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石窟寺丨云崖寺石窟群

云崖寺石窟群位于莊浪縣韓店鄉(xiāng)黃草村西隴山林區(qū)。云崖寺所處山峰稱主山,下有云崖寺河。清乾隆《續(xù)修靜寧府志?山川志》記:“山勢環(huán)抱,溪水瀠洄。松杉柏檜,翠竹名花,蔚蔚蒼蒼,青蔥掩映,且多仙蹤古跡,無地不爽人心目”。《增修華亭縣志》記載:“寺分中、東、南、西、北五臺……。中臺左崖有白云洞,為宋僧法印所鑿?!泵鞔y宗《主山白云洞記》載:“左壁有洞焉,山僧法印所辟者,其洞超夕多云?!?/p>

云崖寺石窟

石窟群包括云崖寺、大寺、朱林寺、紅崖寺、佛溝寺、金瓦寺、朝陽洞、三教洞等。

云崖寺 現(xiàn)編號 24 個窟龕,保存石造像 18 尊、泥塑造像 55 尊,壁畫約30 平方米,明代碑刻兩通。主要洞窟(第 1 ~ 10 窟)分布在高約 80 米峭壁上一處突出的巖石平臺上,個別洞窟分布較高難以到達。另有部分洞窟分布在山體下部和后山區(qū)內(nèi)。

第 11、12、17 窟為北魏晚期開鑿,時代最早。平面方形平頂小窟,或摩崖造立佛像,造像為石胎泥塑,造像組合為一佛二菩薩、三佛。北周開鑿洞窟主要有第 1、2、4 窟等,為平面方形小窟,造像為石胎泥塑,造像組合有三佛、一佛二菩薩等。明代進行大規(guī)模開鑿和重修,出現(xiàn)平面橫長方形或方形大型洞窟,如第 6、7、10 等,一般三壁高壇基,壇基上泥塑造像,壁面泥塑小型造像,造像題材有三佛脅侍菩薩、五佛脅侍菩薩、一佛二弟子等。

第2 窟,北周開鑿。平面方形平頂窟,前壁已毀。洞窟面闊2.28、進深1.65、高 1.65 米??邇?nèi)三壁前均有壇基,上有方形佛座,并各有一佛,形成三佛布局,每身佛兩側都有脅侍菩薩。佛低平肉髻,面相方圓,身著雙領下垂袈裟,內(nèi)有僧衣,袈裟下擺在佛座前作人字形分為左右兩瓣,衣褶擺布流暢。菩薩殘損嚴重,僅存輪廓。洞窟壁面泥層上有北宋政和三年(1113 年)游人刻劃題記。

第4窟(北周)

第 4 窟,北周開鑿。位于云崖寺窟區(qū)西部,第 3龕東側,二龕相距 1.35 米,佛龕距崖邊 3.5 米。摩崖敞口淺龕,平面半月形。龕高 3.65、寬 3.8、進深 1.03 米。龕底距崖面平臺 0.6 米。龕內(nèi)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薩三尊像。中間主尊佛高 2.53 米,胸部以上至頭部為現(xiàn)代補修。雙肩較圓,外披低垂圓領袈裟,領垂至腹部,露出內(nèi)斜披僧祗支,僧祗支上系帶,衣紋呈陰刻階梯狀。右手殘,現(xiàn)代補修。左手亦經(jīng)現(xiàn)代補修,作降魔印。結跏趺坐,右足押于左股上,露足,衣裾從腳腕處分成人字形向左右散開,分兩層,邊緣折疊。坐于方形佛座上,座高 0.75、寬 1.68、進深 0.87 米。左右脅侍菩薩身體略側。左側菩薩高 2.8 米。頭戴蓮瓣寶冠,寶繒下垂于肩頭兩側。面形方圓,頸粗短,雙肩略圓,頸戴尖形寬項圈,肩頭有圓形飾物,下垂長帶,右臂向左曲于腹部,手握蓮蕾。左臂于體側下垂,手握圓環(huán)形飾物,飾物上垂下絲帶打結,披帛于正面膝下部兩側交叉,再上提至肘彎處下垂,立于方形臺上。右脅侍菩薩高 2.8 米,與左菩薩同,左右對稱。龕外兩側上下各有數(shù)個木樁孔,原應有木構建筑,已不存。

