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清朝皇帝在木蘭圍場遺跡 星爺與開拓者故事之二

【車訊網(wǎng) 報道】木蘭圍場是個大名鼎鼎的地方??滴?、乾隆和嘉慶3位皇帝,經(jīng)常率領(lǐng)王公大臣在這兒打獵。其中,康熙帝一個人,就獵殺過153只老虎。如今,游客來到圍場縣,多數(shù)是前往塞罕壩旅游區(qū)。那么,昔日的皇家獵場,與今天的旅游區(qū)是一回事嗎?皇帝在此行圍上百次,他們留下的遺跡在哪兒?為了讓我的旅游與眾不同,我駕駛著雪佛蘭開拓者,在木蘭圍場開拓了一條新的自駕游路線。

木蘭圍場的由來——原來是蒙古部落的牧場。

康熙皇帝8歲登基,13歲親政,在平定三藩叛亂之后,在27歲那一年,將蒙古部落的牧場,改造成皇家獵場,起名“木蘭圍場”,并在2年后首次率眾人來此打獵,從此開創(chuàng)了“行圍”制度,也叫“木蘭秋狝”。

木蘭圍場包含著山地、森林、草原濕地。從康熙到嘉慶,這里管理森嚴,外人根本無法進入,當時木蘭圍場里的環(huán)境,十分出色。不過,從道光朝開始,隨著行圍的停止,圍場撤圍,對外開放,自然環(huán)境逐漸被破壞——人們將原始森林徹底砍伐。在友人老熊保存的資料里,有一位英國學者William Purdom于1909年,在木蘭圍場拍攝的照片。從中可以看出,昔日草木茂盛的獵場,已經(jīng)變?yōu)椤肮舛d禿”。

再往后,到了1962年,圍場縣北部成立機械林場,通過幾十年的人工種植,一片浩瀚的森林已經(jīng)成形。它,就是如今游人如織的塞罕壩森林公園。

進入21世紀以后,塞罕壩旅游開發(fā)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它的北面,是內(nèi)蒙古烏蘭布統(tǒng)草原,西面是御道口草原,三者聯(lián)為一體,都成為游客熱衷前往的地方。

清朝,木蘭圍場劃分成72圍,每個圍大概有二三十里的跨度。在下面這張示意圖當中,標注A和B的地方,分別是木蘭圍場的東、西入口。從這張圖可以看出,木蘭圍場的范圍,大致上就是今天河北省的圍場縣。

而今天圍場縣的縣城,就是昔日木蘭圍場的大營所在地。

木蘭圍場當中的圍場二字,很好理解,木蘭則是滿語“哨鹿”的意思。每次打獵,先由八旗軍隊組成包圍圈,然后由頭戴鹿角的士兵,靠吹哨模擬雄鹿求偶,從而吸引雌鹿,其它野獸也會跟蹤而至。軍隊隨之縮小包圍圈,然后由皇帝帶頭,進行捕殺。毫無疑問,這種方式效率很高。據(jù)說,康熙帝曾在一天之內(nèi),捕殺過318只野兔。因為殺得太狠,以至于到了嘉慶朝,獵物所剩無幾。

不過,木蘭秋狝并非只是為了滿足個人喜好,它的主要作用是“習武綏遠”——習武,保持滿族的尚武精神;綏遠,加強與蒙古各部的聯(lián)系,從而達到統(tǒng)治目的。

皇帝在木蘭圍場的行動路線——東進西出、或西進東出。

上篇游記說到,皇帝在北京與木蘭圍場之間,修建了許多行宮,其中的熱河行宮(避暑山莊),后來成為皇帝每年夏天居住的地方。到了秋季,皇帝便會從熱河啟程,往北途經(jīng)釣魚臺行宮、黃土坎行宮、中關(guān)行宮、什巴爾臺行宮,到了波羅河屯行宮之后,分成2條路進入木蘭圍場,東線是張三營、唐三營和東廟宮等3座行宮,西線是濟爾哈朗圖、阿穆呼朗圖、西廟宮等3座行宮。此外,還有不在行圍路線上的二溝行宮與湯泉行宮。

