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蘇東坡謫儋好友陳念潛居瓊山沃宋村人文背景

解讀瓊崖人文軼事 展示海南文化精髓 揭開南宋謫臣李光與儋州知軍陳適立冼廟的背景

導(dǎo)語:上期我說到蘇東坡一首佚詩,曾預(yù)言宋朝海南將有“秋鶚凌云士十三”的讖語,果然,經(jīng)后代瓊州學(xué)者考究及方志記載,民間稱北宋第一個進士不是東坡學(xué)生儋州人符確,而是瓊山人陳孚。

陳孚是誰?他就是北宋時期儋州亦昌化知軍陳中孚的叔叔也是繼任者陳適的叔公。史載,陳孚是瓊山人,而侄子陳中孚卻又是崖州人但他卻墓葬在儋州。陳中孚是誰的兒子,又怎么從崖州來到儋州當(dāng)領(lǐng)導(dǎo)?且他的兒子為何又成為繼任者,以“父子繼美”稱譽為儋州繁衍了“繼美堂”陳氏一族。特別是陳適曾協(xié)助南宋貶臣李光,遷學(xué)堂、立冼廟,收集整理東坡遺韻,為儋州的人文做出了巨大巨獻。

本期,為大家解密,淹沒在九百年前海南歷史中這段珍貴的人文往昔!

————————

文圖|剛峰

一,走訪“沃宋村”,起底儋州父子知軍陳中孚與陳適的家世背景

作為南宋南貶海南“四名士”之一的副宰相李光,謫居儋州六年時,在時任儋州太守(昌化軍知軍)陳適的協(xié)助下,遷學(xué)堂、立冼廟,收集整理蘇軾謫儋遺韻,為儋州的人文做出了巨大巨獻。李光作為歷史上的名臣,他在儋州所做的這些事,海南的一些史志有所記載,宋史也略有傳記。但是,僅憑一個“犯錯誤”的貶謫之臣,恐怕是難以作為的,這里面必須說到一個人,那就是時任昌化知軍的陳適,作為儋州的最高領(lǐng)導(dǎo),沒有他的支持與協(xié)助或領(lǐng)導(dǎo),李光是寸步難行的。

那么,我們就必須來起底,陳適是誰?

儋州志上有些記載,陳適是陳中孚的兒子,他們父子倆同為過昌化知軍,且頗有政聲。儋州志上說,陳適的父親是萬寧人,可崖州志卻認(rèn)定他是崖州人。但兩本志上都異口同聲裁定,陳中孚墓葬在儋州。且留下了“父子繼美”陳氏“繼美堂”一族。陳中孚的墓依然還歸葬在儋州的光村,可他的兒子陳適的墓卻安葬在瓊山的府城。這是因為,陳適因政聲顯赫后升任瓊州總鎮(zhèn)。然而,這對父子知軍,出自遷瓊哪任陳氏始祖公?他們陳氏一脈又來自哪里?史志卻始終難以尋找到蹤跡。

世人只知,官史記載的海南第一進士名符確,是儋州人,因曾拜師蘇軾而聞名史冊;然而,我卻在海南的方志上,尋找到了,素有民間第一進士之稱的人名卻叫陳孚,是北宋儋州知軍陳中孚的叔父,南宋知軍陳適的叔公,他卻是瓊山人。且這位第一進士的父親,卻是早于蘇東坡二、三十年的人,曾任過建州知州名叫陳念人,他遷瓊的始村名叫“沃宋村”。

沃宋村陳氏祠堂

為何有如此稱呼?其實,村莊的名稱,就淹沒了一段北宋時期海南珍貴的人文。這座村,位于???/a>南郊新坡鎮(zhèn)南渡江畔,算是一個風(fēng)景秀麗的幽靜古村。這個村不大,卻林田青郁、鷺鳥翔集,且坐西朝東、綠水繞村,位于瓊崖古驛道第四宅念都鋪舍現(xiàn)今新坡鎮(zhèn)南渡江畔一條沙溪邊,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

陳念是誰?

