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轉湖:錯、錯、錯,一錯再錯的溫暖旅程
撰文、攝影:杜艱
在藏語中,“湖”被稱為“錯”。翻開西藏地圖,滿眼都是大大小小的“錯”。在從藏北返回拉薩的途中,我便經歷了一條“錯、錯、錯,一錯再錯”的湖泊密集之路。
羌塘高原的第一夜,是在仁多鄉(xiāng)度過的。路邊的燈亮了,天一擦黑,便摩拳擦掌拿上三腳架,縮著頭,頂著風,來到村外一個黑暗的山坡邊。當地平均海拔已經到5000米,身穿羽絨服和毛衣也抵擋不住寒冷。安好相機,默默回憶行前查好的參數,以為可以拍幾張驚艷的銀河和星軌圖。不經意間,在燈光照射下,一雙綠瑩瑩的眼光正盯著自己!頓時呼吸停滯,腦子一片空白,僵持了好一陣,才躡手躡腳收好相機和腳架,用頭燈照射著對方,緩步后退,直至安全之地,長吁一口氣。當晚,司機廖師傅分析可能是狼,他曾經在這段途中見過,而且是白天,我所見的是一只還是三五只不好說,從不怕燈光的情形看,如此膽大,應該不止一只,慢慢退出是明智的。
離開仁多鄉(xiāng),沒多久來到一個湖邊,晨曦佛照,湖水青綠,了無新意。車轉到湖的另一邊,未曾料到,一副精妙的構圖展現(xiàn)在眼前。一個突出的半島,在湖濱劃出一個大大的S型彎,半島上凸起的小山包,如同剛剛浮出水面的潛艇瞭望塔,湖水變幻成海藍色,黃枯的草地環(huán)飾四周,與雪山和藍天交相輝映。這個不到200平方公里的小湖,就是聞所未聞的仁青休布錯,名聲雖遠不及瑪旁雍錯,但感覺比前者更加溫馨。
仁青休布錯
進山之路
繼續(xù)前行,將進入山區(qū),遠方的山岳,白雪皚皚,上山后發(fā)現(xiàn),當晚下過一場大雪。雪后初霽,碧藍如洗,空氣中好像容不下一粒塵埃。這是六月雪啊,好機會全讓我們趕上了,或賞雪,或拍照,老周高興得在雪地里連蹦帶跳,大伙兒那個興奮,不用提了。幾戶牧民趕著牛羊各自聚集在一起,抱團取暖,車一靠近,牧羊犬便咆哮著沖過來,追出好長一段路才善罷甘休??匆娔裂蛉桓辟u力的樣子,眾人狂笑。天降大雪,牧民們?yōu)楹尾话雅Q蜈s到山下躲雪呢?
偎依在一起的羊群
像小孩子一樣的老周
還要看一個湖,扎布耶鹽湖。書上說,湖水礦化度大于35g/L即為鹽湖,到底啥樣?還得眼見為實。 剛到湖邊,一個山包突兀而立,上書幾個紅色大字:“扎布耶”。湖面白花花一片,倒像下過一場雪,車輛在湖邊拐個大彎,幾只毛驢狀的動物,赫然出現(xiàn)在視野中?!?a href='/techan/6307' target=_blank>藏野驢”,廖師傅高聲喊道,一踩油門,追了上去。奇怪的是,幾只藏野驢一陣快跑后,竟然停了下來,轉過頭,半抬尾巴,小心翼翼望著我們。藏野驢平時喜好與快速移動的物體賽跑,也許,它們對這種有四個輪子的怪物早已見慣不驚了,和它賽跑,實在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警惕的藏野驢
鹽湖有固定的采鹽場地,不時有運鹽的車輛進出,食鹽還是工業(yè)用鹽?不得而知。原以為鹽湖周邊一定荒蕪,除了產鹽,不可能再有其他生計。走不遠,鹽湖邊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牛羊吃得正歡,讓人大跌眼鏡。忘了曾經在湖邊看到過藏野驢,它們不吃東西嗎?
扎布耶鹽湖
多湖的地方,都有水源補給,遇到平坦的地勢,極易淤積成沼澤。藏北是丹頂鶴的故鄉(xiāng),途中就遇到一對丹頂鶴,正帶著幼雛覓食,人一靠近,一只成鳥帶著幼鳥急急離去,另一只如同守衛(wèi)者,佇立原地,張望著你的一舉一動??粗患易邮Щ曷淦堑臉幼?,心中著實不安,沒有再接近,讓她們一家子多享受一點天倫之樂吧!
