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一條小吃街,網(wǎng)紅摔碗酒的發(fā)源地,還提供沉浸式文化體驗

攝影

每一座旅游城市,都有一條為外地人開的小吃街,從北京王府井上海的城隍廟,再到重慶的磁器口、武漢戶部巷,無不如此。眾人也都知道這些小吃街除了仿古的屋檐、統(tǒng)一的招牌和狹窄的道路外,無外乎都會售賣一些烤魷魚面筋、肉串一類的食物,但作為游客,每到一處,總要品嘗一下當?shù)氐?a href='/meishi/' target=_blank>美食,或者說是體驗一座城市的美食文化,所以也就把逛小吃街當作了一個旅游的固定項目,結(jié)束之后,總是會失望而又哀怨地感嘆“又被坑了”,而不久之后卻又好了傷疤忘了痛,再次光顧另一座城市的小吃街。

永興坊的正門是一座典型的清代牌坊

所以當幾年前永興坊突然火起來的時候,我很是詫異,不就是小吃街嗎?難道還能吃出什么花樣來?大概也火不了多久吧,難道還會有人天天去喝摔碗酒?但我沒想到的是,永興坊的不僅一火就是好多年,而且人氣還沒有絲毫的降低,讓我不禁好奇這條小吃街究竟有什么樣的魅力。終于,在永興坊開業(yè)五周年之際,通過百度與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聯(lián)合舉辦的“城市故事,看薦西安”體驗活動,我走進了永興坊。

永興坊的正門牌坊,張燈結(jié)彩很是喜慶

永興坊位于古城墻內(nèi)中山門內(nèi)側(cè),距離地鐵1號線朝陽門站還是很有一段距離的,需要步行十五分鐘左右,最好的交通方式還是乘坐汽車。雖然我到的時候還是上午十點,但這里已經(jīng)聚集了很多游客了,而部分商家還在做著開業(yè)前的最后準備。

永興坊門前展示了陜西各地的方言文化

在永興坊的正門牌坊前,有著各種漢字形狀的雕塑,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其中好些字我都不認識,看了說明才知道這些都是陜西各地的方言。這座小吃街在地方文化方面下足了功夫,游客來了不僅是逛吃逛吃,在逛和吃的過程中,會通過各種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方式接受陜西當?shù)氐膫鹘y(tǒng)文化,而文化才是一座城市、一個地區(qū)之所以獨特的根本原因。

生僻的漢字,源自陜南方

不會讀這些漢字?沒關系,在這些雕塑上不僅有拼音和含義的標注,還有發(fā)聲的按鍵,只要你稍微留意,就可以學會幾句陜西方言。西安不僅在國內(nèi)是網(wǎng)紅,國際范兒也是有的,外國友人來了,也可以通過英文了解這些方言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永興坊不僅展示西安這座城市的文化,也更多地將平時距離我們較遠地陜南、陜北文化納入了進來,這里是整個陜西省的永興坊。

地面上的文字介紹了各種小吃的產(chǎn)地

總所周知,陜西省從北到南氛圍陜南、關中和陜北三個部分,其文化與生活方式迥異,所以永興坊也被劃分成了關中巷、陜南街和陜北里三個區(qū)域,分別體現(xiàn)三個地區(qū)的小吃和民俗。值得一提的是,永興坊在唐朝時曾經(jīng)是魏征的官府,在后來經(jīng)過多次的修復和重建,最終成了今天的模樣。

白火石汆湯的傳人正在展示廚藝

我首先來到了陜南街,觀看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白火石汆湯的傳人現(xiàn)場展示廚藝,通過將滾燙的白火石放進準備好的食材中,用石頭儲存的熱量來煮湯。一陣煙霧彌漫后,香味撲鼻而來,老師傅將湯分裝在小碗中請在場的眾人品嘗。永興坊與別的小吃街之間的區(qū)別就在這里,我通過這一碗湯,體驗到了陜西的文化,而不是只有批量生產(chǎn)出來的所謂特色美食。

