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內蒙古旅游攻略「10月份內蒙古旅游攻略必玩的景點」

導讀:11月份內蒙古旅游攻略「10月份內蒙古旅游攻略必玩的景點」 什么時候去內蒙古旅游最好,去哪個草原最好? 十一到內蒙草原哪里比較好? 十一到內蒙古旅游需要帶什么季節(jié)的衣服? 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去內蒙古旅游需要帶些什么?衣服要穿什么 11月份去呼和浩特 各位有沒有推薦好點的景點

什么時候去內蒙古旅游最好,去哪個草原最好?

每年7月中旬到8月份去最好

每年七八月份的時候去草原是最好的時機,可以看蒙古包,訪牧民,喝奶茶,祭敖包,看牧羊人在草原上放羊,草原人熱情好客,烤羊腿喝奶茶更是好吃的不得了??梢匀?a href='/neimeng/' target=_blank>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大草原還有通遼的塔敏查干,都是不錯地方 。阿爾山呼倫貝爾大草原在呼和浩特,有七仙湖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天池景點,想去的朋友也可以考慮一下。

旅游攻略:草原早晚溫差大,需備好御寒的大衣,還需備一些放蚊蟲叮咬液,止瀉藥,急救藥品等,臨行前也要關注一下草原氣候的變化,有雨水天氣較大的時候盡量避免出行,注意安全

。

十一到內蒙草原哪里比較好?

阿爾山

優(yōu)點:景色極美,既有草原風光,更不乏山青水秀,攝影指數(shù)極高,十一去還能看到美妙的秋色,但要多帶衣服,有溫泉,帶上泳衣。

交通:方案一乘火車烏蘭浩特(車票極難買),轉空調大巴到阿爾山,車程4-5小時,車很多; 方案二乘飛機到海拉爾,轉大巴,車程4小時

行程: 阿爾山至少需要住三天,可以包輛車去周邊景點

十一到內蒙古旅游需要帶什么季節(jié)的衣服?

內蒙古十一月溫度很低,平均溫度是-7℃-4℃,要注意保暖,建議帶棉衣、冬大衣、厚呢外套、手套、羽絨服等厚重保暖的衣服。

另外內蒙古11月的風也很大,建議準備一條大圍巾和暖和的帽子,外出游覽很需要。藥品:內蒙古的飲食以肉食為主,可能會不習慣,吃多了有可能不消化,所以最好帶一些消食片。

即使是11月,內蒙古的日曬還是很強烈,所以要帶上墨鏡或防曬霜,以防曬傷。雨具:內蒙古天氣變化多端,早上晴朗中午就可能下雨,因此外出旅游要帶好雨具,溫度較低,淋雨容易感冒。

擴展資料:

內蒙古(呼和浩特)十一月平均溫度是-7℃~4℃。

白天平均4℃建議穿風衣、大衣、夾大衣、外套、毛衣、毛套裝、西裝、防寒服等保暖衣服。

夜間平均-7℃建議穿棉衣、冬大衣、皮夾克、厚呢外套、呢帽、手套、羽絨服、皮襖等厚重保暖衣服。

內蒙古(呼和浩特)十一月日均氣溫最高的城市是阿拉善盟(10℃)、包頭(8℃)、巴彥淖爾(10℃)。

內蒙古(呼和浩特)十一月日均氣溫最低的城市是阿拉善盟(3℃)、包頭(2℃)、巴彥淖爾(5℃)。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內蒙古

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去內蒙古旅游需要帶些什么?衣服要穿什么

1、因草原日照強烈,需備防曬用品,太陽帽、太陽傘等。

2、需備一些常用藥品,如治腸胃,防暑及防蚊蟲叮咬的藥品。

3、在旅行過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嚴禁把頭伸出行駛的車窗,走草原自然路時車輛搖晃比較大,可能會造成暈車的可能。請容易暈車的客人隨身攜帶暈車寧等藥品。

4、注意環(huán)保:到草原景點旅游觀光要注意保護,禁止亂扔果皮、煙頭,離開時應把自己的垃圾袋帶走。

5、尊重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注意當?shù)仫L俗。上敖包時一定要嚴肅、莊重,不能再敖包上指指點點。到蒙古包前不能隨便向主人帶的狗喊叫,追打狗。

6、草原上天氣變化很快,一般有風則有雨,長袖應隨身攜帶,以備急用。9月份早晚溫差特別大,夜晚風大;在清晨,氣溫特別低,早晚應注意加一些厚一點的衣服。如:短風衣、毛衣等。9月中旬草原氣溫在零上幾度至十幾度。草原上可租用軍大衣。飲食上應注意吃完羊肉后不應立即吃西瓜,會引起腸胃痛、拉肚子,尤其奶茶、西瓜、羊肉同時進食,會立即引起胃脹。

11月份去呼和浩特 各位有沒有推薦好點的景點

哈素海

蒙古語哈拉烏素海的簡稱,意為黑水湖。位于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西部,呼和浩特西70公里,距包頭80公里,交通便捷。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稱。

五塔寺金剛座舍利寶塔

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五塔寺后院。始建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金剛座舍利寶塔是一個在金剛寶座上建有5個玲瓏舍利小塔的建筑,人們通稱為五塔。塔身高16.5米,為金剛寶座式,由塔基、金剛座、塔頂三部分組成。