廖師傅在一段沙土路邊停下來,前去探路。他曾經在此地陷車,沒有來車相助,只好同游客在此處度過一晚。游客反而高興得手舞足蹈,視同俱樂部提供的另一項服務,在漆黑一團、寒風掃蕩的荒野中,擠在局促的車里,體會一回藏胞牧羊式的生活。廖師傅可不這樣想,畢竟全車人的安危系于一身。等了幾十分鐘,后面兩臺越野車相繼趕到,廖師傅提醒他們,繞過沙土路,從旁邊一側通過。誰都有遇到麻煩的時候,尤其在藏北,出門在外,相互周濟,應該的,廖師傅后來說。
廖師傅查看路況
措勤縣與西藏其他縣沒多大區(qū)別,可口的風味小吃幾乎沒有,大路貨一般的川菜館倒也不少,菜不便宜,一份回鍋肉40元。這里的好多物資,皆外地長途販運而來,價格高也理所當然。川菜是最成功的菜品,無孔不入,早已滲透到藏區(qū)各個市縣,每個角落。
太陽初升時,越野車已經來到一個茫茫草原上,草很高,是一處水草豐美之地。路過一段干河床,高低起伏,車輛行駛在波浪般的路上,前后俯仰,把一車人弄得七顛八倒,腦袋幾次撞到車頂。廖師傅莞爾一笑,戲稱“西藏過山車”。
扎日南木錯是西藏第三大湖,湖濱高地修建了一處觀景臺。登上觀景臺,大風吹拂,經幡獵獵。極目遠眺,一個碩大的湖灣,昭示著它巨大的體量,一個細長的半島,突出與湖中,湖岸就在眼前。如果你真有興致前往一觀,行前你得回想一下藏地那句諺語:“望山跑死馬”,在西藏,視覺差有時會害人的。
扎日南木錯
終于在一個叫“軍倉鄉(xiāng)”的地方迷路了,越野車在廣袤的草原上四處轉悠,期待憑借點滴記憶,能夠老馬識途。廖師傅在西藏行走江湖十多年,看得出來,即使大家努力安慰、鼓勵,面子仍有些掛不住。車子來到一處小村,三五個兒童圍上來,好奇地看著外來的陌生人。給他們分發(fā)點心、巧克力,但不指望他們能夠為我們指出一條明路。這時,一個老者過來,可惜不懂漢語,雙方比劃著,誰也弄不明白彼此說了些什么。廖師傅突然說了兩字;“文布”,老者眼睛一亮,似乎聽懂了,點著頭,指著一個方向,嘰里咕嚕說了一通。原來,廖師傅說的“文布”,是指我們的必經之地—“文布鄉(xiāng)”,靠近尼瑪縣城,在當地也算一個大地方了。我們果斷上路,重回正途。
無名小湖
離下一個大湖很近了,它是三大圣湖納木錯、羊卓雍錯、瑪旁雍錯外,最神秘、最不為外人所知的圣湖,當惹雍措,不過,它不是藏傳佛教的圣湖。當惹雍錯偶爾會出現(xiàn)在西藏一些神話故事里,顯得更加云遮霧繞、神秘莫測??斓疆斎怯捍耄咴诟咛幍穆坊?,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一個小湖,可能重回正道的緣故,廖師傅心中喜悅,提議前往查看,三人求之不得。湖不大,沒有明艷的湖光山色,不過水鳥不少,車到處,驚起飛鴻陣陣。湖水微濁,水草滋生,踩在湖邊枯死的水草上,和長時間走在亂石灘上相比,軟軟的感覺讓人舒坦。水微咸,看得出水中有魚,幾戶藏家駐立對岸,給曠古的大地,帶來幾許生機。再下一個緩坡,一灣墨藍色的湖水,又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廖師傅自稱,從未到此,不知為何地。查看地圖,應是當惹雍錯一角,但偏離正道很遠。廖師傅心血來潮,提儀要繞湖而行。鑒于迷路的苦楚,已近中午,天色不早,大伙兒給予否決,老老實實重回正途,一路向當惹雍錯挺進。這時,陰云四合,天色突變,空中慢悠悠飄起了雪花,藏地孩兒臉一樣的天氣,說變就變。
當惹雍錯
趕到當惹雍錯,已是午后,陽光普照,烈日當空。當白云的陰影劃過湖面,恰如藍寶石浮動的光影,如夢幻般讓人頭暈目眩。湖岸有一些突出的部位,湖水層次分明,依次從藍變幻為綠,白白的沙灘點綴其間,霎時化作五彩絢爛的圖畫。湖岸線凸起,像體育館看臺一樣,一圈圈圍坐在湖水的四周,這是因為氣候變干,蒸發(fā)加劇,水源減少,湖面下降的表現(xiàn)?,F(xiàn)在的古湖岸線,比湖面要高出160多米,說明近代有一個相對的干旱期。站在山坡上,盤旋的沙土小道,在渾黃的山邊劃出一道飄灑的曲線,裝點著圣湖。
當惹雍錯
