等表現(xiàn)形式,選用不同材質(zhì),有石刻、銅鑄、彩塑墨玉等各類大小佛像雕塑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烏尤兩山之間的溢洪河道東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別是樂山地區(qū)則流行一種鑿山為墓的一種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著淺丘,山谷的砂質(zhì)巖層由人工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遺體和殉葬品。從外部看去,是一個個神秘的山洞。這種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故稱東漢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規(guī)模大,畫像雕飾精美而被譽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著漢代畫像石和漢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不僅包括了各式漢代建筑、畫像石棺、人物服飾、車馬伎樂、鳥獸蟲魚圖形,而且有不少歷史題材和神話故事以及書法題刻。已開放的是一個“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門上均有精工雕刻,飛檐、瓦當、斗拱,花紋圖案,無一雷同,樂山東漢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淺山谷的崖壁上,數(shù)以萬計。其數(shù)量之多、規(guī)模之大,石刻之豐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系漢代墓葬,麻浩一帶較為集中,是樂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長約200米、寬約25米的范圍內(nèi)有崖墓544座,墓門披連,密如蜂房。該漢代墓群于1988年經(jīng)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烏尤寺

烏尤山即古離堆,相傳為秦時蜀郡守李冰開鑿,以“避沫水之害”。烏尤山與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濱,四面環(huán)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烏尤山因孤臥江中,好似一頭烏牛,故又名“烏牛山”,相傳宋代詩人黃庭堅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見山上古木繁蔭,便更名“烏尤山”。山上有創(chuàng)建于盛唐的烏尤寺,和凌云寺毗鄰,兩山之間隔一水,有吊橋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個完整的風景區(qū)。山上有烏尤寺,建筑順山勢設(shè)計,曲折高低,玲瓏雅致,別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還有曠怡亭、聽濤軒、爾雅閣等精巧建筑?,F(xiàn)存廟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內(nèi)保存較完整的寺廟。

特色看點

螺髻

大佛頂上共有螺髻1021個,這是1962年維修時,以粉筆編號數(shù)清的。遠看發(fā)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單塊螺髻根部裸露處,有明顯的拼嵌裂隙,無沙漿粘接。螺髻表面抹灰兩層,內(nèi)層為石灰,厚度各為5-15毫米。1991年維修時,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遺存螺髻石3塊,其中兩塊較完整,長78厘米,頂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兩耳以木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nèi)側(cè),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維修工人從中掏出許多破碎物,細看乃腐朽了的木泥。這證實了南宋范成大在《吳船錄》中的記載“極天下佛像之大,兩耳猶以木為之”。由此可知,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巖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jié)構(gòu),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fā)現(xiàn)窟窿,內(nèi)則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不過,這是唐代貞元十九年竣工時就是如此,還是后人維修時用這種工藝修補,已不可考證。 排水系統(tǒng)布全身

樂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tǒng)。樂山大佛的兩耳和頭顱后面,具有一套設(shè)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tǒng),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為雨水侵蝕。清代詩人王士禎有詠樂山大佛詩“泉從古佛髻中流”。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lǐng)和衣紋皺折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cè)分解表水溝,與右臂后側(cè)水溝相連。兩耳背后靠山崖處,有長9.15米、寬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側(cè)兩端各有一洞,互未鑿?fù)?,右洞?6.5米、寬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寬0.95米、高1.1米。這些妙的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xué)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tǒng),千百年來對保護大佛,防止侵蝕性風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胸部有殘碑

據(jù)1962年維修的負責人黃高彬和羅伯介紹,當時發(fā)現(xiàn)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臟洞。開洞一看,里面裝的是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而封門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從大佛膝、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chǔ)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后毀。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這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師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毀掉了。

Hash:9e87dd48b42bbcc0369a95c7f71e587aa7908d40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