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崖遺址

城子崖遺址

城子崖遺址博物館位于章丘市龍山鎮(zhèn)政府西1公里處,1994年,濟南章丘共投資600多萬元興建建筑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古建筑專家揚洪勛設計,是全國唯一的一座土堡式建筑,仿照原始社會土城之建筑風格。

1928年,我國第一-古學者吳金先生,在城子崖發(fā)現(xiàn)了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于1930年、1931年進行了首次發(fā)掘,并定名為“龍山文化”。城子崖遺址成為龍山文化的命名遺址,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第二次發(fā)掘,發(fā)現(xiàn)城子崖遺址存在三個不同時期的文化城,其城圈重疊的事實說明,城子崖在古代一直是筑城立國的理想之地。

遠遠望去,門廳上方,周谷城先生題寫的“城子崖遺址博物館”8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步入館內(nèi)有三個展廳。第一展廳突出陳列了龍山西河遺址出土的文物,以紅陶器為主,距今約8000多年。各具形態(tài)的陶釜、圈足碗、磨盤、棒,造型獨特,古韻尚存。二展廳是龍山文化展廳,突出展示了城子崖遺址兩期發(fā)掘的重大成果。展出的文物有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

在諸多的陶器中尤以鳥頭陶駕最典型,鳥喙形狀的流,3個袋足好似3個豐滿的乳房,形成一個挺胸昂首,舉止傲慢的大鳥的形象。這種規(guī),因造型特殊,端莊大方,考古界稱“沖天流”。

還有早已聞名遐邇的蛋殼陶高柄杯,以其“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掂之飄忽若無,敲之掙掙有聲,”被世界各國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在第三展廳,岳石城墻密集的夯窩,平陵城的鐵雙箭,漢代人面瓦當,不同時期的文物異彩紛呈。特別是傳說中城墻上有“五馬三車”的大道及平陵城區(qū)內(nèi)的冶煉區(qū),更給鐵匠之鄉(xiāng)-章丘平添了厚實的文化積淀。

旅游小貼士

公交指南:市區(qū)乘坐k50路(或k58路,4路,5路,35路,32路),在制革街站下車,步行280米至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南區(qū)乘坐k902路,在龍山辦事處站下車,步行130米至龍山辦事處站轉(zhuǎn)乘章丘2路,在龍山工業(yè)園站下車,步行620米至城子崖遺址博物館。

交通指南

公交指南:市區(qū)乘坐k50路(或k58路,4路,5路,35路,32路),在制革街站下車,步行280米至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南區(qū)乘坐k902路,在龍山辦事處站下車,步行130米至龍山辦事處站轉(zhuǎn)乘章丘2路,在龍山工業(yè)園站下車,步行620米至城子崖遺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