當惹雍錯看上去像一個金剛杵,上圓、中細、下長,呈東北—西南走向,長71公里,平均寬度11公里,面積835平方公里,是西藏第四大湖。湖的南端是達果雪山,如守護神一樣看護著當惹雍錯。它們是西藏本土宗教——本教的圣湖、神山,地位如同藏傳佛教的瑪旁雍錯和岡仁波齊,只是此地偏僻,行人稀少,不為外人所知而已。本教與藏傳佛教千百年的爭斗中,最終落入下風,被遠逐他鄉(xiāng),寺廟稀少,外人難尋。不過,他們還是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既融合了佛教的一些教義,又保留自己的特點。如果在轉山路上迎面遇到來人,他多半是本教徒。無論轉山、轉湖、轉動經筒、放瑪尼堆,方向與佛教徒相反,都是逆時針。
當惹雍錯
至此,行數千里路,觀湖甚多,千姿百態(tài),各有所長,但唯有此湖,使人心中悸動,那不是美麗、漂亮等詞語所能表達的。同樣是圣湖,羊湖多出些許浮華,瑪旁雍錯透出處子般的羞怯,而這里顯現(xiàn)的,好似布達拉宮華麗、莊重、神秘的氛圍。
原計劃在文布南村過夜,它位于圣湖南岸。廖師傅對該村的食宿頗有微詞,考慮到他一路對大家的關照,也不好拂其意,忍痛割愛,錯過了這個被稱為“文布天堂”的地方,打算補照夜景,也只好告吹。
到尼瑪縣的捷徑,是經過文布北村,也是文布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一個小村,卻充滿了無限魅力。村旁有個小湖,當穹錯,面積比然烏湖稍大,但和先前的大湖相比,可以忽略不計,然其湖水碧綠翠色,完全不同于許多湖泊深藍、湛藍的色彩,讓人嘖嘖稱奇。在誘惑的驅使下,自己不由自主,慢慢靠近,輕掬湖水淺嘗,苦咸無比。當穹錯原來是當惹雍錯的一部分,由于湖面降低,才分離出來,照現(xiàn)在情形,不久的將來,也會變成一個鹽湖。雖說當穹錯遠離圣湖當惹雍錯神光的沐浴,但它依舊為游人,在夕陽西下時,留下驚鴻一瞥。
當穹錯
如果不是我們要求,廖師傅一般不會主動停車,但這次,他果斷停車,下車慰問兩位騎行者,并且熱情送上牛奶和水,對兩位年輕人贊賞有加。表揚是有道理的,走川藏線看見無數騎行者,已是尋常事,路雖艱難,但總有補給和休息處。而藏北海拔高,地廣人稀,對于騎行者,很可能幾天之內,缺吃少喝,小伙兒稱路邊涵洞就是他們晚上的臥榻,困苦可想而知。廖師傅常跑這條線,知道不易。
藏北的騎行者
藏北無名小湖眾多,只要留心,有時必有斬獲。在前往尼瑪縣途中,路過一小湖,老遠望去,湖中小點,黑如芝麻。好奇心驅使自己下車,朝湖邊踱去。走近才明白,那些小黑點竟然是一群水鳥,水鳥的巢漂浮在湖中,隨波蕩漾,鳥兒或趴在窩里,或在水中嬉戲,好不熱鬧,全不把湖邊的生人看在眼里。湖邊沙灘中,還埋藏著一些漂亮的小石頭,石頭上密布紋路,形似腦髓,惹人喜愛。遠方看不見的東西,不妨多走幾步,有時會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
文布北村的拳頭
最后的一天,蔚為壯觀,因為要經過西藏最大的兩個湖。其中,色林錯已經升級為最大的湖,但它不是圣湖?這個的念頭,從尼瑪縣出發(fā)時就浮現(xiàn)在腦海中。地勢變得平坦、開闊,遠遠的湖濱出現(xiàn)一群藏羚羊,這些天見到的多是藏野驢,丹頂鶴和當地稱為“白屁股”的藏原羚,它的后臀有兩塊白斑,這是區(qū)分藏羚羊和藏原羚簡易的辦法。小心翼翼的精靈們似乎正在遷徙途中,分為兩群,一前一后慢慢走著。廖師傅輕輕踩著油門,悄然接近,可惜,剛一靠近,警覺的羊群立馬飛馳而去,屢試不爽。同行的北京小伙子早已適應高海拔,一氣之下,撒開長腿,玩起來追逐藏羚羊的游戲,為最后的行程,平添一出喜劇。
無名湖的水鳥
據2014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的數據,色林錯面積2391平方公里,已經升級為西藏第一大湖。按水面面積5.4平方公里計算,它可以容納442個西湖!體量巨大,讓人無所適從。近些年西藏很多湖泊都有擴張的勢頭,估計和冰川加速融解、降水量增加有關。色林錯從上世紀80年代1600平方公里增加了近800平方公里,還有一種解釋,原第一大湖納木錯的湖水,通過地下裂隙,滲入色林錯。圣湖瑪旁雍錯和鬼湖拉昂錯,有一條地下暗河相連,那里的老百姓都這樣說,色林錯的這種解釋,聽上去像不像神話故事?