他是海南陳氏開基始祖之一,乃北宋時期一位當(dāng)過太守的官吏。他為何要遷瓊?又緣何在此擇村定居?瓊崖史志上卻鮮為有記。但他的兒子陳孚為北宋時期海南史上民間所稱的第一位進士,陳氏族譜及各種方志上卻記載的很清晰。

陳念公畫像

據(jù)宋本《記纂淵?!返溃骸瓣愭趶乃喂炛畬W(xué),郡人得進士出身自孚始”;《道光廣東通志》載:“陳孚,瓊山人,從太守建陽宋公貫之學(xué)得官以歸,自是瓊?cè)耸枷擦?xí)進士業(yè),近歲有數(shù)人得進士出身自孚始也”;海南本地的《瓊山縣志》也載:“陳孚 ( 生卒年不詳 ) 瓊山人。宋慶歷間 (1041 ~ 1048) ,嘗從郡守建陽宋貫之學(xué)。是登第,鄉(xiāng)人慕之,始習(xí)進士業(yè),瓊?cè)伺e進士自孚始。被祀為瓊州府鄉(xiāng)賢?!薄W鳛猷l(xiāng)賢被祭祀,現(xiàn)今府城瓊臺福地臺階上,雕刻歷史上36位名賢中就有陳孚的雕像,可見,海南,對這位名賢禮遇依然從古崇敬至今!

兒子,青史留名;父親,卻鮮為人知。特別是陳念的嫡孫陳中孚與曾孫陳適,父子倆作為海南史上唯一一對“父子知軍”,在《儋州志》上獲得“父子繼美”賢宦稱謂,可謂光宗耀祖,為何海南正史上卻沒為他留名?況且,作為海南十大姓之一的陳氏,陳念一脈,是海南三十多位有名有姓有身份遷瓊始祖公中后裔最多的一門,正史焉何不記?

起底儋州父子知軍的家庭背景,揭開陳氏遷瓊始祖陳念公履歷,不僅有趣更是一份責(zé)任。

網(wǎng)友在沃宋村合影

六月的海南陽光熾熱,我特意帶上部分文史粉絲,驅(qū)車前往原瓊山縣新坡鎮(zhèn)(現(xiàn)海口市龍華區(qū))的沃宋村,來探秘該村遷瓊始祖陳念公的人文背景。

村長很熱情并特意請來了新坡鎮(zhèn)上的文化名人陳孝芬老先生,一同陪我在念公墓前祭拜并贈《陳孚傳記》一書合影。陳老先生是陳念公的后裔,也是《陳氏族譜》編撰者之一,據(jù)他說,“沃宋村”原名“北宋村”。新名稱,乃出自陳念公十五世孫本村明朝舉人陳一松曾言“沃乃地靈也,宋乃遷時”的話意而更改之名。陳一松是明朝舉人,史上有記。但他與隔壁梁沙村的明朝兵部侍郎梁云龍是同時代的人并有交集,卻是我在新坡考察時得到的趣聞。

陳一菘這個人書念的好,18歲中舉,比隔壁村的“二梁”要早好些年??上В@位才子中舉不到三年便病故,故而沒有進士及第。但他作為陳孚進士的后裔,卻在當(dāng)?shù)亓粝铝素S富的勵志成才的故事與口碑傳說。在陳老的陪同下我特意到陳舉人的故居正堂,看到了后裔至今還保存著四百多年前,他題刻“福壽延年”木刻匾額。

陳一崧匾額

可惜,歷史上的這座名叫“沃宋村”的古村,現(xiàn)在也沒有多少古跡可尋了。陳氏祠堂是后建的,外表堂皇可內(nèi)部還沒有擺案焚香供奉始祖牌位。村頭前的“沃宋溝”上的唯一留下的“陳孚橋”,也復(fù)蓋上了水泥,也難以尋覓到這位第一進士當(dāng)年歸鄉(xiāng)修路搭橋、辦學(xué)育人的遺跡了。唯有陳孚及父母陳念和梁氏夫人墓地,還算保存完好的墓體,讓我在懷念中有些唏噓。

唏噓的不只是已逝的歷史往昔;嘆息的,更是為陳念,這位北宋遷瓊始祖的個人履歷至今模糊不清。

沃宋村這位遷瓊始祖陳念公到底是何人?

