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溝張氏己亥重陽祭始祖翠峰公
廣東省普寧市燎原泥溝鄉(xiāng)張氏一族,在每年的重陽節(jié)期間,都要舉行公祭始祖翠峰公媽、二世鳳梧、鳳雛、鳳居公媽之活動。在這段時間,海內(nèi)外裔孫皆多返鄉(xiāng),與居鄉(xiāng)族人團聚,另也有閩漳下潮七峰兄弟后裔的老親人來到泥溝,同或提前或擇吉日,祭于始祖祠報本堂,謁于祖公山翠峰公媽之墓。此外,也會舉行各種團聚或其他相關(guān)活動,如于普寧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辦的同鄉(xiāng)團聚會等等。這是繼一年之中春節(jié)游神之后,鄉(xiāng)里的另一次大鬧熱。
民國年間修編的《潮州志》風俗篇中有載:祭祀之禮,俗尤重視,凡喪必祭,葬必祭,榮典必祭,冥壽必祭,上冢必祭,晉祠必祭,春秋必祭,此祭祖宗之禮也。上下丁祭,戊祭,文昌祭,此祭神之禮也。祭有普通禮及大禮等:普通禮,禮生二人,一兼通引,一人司祝,執(zhí)事二人,司奉酒饌寶帛。大禮,禮生四人,一通,一引,二贊,執(zhí)事二人,清朝概以生監(jiān)為之,入民國后多學生充任。祭神則以爵位高者主祭,祭祖則以宗子及族貴者分主之。普通祭只在神位前行之,大禮,則多設一香案。至其儀式次序,如奏樂、開門、放炮、參神、盥灑、開樽、上香、讀祝、初獻、亞獻、終獻、酹酒、侑食、獻毛血、受福、望燎、讀嘏詞等。所設祭品,如豬羊五牲,粢盛,粿品、菜羹、茶酒、俎豆、香燭、鏹帛、冥衣等。祭文則盛贊所祭者之功德。未祭之先一日,必請神下龕,安設尊位,今大埔風俗,仍有設齋戒牌,行省牲禮者,祭後即頒胙于主祭及禮生預祭等人。
盡管以上一段關(guān)于潮府祭祀風俗的記錄距今近百年,然之于普寧本土,其儀式過程現(xiàn)也幾無太大變化,所有變者,不過簡繁合復,而更符現(xiàn)實生活所需。 據(jù)泥溝鄉(xiāng)中老輩提及和一些相關(guān)資料記錄,舊時張氏公祭始祖,即祠與墓的祭祀儀式,以一年中的多日進行,后遇變中斷,至現(xiàn)代恢復,選重陽日并同舉行。如今的泥溝張氏重陽祭祖,由九月初八、初九兩天組成:初八上午,向始祖翠峰公墓園進張氏興燈;初九上午,海內(nèi)外裔孫代表在始祖祠報本堂行祭,禮畢而至公山謁始祖張公墓;初九中午,拜大房公墓(大房祠公祭于八月十六舉行);初八夜,二世二房祠明德堂、二世三房祠光裕堂,各自行祭。另,屬人家的祭拜則時間隨宜。在這公祭期間,鄉(xiāng)中多有舉辦燈謎、皮猴、潮劇等活動祝慶。
今歲己亥,是張氏宗祠報本堂重光二十周年。九月初九重陽日清晨8時,寨內(nèi)宗祠報本堂中,由司儀通引主持相協(xié),主副祭及眾陪祭裔孫行三獻禮儀式,致祭于始祖翠峰公媽、二世鳳梧公媽、鳳雛公媽、鳳居公媽。三獻儀式有首、亞、終,間有進饌、讀祝文、讀嘏辭、撤饌等節(jié),及后焚祝文、化財寶等。
明燭焚香
