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玉||清明節(jié)前訪留侯張良故里

張新玉||清明節(jié)前訪留侯張良故里

清明節(jié)前的4月3日晨,我和楊欣教授、張玉峰先生乘九路公交車,先到觀上,后至張良故里——張店,在羅哲文先生題字的牌坊處——“西漢留侯張良故里”,與前來迎接的張法令書記相會,乘其轎車進入村里。

張店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她座落在綿延不絕的秦嶺伏牛山余脈,南有馬鞍山,東有馬棚山,西有落鳧山、鏵尖山環(huán)抱,尤其馬鞍山勢若大鵬展翅,凌空欲飛,壯美異常,魁星樓如同鵬準,雄視四野,靈觀八荒,居高臨下。連綿的山嶺西部與郟寶相鄰的龍山、香山、虎山、擂鼓臺、落鳧山、平頂山,東部和襄郟交接的金牛山、焦贊山、紫云山及其向西北延伸的山嶺、首山等自然而成一個大心字;此地北有汝河、南有滍水環(huán)繞,內(nèi)有泥河、芝河、倒流河溝通,又有竹園水庫、李口水庫儲蓄,此乃仙家圣地,天上人間。

張書記將我們接入村內(nèi),停在紅石鋪就整齊美觀的街道里,然后,領(lǐng)著參觀西官宅,張良后裔明代九門提督張樂舜的提督府。這些古建筑秦磚漢瓦,紅石白灰構(gòu)筑,臨街大門設(shè)有拴馬樁,門樓高聳,房頂五脊六獸,廂房對開,正堂屋皆出前沿,紅石奠基,雕梁畫棟,并有寬二尺略余、長丈余開外的整塊紅石鋪就門前,人稱“丈石”。還配有制作敦厚,花紋粗獷的紅色礎(chǔ)石,豎著山木頂梁柱子,與欞子門、花格窗、柱礎(chǔ)等構(gòu)成完美的整體,再加上數(shù)進數(shù)出的四合院、跨院組成一個個建筑群體。

提督府座南朝北,巍峨高大,保存相對完整。不同的是,從新修的大門進去,便是一個開闊的院落,走下條石臺階,寬闊的平地,再上臺階,方正的平臺,連著提督府主體明三暗五的主建筑,院內(nèi)的樹木花草散發(fā)著清香。近看,“丈石”規(guī)整,柱礎(chǔ)獨特,門窗梁棟雕刻精致。其柱礎(chǔ)是整塊紅石雕成,底部四方,連著八角蓮花座,漸收圓形,上接外方內(nèi)圓的八角面形柱體,鏤刻凸出的蓮花瓜果、鳥兒,往上一鼓形平頂,鼓釘鼓棱唯妙唯俏,擊之將鳴,其上才是柱子。翎子門和柱子、窗子漆成的紅色,已明顯減褪。堂屋大門上鏤刻的壽字、蓮花優(yōu)美動人??邕^門檻,闊綽的室內(nèi)放著八仙桌、太師椅,地面整齊的鋪著呈菱形狀的“金磚”,即皇上御賜帶金星的青磚。緊鄰八仙桌的是長時間未打開的通往內(nèi)庭院的主門,上方隱約可以看到三個字“裕恒堂”。

大家觀賞提督府之時,村委會主任張國勝來了。他是深得村民擁護的一村之主,高高的個子,消瘦的臉龐,干練的眼神和略帶沙啞的聲音,給人良好印象。他打著招呼,做著條理分明的講解,從中得知,他和張法令書記是同門兄弟,皆是打造張店村文化工程的忠實履行者。全村三千多口人,大多是張良后裔,且民風樸、村風正、行孝道、重教育,恢復(fù)高考至今,全村已送出數(shù)百名大學生到高校深造,奉獻國家,造福梓里。他講道,這里是張姓發(fā)源地,作為“謀圣”張良,無疑是“醫(yī)圣張仲景、“科圣張衡、“草圣”張旭的祖先。自科舉制產(chǎn)生以來,這里出了十二位進士,外出做官和功成名就者難以一一盡述。如今,從古建筑保護來看,尚存提督府、花門樓、西官宅、東官宅、南義和、北義和等十大宅院,總數(shù)近300間房屋。目前,“張良故里”這張文化名片正進一步籌劃之中。

