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漳州黃氏”最大聚居地—平和大坪

探訪“漳州黃氏”最大聚居地—平和大坪

黃旭升

在中華歷史上,姓氏是血緣的標志,家族的徽章,表現(xiàn)了門第思想、宗法觀念,銘記于家族的祠堂、家譜。因此,姓氏文化是“家族”的核心、紐帶和基礎。截止當前,中國姓氏排名前十位的是: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福建省姓氏前十排名為:陳 、林、黃、張、吳、李 、王、鄭、劉 、楊;漳州市姓氏前十依次為:陳、林、黃、張、吳、楊、王、李、鄭、蔡。

辛丑歲末,秀篆宗親探訪大坪黃氏

黃氏是當今全國第七,福建省第三,漳州市第三的大姓氏。這也印證了老漳州那句:“陳林半天下,黃張排成山”的古話。而漳州地區(qū)最大的黃氏聚居地,當屬平和縣霞寨鎮(zhèn)的大坪片區(qū)。

同根江夏三七·共源永定奧杳

大坪黃氏與秀篆黃氏,同根同源,同屬黃峭山公吳氏媽之子黃化公九世孫黃潭公十六郎的分支。

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戰(zhàn)亂頻仍,流居長汀的宦裔望族黃梗全公之子黃潭公十六郎,為逃避禍亂,即挈眷前來荒僻之奧杳浮山中村,筑應日樓而居,彼時永定尚未建置。黃潭公十六郎,生于宋紹興己卯年(1159),卒于宋嘉興丁酉年(1237),配妣梁氏、吳氏兩孺人共生五子,為防不測,五子疏散:

長子念一郎公,移居潮州大埔戀州都;

次子念二郎公,諱國章,守祖居奧杳;

三子念三郎公,移居潮州海陽

四子念四郎公,移居上杭官田,后移辛留湯田(長子永昌遷南勝縣清寧里"今平和縣"大坪);

五子念五郎公(即桂稀公),移南靖上坂寮。

《金豐奧杳五房太始祖 耕讀開墾圖》2021年夏·黃日富作

國章公,是潭公次子,生于宋紹熙庚戌年(1190),卒于宋咸淳丁卯年(1267),初居象牙,后移居上杭奧杳鄉(xiāng)浮山中村居住,彼時永定尚未開辟,配尤氏孺人生三子:長名念六郎移居潮州大埔戀州都漳溪乾仔上,次名念七郎移居漳州詔安官陂,三名念八郎小五公即為奧杳鄉(xiāng)開基之始祖。

《永定奧杳黃氏始祖小五公妣并六子媳像》2020年秋·黃日富作

小五公生于宋淳祐乙巳年(1245年),卒于延祐丁巳年(1317年),配妣李氏、張氏孺人生六子,李氏婆太生子三:均德、均任、均廣,張氏婆太生子三:均榮、均仲、均政。

長:均榮公,千四郎,遷居廣東潮、惠二州 。

次:均德公,千五郞,原居本鄉(xiāng)塘背乾,后遷平和霄嶺居住乃開基之始祖。

三:均任公,千六郎 字英甫,謚纘戎,住本鄉(xiāng)浮山,為奧杳傳世之祖。

四:均廣公,千七郎,移居平和坪洄坎下,是坎下寨巷開基始祖。

五:均仲公,千八郎,自象牙遷居上杭石牌前,后遷回永定金豐里大溪黃屋垻,后居北山,生于元世祖至元辛卯年(1291年),卒于元順帝至正丁未年(1367年);妣蔡氏六娘、江氏娘,生九子,第九子鎮(zhèn)秀黃九公,號九興,遷居詔安二都,為秀篆黃氏開基之始祖。

六:均政公,千九郎,字平仲,號秉庵,又號萬六郎,行大原象牙遷居金豐大嶺下,國亂兄弟議居豐田龍窟井坑之上,為龍窟開基始祖。

以上詳細載明大坪與秀篆的淵源情況,并將“永定奧杳江夏黃氏”各支分衍世系排版繪制成圖。

漳州霞寨大坪·江夏名宗重鎮(zhèn)

自2010年秀篆黃氏宗親理事會前往永定尋根之后,近十余年來,秀篆黃氏宗親歷年正月初六前往祖地“永定奧杳”祭祖時,都會在“平和榜眼府”與大坪宗親匯合一同前往,多年來兩地宗親時常在各類黃氏活動中同堂懇親,而近年又因疫情所致,兩地宗親會未能深入互訪!故此,筆者以個人名義,于辛丑年歲末前往柚鄉(xiāng)平和霞寨大坪進行聯(lián)誼探訪。

