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藏著一個流傳數(shù)百年的美食,人人都知道!

稷山的棗,固鎮(zhèn)的桃,寺莊的豆腐香飄飄”。數(shù)百年來,這首古老的民謠,使河津寺莊村聞名遐邇,婦孺皆知。

△寺莊豆腐

寺莊村,地處呂梁山下十里許,東接方平樓底名村,西鄰樊村古鎮(zhèn),北迎三峪福水,南望光德平川,209國道縱穿南北,禹門口提水干渠橫貫東西,古老的東大澗、吳家渠、清澗渠、肘子渠似玉帶纏繞田疇。歷史上清洪兩灌,土地肥沃,交通便捷,農(nóng)商并舉,鄉(xiāng)風淳樸樸,急公好義。

△寺莊人為水利的先祖大禹修建的禹廟

寺莊豆腐的出名,起于明清,發(fā)達于南寺莊村。那時寺莊村的豆腐就叫響了樊村古鎮(zhèn)。當時開飯店的、支熱鍋子的,非寺莊豆腐不買。

南來北往販鐵、販煤的商人,趕集的四鄉(xiāng)八村的鄉(xiāng)親,冶鐵鑄造的工匠,都慕名樊村的熱鍋子,每到樊村,必湯湯水水、熱熱呼呼、麻麻辣辣、酣酣暢暢地吃上一頓。吃罷,常有人問,這是哪家的豆腐?支熱鍋者便得意地應答:“寺莊的!”

寺莊的豆腐就在這一撥一撥、一代一代、遠遠近近、常客稀客的品食中出名了。到了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春風化雨,各行各業(yè),方興未艾,河津涌現(xiàn)出了眾多專業(yè)村,寺莊的豆腐如同老樹生新芽,生機勃發(fā),做豆腐者達到三四十家,被河津縣委、縣政府命名為“豆腐專業(yè)村”。

寺莊的豆腐為什么這么好呢?有人說選材好,有人說做工好。這些因素固然是必須的,但縱然都是這樣做,即使是同一個人做,在寺莊給舅家做豆腐的外甥,回到本村做出的口味就差了些。嫁到外村的姑娘,一樣的選材,如法炮制,在婆家做出的豆腐,就不如娘家做的好了。

寺莊人在外地做,做出的豆腐也沒有在自己村里做的好。做豆腐的同行們,也在琢磨,也在總結(jié):寺莊豆腐的好,好在水土使然。皆得益于村中那口古井。井有三丈余深,泉水汩汩,清澈見底,喝到嘴里有甜潤的感覺。一言蔽之,點中要害。

Hash:d0c3b5ba0a16b272cfbadade9962807653d93a6b

聲明:此文由 河津老鄉(xiāng)俱樂部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