祭祀先祖,是傳統(tǒng)禮儀,民間尤為重視,凡遇紅白事必祭祖,凡遇春秋必祭祖。祭祀先祖的規(guī)模,可小可大,可禮生二人囊括司祝通引、執(zhí)事二人奉酒饌寶帛而完成,可禮生多名各作司祝通引、主副祭三人及眾多陪祭而進行;儀式的過程,可簡可繁,簡者行獻禮,繁者則三獻及陪祭亦作行獻。行祭的儀式通常由以下部分組成:
一、通引司儀告知祭祀開始:開門、鳴欽、鳴炮、三起鼓、奏樂、司事及禮生就位。
二、主祭盥洗整冠,降神,致祭先祖:明燭、上香、三酹酒、三獻香茗、獻剛鬣柔毛、獻檳榔、獻甜饌,三叩首。進肴饌,奏大樂,行初獻禮:三祭酒,三叩首。
三、讀祝文,三叩首。
四、左祭盥洗整冠,降神,致祭先祖:明燭、上香、三酹酒、三獻香茗、獻剛鬣柔毛、獻檳榔、獻甜饌,三叩首。進肴饌,奏大樂,行亞獻禮:三祭酒,三叩首。
五、右祭盥洗整冠,降神,致祭先祖:明燭、上香、三酹酒、三獻香茗、獻剛鬣柔毛、獻檳榔、獻甜饌,三叩首。進肴饌,奏大樂,行三獻禮:三祭酒,三叩首。
六、主祭獻酒、侑食,飲福受酢。
七、誦嘏詞,三叩首。
八、主祭獻湯飯:獻清湯、獻粢盛、獻肴饌、獻大發(fā)、獻甜丸、獻粿品、獻大吉、獻財寶,三叩首。
九、眾參祭裔孫辭神鞠躬跪,撤饌,焚祝文、化財寶、鳴炮、奏大樂,禮成。
獻香茗
獻禮儀式進行中
讀祝文
維
公元二零一九年,歲次己亥,月建癸酉,朔日己巳,越祭日丁丑,主祭裔孫錫豐等,謹以剛烈柔毛、香帛酒醴、庶饈庶品之儀,致祭于
一世祖考翠峰祖公、妣婉和章氏祖媽、妣婉睦周氏祖媽之神位前曰:
緬懷始祖,殖衍泥鄉(xiāng),貽謀式谷,文物典章,椒蕃衍慶,隼翅高翔,海洋內(nèi)外,服賈懋遷,春秋鼎盛,裕后光前,祠宇重光,倏逾多年,重陽節(jié)至,薦祭宜然,犧牲在列,鼓吹成行,衣冠濟楚,哲嗣熾昌,伏冀靈爽,陟降來嘗,佑爾孫子,福壽綿長。
伏維
尚
饗
侑食
誦嘏詞:
祖考命工祝。
承致多福無疆,于爾孝孫,來爾孝孫,使爾受祿于天。
宜勤于學,宜稼于田,宜藝于工,宜賈于商,宜修道德,眉壽永年。
子子孫孫,勿替引之。
獻湯飯
獻財寶
焚祝文、化財寶
撤饌
長房裔孫持燈準備引路登山拜謁始祖張公墓
今之己亥歲,也是始祖翠峰公墓重修四百八十年,第八個甲子。
泥溝張氏海內(nèi)外裔孫代表于宗祠報本堂公祭始祖翠峰公媽、二世公媽的儀式完成之后,由馬頭鑼、欽和大宮燈開路,長房裔孫持燈,從祠中出來,引謁墓隊伍,經(jīng)由南門出寨,沿舊時鄉(xiāng)道走南門路、報本路、磚埕路、下河頭、石路、倒亭腳、翠峰路,徒步來到祖公山虎地泥溝張氏開基始祖翠峰公墓園。隨后由司儀主持,禮生協(xié)助,開始拜謁始祖翠峰公媽墓,進行獻禮儀式。禮畢,隊伍整裝按原路下山回宗祠報本堂。
泥溝虎地公山張氏開基始祖翠峰公媽墓
張氏始祖墓的公祭儀式開始
翠峰公墓園中的張氏興燈
關(guān)于泥溝張氏重陽進興燈之例俗,據(jù)傳起于480年前的明嘉靖己亥翠峰公墓重修,地師高人指點,張燈結(jié)彩,更能讓后代子孫萬世昌盛。地師斷言,今后會有外姓人仰慕張家昌盛前來為張祖獻燈,張家只管笑納就是,添丁納福不嫌多。果然,歷年來墓前不時會有外姓燈籠懸掛,張家男丁愈來愈旺。還有傳說,不管什么姓氏燈籠懸于墓前,一到入夜人靜時分,滿山遍野燈籠全部只見"張"字,十分神奇!