據(jù)說,皇帝進入木蘭圍場后,通常會轉(zhuǎn)一圈,走一個環(huán)形——如果從東線入,就會從西線出;如果從西線入,就會從東線出。

我此行的計劃,是駕車沿皇帝的行進路線,把東線與西線的行宮及木蘭圍場以內(nèi)的皇帝遺跡(主要是7座石碑),全部尋訪一遍。

承德與木蘭圍場之間的行宮(東線,二溝行宮與湯泉行宮除外) 名稱 距上站里程 地址/現(xiàn)狀 釣魚臺行宮 6公里 雙峰寺鎮(zhèn)/未查看 黃土坎行宮 19公里 雙峰寺鎮(zhèn)甸子村/農(nóng)田 中關(guān)行宮 10公里 隆化縣中關(guān)鎮(zhèn)/礦泉水生產(chǎn)工廠 什巴爾臺行宮 18.5公里 隆化縣韓麻營鄉(xiāng)十八里汰村/合作社、戲臺 波羅河屯行宮 11公里 隆化縣城/董存瑞烈士陵園 張三營行宮 32公里 隆化縣張三營鎮(zhèn)宮后村/民居、農(nóng)田 唐三營行宮 14公里 隆化縣唐三營鎮(zhèn)/寺院、戲臺 東廟宮 9公里 圍場縣四道溝鄉(xiāng)東廟宮村/建筑基本完整 圍場大營 29公里 圍場縣縣城/無遺跡

尋訪承德與圍場之間的行宮,如同尋訪北京與承德之間的那些行宮一樣,無需花費太多力氣,因為它們基本都在公路附近。對于開拓者而言,此時所能展現(xiàn)的,是它的舒適。而尋訪木蘭圍場當中的7塊石碑,頗費周折,因為事先不知道具體位置,只能將詢問與摸索相結(jié)合,此時所展現(xiàn)的,是這輛車的越野性能,其間有2段經(jīng)歷頗為精彩,讓我深深感受到它的優(yōu)越性。

從承德出發(fā),前往圍場。

上篇游記說到,我從北京出發(fā),沿皇家御路,尋訪沿途座座行宮,抵達承德之后,繼續(xù)北上,按照木蘭秋狝的路線,繼續(xù)尋訪。

承德到圍場縣城126公里,不算太遠。假設(shè)皇帝每天行進30余公里,4天可到。今天游客所熱衷的塞罕壩森林公園(機械林場),在圍場縣城北側(cè)大約85公里的地方。

離開承德,第1個休息站叫釣魚臺行宮,此處距避暑山莊只有大概6公里,是乾隆初年建造的,用于臨時休息和釣魚。行宮位于雙峰寺附近,如今這一帶熙熙攘攘,加之它早在嘉慶年間便毀于水災(zāi),我沒有去尋找,便直接前往下一站——黃土坎行宮。

第2座行宮——黃土坎行宮。

黃土坎行宮距避暑山莊約25公里,位于承德市雙橋區(qū)雙峰寺鎮(zhèn)西坎村與甸子村之間的北側(cè)。甸子村里的一位村民告訴我,村子以北的一片農(nóng)田與不遠處的高地,是昔日行宮的所在。

資料上說,黃土坎行宮建于康熙56年,占地1萬平方米,民國初年被拆毀,后來又被砍光所有樹木,行宮從此徹底消失。

第3座行宮——中關(guān)行宮。

從黃土坎行宮往北走10公里,是隆化縣中關(guān)鎮(zhèn),這是一座很安靜的鎮(zhèn)子。自承德出發(fā)后,到處都顯得很喧囂,來到這兒,忽然變得很安靜,街道整潔,令人感到舒適、愉快。鎮(zhèn)子的西部,有2個很寬敞的院落,便是中關(guān)行宮的所在地。

行宮所在地,如今是一家生產(chǎn)礦泉水的工廠,院內(nèi)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有許多仿古建筑。與其說是座工廠,更像是座花園。

