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喬遇仙爛柯仙山,觀棋半日已百年,新安縣王喬洞游記

作者:巴圖

近日,回老家新安縣廟頭村,專門抽出時間到離家七公里左右的爛柯山王喬洞游覽、拍照。

王喬洞又名洞真觀,位于新安縣鐵門鎮(zhèn)玉梅村境內,為豫西名觀、道教圣地。據(jù)觀前豎立的刻于元朝大德五年的《重興洞真觀碑記》記載,該觀始建于宋朝,后被金兵燒毀,元大德初年由道士孫純和等人重建,觀內重建時所植的柏樹,樹齡已有700多年。該觀除了有歷經滄桑的古柏,還有"王喬成仙""柏樹頂缸""樹倒成石"等傳說。2000年9月25日成為河南文物保護單位。

王喬洞名氣很大,我去過多次。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暑假,高中同學王啟營到我家,當教師的父親帶我倆去了王喬洞,受到熱情招待,第一次看到"石上長樹",中午在洞里吃飯、睡覺,真涼快;下午到洞真觀參觀,當時里面建了個飲料廠,偶遇高中同班同學郭雪里。真是難得的奇遇,難忘的回憶。

王喬洞目前是免費景點,山清水秀,道觀滄桑,猶如世外桃源。 這次,待了40多分鐘,走馬觀花。發(fā)現(xiàn)道士、道姑對相機比較排斥,遂用手機拍照。作成美篇,權當游記。

題新安王喬洞

橐橐斧斤渺晴空,

鳳凰青龍盡蔥蘢。

千年墟落沐斜照,

萬古羽客臨晚風。

白云悠悠去無跡,

碧澗湯湯流有聲。

橫斜疏影逸暗香,

隔溪猶聞棋叮叮。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說的是王喬在山中砍樵遇仙,觀棋爛柯的故事。因為這個傳說,歷代文人多喜歡以樵客自居。故事的發(fā)生地爛柯山,就在新安縣鐵門鎮(zhèn)玉梅村,距洛陽約50公里。

游覽線路:G310,新安縣(向西約25公里)——鐵門鎮(zhèn)(往南約3公里)——玉梅村——王喬洞

到了,車上隨拍

大門口,多拍幾張

玉梅河水映紫氣

爛柯石樹系青牛

石獅子,惟妙惟肖

三個門,楹聯(lián)內容有看頭,近幾年,政府投入不少

洞真觀整體建筑約3000平方米,分三進,前為山門,入內為三清殿,二進為官廳、娘娘廟,三進為玉皇殿等。

觀內有一奇觀"槐樹頂缸"目前還在。傳說有一年觀內在廟會的前一天植了一株柏樹,因怕廟會人多踩踏,道士們就用一個大缸倒扣在小柏樹上進行保護。誰知第二天一早大家起床后發(fā)現(xiàn),柏樹已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原來用于保護的大缸被長高的柏樹高高地頂在樹頂,年深日久成了觀內的一大奇觀。

以前見過,現(xiàn)在這棵樹已被樹枝樹葉覆蓋。

觀內有古柏五株,蒼勁挺拔。現(xiàn)存歷代碑刻60余方,青石質,內容多為修醮重建、名人題記、圣旨碑等,史料及藝術價值頗高。

主體建筑三清殿為磚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建筑面積約139㎡,歇山式建筑,飛檐斗拱,琉璃瓦頂,脊飾陶獸、浮雕牡丹,獨特的建筑風格,享譽豫西。

大殿內有壁畫24幅,畫風獨特、輪廓清晰、內容豐富,人物、山水、花鳥應有盡有,有部分作品堪稱壁畫之精品。

古建筑,文物,多數(shù)人游覽的重點。

瓦上草

二進院,官廳、娘娘廟

二進院迎面三官殿,現(xiàn)今是道長和新安縣道教協(xié)會駐地。東廈房墻上鑲嵌幾塊石刻,都是明代進士官員來此游覽唱和詩墨存。有顯示山景"林花隨意發(fā),山鳥向人飛。"有細繪道觀"鐘乳千年分石髓,棋聲滿院落松花。"有描述洞溪"古洞凝寒迥,新溪漾綠肥。"有頌贊道韻"簫韶遠度鈞天樂,雞犬偏宜辟谷家。"

縫補道袍

進去拍一張,認認對聯(lián)

歷史印跡

古柏的頂部似一條昂首騰飛的龍,通身的虬枝遒勁有力,似龍張牙舞爪一飛沖天。

觀內,道士道姑們自給自足,自得其樂,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清貧生活。

娘娘廟

從這兒進后院,以前去過。如果不小心,會錯過。

三進院,玉皇殿。結構完整,很有親切感,亟待修整。

這小姑娘,9歲,妻妹的小閨女,可聰明,學習好,說來過,當向導。

道教楹聯(lián)很有特色。認認看……

據(jù)道士講,玉皇殿由縣文物局負責修繕,但殿內塑像需廟內自籌資金。

歷史印記

這邊,認認看?