答謝神恩的燈籠
泥溝祖公山是張家墓園,是神圣的,是海內(nèi)外張氏族人夢回縈牽的地方,是海內(nèi)外張氏裔孫共有的心靈家園。在今年的泥溝張氏始祖翠峰公墓園祭拜現(xiàn)場,又見張錦程老先生帶著家眷前來祖墓拜謁。張錦程老先生自1979年至今,每年跨洋過海返回家鄉(xiāng)祭祖,風雨無阻,未有間斷,虔誠之心,令人敬佩。
《泥溝張氏祖公山墓園概述》
泥溝祖公山虎地,俗稱公山、虎地山,是為張氏開基始祖翠峰公、婉睦周氏媽之合葬墓(相傳公之胞妹故于泥溝,遂寄葬在我祖公媽之左側(cè))所在地,該墓坐坤向艮兼申寅正針壬申丙寅,坐井宿三度,水出癸方,墓前有九級梯田式坪地連綿至山下洋間,面鐵山白湖,左右山巒起伏環(huán)抱,后山來龍形似猛虎下山,因朝東,故喝形稱日出虎。始祖翠峰公墓始建于明初,及后列代皆有進行過不同程度的維護和修復,尤以明嘉靖己亥歲(1539)之重修為最大型,清中葉之重修次之。今墓園維持清末民國間最末次修繕之后的狀態(tài),從現(xiàn)存可看到,主體是為雙層皇背單擺翼結(jié)構(gòu),墓碑面寬近米、厚30公分、長度不可測,其向前傾斜約45度,底部與1米3長的祭案夾合,碑額刻“明”字,下僅中行“始祖”、左行“三張”、右行“七”,以及右上“嘉靖己”三字可見。族老講起,墓碑上刻明始祖三張公、七周氏、嘉靖己亥歲重修。三張公、七周氏,即為翠峰公媽之元明時之名諱;嘉靖己亥歲重修則與清代張氏譜料所記相同。
泥溝祖公山墓園,墓主是為張氏翠峰公
清乾隆年間,裔孫張燦為御前侍衛(wèi)有功,朝廷追封張氏列代先祖,遂立墓道碑于祖公山下,以光耀祖宗,顯揚鄉(xiāng)梓。因歷史久遠,時代變遷,原墓道碑遭毀,近年響應張氏海內(nèi)外廣大裔孫恢復祖宗圣地文物的呼聲,遂依舊樣重立墓道碑于祖公墓園管理處廊下。墓道碑增刻祖公元配婉和章氏媽名諱,聊寄孝思,用志不忘。
清乾隆年間,裔孫張燦為始祖翠峰公媽所立之墓道碑
張氏譜料載,虎地為翠峰公生前擇定之生居,也有傳乃是公與長子鳳梧同覓得,可蔭后世子孫發(fā)展?,F(xiàn)經(jīng)數(shù)百年綿延,此處已是海內(nèi)外十余萬張氏裔孫之圣地。每年重陽為始祖翠峰公之墓祭日,此間自九月起的每日每夜,于此謁祖可謂人山人海,鼓樂喧天。平日也時有瞻仰、朝拜始祖公墓者接踵而來,香火自古至今未曾間斷。因遠近有盛傳虎地張公墓發(fā)丁快之神奇,故常有外姓不得意者前來拜求借丁,多能遂愿,也因此常能于墓前見之外姓燈籠懸掛其上,并書有答謝祖公、答謝神恩等字。世人不明其來龍去脈者,目睹此景甚為不解,故傳說和猜想歷來不斷,添增色彩。
翠峰公墓之墓碑
墓碑上的“三張公”刻字,三即翠峰公之名諱
明嘉靖己亥年重修紀年,也即張氏興燈之啟始
Hash:8b333152c43cb193f355d2cf0f797651ed079a2a
聲明:此文由 潮汕身邊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