葛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蒙語意為“避暑勝地”。位于大青山以北四子王旗境內,距呼和浩特145公里,是國家旅游局和自治區(qū)投資興建的草原旅游景點。

昭君墓

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的綠野間矗立著一座傳誦古今、馳名中外的西漢古墓--昭君墓。墓呈覆斗形高33米,占地二十余畝,系人工夯筑的大土堆,巍峨高聳,遠望如山。傳說,因每年深秋九月,塞外草衰時,附近草木枯黃,唯獨昭君墓上芳草青青,故古人稱之為“青冢”。

大召寺

大召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內,蒙古語名“伊克召”,意思為“大廟”,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內最大的黃教寺廟,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

希拉穆仁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區(qū)位于烏蘭察布草原中部,在呼和浩特市北約90公里,是距呼市最近的草原旅游區(qū)。

希拉穆仁,蒙語,意為黃河,又名召河,草原四周丘陵起伏,綠草如茵。

大窯文化

大窯文化遺址位于呼和浩特市東北保合少鄉(xiāng)大窯村,距市區(qū)33公里,于1973年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該遺址包括了舊石器時代早期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五個文化期,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萬部華嚴經塔(白塔)

因塔身通體潔白又稱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東郊18公里的白塔村,據(jù)傳為遼圣宗時所建。

該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高約45米,雄偉壯觀,塔內有旋轉式樓梯,還有多層交錯搭接的木梁,攀至塔頂可遠眺山川景色。

烏素圖召

位于呼和浩特市區(qū)西北12公里大青山南麓。“烏素圖”為蒙語,意為“有水的地方”。烏素圖召主要由慶緣寺、法禧寺、長壽寺、廣壽寺和羅漢? ??5個毗鄰的寺院組成。烏素圖為其總稱。

清真大寺

位于市區(qū)舊城北門外,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當年,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遷到呼和浩特,在以后的年代里,他們漸漸在這里站穩(wěn)了腳跟,并建造了這座規(guī)模宏大的清真寺。

該寺占地4000平方米,坐東向西的格局表現(xiàn)出對圣地麥加的尊崇。

綏遠城將軍衙署

綏遠城將軍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鼓樓西側。清雍正年間(1723—1735),清王朝為鞏固西北邊防,在呼和浩特舊城東北2.5公里處另筑新城1座,駐屯滿洲八旗官兵。

清公主府

清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郊。府第共5進,有過廳、大廳和內院,門前立照壁,東部有假山、池沼。據(jù)抄本《公主府志》載,府中先后居住順治第四女靜宜公主、多爾袞的曾外孫女和碩格格、康熙第六女夠恪靖公主。

喇嘛洞召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區(qū)黃教發(fā)樣地之一。位于畢克齊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建于明萬歷初年(1573—1575),清順治十五年(1658)擴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賜名“廣化寺”。洞召由前寺及后寺組成。

席力圖召(小召)

席力圖召是呼和浩特市規(guī)模最大的寺廟,位于舊城東興旺巷,距離大召僅為100米。該處原是一座小廟,后經清代的重修與擴建,才成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大經堂是席力圖召的主體建筑,金碧輝煌;大殿采用藏式結構,四壁飾以彩色琉璃磚,殿前立有康熙皇帝御制的“平定噶爾丹紀功碑”;

烏素圖森林旅游開發(fā)區(qū)

烏素圖森林旅游娛樂開發(fā)區(qū)位于呼和浩特市區(qū)北大青山前山中段,東起哈拉沁溝,西到東棚村,占地6萬畝。

這里地理位置非常優(yōu)越,緊靠110國道、呼包、呼集高速公路和京包鐵路,距離火車站5公里,距離飛機場10公里。

博物館

內蒙古博物館:位于呼和浩特市區(qū)中心。1957年建館,是自治區(qū)一級的綜合性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館的大樓,造型新穎別致,既富民族特色,又具現(xiàn)代意識。

烏蘭恰特博物館:位于呼和浩特市東。2007年建成,規(guī)模宏大,造型獨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呼和浩特傳遞的起點。

青城公園

青城公園位于呼和浩特市區(qū)中部,中山西路,體育場路西,占地面積48公頃,園內建筑面積1.5萬多平方米,園內楊柳參天、繁花似錦,百鳥啼鳴,是市內主要游覽地之一。

據(jù)《歸綏縣志》記載,現(xiàn)青城公園前身為龍泉公園,建于1931年,占地面積1.33公頃,此處原有一座山崗名為"臥龍崗"。

和林格爾漢墓壁畫

漢墓位于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鄉(xiāng)境內渾河北岸。漢墓是一座磚砌墓,墓壁及甬道上繪滿了精心設計的壁畫,內容包括墓主所任官職、車馬出行、生產勞動、城垣府舍、歷史故事等,共約50多組,形象的反映了東漢時期的社會生活,是極為罕見的漢墓壁畫。

清水河老牛灣

老牛灣位于清水河縣窯溝鄉(xiāng)老牛灣村,是黃河九曲十八灣風景秀美的一灣。傳說太上老君當年令神牛耕田,行至此處,被前山明燈山上神燈驚擾,逐折回而形成此灣,凌空俯看,灣若臥牛狀。這里不僅自然景觀秀美,而且因有明代長城與黃河在此交匯,明長城遺址、敵樓、烽大臺、古城堡等人文古跡又平添了這里濃郁的人文色彩。

Hash:e49eeb542aeb707d55b817baa35b7499b4a592ae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