靜心拍,仔細看,這個院有鮮明的豫西民居特色。

兩棵白皮樹,問了,不知是啥樹

出后院,西側,這么多好東西

道觀里全都是素齋,道士們吃的蔬菜大都是自己種的。

中午,雜醬面,十幾口人。

回望,出大門

這次,沒認真拍壁畫

出山門,往東南去,洞窟區(qū)

彩色獅子,很少見到

拜關公

老母洞

據(jù)史料記載,洞真觀創(chuàng)建于元大德年間,占地約80 余畝;王喬仙洞在洞真觀的南邊約三十米,坐北朝南,共兩洞口,洞內相通。洞口外兩側鑲有石刻,洞內兩側有"透靈碑";洞口前平臺上,另立一方元碑。上 雕刻有"爛柯山 真人仙跡喬仙洞"字樣。

王喬洞口,有爛柯山著名的"倒樹成石"景觀,"山石如爛木,剖開皆有樹葉痕"。這種石頭置于水中,水可浸潤而上,直達頂部,因此當?shù)厝朔Q之為"上水石"。不過,這種景觀并非遍布整座爛柯山,而是只存在于南端的王喬洞周圍,因此顯得尤為奇特和珍貴。

"爛柯勝跡"原有十大景觀,分別為"扒頭王樵"、"樹倒成石"、"神碑透靈"、"柏樹頂缸"、"老柏抱揪"、"槐柏搭橋"、"古柏鐘聲"、"東荊西棗"、"火燒柏心"、"玉 梅弄琴",除"樹倒成石"和"柏樹頂缸"還可以看到以外,其余景觀已成為歷史。

王喬洞前有一通高大的"重興新安洞真觀碑",為元代所立,這應是洞真觀現(xiàn)存最早的碑刻了。此碑正面記載了王喬成仙的傳說及元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十月重修此觀的經過,撰寫者為元代著名書法家張仲壽。碑的背面刻有許多捐資者的名單。

抓拍

回到大門,往北走,東院墻。

這小朋友剛洗過臉

北角還有人家

辦了件好事,怪高興。一老鄉(xiāng)開車給這老太太捎東西,調頭后,車打滑。我和前面這位道士一塊兒幫忙推車,終于上來了?;覊m真大呀!

轉到西北角,也有一戶人家

西側跨院。洞真觀周圍散存有碑刻60余通,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書法價值,特別是元代的巴思巴文皇帝圣旨碑是其中極為珍貴的石刻文物。

回到大門,見兩輛汽車,分別是山西、陜西牌照,與司機打個招呼,知是慕名遠道而來。

重現(xiàn)洞仙景,

永銘香客情。

俯瞰,玉梅河,這人在撒一種喂雨的草。有了水,王喬洞才有靈氣。

王喬洞所在地是鐵門鎮(zhèn)玉梅村,歷史上有個大名鼎鼎、響徹古今的名人,他就是在新安修建漢函谷關的樓船將軍楊仆。

洞真觀位于爛柯山的西南麓,有泉水山上淙淙而下,匯成一條小河,繞過道觀流向西北,最后注入澗河,因所處玉梅村,所以得名的玉梅河。

玉梅河的水質很好,又清又甜。相傳武則天當年在洛陽稱帝,還專門派人到這里取水,用于宮中烹茶釀酒。當?shù)厝苏f,這條"倒流河"還有一個奇異之處,就是一般的鴨蛋黃為青黃色,而玉梅河畔的鴨子生出的鴨蛋,蛋黃是金色的。只這兩點,玉梅河就足以令人感到自豪了。

道教提倡的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得失隨緣、順其自然等觀念,與中華民族主流文化一脈相承。

歡迎大家到新安王喬洞參觀游覽!

Hash:b65609e3ad90fcba67ed48f58605757d0de253c1

聲明:此文由 天地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