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巴——尋覓中國天上漁村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拉薩河遭了一場“魚災”。一群長著翅膀的飛魚,從河中涌出,飛擊長空。一時間遮天蔽日,天地變色不見光輝。大地在黑暗中啜泣,萬物凋零,生靈涂炭。佛祖見狀憤怒異常,命令天神化身一位名叫巴萊增巴的漁夫,前往拉薩河白瑪拉措湖,消滅這些飛魚。巴萊增巴身材高大、面容威猛,身著魚皮甲、手持金剛杵,帶領村民與飛魚激戰(zhàn)九天九夜,終于得勝。

日月重新輪轉(zhuǎn),萬物重歸平和。得勝當晚,渾身臟污與血汗的村民們疲憊地大口吃魚、大碗喝酒慶祝。從此,人們把這片土地叫做“俊巴”,在藏語中意為“捕魚者”,而這片土地也延續(xù)了打漁、吃魚的傳統(tǒng)。

“唯一”的漁村

俊巴,對于西藏而言,是特立獨行而彌足珍貴的,因為藏人不吃魚。

關(guān)于藏人不吃魚,有著多種說法。一說,西藏吃魚的禁忌源于苯教的信仰。苯教對遠古各類祭祀、占卜系統(tǒng)進行了兼并,并最終形成了以三界神靈觀為核心的神靈系統(tǒng),即天上神界、地上贊界、水下魯界。在三界神靈觀中,把魚類等水中生物都歸為“魯”的范疇,認為得罪“魯”會引來疾病和災難。于是,藏人恪守戒律,不招惹水中生靈。

一說,西藏吃魚的禁忌與佛教有關(guān)。藏族普遍信佛教,重因果,忌殺戮。在嚴酷的高原條件下,雖然難免殺戮求食,但殺一頭牛、一只羊等家畜可以滿足幾口甚至十幾口人的餐食。若是用魚等小的生物滿足口腹之欲,需要殺生的數(shù)量就會很大,導致殺生次數(shù)增多,產(chǎn)生無法承擔的罪業(yè)果報。所以,藏人多吃體格大的家畜而不吃魚。

無論是那種歸因,相對于能量高的牛羊肉而言,高原魚類肉質(zhì)緊實脂肪較少,藏族人大多不屑于吃魚,并逐的發(fā)展成了一種社會文化:認為吃魚是低賤之事,并且不愿與漁家通婚。而這,成為俊巴打漁、吃魚的習俗的巨大的道德壓力。然而,位于拉薩河最下游與雅魯藏布江交匯處的俊巴,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草場資源少且沒有耕地,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讓俊巴人別無選擇,想要活下去,不得不依靠打漁為生。

于是,俊巴有了很多美麗的解釋。除了佛祖派巴萊增巴戰(zhàn)勝飛魚的傳說之外,還有傳說描述俊巴人從拉薩河中捕獲了美麗的仙女并獻給藏王,最終換取了打漁的權(quán)利。種種傳說讓俊巴打漁、吃魚從道義和傳承上有了天賦而合情的理由。然而,即便如此,很多俊巴人還是不愿意對外宣揚打漁和吃魚的行為,他們用天真的故事包裹著生存的無奈,但內(nèi)心卻仍舊是平凡而虔誠的藏人。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即使并不理直氣壯,俊巴,還是把打漁變成了一項轟轟烈烈、蕩氣回腸的藝術(shù),用舞蹈表達著最濃重、最赤誠的情感。

俊巴村的漁船,由四張牛皮做成,重者約90斤,輕者約60斤,狀如長蟲,船身不大,一般容納兩人,船頭捕撈,船尾劃船。沒人知道這種叫“郭孜”的用于祭漁的牛皮船舞源起何時,但是在桑耶寺、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壁畫和藏文史料上,從吐蕃時期開始在雅魯藏布江和拉薩河上有牛皮船歷史的記載。藏族民歌傳唱著“郭孜”:藏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時歡迎的人們唱道:“……請別怕甲曲絨的水,有百條牛皮船在迎候……”

墨竹工卡到拉薩或是到山南的沃卡,到處都可以發(fā)現(xiàn)俊巴漁民們的身影。從上游漂到下游,再將牛皮船拉到岸上曬干,然后扛在肩上背回出發(fā)地,他們在牛皮船上漂流,在牛皮船上歌唱,在牛皮船上舞蹈。經(jīng)年累月、漫漫江河,牛皮船上的他們把歲月和風浪化成船舞、船歌。