中關(guān)行宮建于康熙51年,占地6萬平方米,毀于民國初年。

第4座行宮——什巴爾臺行宮。

離開中關(guān)行宮,沿省道254線(承圍線)往西北方向行駛18.5公里,是隆化縣韓麻營鄉(xiāng)十八里汰村。村子最西頭,距離省道很近的地方,有座戲臺,它是與什巴爾臺行宮有關(guān)的一處遺跡。

戲臺斜對面,是韓麻營供銷社,院后有座小山,這里是昔日行宮的所在地。

我圍著供銷社走了一圈,沒看到行宮的建筑痕跡。

什巴爾臺行宮建于康熙59年,民國11年被拆。行宮占地3萬平方米,由3座院落并排組成,保存至今的戲樓(下圖紅圈處),位于西側(cè)院落的正對面。

第5座行宮——波羅河屯行宮。

離開什巴爾臺行宮,前行11公里,是隆化縣城。這里曾有座波羅河屯行宮,它是皇帝進出木蘭圍場的分叉口。正北方向,是進入木蘭圍場的東線;出縣城往西北方向,是進入木蘭圍場的西線。

波羅河屯行宮的位置,據(jù)說是縣城西北方向的董存瑞烈士陵園。當然,隨著縣城規(guī)模擴大,烈士陵園已經(jīng)進入市區(qū)范圍。但在另一篇資料當中,卻記錄著行宮位于縣城東北方向的土城子,位于隆化火車站西側(cè)600米處。

波羅河屯行宮建于康熙42年,建筑分為西、中、東三路,規(guī)模較大??滴酢⑶ ⒓螒c3位皇帝在這兒居住過137次,最終毀于戰(zhàn)爭時期。

離開隆化縣城,沿承圍線繼續(xù)往北。承圍線是承德到圍場的公路,地圖上標的是省道254線,可公路上的標識是國道233線,估計是后來更改的結(jié)果。

甭管是昔日的省道,還是后來改為國道,路況與20年前,沒什么明顯差異。唯一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測速裝置,且為區(qū)間測速??磥磉@些監(jiān)控頭是開啟的,因為,當?shù)剀囕v一個跟著一個,在筆直的公路上,緩緩而行。

第6座行宮——張三營行宮。

隆化縣之后的下一站,是隆化縣張三營鎮(zhèn)。距離鎮(zhèn)子還有2公里左右時,在一個高坡處左轉(zhuǎn)(左轉(zhuǎn)地點是國道233線298公里+700米處),下坡,進入宮后村,據(jù)說,張三營行宮就在這里。從董存瑞烈士陵園算起,到這兒是32公里。

進村后,看到路牌是“興宮街”,按理說應(yīng)該叫“行宮街”呀。

村內(nèi)十分安靜,轉(zhuǎn)了一圈,見到一位老大嬸,她特別熱情地告訴我,行宮就在她們村。然后又指著周圍的山說,這里可是個風水寶地,東有龍?zhí)?/a>,西有磨盤,南有鑼鼓,北有蓮花

張三營行宮建于康熙42年,從圖畫上看,規(guī)模不大。但在記載中,說康熙皇帝每次行圍歸來,都要在這里宴請蒙古王爺們。

第7座行宮——唐三營行宮。

從張三營行宮遺址出發(fā),前行14公里,是唐三營鎮(zhèn)。

在鎮(zhèn)內(nèi)最東側(cè)的唐三營村,又看到一座戲臺,說明牌上寫著,它建于康熙45年。

臺東側(cè)不遠處,有座規(guī)模較大的寺院——敕建萬壽寺。既然是敕建,意味著是皇帝下令修建。為什么要把行宮改建成寺院,我沒查到。據(jù)猜測,這座行宮距上一站只有14公里,估計不會用于居住。

有的資料說,唐三營是木蘭圍場總管衙門所在地。而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村莊、寺院、戲臺、佛像,以及周圍的山巒、河流、農(nóng)田,都很漂亮。

