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跡太湖丨歷史的見證者!盤點那些西山島的珍貴的文物古跡?。ǘ?/h1>

緊接上文,尋跡太湖歷史的見證者!盤點那些西山島的珍貴的文物古跡?。ㄒ唬?,今天繼續(xù)盤點西山島上,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7

芥舟園

圖片來源:悠哉游哉

蘇州西山芥舟園亦稱秦家花園,位于西山秦家堡縹緲峰小學旁,現(xiàn)為私房。1986年,西山芥舟園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無人居住。秦氏世代行醫(yī),專治傷寒,兼理婦科,在西山地區(qū)頗有名氣。相傳芥舟園是與秦氏宗祠同一年建造的(秦氏宗祠建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顧光旭撰《洞庭秦氏宗祠記》),園內的建筑及裝繪亦體現(xiàn)了乾隆時代拘謹、精細的風格。園門上留有顧光旭所書“芥舟”兩字匾額,落款中無年月。

圖片來源:悠哉游哉

芥舟園建于清乾隆年間,由乾隆進士無錫顧光旭題書“芥舟” 匾額?!敖嬷邸比∽浴?a href='/zhuangzi/' target=_blank>莊子逍遙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芥為舟” 芥舟刻意,在于面積很小的地上低洼處,倒翻一杯水。以草為舟,駕“舟”于“湖面”之上,優(yōu)游自得,逍遙于天地之間。

圖片來源:悠哉游哉

花園面積不大,占地僅約兩分,但小巧而精致。花園南部黃石假山,奇峰異洞,巧布于數(shù)尺之間。假山四周配以天竺,枇杷萬年青,羅漢松等花木,其中羅漢松樹干直徑超過七十厘米,有八百年之物,但英姿勃發(fā),清新挺秀。

圖片來源:悠哉游哉

8

諸稽郢墓

諸稽郢[yǐng],春秋時越國大夫。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曾派諸稽郢出使吳國,通過重賄太宰伯嚭求和,是越國功臣之一,據(jù)《史記》作柘稽,春秋時越國五大夫之一,善言辭。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吳王夫差為報先王闔閭攜李兵敗之仇,傾兵伐越。勾踐率師迎戰(zhàn)夫椒,大敗,困守會稽山上,大夫文種獻乞和之策。勾踐遂派諸稽郢去吳營談判求和,行成于吳而返。

據(jù)清康熙年間西山慈里人王維德的《林屋民風》載,消夏灣陸家河秦嘉銓在營造別墅開鑿池塘時得一石碣,上有“越大夫諸稽郢之墓”字樣,字體古樸蒼健,似秦漢時人所書,秦嘉銓即于該處封土樹碣,并請故里諸姓漁民守之,并為此作志。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甪里司巡檢暴式昭重修,俞樾重書墓碣。

1986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9

秦儀墓

秦儀墓,位于西山秦家堡飛仙山下,當?shù)厍厥虾笠岱Q其為“王墳”或“秦王墳”。

以前墓地約占十畝,前面有墓道,兩側有石馬、石羊等石獸,還有旗桿石。現(xiàn)已為農田,遍植梅、橘、茶和蔬菜。整修過后的墓冢封土較完整,1人多高,周約40米,南向有青石墓碑和祭臺。墓碑為清康熙42年(1703)重立,刻“故宋翰林駙馬都尉元德秦公、娥明公主合葬之墓”字。

秦儀(1229--1273),字元德,秦家堡人。

秦儀的第六代老祖宗,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約派詞人秦觀(字少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就是秦觀的名句。秦觀的兒子秦湛曾擔任常州府的通判,因為金兵南侵,秦觀的靈柩無法送到老家高郵落葬,秦湛就把他葬在了當時屬常州府的無錫,秦家子孫也從此定居無錫。100多年后,秦儀的爺爺秦宗邁游覽西山,看中了消夏灣的山水,于是在東蔡、西蔡之間建造別墅,去世后葬在這里,子孫為他守墓,于是定居在這里,地名也因此被稱為秦家堡。

出生秦家堡的秦儀,堪稱秦家的傳奇人物。他19歲就金榜題名,考中進士。據(jù)說,宋理宗找昀看中了這位青年才俊,就把跟秦儀同歲的女兒娥明公主嫁給了他,秦儀也因此成為了駙馬爺(一說娥明公主也是親王的女兒,所以秦儀也是郡馬,而不是駙馬)。40歲那年,秦儀與娥明公主一起住到了西山,5年后秦儀去世。逝后與娥明公主合葬于縹緲峰南飛仙山麓祖墓旁。

10

棲賢巷門

棲賢巷門在東村的老街上,顯得一點也不起眼,但卻是東村標志性建筑。因為東村就因漢初“商山四皓”之一的東園公隱居在此而得名,棲賢巷門正是東園公出入上山之地。該建筑為明代建筑。

