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太后餅

富平太后餅,歷史悠久,起源于西漢文帝(公元前180年至前157年)時期。相傳,文帝劉恒建都長安(今西安),他的外祖母靈文侯夫人,建園于當時的懷德縣(今陜西省富平縣華朱鄉(xiāng)懷陽城),在那里居住。文帝的母親薄太后經(jīng)常由長安來此省母,隨行御廚將烤餅技藝傳授給當?shù)卮迕瘛拇?,漢宮烤餅,落戶民間,故取名“太后餅”。兩千多年來,這一烤餅技藝世代相傳,延續(xù)至今,成為地方風味名食。

富平太后餅的制作,以上等白面粉和豬板油為主要原料,分為制板油泥、和面、制胚、烘烤四道工序。板油除去皮膜,切丁,用刀背排砸成油泥。排砸時將調料水(用八角、花椒、桂皮熬制)及精鹽分次加入。將和好的面團分成若干份,用手拍平,在案上甩扯成O.6厘米厚的長形面片,在上面抹一層板油泥,然后搓成長約6厘米的條,用手壓扁,回疊成三折,再搓壓成6厘米長的條,揪成每個重約100克的面劑,再把每個劑子豎起在手中旋轉,并用手拍成直徑約6厘米的圓餅,即成餅胚。將餅胚上面抹上用水化開的蜂蜜,放入三扇鏊的底鏊(鏊要用菜油涂抹),烘烤至呈金黃色時即成。

“太后餅”是陜西富平縣的風味小吃,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