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這座低調(diào)的千年古村,有6座古牌坊、36座祠堂和180多棟古建筑

江西省內(nèi)的山川大河、文化古跡數(shù)量頗多,很多人首選還是會選擇三清山、廬山、景德鎮(zhèn)等地,但在江西吉安青原區(qū)富田鎮(zhèn)有處非常低調(diào)的古鎮(zhèn),名為陂下古村。陂下古村原名潭溪,始建于唐朝,已有1000多年歷史,歷史悠久的同時也是座紅色古村,而且這里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湖南衛(wèi)視的《爸爸去哪兒3》也曾在這里取景。

陂下古村其實不大,占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如今有400多戶人家,大多為胡、羅兩姓。陂下依水而建,村名源自水坡之下的蘊意。古村內(nèi)較為完整了保存了明清時期的贛派建筑,有6座古牌坊,3處古門樓,36座祠堂和180多棟民居建筑。

在陂下,有句流傳已久的民謠,“匡家有個匡娘娘,文家出了一個文丞相,王家有個大祠堂”。這句民謠中講述的就是陂下村中三座非常有特色的祠堂。其中崇孝祠堂,又被叫做匡家娘娘祠,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間,為兩室三廳結(jié)構(gòu),是吉安市最長的祠堂。根據(jù)他們家族的族譜記載。明朝時期,明高帝的六世孫朱拱樋迎娶了當時匡家匡鵬的長女為妻,而這座祠堂的朝樓是為了這位匡娘娘專門而修建的。

第二座為文丞相祠,這位文丞相就是南宋赫赫有名的愛國英雄文天祥。第三座祠堂是陂下村最大的祠堂,名為誠敬堂,占地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全長82.3米,南北寬44.3米,最早興建于明朝,耗費12年才修造完工。最令人稱奇的是祠堂建筑呈“丁”字型,寓意人丁興旺之一,這在國內(nèi)是十分少見的。

村中有一條扁擔街,長約百米左右,最早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間,古街貫穿村內(nèi)四處,在這條街巷內(nèi)分布著眾多店鋪,按照今天的說法相當于一條商業(yè)步行街。村內(nèi)的街巷更是有趣,在古時,戰(zhàn)亂四起,為了抵御匪寇,全村的巷道都是封閉的,只留有4個門方便進出,一直延續(xù)至今。村內(nèi)還有18口古井,其中十八桌井、南明井格外突出,十八桌井是一處天然溶洞井,在井底可以擺放18張方桌,千年以來,井水清冽純凈,甘甜爽口。

江南的古村中多見樟樹,陂下村也不例外。村內(nèi)有500多樹齡的樟樹約80多株,千年以上樹齡的樟樹有10多株,被當?shù)厝擞H切地稱為樟樹之村。在村口西側(cè)有一株古樟樹,在樟樹中間生長出一株小樟樹,如同一把小型涼傘般,當?shù)厝朔Q這株樟樹為合歡樟,樹冠占地面積約200多平方米,需要10個成年人才能合抱住。

陂下的民俗更是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也是國內(nèi)十分罕見的活動。為了保佑一方平安,這里每年大年初一夜都會開始舉行一種祭祀活動,已經(jīng)保留了1000多年,這種活動叫做喊船,每晚必喊,一直要到正月三十下至元宵才算結(jié)束。喊船分為請神、送神兩部分,以房族為單位,輪流進行,過程復雜,在新年前就要準備好各種喊船用的物品,如香燭、香油、果品等。

群山遮掩,依水而建的陂下古村,在眾多古樟樹的映襯下,有一種江南小鎮(zhèn)遠不及的清冷之氣,鮮為人知的色彩又為陂下增添了一抹深邃、古樸的韻味,更讓這座古村不被外界所打攪。

Hash:bbd01daea450bd20e7b0b329ea3c45760e8c2716

聲明:此文由 小虹虹聊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