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大院 -------老宅.小巷

邵陽日報新指媒(作者/方竹;實習(xí)編輯肖雙舟)

歲月,帶走了老宅最繁華的時光,青石板依舊,屋檐依舊,小巷依舊。唯一蒼老了的,就是舊時輝煌的容光,朱顏脫落,圖畫淡化。

曾經(jīng)的小巷,家家戶戶都有人住著,都有燃燒著柴火的溫暖的灶,都有人在慢慢悠悠地說著遠遠近近的家務(wù)事。雞舍里有晚歸的雞鴨,牛欄里有牛在輕輕緩緩地反芻著白天吃進的牛草。走進小巷,吃飯的時刻,大家不約而同,桌子上擺著平常的菜肴和一盞微微搖曳的油燈。串門的人總是不請自夾碗里菜嘗嘗味道,笑說著菜里少了一味鹽少放了一點蔥花。平平常常的日子,普普通通的人家,生生不息,綿綿不絕。

那屋檐翹角粉墻黛瓦,那精雕細琢的門楣,記載著彭家祖上曾經(jīng)的無限風(fēng)光。祖宗們擁有富甲一方的財富,擁有飛黃騰達的濟濟人才,擁有背椅烏龜山左傍直奔夫夷河的小溪流四面環(huán)山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

方圓幾十里,誰不知赫赫有名的龜田彭家。

雍正年間,彭家祖上出了一個武狀元,但是宅邸上卻寫著"文人萃第"。

當(dāng)時還有雍正皇帝親手御賜的牌匾,在二零零年之前還掛在老堂屋里的。后面被一個見錢眼開的族人五百元錢就賣給了游村串巷的小販。

我當(dāng)時恰好見到,那些小販一起正抬著長長的牌匾準(zhǔn)備上車了!他們以為我是一個路人,問他們多少錢時,告訴了我!可是一當(dāng)聽到我愿意多出幾百元再留下來的時候,他們就不肯了!

可見,那個牌匾多么珍貴。

卻被貪圖便宜的那個族人賣掉了!

當(dāng)時,那些許多各種各樣的小販走村串巷,看到雕花的古門簾古窗欞 ,都循循善誘地說服我那些沒傳統(tǒng)文化的父老鄉(xiāng)親們,最后真一一賣掉了!所以現(xiàn)在回到老家一一看去,除了門樓門檻門楣是無法卸下來之外,其他能夠卸載了的都被他們賣了。

他們手里捏著一點兒錢,所以不知道心疼,我卻非常心疼。我希望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都能夠完好無損的保存下去。

最遺憾的是眼睜睜看著雍正皇帝御賜的牌匾被小販運走,我無法原諒自己的弱小,一輩子都在遺憾中懷念那一塊牌匾。

如今小巷依舊,斯人已去,一座座老宅都已人去樓空,少了很多往日的生活氣息與撲面而來的人間煙火味。走進去冷冷清清,沒有一點過去的那一種溫暖。大家修的宅院都往四周延伸,留下來的老房子,還在記錄與見證昨天走過的歷史。

很多房子門上無鎖,真的是柴門輕啟,留做那些貓狗們出出進進。

那門檻上青石板凳,還透著歲月荏苒的光芒。以前大家吃飯的時候,手里端一個飯碗,坐在青石板凳上,一條巷子,上頭人說話下頭人可以聽得見,大家沒有隱私也沒有泄露的風(fēng)險。說任何的話都不需要防備,人人都打開天窗說亮話,直來直去,沒有半點彎彎繞繞。

據(jù)悉,彭家大朝門前,還有彭玉麟親筆書寫并贈送的"狀元及第"的牌匾,可惜在文革期間,也已經(jīng)下落不明。

如果這些鎮(zhèn)村之寶安好無缺,我何嘗要去羨慕別人的民俗村落呢!

那一排排莊嚴肅穆的老宅,不就是最好的最有文化底蘊的民俗村嗎?!