郭孜舞由領唱領舞的“阿熱”和身背牛皮船并擊船發(fā)出聲響為節(jié)奏跳舞的船夫合作表演。阿熱手執(zhí)“塔塔”(五彩旗桿),唱著歌,跳著舞,舞者們依據(jù)阿熱的歌唱及動作,背著牛皮船起舞。完整的郭孜首先由阿熱道白,歌詞一般是關(guān)于生活場面的描述,比如,“神牛光顧俊巴村,東山上面吃青草,西山腳下喝清泉,在草場上面打滾嬉戲,在牛圈里面練習角斗?!比缓蟊姶蛟诎岬母杪曋刑?“仲孜”(即牦牛舞)同時喊著“雜昂!雜昂!”的號子。之后,阿熱唱《祝福歌》并從藏袍里取出哈達,邊跳邊放在沙地上,舞者們邊跳邊向前彎腰,用背著的牛皮船的左右上角從地上挑起哈達。祝福歌的歌詞往往是祝愿,“今天我們在此相會,但愿能經(jīng)常相會。經(jīng)常相見的人們,祝你們身體健康?!背旰蟀犷I頭祭拜天地并帶領舞者們向觀眾行禮下場。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現(xiàn)代化進程的步步緊逼,澎湃的郭孜如今也岌岌可危。村子里的老人逐漸逝去,憂心忡忡的扎桑老人,一度成為村子里僅剩的“阿熱”。他希望能夠教會一些年輕人表演“阿熱”,但是包括他子女在內(nèi)的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對郭孜不感興趣。還好,如今村里又有了年輕的阿熱。他們用粗獷樸實的舞蹈和鏗鏘有力的嚎叫,表現(xiàn)著漁民與自然界頑強抗爭的倔強。他們用手臂扛起一個個牛皮船,那是漁村幸福生活的可靠保證,亦是享受自然恩賜與江河之美的精神載體。

魚入漁人腸

關(guān)于俊巴人的所有努力,最終都要回歸到吃魚。

拉薩河魚種眾多,如白魚、花魚、尖嘴魚、胡子魚、薄皮魚、棒棒魚、藏鯰魚等,但是俊巴人把它們統(tǒng)稱為“拉薩魚”。在俊巴村,根據(jù)魚的種類和特點,魚的吃法也各式各樣,俊巴人運用藏族的原始手法,創(chuàng)造出魚的“盛宴”。紅燒魚、麻辣魚、油炸魚、生魚醬、魚包子、魚頭湯、干魚片、蔥花魚、清蒸魚、糖醋里脊魚、豆瓣魚、豆腐魚等,做魚吃魚成了俊巴特有的文化。

拉薩魚,肉質(zhì)有著拉薩河清澈流淌所給予的鮮香和青藏高原飽足的日光所給予的活力。無論如何烹飪,都會自然而然地恰到好處。而俊巴人也深諳其道,用最簡單而最傳統(tǒng)的做法,烘托出拉薩魚的特色。在拉薩河中捕撈新鮮魚,然后將與的內(nèi)臟、魚骨等都去除,將新鮮的魚切成大塊,放上一些蔥、辣椒還有其他的輔料一起熬煮,就成為了紅湯魚肉。

生魚醬是全魚宴最具特色的一道菜,先再將魚肉剁碎,然后添加鹽巴、辣椒、香菜及水,加以攪拌,便做好了。吃生魚醬這道菜,當?shù)厝藭iT用羊皮縫制一個羊皮袋,然后將糌粑放進其中揉捏一段時間,讓其粘性更強,香味更濃,然后用手將糌粑捏成小餅狀,放進一些生魚醬,再撒上糌粑即可入食。

呷一口魚湯,嚼一口魚醬,俊巴印象油然舌尖??“停瑥囊粋€山郭深處、大河盡頭的小村,幻化成一個氣味飽滿、愛恨果敢的家園。從千古以來違背藏族世俗、生而為漁的勇氣,到夙興夜寐在水上獲得幸福與尊重,俊巴人踏遍江岸,憑風為帆。高高青藏,他們于天上打漁,于天上奔忙。

貼士

Hash:4bee04cf688a40dceedb0948929125277a6e066c

聲明:此文由 劉鯨魚跑跳蹦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