陪同我的近八旬陳孝芬老先生沒有拿出古譜,但其贈書中所引用明朝海南名賢《瓊臺正德志》編撰者唐胄,于正德八年(1513年)應(yīng)同窗好友陳孚第十二世孫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年進士陳實之邀請,為陳氏族譜作序文中,只有一句話簡概:“念公入瓊即為瓊之始,賜進士官任建州?!??!敖ㄖ荨?,亦現(xiàn)在的福建建甌市,這位北宋的知州怎么會從福建辭官跑到瓊州來定居?面對我的疑問,陳老先生用他的書及墓碑文中記載念公的簡歷,并當(dāng)場給我說了一段人文往昔。

陳老先生書中說,念公曾是北宋宰相丁謂的部下,因懼怕禍?zhǔn)录吧恚瑤е拮訚摿鞯蕉≈^貶謫地崖州,居住在水南村,并先后生了三個兒子。長子陳奭從學(xué)丁謂后轉(zhuǎn)入崖州學(xué)宮,次子陳熙與三子陳孚也都在三亞上過學(xué)。宋慶歷四年(1044年)得知好友福建建陽人宋守之出任瓊州知州,便帶上次子與幼子投奔,并將季子陳孚從學(xué)于宋太守。因長子已任崖州本地一縣丞并了娶了當(dāng)?shù)乩枋蠟槠?,生了中孚、中乙?a href='/zhonghe/' target=_blank>中和三子,所以不能同行。后任儋州知州的陳中孚亦是三亞陳念公的長房長孫。

宋慶歷五年,陳念帶著二子陳熙來到新坡蒼毫里亦現(xiàn)在的沃宋村泊居。宋元符元年(1098年)已年邁的陳念得知族弟陳衍(內(nèi)侍)抗忤被宰相章惇貶謫崖州后,雖思念故鄉(xiāng),但不敢北歸,便從此定居于此直至過世。

而陳念季子陳適,從師于瓊州太守宋守之,雖高中進士且北上授官,但因陳氏家族原因,后返回瓊州回到蒼豪里。見父親年老多病,二哥又帶上嫂子歐陽氏遷到舊州蒼興今陳村辦學(xué)堂并設(shè)館招徒,便娶了鄰近鄉(xiāng)里原唐朝時貶謫宰相韋執(zhí)誼后裔韋氏為妻。后雖出任過過文昌教喻,但不久又辭官返回故里定居。新坡鎮(zhèn)古時名“宅念都”后更為“仁政鄉(xiāng)”,至今此鎮(zhèn)還保存著仁里村。據(jù)說,“仁政”之名始于陳孚。那是因為陳孚恩師宋守之知瓊州推廣宋仁宗倡導(dǎo)的“仁義道德”新政。而陳孚歸鄉(xiāng)后在此地辦起了“仁政鄉(xiāng)學(xué)”,故而被命為鄉(xiāng)名?,F(xiàn)在新坡的沃宋村陳氏一族皆為陳適后裔。陳念公所生三子所傳的后裔,在海內(nèi)外共有二十萬眾,乃遷瓊陳氏始祖繁衍生息最旺一門。

陳孝芬老先生書中所言,蘇東坡謫瓊時,每推陳念有過人才藝與抱負(fù),當(dāng)時州縣官吏和文人墨客與曾多次與陳念友善往來留有吟詩賦對軼事。

這就是我在沃宋村,聽到陳念公一門的家族背景。

家譜方志雖為史記憑據(jù)之一,但大多數(shù)皆因種種原因,史據(jù)都不太嚴(yán)謹(jǐn)或不可全信。陳孝芬老先生很熱情也很執(zhí)著,但,他所編撰的家譜與資料,特別是有關(guān)陳念公簡歷中的歷史年代,我就感覺到有錯位,于是,當(dāng)面向他請益。