辛丑臘月廿二日晚,余自廈門驅(qū)車前往平和縣小溪與武疆會長、坤華秘書長會合,我們冒著連綿冬雨前往霞寨,在興霞社區(qū)我們對照我編修的族譜初稿資料,推算出,坤華秘書長是奧杳潭公23代孫,而武疆會長和我則同是奧杳潭公26代孫。

依《平和大坪黃氏族譜》及武疆宗兄整理編寫的資料所述:大坪始祖質(zhì)齋公諱永昌,乃奧杳潭公十六郎第四子念四郎公的長子,妣景氏,有兄弟共五人:永盛、永華、永長、永榮。永昌公視杭地瘠俗薄,非久居之所,立志別創(chuàng)基業(yè),乃卜擇平和大坪,越明洪武壬申,乃子翁挈眷前來定居,(即平田公)妣周氏,生子三,長興隆,次興廣,三興厚。

二世祖平田公,名翁諱崇基,弘揚家訓,孝悌從心,故祖籍上杭弟侄后裔先后前來大坪建家立業(yè)的有永榮公遺裔,奉公系永盛公遺裔玉益公系(即徑仔房)又有從廈門嘉禾里尋回歸宗的避地公系(即后坑房)。

明成化三年(1467年),黃質(zhì)齋后裔黃保生從大坪遷至秀峰鄉(xiāng)坪洄社開基,至今繁衍二十二代,人口數(shù)千。

清嘉慶元年(1796年),黃質(zhì)齋后裔從平和大坪遷至平和九峰南門洋,至今繁衍八代。人口上千。

自明末至清中期,又有大坪黃氏到廣東潮州、廣州、佛山,廣西柳州、桂林河池、來賓,以及臺灣、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新加坡等地區(qū)開基立族,人口達十多萬。

現(xiàn)今,大坪黃氏分布大坪片區(qū)的西安、村東、建設、古隆、坑內(nèi)、墩里、鐘騰、黃莊、高山等以及霞寨鎮(zhèn)區(qū)、官峰村、五美村,在籍人口三萬多人,為漳州地區(qū)最大的黃氏聚居地。

據(jù)《平和周氏族譜》記載:以戶役為生的黃均祿于琯溪霞苑(今小溪鎮(zhèn))遷來清寧里霞山社(今寨里)開基,因周家財旺丁缺。黃均祿于元末明初入贅周家,遂改姓周均祿,為霞寨周氏一世祖。兄弟之不忍別居,黃均仁隨兄入籍,皆由黃姓改為周姓。霞山周姓被稱為“周皮黃骨”,其宗祠神位供奉周氏和黃氏列代祖先?!跋荚伏S氏”也稱為“琯溪黃氏”。南宋,久美公之孫黃元吉從汀州上杭縣遷至漳州漳浦縣清寧里(時平和地域?qū)?a href='/zhangpu/' target=_blank>漳浦縣所轄)琯溪霞苑開基。據(jù)族譜記載:“霞苑黃氏一世祖考宋漳州路萬戶侯昭毅將軍黃公,名元吉,謚昭毅,一世祖妣誥授一品夫人貞懿何氏。生九子,曰:一使,二使,三使,四使……九使,史稱八房九使”。

寨里平面圖

明清以來,霞山“周黃氏”的分衍到云霄、南靖、潮陽、惠州、廣州、臺灣及東南亞等地,人口達數(shù)萬。目前“霞山周黃氏”分布霞寨片區(qū)的寨里、群英、洋坑、聯(lián)榮、內(nèi)坑、大湖及高山、彭林等村,在籍人口一萬多人。

大坪黃氏與霞山“周黃氏”人口總和近五萬人,在整個漳州地區(qū)乃是最大的“黃氏聚落”,因此霞寨被稱之為“漳州黃氏第一大鎮(zhèn)”。

乾隆辛丑武榜眼·銅場一府三土樓

翌日,我們吃過早餐,前往第一站,為漳州唯一武榜眼黃國梁的故里——鐘騰村。

鐘騰村位于霞寨鎮(zhèn)西北部,原為大坪鄉(xiāng)銅陵村,因宋代開發(fā)銅礦而得名“銅場”;1945年閩西南特委書記,廣東潮州意溪人鐘騰(鐘騫),在銅陵建立地下黨組織,于1946年不幸犧牲在后平自然村,解放后為紀念鐘騰烈士而改為現(xiàn)名。

