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這個古村,省里要重點保護(hù)!

近日,浙江省公布了第七批歷史文化村落保護(hù)利用重點村名單和歷史文化村落保護(hù)利用一般村建設(shè)名單,其中,桐廬縣江南鎮(zhèn)青源村榜上有名!

青源村坐落于江南鎮(zhèn)東南面,三面環(huán)山,與富陽區(qū)隔山相鄰。全村有2000余人,以潘、方、吳、申屠四姓氏組成,下轄三個自然村,青源、合聯(lián)、西塢。

相傳宋代時期,這里古木參天,藍(lán)天碧草,明代初期,由朱姓和屠姓在此居住,故以此地貌景觀稱之“青草村”。

中原始自然村落保存完好,特別是現(xiàn)存連片古民宅(潘氏古村落)近五十多處,六十年代建造的集體大禮堂(收糧店)2處,百年以上古拱橋八座,古井泉五處,古涼亭五座,古道兩條,古渠道5000余米,教堂一座,堂屋四座,還有70年代建造村中獅子山上的青源小學(xué)。

這里東南兩溪串村向西蜿蜒而去,終年潺潺。群嶺環(huán)抱,林茂竹修,野趣橫生,風(fēng)景如畫,氣候宜人。每年農(nóng)歷九月十九是青源村慶豐收的大日子,會有盛大的祭祀活動,十里八鄉(xiāng)的村民都會來趕集,老人印象最深的是200多米長的“青獅毛龍”的龍燈。近年來,這里吸引著成千山萬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潘氏宗祠

潘氏宗祠坐落在潘姓村口,青源村中心地。該祠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距今180多年。二井三堂三開間,青瓦石墻結(jié)構(gòu),內(nèi)有十多只木雕牛腿,十分逼真,上中二堂有精細(xì)的木刻圖案板壁、中堂上方“積善堂”堂匾,還有文體各異的四塊匾額分別掛放在各堂上。

祠堂歷經(jīng)180多年的風(fēng)雨侵蝕,特別是2007年9月一場特大臺風(fēng),將三分之一的木梁折斷,呈倒塌狀。為搶修這座文化底蘊十分濃厚的古建筑,新祠堂在潘氏后代和政府、村委的多方努力下,于2010年9月竣工。

潘氏古村落

潘氏古村落依山傍水,村前溪流由東向西而過,民居房以徽派布局為典型,六尺寬四條卵石弄路由北向溪岸延伸。卵石道、地四處,合理分布在溪岸主道上,是曬糧、柴、草的場地?!跋慊饛d”建于村中,有木雕牛腿、廂房戲臺、臺門騎路。懶凳兩旁,是村民看戲、娛樂、談山說海、論古道今、休閑乘涼的好場所。

獅子山

獅子山山脈由北向南延伸,象形臥獅。隔溪與“潘氏宗祠”相望,坐落于青源村中心區(qū)塊。山高30余米,南北陡面古木參天,春夏季節(jié)各種野藤花繞樹開滿枝頭,鳥語花香。山腳溪水終年流淌不息,青源小學(xué)建于頂部。當(dāng)攀登120余級臺階而上,在學(xué)校大門前,俯視整村民居,田園盡收眼底,正視前方,是千畝松竹、山谷瀑布。

青源谷

青源谷又名水頂山,從村盡頭向東南而上攀登1448級石臺階,盤曲而上,海拔680余米,可見千畝山林,氣勢雄偉;古木翠竹、鳥語花香,景色壯觀,冬觀雪景、夏宜避暑,有豐富的野生資源。谷頂(水頂山)距今280多年前由杭州天竺寺宏睽豐印法師來此地建寺塑佛,因以白云法師名命為白云寺。到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代拆寺建水庫,寺基已沉沒在水底。近幾年來,每年有近萬中外游客到此觀光旅游,攀懸石觀景色,摘野菜品野味,喝云茶,飲山泉。

泉井塘

泉井塘有“江南第一泉”之稱,泉水離地面約7米,泉水噴流之大,久旱而不急,冬天熱氣騰騰,夏天冰涼而聞名,在無制冷設(shè)備的年代,一到夏天,方圓十多里的村民都來此取水。

龍門

龍門潭位于獅子山腳,是東南二溪流匯合處,有很多傳說故事。

編輯:何妤

圖片:江南鎮(zhèn)

Hash:d1c0d1af8a77f0484f36d9bd1c2503b5d26a9c44

聲明:此文由 桐廬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