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桂圓

荔城桂圓

桂圓:龍眼,荔枝摘過,龍眼始熟,故曰荔奴,俗稱桂圓。據(jù)《神農(nóng)草木經(jīng)》記載:“龍眼名‘益智’,出南海山谷”。三國初年(220―226年),魏文帝曾下昭群臣曰:“南方之珍若龍眼、荔枝……出自九真、交趾?!本耪妗⒔恢杭唇竦膹V東、廣西和越南北部等地。1988年福建省果樹研究所對應用花粉形態(tài)結(jié)構(gòu)上異同的試驗,證實了海南島的野生龍眼在其系統(tǒng)發(fā)育位置系是原始型的。龍眼果供生食,亦可加工成干制品或罐頭食品。中醫(yī)學上用干燥果肉入藥,功能補心脾,養(yǎng)血安神。

興化種植龍眼伊始于隋唐,宋明尤盛。據(jù)《仙游志》載:“宋大觀四年(1110年)12月24日降大雪,仙游的荔枝、龍眼凍死很多?!鼻牢迥辏?169年)仙游的蔗糖、荔枝、桂圓干從太平港(今霞橋港)運銷江淮一帶”。可見宋時仙游龍眼就有大面積生產(chǎn)。由于木蘭溪兩岸氣候溫和,雨露濕潤,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土質(zhì)適宜,所產(chǎn)的龍眼質(zhì)味冠神州。成為我國桂圓的佼佼者。難怪宋蘇軾對龍眼的高度贊曰:“閩越人高荔枝,而下龍眼,吾為平之荔子,如食蛑蝤大蟹,所雪流膏一啖可飽。龍眼如食彭越石蟹,嚼齒久了無所得然,酒闌口爽,饜飽之余,則咂啄之味,石蟹有時勝蛑蝤也。”此語足為荔奴解嘲。明人宋鈺稱興化桂圓:“圓若驪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補精益髓,蠲渴扶膚,美顏色、潤肌膚,種種功效,不可枚乘。”他還寫了一首詩,熱情洋溢地贊美了興化桂圓:“外袞黃金色,中懷白玉膚,臂破皆走盤,顆顆夜光珠”。歷代以來,興化桂圓都被當作南方的名貴產(chǎn)品進貢朝廷。據(jù)明代弘治《興化府志》記載,當時仙游、莆田兩縣每年進貢的興化桂圓干有一千多斤?!芭d化桂圓甲天下”之說便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