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齊王陵分布于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的臨淄齊故城南7.5公里處的鼎足山和牛山之東。在臨淄四隅,有150余座古陵墓(冢),被稱為“臨淄墓群”。這些古墓,大都是春秋戰(zhàn)國及漢代齊國王侯、大臣、貴族的陵墓。其中在今齊陵鎮(zhèn)南部,田齊有六王葬此,被稱為田齊王陵。1988年,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盤活文物保護單位。二王冢,俗稱“二王墳”,又稱“齊王?!?,位于齊陵鎮(zhèn)南的鼎足山上。二墓東西并列,方基圓頂,南北長約190米,東西總長320米。其中西冢墓長約190米,似有三層,逐層收縮,圓墳頂高約12米。東冢圓墳較西冢矮?!岸踮!?,文獻鄉(xiāng)載為齊桓公墓和齊景公墓,經(jīng)過考證,現(xiàn)認為是田齊侯剡,田桓公午之墓。四王冢,又名“四豪?!保追Q“四女墳”,系田齊威,宣、泯、襄四代君主這墓,位于牛山東側(cè),依南山東西并列。自西向東為序:其一為齊威王墓,高30米,周長140米;其二為齊宣王墓,高34米,周長157米;其三為齊泯王墓,高22米,周長190米;其四為齊襄王墓,高23米,周長130米。四墓相間,第一、二墓相隔130米;第二、三墓間距105米;第三、四墓之距160米,總長541米。宛如群峰連綿,氣勢巍峨。
田齊王陵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六君王墓,墓冢東西排列,綿延相連,封冢高聳,氣勢雄偉,狀若山丘。附近又有小封冢環(huán)繞四周,共有幾十個,故有“齊陵”之稱。陵區(qū)最著名的有二王冢和四王冢。
二王冢位于鼎足山的東麓,傳說是春秋時期齊桓公和齊景公的墓葬?;腹珔问?,名小白,是齊國的公子,稱“公子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以管仲為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發(fā)展國力,壯大軍事力量,最終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景公名杵臼,公元前547~前490年在位,任晏嬰為相,政績?yōu)楫敃r人所稱道。二冢東西相列,因山為冢,高達20米,周長120米。
四王冢在淄河村南,傳說是戰(zhàn)國田齊威王、宣王、瑉王、襄王墓。威王約在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任用鄒忌為相,孫臏為軍師,國力空前強大,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宣王名辟疆,約在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聚集文學(xué)游說之士,創(chuàng)立稷下學(xué)派。四墓冢自西而東并列,封冢高大,周長為100~1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