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少年中國學會”,都聚集了一群什么樣的少年英雄?

1919年的時候,李大釗等人創(chuàng)立“少年中國學會”,毛澤東、惲代英、鄧中夏、楊賢江、高君宇、李達、黃日葵、繆伯英、蔡和森、向警予、趙世炎、張聞天、許德珩等年輕人都在其中,可以說,當年“中國少年精英,盡數(shù)在此"了,北洋政府要是真有眼力見,這時候把這個學會一網(wǎng)打盡,歷史就要改寫了。

少年中國會的宗旨是“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活動,以創(chuàng)造少年中國”,還有四條信約:(一)奮斗;(二)實踐;(三)堅忍;(四)儉樸。

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納妾的人、做官的人均不能成為會員,即使已經(jīng)做了會員出現(xiàn)上述情況,也要清退出會。

當年北大校長蔡元培見到他們,曾評價說:“現(xiàn)在各種集會中,我覺得最有希望的是少年中國學會。因為他的言論,他的行動,都質(zhì)實的很,沒有一點浮動與夸張的態(tài)度?!?/p>

當年的”少年中國學會“,就有一種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清教徒氣質(zhì),這哪是那些老朽官僚學者、既得利益者能比的,所以一眼就能看出高下。這群人中最出色的那一群,最終都成了共產(chǎn)黨。

1919年,”少年中國學會“成立的同時,旅法勤工儉學也開始了,這群少年中國精英,大部分也去了法國,毛澤東沒去,但他想辦法問章士釗借了兩萬銀元,資助同學們?nèi)シ▏?a href='/dushu/' target=_blank>讀書。章士釗在楊昌濟家第一次看到毛澤東,就驚呼“王霸英略、帝王之氣”云云,你看,真正有前途的的人,一露面一開口,就有人投資相助。

1921年,旅法學生成立巴黎共產(chǎn)主義小組,后又成立了中共旅歐支部,培養(yǎng)了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毅、李富春、聶榮臻、蔡和森、趙世炎、王若飛、陳延年、向警予、徐特立、蔡暢、李維漢等大批中國革命的領(lǐng)導骨干。

1922年6月18日早晨,來自法國、德國比利時三國的中國勤工儉學學生代表趙世炎、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鄭超麟、尹寬、劉伯堅、王若飛、李維漢、李富春、袁慶云、王凌漢、任卓宣、佘立亞、肖子唪、 熊銳、蕭樸生、薛世農(nóng)共18人,集中到了巴黎的西郊布羅尼森林公園。他們每人租借了一把鐵折椅,圍坐在一起,舉行了“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即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趙世炎主持會議,會議討論了名稱,如是否叫“少年共產(chǎn)黨”(蔡和森最早提出)或“少年共產(chǎn)團”(周恩來)。會議選舉趙世炎任書記,周恩來為宣傳部長,張伯簡為組織部長。張伯簡未到職時,由李維漢任代理組織部長。

這群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杰中的人杰,趙世炎通曉五國語言,在歐洲學生中縱橫捭闔,是天生的領(lǐng)袖,一個四川大地主家的公子,卻親近工農(nóng),一心撲向英特納雄耐爾的事業(yè)。陳喬年陳延年兄弟是陳獨秀的孩子,學問極好,就算不搞運動,同樣能成大學者,而這兩位卻能放著公子哥的生活不過,到工人里去,親歷親為。陳氏兄弟生活簡樸,“食則侉餅,飲則自來水”,“冬仍衣袷,夏不張蓋”,“顏色憔枯,人多惜之”,卻始終泰然處之。

陳延年在莫斯科東方大學讀書的時候,為了馬列理論能和人拍案爭執(zhí),面紅耳赤,人家問他為什么如此認真,他回答說:“列寧在爭論原則問題時如同猛獅,我們也要學列寧。”同學們佩服他的精神,就稱他為“小列寧”。

1925年,陳延年擔任中共廣東省區(qū)委書記的時候,他多次和人力車工人一起躬身拉車,被工友們親切稱為“老陳”。

當時的香港《工商日報》為了詆毀共產(chǎn)黨人,曾就此事發(fā)過一條新聞,譏笑共產(chǎn)黨的干部竟然去當手車夫。陳延年看到后,反而很高興,對同志們說:共產(chǎn)黨人當手車夫,這不僅不是恥辱,而且是十分光榮的事。

Hash:36ec53e1feb9a0666d327d0201f5c8f2ea3a41e7

聲明:此文由 平原公子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