一眼望去,老宅的威嚴不減當(dāng)年,只是少了一些許生活氣息。

有菱有角的屋檐翹角,依然穩(wěn)如泰山。

整齊劃一的窗戶,似乎還透過來從前的璀璨與榮耀。

每一戶門楣上都寫著宅邸的名字,一排排看過去,壽星.門禮,署名不一,好像是每一戶人家和另一戶人家區(qū)分的標(biāo)志。

老宅的建筑是非常講究的,看起來都是經(jīng)過規(guī)劃設(shè)計,整整齊齊不說,而且非常有格局。朝向統(tǒng)一,模式統(tǒng)一,門窗統(tǒng)一,給人賞心悅目之外,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老宅與現(xiàn)在錯綜復(fù)雜多變的新民居是迥然不同的。

那青石的門檻門楣,觸摸不到過去的絢爛與騰達,觸摸不到曾經(jīng)擁有的光輝燦爛。唯有記憶猶新,那石凳坐過的時光,那一代又一代人走過的歲月。

重要的是,打造這么漂亮這么雄偉壯觀的門檻門楣需要多少能工巧匠,需要多么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

每一座老宅,都留有小貓穿行的小窗口,這樣的房子很牢固很安全,冬暖夏涼。

如今,老宅守著小巷,風(fēng)風(fēng)雨雨,世事變幻,它們依舊笑春風(fēng)。

在這一塊磚頭上寫著"雍正六年造,已酉年九月",我問了一位資深老師,他說建于公元1728年,距今已經(jīng)289年了!

老宅經(jīng)歷了300年的風(fēng)雨,而完好無損。當(dāng)年建造的質(zhì)量與水平堪稱一流。

老宅也承載了彭家祖輩的興盛與衰落。

很多磚頭都刻著年代久遠的字,那也是當(dāng)時的工匠們隨心記錄的吧!

不仔細辨認,還認不出來?。?/p>

想來,那個時候的工匠就是很有文化的人了,還有很多留有文字的青磚還沒有一一拍照留存,如果仔細觀察,一定還有意想不到的新發(fā)現(xiàn)。

老宅的歷史悠久,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值得我們后輩們細心去探究去找尋那遠去的秘密。

那個曾經(jīng)美名磅匠的師傅記得給自己留名:磅匠起造,那一筆一畫的筆峰,可以看出他的認真與平靜。

還有一些工匠,在一塊磚上密密麻麻地寫著建造的年代與有關(guān)的人和事。

這一塊青磚上,"雍正"二字還能夠看得非常清楚,是不是說明彭家老祖在雍正那會兒就是最飛黃騰達的時期呢!

我想這些老宅應(yīng)該就是最鼎盛時期建造起來的,如果老祖宗溫飽都力所不及,怎么能夠建造氣勢恢宏大氣的大朝門與整整齊齊的青磚雕花老宅呢!

那是需要很多工匠努力精心打造而成的。

老宅.小巷,無法回到的過去!

老宅.小巷,充滿溫暖回憶的地方!!

那些老宅門楣上的文字:由善、光碧、萬路,居仁,禮門,分別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我無從考究,也沒有歷史記載。我也沒有機會翻閱以前的族譜家譜。懂我們彭家大院歷史的人,目前來看只有我的堂叔彭乾舜,他應(yīng)該是最清楚彭家大院的來歷與典故的了!

下一次回家,我要好好地拜訪他,請他說說久遠的事情久遠的人物。

俯瞰整個彭家大院,古老的村莊已經(jīng)變成了新新的現(xiàn)在的村莊,各式各樣的小洋樓已隨處可見,倒是那些老宅沒有人住了,幸好還有很多座老宅沒有被拆掉,讓我們更多的人可以見識歷史的奇跡與人們的智慧。

所有的人是向往自由,繁榮,富強,平凡中的我雖然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我在努力做保存老宅的這一方面的工作。

我希望人們不要輕易拆除了老宅!

看到老宅,總會不由得想起我的爺爺來!

因為我的爺爺故事多!

我爺爺不高不矮,臉膛早已被歲月瘦出精干的輪廓,是個標(biāo)準(zhǔn)的地道的農(nóng)民。四方臉上常年都是干干凈凈的,從來不會胡子拉碴??雌饋淼瓜駛€書生,不像一個老貧農(nóng)。

他有一句四個字的口頭禪:原非是也。不,應(yīng)該說是爺爺?shù)闹晾砻浴?