首先,時光的錯位。

丁謂貶謫崖州是在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而蘇東坡謫儋時間是在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陳念公不可能與丁謂和蘇東坡之間相差七十余年的人同時有往來軼事,族譜肯定哪個地方出了問題。

可惜,陳老沒有帶老譜來,他所言的始祖與丁謂軼事不知出自譜中哪個朝代的哪位鄉(xiāng)賢的序文。陳老聽了我的推理,他也同意我的疑問,要把陳念公的簡歷搞清楚,我建議他們還得上福建,去建州查史志并追溯陳念的祖籍地。

其次,陳孝芬老先生所說,陳念公娶的是隔壁梁沙村遷瓊始祖梁肱之女為妻,也是時間錯位。

陳老先生書中說,陳念公老當(dāng)益壯,熱衷于鄉(xiāng)村建設(shè)。譜牒、方志稱他與鄰里好友蒼毫里舊村梁肱(梁氏入瓊祖,進士,開寶四年即971年貶任瓊州,后落籍此地)修建郁沙石橋。此石橋,民國瓊山縣志有記:“石橋在縣南六十里宅念都”。石橋與在地,古屬宅念都,而“宅念”一詞取之是“陳念宅院所在”來歷。此處后又有“梁陳”一、二橋之分,皆是因為陳念、梁肱兩位倡率兩姓子孫建立的,并留有集市“梁陳坊”之名。

的確新坡一帶,梁陳是大姓,留有許多以“梁陳”命名的橋與村。雖陳念公的出生年月無法確定,但族譜說他曾是丁謂部下并隨之遷瓊,可丁謂是在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謫崖州,不可能與早于丁謂五十年的北宋開寶四年即971年,出任瓊州第一任知州周仁浚助手,亦同知的梁肱為同時代的人。

梁肱墓

歷史往往就是這樣,消失的時光,如浩浩蕩蕩的南渡江之水,已難以追回。

歷史雖然難以追加,海南正史也沒有陳念的簡歷,陳氏族譜中記載的軼事時間也有點錯亂。但是,依據(jù)正史,卻考究陳念兒子陳孚及孫子陳中孚與曾孫陳適,卻大致推測出陳念所居的時代背景。因為,這三個子孫,作為海南歷史名賢,正史中都有記載并也清晰。

先看海南第一進士陳孚。瓊山志上說陳孚于“宋慶歷間四年,嘗從郡守建陽宋貫之學(xué)?!薄6谋彼巍皯c歷新政”時間大約于公元(1041 ~ 1048)左右,是蘇東坡老師歐陽修協(xié)助范仲淹執(zhí)政時期的十條改革政策的簡稱??な厮问刂趹c歷四年出任瓊州,但他乃是福建建陽人,而陳念又當(dāng)過建州知州,他與同為鄉(xiāng)黨的宋知州為好友,可信度更深。況且,族譜中所說陳念公的族弟陳衍,歷史上確有其人,是宋哲宗時期的內(nèi)侍官,且與蘇東坡是好友,同為“元祐黨人”,后被宰相章惇貶謫于崖州并被處死,確有史記。章惇本與蘇東坡也是好友,曾在“烏臺詩案”中還幫蘇東坡說過話。但章惇作為王安石宰相的得意弟子,曾被復(fù)辟的司馬光貶謫,在哲宗親政并獲得宰相之位后報復(fù)曾屬于司馬光派系的“元祐黨人”,而蘇東坡作為司馬光死后“元祐蜀派”的頭頭,在謫惠州時被章惇因理念不同,再次貶昌化軍亦儋州的。所以,陳念與蘇東坡是同時代的人,這段軼事更為接近真實。

