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山寂鑒寺

天池山寂鑒寺

寂鑒寺位于天池山塢,建筑環(huán)境十分優(yōu)雅。元代所造三座石屋一座在寺內(nèi),稱“西天寺”,山門外東石屋稱“兜率宮”,與之對稱的西石屋又稱“極樂園”。據(jù)文獻及碑刻記載,該三座石屋建于元至正十七年至二十三年(1357-1363年)間。

寂鑒寺石殿、石屋的建筑處理既保留了梁式的式樣,又具有元代的特點?!?屋”做法,十分罕見,是全國僅存的元代石構(gòu)仿木建筑,在我國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寂鑒寺以石殿與摩崖造像為主要內(nèi)容,石殿、石屋、造像、道路之間不按一般寺廟對稱的布局方法,布局較為自由。石屋內(nèi)的造像依山崖鑿成,其形式可說是受北魏以來石窟寺的影響,又不失是古代工匠“因地制宜,因材制用”的石刻造像作品成功之范例。石殿內(nèi)頂部所構(gòu)筑的藻井成組出現(xiàn),層次豐富,色彩華美,其裝飾與構(gòu)圖透露出濃厚的喇嘛教氣息。石屋內(nèi)的造像線條粗獷,氣勢逼人,是研究元代雕刻藝術(shù)史的珍貴的實物資料。我國古代石構(gòu)建筑以塔、橋為多,完整的仿木構(gòu)石殿屋目前已知的極少,江蘇僅知這一處。因此,該石屋殿及佛龕造像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天池山寂鑒寺”六個大字為朱德的老師,曾任民國代總理的李根源題寫。寺旁的“宛若桃源”四個字為東吳大學郭誦梅教授題詞。比這些更具有吸引力的卻是樹立在廟里的三根石柱。這是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父親所捐。

民國初年,無錫大亨、面粉巨商榮德生先生求子嗣,曾去東部凈土圣山靈巖山求佛。方丈告知其求子必去天池山。榮德生先生依照開示前往寂鑒寺,寂鑒寺方丈為其做好法事,記名祈福。榮公承諾得子后必到天池山還愿,塑金身,修廟宇,并為天池山居民每戶發(fā)一個銀元。

1916年5月,榮德生得榮毅仁后,培養(yǎng)其長大,帶榮毅仁依約進山還愿,逐年運來大量石材、木材等材料,準備建造大雄寶殿。不料在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修建工程被迫停止。至今仍能看見福祿壽三個石柱立于廟中。如今,這里每年善男信女都潮水般涌入這里拜佛,祈求觀音送子。成為天池山寂鑒寺最重要的拜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