摔碗酒打響了永興坊走紅的第一槍

到了永興坊,怎能不喝摔碗酒?喝酒摔碗這本來是陜南地區(qū)的習俗,通過喝酒、摔碗來祈求平安富足,而在永興坊,摔碗酒成了一個最網(wǎng)紅的項目,游客們專程來到此地,排著長隊,九尾走上臺階,高呼一聲“喝了摔碗酒,家里啥都有”,然后重重地把碗摔得粉碎。不得不說,摔碗酒的走紅有其時代和社會背景,在重壓下生存的當代人很難找到這樣一個合適的可以發(fā)泄心中情緒的渠道。永興坊火了之后,沒有技術(shù)門檻的摔碗酒很快就被各地的經(jīng)營者模仿,但令人深思的是,那些模仿者已經(jīng)垮了一茬又一茬,而永興坊的摔碗酒依然人氣十足。

坐在土炕上的陜北老農(nóng)

接下來我走進了陜北里,這里主要展示了陜北黃土高原上的飲食和生活習俗。令我驚訝的是,一到陜北里,就像真的到了陜北農(nóng)村一般,連窯洞里常見的土炕,都被搬來到了店門口來,游客也可以盤著腿坐在炕上拍照留念。

現(xiàn)場制作的陜北煎餅

對來自外省的游客而言,永興坊在西安市區(qū)里為遙遠的陜北文化提供了一扇窗口,讓更多的人通過飲食和一些代表性的場景,加深對相對封閉的陜北地區(qū)的了解,從而對那片土地上的文化產(chǎn)生興趣。

油潑辣子是怎樣煉成的?

資深的吃貨不 僅會吃,更加會探究美食是怎樣被制作出來的,而永興坊為對美食制作過程感興趣的朋友提供了一窺究竟的機會,無論是油潑辣子,還是豆腐豆?jié){,你都可以看到其背后的生產(chǎn)工藝,當然,如果你能夠過目不忘,也可以回家嘗試自己制作。

藝術(shù)源于生活,藝術(shù)融入生活

走在手工作坊間,一邊吃著特色小吃,一邊聽著陜北農(nóng)家歌手現(xiàn)場演唱的山歌,這就是一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此時,陜北里就是陜北。永興坊從視覺、聽覺和味覺方面同時營造出一種民俗文化的氛圍,讓人印象深刻。

在坊間拍攝婚紗照的新娘

在永興坊,我還看到了穿著傳統(tǒng)婚慶服飾拍攝婚紗照的一對新人,這也從側(cè)面反映了永興坊的文化屬性已經(jīng)深入人心,曾經(jīng)的土味民俗,也逐漸變得高大上。

老匠人正在捶打核桃

除了被動地觀看,陜北里還為游客們提供了參與的機會,你可以替老匠人拿起大錘,跟著勞動號子捶打面團,當然這是個體力活,好幾個高大的小伙錘了一圈就無奈退場。

關中樓是一家正宗的關中菜館

最后我來到了關中巷,這里主要展示西安市所在的關中平原上的文化習俗。關中的小吃在西安市區(qū)里遍地都是,所以這里更加注重文化的展示,各類民俗表演場所風頭壓過了餐飲店。

彩色餃子,既是食品也是藝術(shù)品

與另一條以經(jīng)營關中美食為主的小吃街——回坊不同的是,關中里少了一些擁擠嘈雜的市井氣息,更像是文化氣息濃厚的宅邸院落,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回坊在最初是餐飲經(jīng)營者自然聚集形成的,而永興坊最初是官府,而后被有意打造成小吃街。差異化的定位也使永興坊避開了與回坊的直接競爭。

獨具特色的陜西快板

在路旁藝人的快板說唱聲中,我來到了華陰老腔的演出大廳,而這場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表演,讓我印象深刻。華陰老腔是華陰市雙泉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一直以來只傳本家,不傳外人,其流傳至今已屬不易,臺的表演者都已年邁,但他們在舞臺上所呈現(xiàn)出來的活力讓人不禁贊嘆。