我們邊走邊聊,接著參觀北義和與展覽館。

北義和修茸一新,紅漆刷門,紅石牌坊,有點百歲老人穿時髦服裝的感覺。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順牌坊門東拐的挎院里,是幾乎絕跡的農(nóng)具博物館,有水井、轆轤、石磨、豆腐磨、牛車、石臼、馬槽、轎子等,一應(yīng)俱全,惹得大伙議論紛紛,趣味盎然。展覽館全稱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帝王之師謀圣張良展覽館”臨街大門上掛著牌子,進入過道,迎面墻體上是一幅衛(wèi)星示意圖,山水、道路、田園、村落一目了然,圖示清晰。博物館院內(nèi)青磚鋪地,秦磚漢瓦,古香古色。西廂房的柜櫥里放著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推背圖》以及若干瓷器;東廂房擺放著珍貴的出土文物。正堂屋有“謀圣”張良的巨幅畫像,東西各擺放一套八仙桌椅,墻上掛滿文物資料、圖片等,其中有張法令書記的太爺爺,為近代中國革命做過貢獻的張樹喜又名張老十的簡介。

展覽館里惹人注意的是一塊紅石碑刻,也叫“漢代紅石碣”。2006年2月村民張振洋挖出的漢隸紅碣,刻有57字,碑文為:“亮攜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賢宗。觀地勢不嚴,然清靜秀逸,乃龍鳳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吾輩嘆之、敬之、效之?!睂<艺J為,這是東漢末年在平頂山腳下隱居的諸葛亮和其好友徐元直于公元201年拜訪留侯祠留下的記事碣。也是民間流傳“諸葛亮曾到張店來過”的證據(jù)。

我們走出展覽館,向村南馬鞍山方向,沿著上世紀修建的水渠偏西南步行,到流沙山張良墓地憑吊。途中,放眼望去,風景如畫的暮春原野上,草木茂盛,禾稼肥美,菜花飄香。楊欣教授說,此地形似簸萁,地質(zhì)學上稱向斜構(gòu)造,地下水豐富,又敞開接納西北部來風,遇山抬升為地形雨,空氣滋潤,河流縱橫,宜于植物生長,其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是山南坡無法相比的。張國勝主任亦稱,這一帶的確天旱不絕,五谷豐盈。言談中,我們走過為張良修造的牌坊,登上逐漸增高,質(zhì)地疏松的山體,山上栽滿核桃樹和其它樹,還有墨綠色的正拔節(jié)的小麥、開著黃花隨風揺翹的油菜,也有撂空的荒地。這座山由流沙堆積而成。原本這里沒有沙,殯葬留侯時,為防盜墓,從遠處運來河沙堆積成山。這山體像側(cè)身而臥的巨人,頭枕著尖鏵山、羅浮山下的平臺,面前是李口水庫;山體南部與馬鞍山之間是幽深陡峭的山谷,順山谷而出的芝河自西向東流去,繞山腳而下,再南下折向西北入倒流河;平緩的山體北面是開闊遼遠的平原,與汝河邊的山系遙遙相望。巍巍河山,讓憑吊者折腰!

接著,我們驅(qū)車到山半腰,緩步登上數(shù)丈見方的平臺,瞻仰張良雕像。這尊漢白玉雕像渾然一體,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的“謀圣”博衣寬帶自然垂地,目光深遂,雙手合抱,平視遠方,似乎玄機妙算,正為子孫籌劃未來!

返回途中和席間,張氏二兄弟談了他們籌措“謀圣”園、古建筑博物館、國學苑、道教學院的遠景規(guī)劃,既雄心勃勃又困難重重。但他們不懼危難,毅然前行,“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為此,張國勝主任還講了兩個故事,其一:一個細雨綿綿的日子,村里探家的大學生,從觀上下車歸來,看見巨龍盤旋在張店;其二,一天,他自己與一皓發(fā)飄逸的老者,相坐對弈,棋盤上28個棋子閃閃發(fā)光,第29個棋子正在發(fā)光。這“巨龍”即是張店,那枚正發(fā)光的“棋子”便是即將實施的方案。餐后,我們告別張店——西漢留侯故里,乘九路公交車回到市內(nèi)。

再見,美麗的張店——大鵬展翅時,巨龍奔騰地!

2019年4月5日星期五

作者簡介:張新玉,河南大學歷史系畢業(yè),中學高級教師,喜歡歷史、文學、哲學和藝術(shù)。從教已有30年,勝任各年級的教學,并喜愛讀書和購書,業(yè)余時間寫些自己熟悉的事物,將自己的觀察和理解行成文字,以記述往日的思考。

Hash:7656d1a497e38d9d3ff4b9a857fbbec7d9652e22

聲明:此文由 智泉流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