這四個字飽含了爺爺對世事百態(tài)的深情。很多事情,他總是感嘆一句"原非是也",有一些許的無奈,也有一些許的蒼涼。

爺爺一生勤勞,勇敢,手握鐵鋤,肩上橫一根扁擔(dān),深更半夜走在路上,不回頭,不低頭,不畏不懼。被抓壯丁,又逃出敵營,克服一路上的重重疊疊驚險與艱難,回到了家,回到了村莊。再回到了村莊時。好多人都掩面而泣。

好多回他自己都慶幸自己是活著的,并未死去。

他生性耿直,說話不繞彎不繞道,直來直去。用別人的話說,沒有一點花花腸子。村里唯一有一個對爺爺懷恨在心的人背后說他,不讀毛主席語錄,是為不尊重。爺爺反擊他,何解是不尊重?!我可是連去上廁所都在念叨著毛主席語錄看著毛主席畫像,如此念念不忘,如此一心敬重,為什么還要強人所難呢?!說是廁所,要么就是臥室的一角,要么就是簡陋的毛廁,在當(dāng)時的農(nóng)村里多半都是把便桶放在臥室一角,叫小淤桶,待裝滿了再挑出去肥田肥土。我爺爺強調(diào)自己時時刻刻都在看在念著毛主席老人家的,努力到連上廁所都是在看在念。事后別人也就不了了之了。不過此事,也可略見爺爺似石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錚錚鐵骨,不怕人欺,不怕人威。

他的確有個出名的外號,就叫"石山老爺"。大家一聽就知曉他的秉性,似石堅定,似泰山不移,似石忠貞不渝。

其實我爺爺不是老爺,頂多是個老長工,老雇工,老貧農(nóng)。

可人人敬他奉他為老爺。

因為他為人處世厚重地道,不拐彎不抹角,不阿諛奉承,不愛慕虛榮。在此文里不一一例舉他生平故事,只想從心底里回憶起他的"原非是也"這一句話來。

他時常一件破舊的長衫子,標(biāo)配一條黑色的大卦褲,褲子常用褲頭帶一系就緊身了。感覺爺爺常年四季都是那么一種顏色的衣服搭配著,好像沒有換過別的顏色衣服。可能也沒有過別的顏色的衣服可以換?,F(xiàn)在想起來,心疼爺爺一輩子辛辛苦苦,沒有穿過一件像樣的衣服。

爺爺是非常善于言談的,和誰都談得來,說一口不慢不緊的彭家話。"原非是也",時不時地露一兩句。聽起來協(xié)調(diào)有勁,妙趣橫生,一點都不嫌他會間或重復(fù)那一句"原非是也",相反感覺他是那么和藹可親,那么平易近人。他總是娓娓道來,聽者也總是津津有味。

村莊里有一個孤寡老人牛爺爺,因為手腳不方便,時常只能夠放鴨子掙一點零花錢。他趕鴨子放鴨子,路上家里,有事沒事,都會同我爺爺嘮嗑。和牛爺爺講話,我爺爺同樣是"原非是也"不離口。

小時候,我時常奇怪爺爺哪有那么多的"原非是也",現(xiàn)在才明白爺爺?shù)倪@一句話是一種搭腔,搭調(diào),是一種應(yīng)允,是一種附和,是一種率性的"之乎者也"。

爺爺最高興的事,莫過于是添孫添丁。逢到相好,就會高興地"炫耀"今年又多了幾個孫-----這是農(nóng)村老人傳統(tǒng)思想。談起孫子,爺爺是眉開眼笑,比坐在金山山上都還要高興。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底的滿面笑容,是我的筆難以描繪出來的。

爺爺年輕時就開始挖山土,只要哪里有一點點別人廢棄的邊邊角角,他就會揮汗如雨地挖過來,栽一蔸南瓜,或者是種幾棵辣椒茄子。結(jié)果劃成分的時候,本來一窮二白的爺爺,因為有幾坨小小的山土,而被劃成了中農(nóng)。

所以我沒有讀過半天書的其在爺爺,也知道感慨旦夕禍福,知道人算不如天老爺算。明天的事,誰說得清楚呢!總以為努力會改變命運,卻又總是被命運改變著自己,操縱著自己。

我爺爺常常喚我為崽,崽在我們當(dāng)?shù)厥菍O子的一種稱呼,爺爺卻經(jīng)常這樣子叫我,我常常有點受寵若驚,卻又非常享受爺爺這樣子叫我。一聽到爺爺"崽呵,來,來,來",我就滿心歡喜。