榜眼府,是通往廣東饒平、大埔、永定下洋的要道,十余年來“秀篆黃氏宗親會”前往永定祭祖時,在此與大坪宗親會合,來過多次,自然對榜眼府十分熟悉。

黃國梁(1756—1795年),清乾隆丙子年生于銅陵村朝陽樓。其父黃天祥(朝廷誥贈武翼大夫)與其母淑德盧氏孺人,生有七子,因家教嚴謹,都有出息,第七子黃國梁悟性極強,小時候讀詩書,才華聰慧,而且身材魁偉,身高超過1.9米,臂力過人,如今還保留著他年輕時練功用的幾塊大武石,每塊重達340斤。

榜眼府部分圖片

據(jù)光緒《漳州府志》記載,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公元1777年),黃國梁參加武舉鄉(xiāng)試中舉人,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公元1781年),他又進京會考,登進士,殿試發(fā)揮出色,黃國梁的“魁身踢斗”大刀技法,贏得乾隆皇帝和滿場喝彩,被欽點辛丑武科一甲第二名(俗稱榜眼),特選為御前侍衛(wèi)郎。公元1791年間在故居擇地建筑一座府地,占地面積十多畝(榜眼府)。

此府座東朝西,背靠溪平山,北面遠眺是平和第二高山――雙峰山(既雙峰聳秀之稱),四周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勢雄偉,乾隆皇帝親筆題字“榜眼及第”金匾高懸正中,而兩側(cè)懸掛:進士選魁、亞魁、會魁、武魁,還有肅靜等十多面金匾。左右石柱題寫對聯(lián):“江夏分支光甲第,銅陵衍派振家聲”、“一門詩禮流長澤,千載香煙白云”。

榜眼府部分圖片

榜眼府護房,目前被武疆會長等打造成“平和鄉(xiāng)情館”和“平和鄉(xiāng)賢館”,為豐富平和文化內(nèi)涵,宣傳平和人文形象,做出了巨大貢獻。

紹國、順安、建立、建生、武疆等宗親在“榜眼府文化研究會”翻閱我編修的族譜資料。

往西而行,溪流穿過村莊,沿溪而蓋的私塾“觀德堂”展現(xiàn)眼前。

“觀德堂”門前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光滑小路延伸到一座雙層土樓,這便是“朝陽樓”。

黃國梁中榜眼后,在樓廳前立了二枝旗桿(八角旗桿),前樓大門上方,一面石匾雕刻著四個大字“世大夫第”。

朝陽樓部分圖片

對于這座雙層樓建筑,人們常流傳這樣一句話“山外青山樓外樓,英雄好漢在前頭”。

再往西行,便來到全村最老土樓“永平樓”,這座橢圓形二層土木結(jié)構土樓,共31間房,傳說建于宋朝初年,已經(jīng)屹立了千年。

永平樓部分圖片

宋時,百姓就在此開采利用當?shù)氐你~礦,當初永平樓也被稱為銅場。土樓蓋在銅渣之上,至今仍可從墻體中發(fā)現(xiàn)銅渣。

據(jù)紹國宗伯介紹,日本的書籍記載宋代開采銅礦的信息,可見這里早就名揚海外了。

再往西行數(shù)百米處,一座三層三十六開間的大土樓——馀慶樓。

據(jù)傳是黃國梁后來又得乾隆皇帝恩賜一萬三千三百兩白銀而營建的,讓族親世代在此安居。

馀慶樓部分圖片

馀慶樓現(xiàn)在大體輪廓還在,雖有些地方殘破、坍塌,也有修補的痕跡,不過依然可以看出馀慶樓氣勢非凡。

近些年來,鐘騰村基于一府三樓,整治村容村貌,挖掘當?shù)氐奈幕瘹v史,修繕保護相關文物古跡。

航拍霞寨鐘騰村黃坤華攝

航拍銅陵一府三樓 黃坤華攝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整理,這座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村落才從沒頂?shù)臍v史塵埃中探出頭來。如今,循著鵝卵石步道和青石板臺階,漫步在這座靜謐的小村莊,不難發(fā)現(xiàn),村落的人何等珍惜先人的榮光。例如榜眼府大廳內(nèi)龍飛鳳舞的題字等,一事一物,無一不是以先人的榮譽來勉勵后代子孫再創(chuàng)輝煌。