廖師傅輕車熟路,找了幾個不同的地點,滿足我們愿望。前兩處湖畔各有千秋,一處湖岸鋪滿了小石子,而后是干枯的水草,再是一層小石子,又是水草,直到水面。近岸水邊漂浮著褐色水藻,水色較渾,遠方湖水青綠,層次明晰,頗有特點。另一處的湖濱卻大相徑庭,湖畔大小石頭密布,水色清澈透明,石頭晶瑩玉潤,白里透紅,在陽光的照射下,襯托出湖山的俊秀,仿佛讓人置身于圖畫之中。廖師傅意猶未盡,帶我們來到一處寬廣的草原上,臨湖的一側有一座山丘,爬上山丘,一個U型豁口正對湖面,宛若盆中盛滿著藍色液體,好生怪異?;砜谔幭B鋻熘鴰讞l經幡,翻過高點,俯瞰湖面,波光粼粼,云蒸霞蔚。不過,此地可不是好的觀景臺,豁口前端是懸崖峭壁,深不可測,幾步之外是一個陡坡,稍有滑動,必將萬劫不復。生死只在毫發(fā)之間,這是一路行程中最為緊張的時刻。
色林錯
色林錯也是鬼湖,相傳色林是個魔鬼,每天必定吞噬無數生靈,后來被蓮花生大師追趕到此,命令它永遠待在湖中,不許出湖興妖作怪,為禍人間。故而,當地人稱這個湖叫“威光映照的魔鬼湖”,對它充滿敬畏。遠古時期的色林錯更大,據估算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現(xiàn)今周圍二十多個衛(wèi)星湖,原本和它同為一體。
色林錯
浩淼的色林錯
山丘下的超級停車場
返回拉薩途中,路過一個小湖,巴木錯,也是藍藍的湖水,可怎么看都死氣沉沉,了無生氣。巴木錯藏語是“母豬湖”,不知褒貶。很喜歡藏族同胞愛憎分明的個性,是圣湖就崇拜;是鬼湖不諱言,不似內地,栽幾課桃樹敢稱“桃花源”,山林邊修幾幢房屋就叫“楓丹白露”。
納木錯原先為西藏第一大湖,有報道稱,它的湖水,通過地下裂隙,流入色林錯,自己主動降格為第二把交椅。雖如此,其湖型規(guī)整,岸線平直,一是高,海拔4700米,二是廣大,2022平方公里無論藏語、蒙語,共同稱之為“天湖”,實至名歸。
納木錯的水質也是一流的,人們觀湖第一眼看見的就是水質,通過肉眼直接反應出的,一是透明度,二是水色。簡單地說,將直徑30厘米黑白相間盤子放在湖中,直到肉眼在正常情況下看不見為止,這個垂直距離即為透明度。西藏湖泊的透明度一般在1—10米,最好的會超過這一范圍。目前,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是瑪旁雍錯14米,班公錯13.3米,納木錯9米,色林錯8.5米,扎日南木錯2.4米,而東部的洪澤湖、太湖,透明度是多少呢?最多不超過0.5米?;蛟S,這也是我們要來西藏漫游的一個原因哦。
水色即水的的顏色,由于水中所含礦物質的多少和純凈度的影響,水對光線選擇性吸收和散射,使水體呈現(xiàn)出不同顏色。為了指示,用水色計編號1—21,依次從藍色、黃色到褐色。1—2藍色,3—4天藍色,5—6綠天藍色,直到19—20的黃褐色。西藏湖水清澈,太陽光中紅、黃、橙色長波易被湖水吸收,而藍、紫色短波被散射返回湖面,加之輻射強烈,因此,西藏的湖多呈深藍色,深水湖泊水色標號最低為3號,幾乎接近于海洋的顏色。納木錯3—4,色林錯3—4,班公錯3—4,扎日南木錯7。想想內地湖泊的顏色,能夠猜出標號是多少呢?
這次路過天湖,翻過那根拉山口時,那塊刻有“5190米”字樣的石頭,已悄然換成一塊文化石,不禁愕然。石頭上鐫刻了一首六世達賴倉央嘉錯的情詩:“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見面。”
Hash:f1281b1cc9c4f3dacd1676935eec4bd7fe5e2996
聲明:此文由 國家地理中文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