陳念公墓

再說陳念長房長孫陳中孚,崖州志上說他是崖州人,應(yīng)該沒有錯的,錯的可能是《陳氏族譜》,把陳念投奔當(dāng)時任內(nèi)侍郎的族弟陳衍,張冠李戴成丁謂而投奔三亞去。

陳衍在《宋史列傳》有記載:“宋開封人。以內(nèi)侍給事殿廷,由梁惟簡薦奉宣仁皇后。后以左藏庫使、文州刺史出為真定路都監(jiān)。以涉元祐黨事,編管白州(今為廣西博白縣),徙配朱崖處死。”。

陳衍,雖然只是一介“內(nèi)侍”掌管宣仁皇后內(nèi)廷事務(wù)的宦官,史志記載不多,但他卻與蘇東坡交好,而被劃定為“元祐黨人”,故而史上有名。所謂“元祐黨人”,指的是北宋元豐八年(1085)宋神宗去世,年僅九歲的哲宗繼位,由宣仁太后同處分軍國事,同年司馬光任宰相,全面廢除王安石變法、恢復(fù)舊制。前后歷時九年。至此,支持變法的政治派別,被時人稱之為“元豐黨人”,反對變法一派,則被稱之為“元祐黨人”。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哲宗親政,用章敦為相,再一次起用變法派人士,全面恢復(fù)變法新政,嚴(yán)酷打擊元祐黨人,前后歷時六年有余。蘇軾、蘇轍、黃庭堅等人皆遭流貶。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去世。宋徽宗趙佶繼位,向太后垂簾聽政。其間,再次起用元祐黨人,廢除變法新政。九個月后,向太后患病歸政,宋徽宗正式執(zhí)掌大權(quán)。崇寧元年(1102)宋徽宗用蔡京為相,蔡京曾道:“我逮捕了內(nèi)侍張士良,找出了大逆不道的陳衍,劉摯、梁燾,他們被處死!后代永世不錄用。而后王巖叟、范祖禹、劉安世被流放到了嶺南。”。

這就是宋史中有關(guān)陳念族弟陳衍貶謫崖州后被處死的歷史背景,也是陳念回首故鄉(xiāng)老淚蒼蒼而歸不去,從此扎根瓊島的真實原因!

陳念作為海南陳氏一脈遷瓊始祖之一,雖然不是官方下文貶謫之臣,但他流寓海南,以一介平民之身,稟承“耕讀傳家”的精神為海南歷史文化留下了諸多遺址遺跡,值得我們致意。譜載,陳念在瓊山新坡安家甫定,便因陋就簡在家里辦起私學(xué),號“鶯鳴書院”,并接收鄰村學(xué)童。這座私塾傳到第三代其三世孫陳希明手里時,便把書院遷入家廟,更名為“奕世書院”,使新坡一帶成為詩書禮儀鄉(xiāng)鎮(zhèn),陳氏也成為當(dāng)?shù)氐拿T望族。

陳念過世后與梁氏同葬沃宋村南郁沙地右側(cè),此處三面青翠環(huán)繞,面前綠水長流,沃宋河溝如帶繞陵園臺地腰身,形成曾經(jīng)的沃宋八景之“玉帶環(huán)腰”奇觀。陳念幼子陳孚、兒媳梁氏繼承父母美德為后人造福,遺留下至今還在發(fā)揮作用的陳孚橋與梁婆井。

陳孚橋

特別是陳念當(dāng)年留在崖州的長男陳奭,其兒子陳中孚和孫子陳適則先后擔(dān)任昌化軍(今儋州)知軍。這對曾以“詩書傳家”的父子知軍,為何又偃文習(xí)武?他們又在萬寧、儋州、瓊山留下了什么的軼事趣聞?下期再敘!

Hash:70ecd05d2797ad0e04b35836b49eaccaa35ac2a4

聲明:此文由 剛峰看世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