奎聚五星明盛世·璧聯(lián)二曜煥文章

探訪“一府三樓”后,我們返回大坪村東村共進午餐,餐后我們來到“田中央——奎璧聯(lián)輝樓”。

“聯(lián)輝樓”是一座獨特的土圍樓,樓內(nèi)圍共有41個房間,寬度60米,深度70米。民國時期,由璧村、東古樓組建“村東保”,后成為“村東大隊”、“村東村”,自此“奎璧聯(lián)輝樓”成為村東村的核心所在。

清順治六年(1649),大坪十世祖蔡仁公開大族之居,建西爽樓,公育有六子:應霄、應霦、應霆、應霖、應霽、應霏,后代分別繁衍墟底、庵前、西爽、東古、聚德、王厝等社。十一世祖應霆公守居西爽樓,生二子:長承輝,次承俊。長房承輝公的派下(據(jù)推算在十四世至十五世)于乾隆年間在附近的田中央開基建樓。

家訓館所在宗祠叫做“順福堂”,黃武疆撰嵌字聯(lián)題之:

順行有序詩禮傳家譽和邑

福澤無邊忠孝繼世衍璧村

田中央部分圖片

當年風水大師根據(jù)田中央的地勢設計樓型,他們分析:大屏山至嶺頭坪余脈有如一只神獸趴地守伏,靈動而內(nèi)斂,乃“趴虎守肉”之福地,近守東古洋,遠眺五峰旗,明堂開闊,左擁右抱,遠近兼顧,宜建U型樓(俗稱“畚箕樓”),由于財力豐厚、物資充沛,族人們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建成“中為五間,左右各九間,蘊含‘九五至尊’”的畚箕樓。建成后一百多年時間,承輝公派下的田中央各房,人丁興旺,家族蕃衍壯大起來,成為遠近聞名的“大社頭”。

同治初年,平和新任知縣胡善舉,為畚箕樓揮筆題寫下“奎璧聯(lián)輝”四個楷書大字,勒石懸掛于門頭上,作為樓名。

奎璧聯(lián)輝部分圖片

奎璧聯(lián)輝樓大門

奎璧聯(lián)輝部分圖片

奎璧聯(lián)輝樓內(nèi)景

青磚、紅磚分明!可知其中奧妙?

旗桿榮威

胡知縣給田中央圍樓題名“奎璧聯(lián)輝”,可謂深有用意,一是對黃氏家風的夸贊:“奎壁”指二十八宿中奎宿與壁宿的并稱,此二宿主文運,借此比喻大坪黃氏宗族文苑昌盛;二是對田中央宗族的寄望:希望能傳承清官黃元規(guī)的家風,繼續(xù)為國朝培育更多棟梁,讓寶地延續(xù)光輝!

田中央族人根據(jù)胡知縣題寫的門匾做了一副聯(lián):“奎聚五星明盛世,璧聯(lián)三曜煥文章”。巧妙地將“奎璧”嵌入,詮釋“奎璧聯(lián)輝”樓名的深刻含義。

太極陽東古映·碧波蕩漾清溪樓

清溪樓位于大坪平原東古洋西南邊,故又名“東古樓”,與“奎璧聯(lián)輝樓”約距離150米。系大坪十世蔡仁公房十四世祖燕貽公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擇地開基創(chuàng)建,迄今二百八十一年歷史。樓內(nèi)正中設公廳,土木結(jié)構,二進廳堂。

祖祠兩邊由房屋三十六間圍成圓樓,樓高四層,泥瓦蓋頂,第三層為設通廊,在此通廊繞樓一圈360度,每一個角度都有不同的景觀。圍樓每戶人家既獨立又統(tǒng)一,優(yōu)美壯觀,古樸典雅,風格獨特,是目前閩粵邊區(qū)保存最完整的圓樓。

黃坤華攝

一、太極奇觀:清溪樓最奇特的地方是圓樓中一南一北的兩口圓井,白天與夜間不同時間段,在日光和月光照射下形成“一陰一陽”的太極,光線越強烈,中間“S”界線就越分明,并隨日升月落而移轉(zhuǎn),形象、生動,自然天成,在圓樓空間內(nèi)形成的太極,是中國圍樓民居之奇觀。2019年9月,中央電視臺《鄉(xiāng)村大舞臺》走進平和,在清溪樓拍攝“首屆太極文化節(jié)”民俗活動,眾多記者和攝影家驚呼:他們走遍福建、廣東各個角落,從未發(fā)現(xiàn)這么美妙的太極奇觀,真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清溪樓部分圖片

人生太極極極無界

太極人生生生不息

二、水景奇觀:清池如鏡映襯圓樓,玉環(huán)一樣的溪水嵌于鏡子邊緣,外動而內(nèi)靜。清溪樓建設者諳熟風水原理,利用環(huán)繞的溪流作為“玉帶”,又因溪面較窄,前面廣闊平坦,距離寨仔墘案山、五峰筆架山較遠,因此在樓前僅六米處挖一口半環(huán)形池塘,清澈的水面將案山、筆架山收入門前,池塘對岸看樓,又若水中托出寶盤,美妙至極!