活力十足的華陰老腔演出

華陰老腔并非一般戲劇,而更像是樂隊演出,有彈撥樂器(兼主唱),有弦樂,有管樂,也有打擊樂,但并非只有主唱一人開口,隨著演出的進行,演? ??者們都要附和主唱的調(diào)子,不僅如此,還要配合身體動作,就像是動感十足的live現(xiàn)場。

板磚手負責樂隊的節(jié)奏

讓人覺得驚訝的是這只“樂隊”的打擊樂手并非鼓手,而是拿著“板磚”敲擊長凳的“板磚手”,其動作復雜精確,就像是在表演雜技

一段技驚四座的嗩吶solo

在演出末段,一位二胡演奏者拿出一把長嗩吶來了一段solo,讓演出的氣氛達到高潮,此時我對民間傳統(tǒng)音樂形式有了新的認識,中國的音樂并非只有所謂的“國風”,多樣化才是真正的本土化。

i觀眾與老藝術(shù)家們合影

演出結(jié)束后,臺下觀眾紛紛上臺與這些非遺傳人藝術(shù)家們合影,正式他們長年以來的努力,才把這些精彩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形式保留到了今天,而今后,這些藝術(shù)又會由誰來傳承下去呢?

華縣皮影戲的幕后

之后,我又觀看了華縣皮影戲的演出,這同樣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華縣皮影戲是永興坊里的“隱藏項目”,因為表演場所在地下深處,這大概是因為皮影戲的演出需要一個黑暗的環(huán)境,演出開始后,幕布上開始出現(xiàn)古代英雄人物的形象,而兩旁的顯示屏上會實時介紹大概的劇情。

年邁的皮影戲演出者

看似簡單的皮影戲,后臺卻有一個龐大的團隊,有人演奏,有人操縱皮影,而幕布上的眾多角色復雜的動作,幾乎都由兩三個人完成,對操縱者的反應速度、手腦協(xié)調(diào)能力的要求非常之高。每一位非遺的傳承人,都是在長年累月的學習和訓練中度過的,而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不知是否還會有年輕人將一生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些看似低產(chǎn)出的活動上。

關中的碗比臉盆大

最后,在關中樓里,我品嘗了一頓正宗的陜菜,當然,即使是在正餐環(huán)節(jié),文化表演也不會缺席,在服務員端來臉盆大的一碗biangbiang面時,還有專門的模特演示關中人是如何蹲在長凳上吃面的。

時間有限,我僅僅能夠體驗到永興坊的一小部分,在這片不大的區(qū)域里還有那么多的美食和民俗文化等著我今后再去仔細探索。走出永興坊時,我發(fā)現(xiàn)在摔碗酒鋪的旁邊,一間星巴克門店正在裝修,古老的民俗與國際化的商業(yè)品牌之間并沒有那么多隔閡與矛盾,交流與融合,幾千年來一直都在不同的文化之間自然地進行著,并逐步演化出新的文化。

有多少人在此扔出了酒碗

準確的說,永興坊并非一條小吃街,而應該被稱為“文化綜合體”,美食只是文化的眾多載體? ??的一個,而通過美食這個引子,游客被吸引至此,完成一次文化之旅。如此一來,永興坊會在游客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為他們的再一次光顧打下伏筆,而不像在其他的小吃街那樣吃過即忘,還大呼被坑,畢竟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只靠吃是留不住人心的。

雖然我僅僅在永興坊停留了不到三小時,但收獲卻遠大于此,關于文化,也多了一些思考。這些年來,我們更多地是在用看待產(chǎn)品和規(guī)范的方式來設計文化,量產(chǎn)文化,從而離真正地文化越來越遠,而永興坊地崛起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那些一直存在于這片土地,并不斷發(fā)生演變的草根習俗,才是真正受歡迎的文化。

下次的西安之行,我應該不會再去參觀鐘鼓樓和回坊等景點,但永興坊,多來幾次也無妨。

Hash:21f0ec90f2ab9d23492b48e11e2def5e55254e52

聲明:此文由 菜頭Kai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