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多民族對云南美食的影響?
云南地形錯綜復雜,六大水系于此縱橫交匯,26個民族在這里生息繁衍。眾多的民族、獨特的氣候和自然資源,造就了云南獨樹一幟的飲食文化。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千百年來,又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智慧,創(chuàng)造著關于美食的歷史。
吃,看似簡單,卻能折射出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而云南美食的背后,有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
▲“黑皮子”其實就是曲靖當地農家風味的紅燒五花肉,它色澤棕紅發(fā)亮,味道肥而不膩。在大年小節(jié)、婚喪嫁娶這樣的大日子,黑皮子是必不可少的。
受古代移民影響的“云南味道”
曾在西南聯大求學的汪曾祺曾說過:“很多人以為昆明菜接近四川菜,其實并不一樣?!?939年到昆明就讀西南聯大的汪曾祺,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他在云南學習生活了7年,此后又多次故地重游,寫下大量描寫云南美食的散文。汪曾祺的這段話,大致厘清了云南菜的特色:接近川菜,又大有不同。
云南菜里或多或少有著川菜的影子,這和云南古代的交通有關。
元朝以前,云南通往外地的交通線主要是“五尺道”,五尺道從滇中經宣威,最終抵達四川。因此,元代以前,云南的外來人口大多是四川人,主要分布在宣威、曲靖及滇中一帶。也是這個原因,云南飲食文化受川菜影晌,具有鮮辛的特點,這在元代以前大概已經形成了。
元朝繼續(xù)修路,中期修通了由昆明經曲靖、貴陽、湖南、湖北至中原的官道,取代前五尺道成為云南通往外地的主要交通線。所以到明清時,來云南的移民,大多來自這條交通線上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他們大部分定居在曲靖、昆明、楚雄、玉溪等地,所以,這幾個地方的飲食,帶有兩湖、兩廣地區(qū)的特點。曲靖有道名菜,叫“黑皮子”,作為曲靖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小吃,還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的“八大碗”的宴席上,黑皮子一定必不可少。而這黑皮子和湖南的紅燒肉就有異曲同工之妙。
?
▲螺螄是德宏地區(qū)常見的食材,如今食用的方式和古滇國時期很像。
政治和美食
除了地理交通,政治也對飲食產生著影響。
云南歷史上曾經建立過滇國、南詔、大理國等幾個重要的地方民族政權,這些政權的統(tǒng)治,對云南的飲食文化具有深刻影響。
戰(zhàn)國中期至西漢中期,云南曾建立過一個政權叫滇國,統(tǒng)治著以滇池周圍為中心,東到曲靖、陸良和瀘西,西至祿豐,北達會澤等地,南到元江、新平一帶的廣大地域。
考古學家發(fā)現,古滇人的飲食以稻米為主食,也種植小麥,副食有畜禽肉類、魚蝦螺螄以及瓜果、野菜等等,相當豐富。這么豐富的食材,生吃?答案是NO。晉寧石寨山古墓群,是滇王及其家族臣仆的墓地,古墓出土了大量青銅餐具,說明當時的滇國人,就已經使用各種飲食器具了,他們用青銅或陶制的釜、甑、罐和鑊烹制食物,享用各種“土特產”。除了炊具,在各地墓葬還出土了不少青銅鑄造的壺、樽、杯等酒具,看來,早在古滇國時期,飲酒風氣就很盛行了。
因為滇人特別喜歡捕撈滇池的螺螄以供食用,滇池岸邊遺留了大量的螺螄殼堆積。昆明的官渡古鎮(zhèn)曾經是滇池的一個古渡口,就曾經挖掘出很多螺螄殼堆積。遺留的螺螄殼尾部大都有一個敲開的小孔,便于滇人取食螺螄肉。至今德宏一帶的少數民族取食螺螄肉,也還是沿用滇人的辦法。
南詔是彝族和白族先民在唐代建立的地方政權,統(tǒng)治時間有200多年;大理國在南詔的基礎上建立,統(tǒng)治長達300余年。南詔、大理國的 一些飲食習俗,比如以稻米、小麥和蠶豆為主食和輔食,喜歡把生的肉和螺螄拌香料吃,用烤小豬和各種野味招待客人,把螞蚱、蜂蛹等昆蟲納入飲食的習慣,至今在一些彝族和白族地區(qū)還很多見。
不過南詔時期,喝茶時把茶葉和椒、姜、桂等香料一起烹煮的習慣,今天已經不多見了。
當然,影響云南美食的因素還有很多。
云南有26個世居民族,各個民族不同的生活區(qū)域、謀生手段,都對飲食產生著深刻的影響。舉個例子,彝族早期主要從事畜牧業(yè),而且大多居住在山上,大部分彝族人喜歡牛羊肉、玉米、洋芋等食品,愛喝玉米酒,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就和山居和游牧生活有關。同時,彝族不同支系的飲食習慣,根據地區(qū)、海拔高度的差異也有所不同。所以,廣泛分布于云南各地的26個世居民族,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習慣。
此外,外來各民族人口的遷徙,對云南各地的飲食文化也有很大影響。比如元代回族先民進入云南后,職業(yè)主要是從軍、經商,也有一些人從事農業(yè)生產,因此普遍分布在各個城鎮(zhèn)和重要交通線附近,所以如今回族的飲食習慣在各地城鎮(zhèn)都可以見到。
Hash:9a9acd534c715ff02af9dc9b647fb29c286cdc3e
聲明:此文由 leaf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