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最具特色的美食,你吃過幾個?
庚子年初,一場病毒席卷了一個英雄城市,數(shù)不勝數(shù)的白衣天使奔赴武漢,英雄故事可歌可泣,無不體現(xiàn)著中國精神。在國慶佳節(jié)來臨之際,小編想跟大家回到這個城市,看看這個城市背后的美食文化。
傳統(tǒng)的湖北菜以江漢平原為中心,由武漢,荊州,黃州三種地方風味組成,包括了襄陽,鄖陽,宜昌,鄂州,綿陽四大流派,具有樸素的民間特色。公元265年。東吳末代皇帝孫皓要把地都由南京遷往武昌,左丞相陸凱上疏勸阻。他的奏章有句話,無意中成了千古名句,就是“”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武昌魚因此而得名。
2.蓮藕排骨湯
湖北冬天沒有暖氣,而空氣濕度又相對較大,冬天的感覺就像在冰庫里,寒冷刺骨,這道湯菜就應運而生。蓮藕排骨湯吃起來渾身暖和,做起來也很有講究。
3.熱干面
武漢熱干面的問世其實源于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約在七十年前,漢口長堤街關(guān)帝廟一帶有一個李氏的書市小販,因脖子上長了一個肉瘤,別人稱他李包,他原來賣是涼粉和湯面,流年夏天沿街叫賣一天后回到家里,還剩下不少面條,他就把面條煮了一下,撈起來晾在案板上,誰知不小心碰翻了麻油壺,油全都潑在面上。一個新的小吃便在偶然的失手中誕生了。
4. 襄陽牛肉面
襄陽牛肉面色香味俱佳。他的面用的是堿面,比一般的面更勁道,加的牛肉也是比較厚的那種,不是純?nèi)?,很有嚼勁。湯底則是牛骨頭湯,湯面的時候里面會加一把綠豆芽,澆上麻辣口味的流油,撒上一把蔥花和香菜末,那味道真是人間美味。
5.荊州鍋盔
荊州鍋盔是在湖北流傳已久的著名小吃,初見時可能會把他錯當成燒餅。實際上,它比燒餅要美味許多。當然做法也比較講究。鍋盔外焦里嫩,吃起來松軟適宜,味道鮮美。
6.沔(mian)陽三蒸
沔陽三蒸算是湖北菜中的一朵奇葩,關(guān)于沔陽三蒸的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沔陽三蒸起源于元末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陳友諒,他主管后勤的妻子潘氏非常體察民情,因為當時的起義軍在行軍打仗吃夾生飯和鹽水菜,患有消化道病的軍人特別的多。為了犒勞兵,她親自下廚,別出心裁,將肉、魚、藕分別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放在大鍋里蒸熟。.這也就是后面的沔陽三蒸。
7.藕帶
除了蓮藕排骨湯,鮮脆可口的藕帶也深受大家的喜愛。藕帶的做法非常簡單,清炒就很好吃,也可以搭配肉一起爆炒。多買的藕帶可以拿來腌制,酸鈉藕帶是魚米之鄉(xiāng)--江漢平原上最特色的菜品之一。事實上,它就是一個還沒成熟的藕,也就是最嫩的藕,翻炒入味即可。
8.三鮮豆皮
三鮮豆皮是武漢人過早的一種主要食品,也是武漢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小吃。以前,人們逢年過節(jié)時用綠豆大米混合磨漿攤皮,包上糯米、肉丁,油腌后作為節(jié)日的佳肴,后來成為尋常的早點。
9.公婆餅
恩施位于清江中游,風景如畫,也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出產(chǎn)于此的小吃--公婆餅尤具特色。公婆餅具有外表金黃、外脆里軟、層次清楚、油而不膩、余香滿口、回味悠長的特點。公婆餅誕生也有著一個比較有趣的故事。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湖北鶴峰縣一個唐姓大戶人家新娶進兒媳婦回門,次日按照土家族習俗要求,為公公婆婆進獻親手做的食物。而聰明的兒媳婦巧妙地化解了公婆的難題,創(chuàng)造了公婆餅。
Hash:f019c936bbd6d425e67b33f999c1cb4f2748b182
聲明:此文由 淼淼的崽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