日富、武疆、建生、坤華、少智

清溪樓部分圖片

亦樓亦城西爽樓·千人聚居古村落

西爽樓位于大坪平原核心地帶,現(xiàn)屬于西安村轄區(qū),與田中央“奎璧聯(lián)輝樓”相距約600米。此樓建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迄今已有三百三十多年了,根據(jù)大坪黃氏族譜世系推算,西爽樓應是大坪黃氏十世祖蔡仁公始建,蔡仁公乃十六世黃元規(guī)的高祖。

西爽樓古村落保護范圍

圍樓為方形圓角建筑,長96.8米、寬81.6米;樓高15米,共4層。西爽樓有東、西、南三門,南門為正門,較大,門寬2.2米。全樓共有房屋76間,樓內(nèi)有6座祠堂,分為兩排,每排3座;樓門前有石埕,長86米,寬17.7米;埕前有一弧形水塘,最寬處30米;樓門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很像護城河,據(jù)說以前蓋土樓的時候,人們就近取土,旁邊被挖出三個大坑,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三口池塘。樓內(nèi)天井房屋層疊,高低起伏,錯綜復雜,形成了一條又一條的巷道,東西縱橫南北交錯,一座樓就像是一個龐大的城堡。西爽樓最高峰時居住上千人口,人聲鼎沸,十分熱鬧,如今居民大多已搬走,只剩寥寥幾戶,房屋也坍塌了大半。2019年在武疆會長等宗賢的呼吁下,西爽樓理事會發(fā)出“西爽樓370年華誕”倡議書,宗親們踴躍捐資一百多萬元,西爽樓筑圍墻、清水溝,門口大埕重立一代清官黃元規(guī)、武舉人黃國泰的旗桿。

西爽樓前景

西爽樓前景

夜景攝影:曾炎山

黃武疆宗兄向我們介紹:“田中央-嶺尾埔(旗桿腳)房”的祠堂尚存于西爽樓內(nèi)的“中間”位置。自清朝中期以來,西爽樓每十年都有一次大型“樓慶”活動,屬于西爽樓衍派的田中央、清溪樓、旗桿樓等村落的上萬族裔都會聚集祭祖,并在南門大埕搭蓋戲臺演潮劇三天三夜。

立于南門的“西爽樓”石牌匾為蔡仁的曾孫良法(太學生、邑庠生)等所題,歷經(jīng)日月風化,見證滄海桑田,書體蒼勁挺拔,大將風度依存。起名“西爽樓”,有“西風送爽”之意,即東古洋吹來的風使人神清氣爽。大坪黃氏自開族建鄉(xiāng)以來,一直保留著耕讀傳家之傳統(tǒng),“西爽樓”樓名也應是取意唐王維詩:“若見西山爽,應知黃綺心”,“西爽”源出《世說新語?簡傲》篇,指人性格疏傲,不善奉迎?!包S綺”是指秦末漢初的隱士“商山四皓”,都是品格高潔的人。此處表達蔡仁回到大坪這塊勝地,清靜幽雅、風景佳絕,是耕讀歸隱的理想之地。

旗桿聳立風水地·人才顯赫聚德樓

大坪聚德樓,因樓前的石旗桿林立,盡顯榮宗耀祖,故得“旗桿樓”之美譽。這座經(jīng)典優(yōu)美、莊嚴宏偉的圓形圍樓就坐落在大坪平原南部建設村的核心地帶。

武疆宗兄按族譜資料考證:聚德樓由西爽房十四世祖遜敏公始建于康熙年間。遜敏公原居西爽樓內(nèi),娶妻大坪鄉(xiāng)溪平社沈氏,因西爽樓人丁眾多,生活空間狹小,年輕的遜敏早有計劃拓基外鄉(xiāng)。在此同時,岳父沈家見遜敏勤誠厚樸、知書達理,將沈家的菸寮地贈予女婿,遜敏遷居于此,歷經(jīng)數(shù)載艱苦創(chuàng)業(yè),有所成就,便在這塊菸寮地始建大樓,歷經(jīng)二十五年于(康熙庚子年,即1720年年)九月二十五日落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高樓起火,樓房幾乎燒盡,遜敏長子漢昭很有作為,即行重建,很短時間內(nèi)恢復原貌,至此,聚德樓的聲譽名揚四方。