第6窟泥塑佛造像

第 6 窟為明代開鑿。平面橫長方形平頂窟,方形窟門。四壁前均有壇基,左右壁面上鑿出數(shù)道壇臺,其上塑像。窟高 4.7、寬 7.2、深 4.25 米。兩側壁上各開鑿有兩層壇臺。正壁壇基上塑三個束腰形須彌座,上塑一佛二菩薩,佛兩側各有一身脅侍菩薩。兩側壁塑十六羅漢,上層小壇臺上分別塑有小型菩薩、天王以及城門、建筑等。

第 7 窟為明代開鑿。平面橫長方形平頂窟,方形窟門。四壁前均有壇基,左右壁面上鑿出數(shù)道壇臺,其上塑像??吒?4.14、寬 9.5、深 6.1 米??邇?nèi)主尊造像為五佛,正壁有三個束腰須彌座,左右壁前正中各有一束腰須彌座,座上有仰蓮式佛座,其上各塑一佛,身后有蓮瓣形背光。兩側壁主佛兩側均有脅侍菩薩,各須彌座間有較低壇基,從現(xiàn)存殘跡看,低壇基上也塑小佛像,屬五方佛供養(yǎng),與第 10 窟門側明萬歷十二年(1584 年 )《主山云崖寺成碑記》載“絕頂有五方佛洞”及《云崖刊石撰書碑》載“普滿上修五方佛洞”相吻合??唛T左右兩側亦有高壇基,兩側各塑三菩薩 , 共六身。兩側壁上各有三道通長壇臺,上有小泥塑造像,多殘毀。

第 10 窟平面縱長方形平頂,窟內(nèi)沿四壁設低壇基??邇?nèi)高 5.07、寬 6.9、深 8.38 米,窟門方形,上部殘毀,殘高 4. 54、寬 2. 59、進深 1.63 米。造像及壁畫無存??唛T左右兩側各立一石碑,為萬歷十二年(1584 年)《主山云崖寺成碑記》及《云崖刊石撰書碑》,記載明代平?jīng)?/a>韓王府重建云崖寺的情況。

第 11 窟開鑿于北魏晚期至西魏時期。平面方形平頂窟,窟內(nèi)造像為一佛四菩薩,正壁一佛結跏趺坐于方形臺座上,左右壁各有一菩薩結跏趺坐于方形臺座上,雙足遮蓋于衣飾之下。另在正壁與左右壁交接角處各侍立一脅侍菩薩。三主尊頭部皆殘損,兩身脅侍菩薩殘毀。左右壁菩薩像保存較好,其服飾、坐式等和其他所見的菩薩有別,坐式與佛相同,身著交領廣袖衫,于腰間系帶,衣服下擺呈人字形覆蓋于臺座前,擺布方式和袈裟相同,帛帶自雙肩垂下,并在腹部前交叉上繞至左右小臂,從身體兩側垂下,飄帶從雙肩垂下至肘間。

第15 窟開鑿于北魏晚期至西魏時期。方形平頂敞口窟,正壁前有方形佛座,左右壁前有低壇基。造像組合為一佛二菩薩。正壁佛頭、手均殘,內(nèi)穿僧祗支,中間一層內(nèi)衣系帶,外穿雙領下垂袈裟,袈裟領豎起,袈裟衣角從左腕外搭下,衣紋陰刻,右膝處衣裾呈三瓣蓮形,衣裾成懸裳式,分三層左右分開垂下,衣邊折疊。結跏趺坐。兩側脅侍菩薩殘毀。該造像及其衣裾處理形式與麥積山石窟北魏晚期到西魏時期的做法基本一致。

云崖寺石窟群于1993年被甘肅省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 年與陳家洞石窟一并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Hash:6c5c0582e4bc47a2662df1a43656333d1bac585e

聲明:此文由 發(fā)現(xiàn)甘肅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