古代里巷設有巷門,以區(qū)別內外,保衛(wèi)地方,稱為閭巷。顏師古曰:“閭,里門也?!惫芾黹傁锏牟钜劢虚傫?。漢代管理閭巷大門的人為監(jiān)門。出日而開,日落即關。二十世紀初,蘇州還留有巷門,巷門有門額,有木板過梁和磚砌發(fā)券兩種,門額有磚雕巷名或刻石巷名。

東村“棲賢巷門”,顧名思義就是這條古巷住過大賢,而現(xiàn)在存留的只是巷門,即是東園公隱居于此經常出人山的一條街巷。巷門就在街巷的北端。巷門巷門跨巷而建,磚木結構,硬山頂。面闊一間,進深四檁。四周設青石壓沿,中間小磚鋪地。立柱四根,下置青石扁平礎,柱身略呈梭形,柱頭帶卷殺,上置櫨斗,四角刻海棠曲線,施雀替,支承脊檁。柱前出一擔梁及“丁頭拱”挑起檐檁。前、后柱之間,以月梁和穿插方相連結。后柱柱頭置櫨斗,承檐檁。月梁梁肩正中施單斗雀替承檁。后柱旁有門臼,現(xiàn)門已佚,前后柱之間設坐板,供人憩息。

雖然柱子和板凳早被時光侵蝕得斑駁不堪,但我們還是感到了那古代先賢之靈氣,正從巷門飄然而來。楠木巷門立柱,支起了久遠的滄桑時光,在夕陽西下的傍晚,悠閑的村民常會在巷門口交談聊天。

11

高定子、高斯道墓

高定子和高斯道墓位于包山寺大殿后,兩墓相距約二十米,碑為民國時“吳中保墓會”所立,吳蔭培題字:“宋少保高公定子墓”及“宋朝議大夫高公斯道墓”。墓于民國14年(1925年)被盜掘,高定子墓出土金魚、玉人、晶印諸物。

高定子(1177-1247)字瞻叔,四川邛州蒲邱人。博通六經。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舉進士第,官至資政殿大學士,封成國公,后退居西山,“深衣大帶,日以著述自娛”,卒贈少保。高斯道(?-1273)字不器,高定子之子,“知德慶府,封吳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卒于南宋咸淳八年(1273),贈朝議大夫。

高斯道葬時正值南宋朝廷飄搖欲墜、元兵洶涌入侵之際,故其壙志中有“日薄事嚴,未能謁銘于當代名公”之語,言簡意賅地道出了當時的情況。墓在1997年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12

后埠雙井亭

后埠雙井(公井)開鑿于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由里人徐氏所開,徐氏是來自北方的望族,使用南方原來沒有的轆轤汲水。此井是西山主要氏族來自北方的重要實物見證之一。

元初大德年間(1297—1307),里人蔣騰芳在雙井上添建井亭,明天順三年(1459)蔣氏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里人費氏重修,民國20年(1931)里人徐氏重修?,F(xiàn)井、亭保存完整,井泉潺潺,仍為村中主要公井。

雙井井欄連底座由一整塊青石鑿成,底座長2.22米、寬1.20米。右井欄現(xiàn)高25厘米,圈內有四條闊2.5—3厘米、深2—2.5厘米的早期粗繩磨蝕痕,左井欄高32厘米,也有三條磨痕,這些磨痕都朝同一方向,顯示是轆轤粗繩長期磨蝕的結果,井欄光滑異常,高低不同。四根六角形亭柱亦為青石制,高2.8米,三根頂部有裂痕,都是元初遺物,亭頂為磚木結構。井亭四角方形,結構平穩(wěn)、樸實,風格簡潔大方

1997年,井亭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整修一新。

13

植里古道、古橋

到植里村口,公路旁就是著名的植里古道。那古道一水用花崗巖筑成,整齊劃一,保存完好。據(jù)資料記載,古道用448塊長150厘米寬35厘米厚20厘米的花崗巖條石鋪筑,平正筆直。整條古道寬1.50米,長158米,高出兩側的水稻田約1.55米。古道造得極其講究,為鄉(xiāng)間罕見。

道北端盡頭就是古石橋永豐橋,是一座花崗巖筑就的單孔石拱橋。橋頭有石碑記載了數(shù)據(jù),橋全長17.90米,頂寬1.90米,矢高3.2米,跨徑5.2米。永豐橋橋孔拱券采用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法砌筑,南北橋堍各有11級石級,橋堍東西兩側各有一對橋耳石,東側北端橋耳石下方,嵌有一青石條,上刻楷書“康熙四十一年重建”字樣。

橋邊有一三叉古樟,生機盎然,亭亭如蓋,遮陰橋上。古道、古橋、古樟,儼然如畫。據(jù)橋頭石碑記載,古道同為清康熙四十一年修建,古樟是同年栽種的。古道、古橋,1997年被列為縣(當時吳縣市)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蘇州太湖西山

Hash:ea340193fa6bcb9aaa3831298146949ac7f94c6a

聲明:此文由 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