聚德樓近景(李潤南 攝)

聚德樓為圓周造型,高13米,上下四層;占地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樓內(nèi)直徑18.7米,周長61.9米,樓門寬1.75米,設有內(nèi)外雙重大門扇,樓內(nèi)建有24間房,另中廳3間為祖祠。各樓房深15.5米,入門處有一小前廳,入二道門開一天井,一邊為廚灶,正面則是客廳(餐廳),再往后一房是臥室,整個空間陽光充足、空氣暢通,而且每間房均設有獨立樓梯可登上三樓、四樓,三樓房門可通全樓走廊,具有救火消防之功能。

主樓墻外留出4.8米為通道,向外再建第二圍兩層樓房,內(nèi)圍共25間,各間形式不一,有一廳二房、中一天井,有一間正廳配一間廚房的,有些僅為一間正廳、下配廚房,但各有天井,形式多樣,外圍樓房間總數(shù)及計37間、深度10.9米。第三圍有平房48間、門戶均有第二圍樓房進入,平房形式都是一廳二房配套,中一天井,兩邊走廊可設廚房,平房各房間均作為兄弟夫婦臥室,以分內(nèi)外。以主樓為中心,建二圍、三圍,此整體結(jié)構,乃按地理形勢配合而定的,中高外低、呈金字塔狀,體現(xiàn)先輩們的建筑技巧,也形成特殊建筑風貌。

旗桿樓部分圖片

站在遠處看旗桿樓:其后山地形似雄鳩展翅,兩旁山勢如左旗右鼓,前面為環(huán)繞而過的大坪溪,山明水秀,歷來堪稱“書馨望族”、“富庶村莊”的風水寶地!以下為清朝“聚德房”進士、文武舉人、秀才(庠生)名單:

黃時雨(嘉慶三年戍午科中、文舉人、旗桿樓)

黃綸渠(科舉中、文舉人、松柏腳)

黃兆昌(科舉中、進士、松柏腳)

黃國仙(科舉中、武舉人、松柏腳)

黃純齋(科舉中、庠生、旗桿樓)

黃吉六(光緒年間科舉中、文秀才、村東村山尾社)

黃士正(科舉中、庠生、旗桿樓)

黃士仁(科舉中、庠生、旗桿樓)

黃士賢(科舉中、庠生、旗桿樓)

黃士元(科舉中、庠生、旗桿樓)以上四人系胞兄弟

黃云卿(乾隆癸酉第七名、進士、松柏腳)

黃然(科舉中、舉人、松柏腳)

黃錞(科舉中、舉人、松柏腳)

黃景源(科舉中、庠生、松柏腳)

黃大夏(科舉中、庠生、松柏腳)

黃大掀(科舉中、庠生、松柏腳)

黃坦(科舉中、庠生、松柏腳)

黃杰(科舉中、庠生、松柏腳)

黃梅友(科舉中、庠生、松柏腳)

黃精極(科舉中、庠生、松柏腳)

黃炳章(科舉中、舉人、松柏腳)

黃潮生(科舉中、庠生、松柏腳)

磐安(科舉中、庠生、松柏腳)

今天,這種勤學好讀、積極上進的家風仍在這里傳承,聚德樓派下依然人才輩出,碩士、博士層出不窮;后裔子孫入仕者眾,近三十年來,有數(shù)十位廳級、處級在職干部分布在省內(nèi)外(如現(xiàn)任廈門市副市長黃曉舟、福建省商務廳副廳長黃娜恩、漳州市原副市長黃浦江等),真可謂人文蔚起,人才濟濟!

品奇蘭茶,食芋頭飯;游土樓圍,憶先賢績!相聚的時光總是短暫,宗族的情誼卻能永恒!與大坪親人們道別后,一路向南而下返回秀篆。

一夜一天的行程,收獲滿滿,再次感謝武疆、坤華、建立、建生、順安、紹國等宗長的熱情接待與陪伴,匆匆大坪行,濃濃江夏情!

二零二二年歲次壬寅正月十八

秀篆黃日富于南海平洲玉器街·弘石坊

Hash:02cc1ae1283b344eadc2079169c345d436a32706

聲明:此文由 老郭古今講壇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