我爺爺最經(jīng)典的愛好就是喜歡將半杯酒,放到嘴邊啜那么小小的一口,然后輕輕地放回桌邊,再用筷子點一點菜的咸味放進嘴里,如此來回,一杯酒,就啜飲到爐火上的炭火漸漸熄滅,燈芯絨閃了又剪時爺爺才收回他的"原非是也"。說一句大家安寢去吧,很多時候我并沒有回父母那邊睡,而是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繼續(xù)聽爺爺講故事。爺爺名義上是飲酒,倒不如說是蘸酒。半杯酒,半盞油燈,放在桌邊,邊蘸邊談,邊啜邊飲, 伴著"原非是也",時光一天天過去,我們也就在爺爺斷斷續(xù)續(xù)地故事中逐漸長大了。

爺爺勤勤懇懇,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他的后輩子孫。沒有一個人好吃懶做,個個勤奮,個個努力,個個安分守己,個個勤儉持家。

爺爺挖一輩子土,他只認定土地是農(nóng)民的根,只有扎下根來,才會枝繁葉茂。

爺爺去的時候,手里握緊的,就是那一把挖土的鋤頭。那一把鋤頭,陪他挖了一輩子山土,陪伴著爺爺勤勞的一生。爺爺對土地的一往情深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也許只有他自己最懂自己,他是如何深愛著腳下的土地,如何眷戀著這個世界。愿爺爺在天堂擁有更多的肥沃的土地,種他最愛的莊稼。

"原非是也"!這個世界,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誰能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呢!

噢!原非是也!

看到老宅,回想過去家家戶戶都一樣的煙火。

家家戶戶都有火坑。

小時候,冬天的夜里,很冷。

但是爺爺為我們儲藏了很多柴蔸和松毛針。

大家一起圍坐在火坑旁邊,我就靠在松毛針上面,看火焰騰出花來,聽柴火噗噗笑出聲音來!

對,經(jīng)常聽見柴火們在暢談歲月與光陰。

每當(dāng)這時候,我爺爺就小聲噓一聲:輕一點,別打擾了柴火們的聚會。

靜下心來,真的可以聽見柴火們酣暢淋漓的笑聲,一陣"呵呵呵",一邊"哈哈哈",它們似乎都在釋懷大笑,又似乎都在各持己見,爭論不休。

我爺爺最懂柴火們的高談闊論!

因為那些柴火,是爺爺辛勤找尋的勞動成果。它們是爺爺邊看邊尋一蔸一蔸從土里面小心翼翼地刨出來,然后輕輕拔掉粘在上面的泥土,整整齊齊碼在糞箕里面,挑回家,又整整齊齊碼在有陽光的墻角處,讓柴火們安安心心享受最踏實最充足最自在的陽光。天冷的時候,把它們拿一點放進火坑,它們釋放的不僅僅是溫暖,還有對生命的渴望。

等柴火們靜下來的時候,我爺爺?shù)墓适戮烷_始在溫暖的爐火邊濃重登場。

半盞子小酒,一盞小小的油燈火,一爐坑子熱熱暖暖的柴火,永遠是爺爺說白的開場布景。沒有這些,故事就少了那股人間煙火味道。

從薛平貴到薛丁山,娓娓道來,慢慢梳理故事情節(jié),不紊不亂,不緊不慢,聲色犬馬,如臨其境。

這時,柴火們也肅然起敬,收斂起閃爍的火焰,依然射出溫暖的光亮,它們?nèi)谌胛覀兊木辰纾黄鸱窒頎敔數(shù)睦瞎适隆?

爺爺?shù)牟窕?,從來不會濃煙四起。就是蒸酒?a href='/doufu/' target=_blank>豆腐,放進大灶里,那些挨挨擠擠的柴火,依然笑出聲音來,說得更勝一籌,笑得更燦爛精彩。

那些柴火,爺爺深知它們的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只要放進火灶,柴火們一起歡歌笑語,一起并肩作戰(zhàn),一起談古論今,熱情洋溢,火焰奔放,在溫情的時光里,把酒飯蒸熟了,把豆?jié){煮沸了!

那些濃煙味大的柴火,是聽不到它們歡歌笑語的,因為它們都在絞盡腦汁,尋找著彼此的依靠。

日里,時常想起爺爺?shù)牟窕穑匚赌且淮鸺t透亮的笑聲,倍覺溫暖!

---------------------------

這里是-邵陽日報新指媒,謝謝您的閱讀;編審石世楨

Hash:c5140a6086f5711faa2e1cdf6c98ae1a803c7bbb

聲明:此文由 邵陽新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