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二里頭遺跡,看夏王朝的興衰,博物館真有趣

河南華夏文明發(fā)祥地之一。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蚌埠禹會區(qū)秦集鎮(zhèn)的禹會村遺址發(fā)現了一處重要的祭祀遺存,它有可能與“禹會涂山”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相關聯(lián)。

參考文獻

“禹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左傳.哀公七年》

“禹曰予娶于涂山”——《尚書.皋陶誤》

均有記載,有夏一代,歷十四世十七王,前后400余年。

夏王朝的興衰,與東夷族密切相關,夷、夏兩大集團的文化在沖突中交流融匯。既有會盟通婚之交好,又有殺伐攻許之交惡。

夏王朝的命運系于夷人進退東西之勢。其間幾度遷都,幾度興衰,都與東夷緊密相關。商湯也因與東夷結下景毫之盟,才導致了伐夷代夏的結果。

古城寨遺址位于新密市大樊莊村漆水東岸臺地上。遺址內城址建造與使用年代,大致在公元前2090~2030年。

城內遺址面積17.5萬平方米,城外遺址面積10余萬平方米。

城址迄今仍較好地保存著南、北、東三面城垣和南北相對的兩個城門缺口。地上城墻總長1265米,殘存高約7~16米,墻基寬約9.4~42米。

城墻采用分塊版筑技術,填補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地面以上筑城技術之空白。

城外南、北、東三面有寬34~90米、深約4.5米的壕溝環(huán)繞,城西臨湊水,水寬而溝深,成為自然屏障。

大禹時代,王位承傳遵循禪讓制度。禹崩于會稽之后,禹之子啟自取王位,改禪讓制為世襲制,并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市)筑鈞臺大會諸侯,從而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啟繼禹而立,標志著夏王朝的正式確立,也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家天下”的統(tǒng)治模式。

文獻

《左傳·昭公四年》:“夏啟有鈞臺之享?!?/p>

杜預注:“河南陽翟縣南有鈞臺陂。”

Hash:5c31aa3790806fb449ea8bcfee74d1b37c7594e3

聲明:此文由 旅行美食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