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祜村火葬墓群
彌渡縣多祜村火葬墓群位于多祜大村對面的山嶺上,當?shù)匾妥宸Q此地為“林伯卓”即大墳地。此地距多祜村委會1公里多,距彌渡縣城31公里。
火葬墓群于1977年多祜大隊第三生產(chǎn)隊開挖養(yǎng)蜂場時被挖出,面積約1680平方米。當時,在養(yǎng)蜂場范圍內(nèi),農(nóng)民挖出了大小不等的火葬罐近百個,罐內(nèi)裝骨骼、骨灰。據(jù)村里當天參加挖土的群眾介紹,出土的火葬罐有黑灰陶、彩陶及瓶罐陶三種。彩陶中,綠釉、黃釉、白綠釉等均有,制作精美細致,色彩鮮艷、雅觀。施工中挖出的大量火葬罐,皆被農(nóng)民挖爛、砸碎,無一幸存。因為當時挖出火葬罐一事令大家十分驚奇,所以現(xiàn)在大家還記憶猶新。
出土的火葬罐,據(jù)其容量大小,可分為大、中、小三種。最大者高約70厘米,上部扁圓處,直徑有46厘米,下部最小處直徑20—30厘米,蓋高約20厘米。最小的火葬罐,高約30厘米,腹部直徑約15厘米,蓋高約10厘米。中等的火葬罐,高約45厘米,直徑約為30厘米,蓋高約10—15厘米?;鹪峁抟圆侍站佣啵抗尢沾沃?,黑灰陶最少。形狀為倒立的圓錐形,上圓下尖,其中黑灰陶最古,彩陶次之,瓶罐陶則較晚。
據(jù)文史專家介紹,彝族歷史上有火葬的習俗,故樊綽《蠻書》稱:“人死火焚,而承以金瓶”,及至元代,火葬大行。自明代以來,彝族始改土葬。從中可以推斷,明代或明代以前,多祜村一帶,就有人類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