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金閘

雙金閘

雙金閘,是“中國運河之都”江蘇省淮安市的歷史文化遺跡之一,位于淮安市淮陰區(qū)凌橋鄉(xiāng)雙閘村。2011年成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系京杭大運河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遺產(chǎn)點之一。

最早的雙金閘,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因黃流倒灌清口,靳輔“奏請于清河縣治西建雙金門大閘一座,閘下挑引河萬丈,分減黃流歸海,有裨運道?!彪p金閘,是雙金門大閘簡稱,每孔寬為一丈八尺,雙門總寬三丈六尺。開始雙金閘的作用,是用來分泄黃水,可使清口黃河水位下降一、二尺,便于漕船渡黃??滴醵辏?687)開中河,在仲家莊建閘控制,運道從仲莊閘進入中河,避黃河百八十里之險。又“自清河縣西北起開河,經(jīng)安東城,……迄于平旺河,由安東南潮河(灌河)入海,兼利鹽運,名下中河,一名鹽河?!彪p金閘便成為鹽河的渠首。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河道總督靳輔上疏建雙金門閘,并挖閘下引河。輔疏曰:“洪澤周回數(shù)百里,所引上流分黃之水難免倒灌,今于清河縣西建雙金門大閘一座,并于閘下挑引河一萬余丈,如遇黃河十分異漲,立啟此閘,分泄歸海,則淮黃會合之處又可減黃水一二尺,有裨運道?!笨滴醯叟鷾柿私o的疏請。雙金門閘建成后,如遇黃河十分異漲,則啟閘分泄歸海,黃、淮匯合之處,可減黃水一至二尺。雙金閘原為泄黃而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改運口于楊莊,則專泄中河之水。冬春季節(jié),啟閘放水,以接濟鹽河水運。今存之雙金閘為民國十一年(1922年)民國政府延聘英國工程師萊茵所規(guī)劃設計。閘底板采用樁基水泥混凝土,閘墻以水泥砂漿砌筑條石,下游防沖底厚1~1.3米。雙金閘是在水工建筑史上使用水泥作為膠結(jié)材料的起始。雙金閘為辛山正向,梭頭式,兩金門各寬7.5米,閘墻高8米,疊石21層,磯心圍近60米。出口處建有靜水池,使泄流自行削減沖擊力。下游增置板樁并護以塊石,以抵御沖刷。設鋼架木面閘門,建工作橋,安裝起閉機,人力--操縱。引河上游鉗口壩由廂埽改用水泥漿砌石工,口門寬13.5米。雙金閘是請外國人設計,引進西方水利科學技術,使用水泥和鋼閘門、機械啟閘設備的起始。結(jié)構(gòu)整體性好,強度及耐久性均大大提高,啟閉更為靈便可靠。由于引進了新技術、新材料,因此水工建筑技術前進了一大步。七十年代,雙金閘被改建為夏家湖南電站。雙金閘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對研究清代治黃、導淮、濟運方略,民國時期水利事業(yè)發(fā)展,河道變遷以及淮安地區(qū)近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等有重要意義。

雙金閘2003年月被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