第8座行宮——東廟宮。

離開唐三營,沿公路繼續(xù)前行,僅僅3公里左右,是片石村。按照記載,這里是進入木蘭圍場的東大門。

果不其然,公路上出現(xiàn)一座牌樓,路邊還有衛(wèi)生間、旅游咨詢處等。

經(jīng)過牌樓,正式進入木蘭圍場。前行大約1.9公里,公路左手有條水泥路(在國道233線278公里+200米處,離開國道,往左前方行駛),沿著它下坡,過河,然后一直走,幾百米之后,便在一片松樹林中,看到了東廟宮。規(guī)模很小,只有兩進院落,但風景非常漂亮。它的前院是個廟,又叫興安大嶺神祠。

后院則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廟與行宮結(jié)合,故稱廟宮。

這座建筑是嘉慶年間才修建的,也就是說,它的使用者只有嘉慶皇帝一人。內(nèi)外保存完整,是此次自駕游,見到的唯一一座完整的行宮(除了避暑山莊)。

走到這里,皇帝從承德到木蘭圍場的路,就算走完了,入圍之后,皇帝在72圍當中,自由馳騁,并無固定路線。

木蘭圍場之內(nèi),原本有座大營,但如今已被圍場縣城覆蓋,蹤跡難尋。但在72圍中,散落著7座石碑,其中6塊石碑上刻著乾隆帝的御筆,1塊石碑是嘉慶帝的御筆。于是,我駕駛著開拓者,把7座石碑,探索了一遍。

木蘭圍場的7塊石碑(均在圍場縣境內(nèi)) 碑名 現(xiàn)地址 具體位置 入崖口有作碑 四道溝鄉(xiāng)廟宮村 在國道233線278公里+200米處往左前方行駛,500米后左轉(zhuǎn)(別過河),沿水泥路行駛1公里,路邊有停車場及臺階路,往上走即可。 木蘭記碑 四道溝鄉(xiāng)廟宮村 在國道233線278公里+200米處往左前方行駛,500米后左轉(zhuǎn)(別過河),沿水泥路行駛2公里,來到水泥路盡頭便是。 永安莽喀碑 腰站鄉(xiāng)碑亭子村 往西穿過碑亭子村,沿砂石路往上,過鐵路,行駛到無路可走時,步行上山。 古長城說 新?lián)苕?zhèn)岱尹上村 岱尹上村往南,沿砂石路前行500米便是。 虎神槍記碑 新?lián)苕?zhèn)下月亮村 下月亮村東側(cè),沿河床往北,沿砂石路走到盡頭便是。 永安湃圍場殪虎碑 半截塔鎮(zhèn)要路溝村 抵達要路溝村后,左轉(zhuǎn),沿水泥路走到盡頭,步行上山,走600個臺階之后即抵達。 于木蘭作詩碑 石桌子鄉(xiāng)馬廠村 距馬廠村200米時,左轉(zhuǎn)沿水泥路行駛2公里,在山頂處左轉(zhuǎn),沿砂石路前行400米。

尋訪圍場7碑之一:木蘭記碑。

東廟宮南面大約2公里的地方,有座石碑,它是嘉慶皇帝撰寫的《木蘭記》。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這是7座石碑當中,保存最好的一座。

當時,看罷東廟宮,往回走,經(jīng)過廟宮村,過河(河邊有座廟宮酒店),隨即右轉(zhuǎn),沿水泥路一直開,開了2公里,來到水泥路盡頭,便看到了這座石碑。

石碑位于伊河西岸,對面有座小山,山上隱約可見另一座石碑,那是乾隆帝的遺物。父子二人,在木蘭圍場的入口處,都留下墨寶??磥砑螒c帝挺孝順,把自己的碑,放在很低的位置上,讓父皇高高在上。

尋訪圍場7碑之二:入崖口有作碑。

看罷嘉慶的《木蘭記》碑,再去河對岸,看乾隆的碑。剛才說到,我從東廟宮出來,在廟宮酒店附近過河后右轉(zhuǎn),右轉(zhuǎn)后1公里,有個小型停車場,旁邊還有臺階路,只需把車停下,沿臺階走上去,便是乾隆的《入崖口有作》碑。

但我當時沒意識到,仗著開拓者良好的性能,沿著一條狹窄的土路,硬是把車開了上去。

開到山頂才看見,人家修了很棒的木棧道,專供游客前來參觀。

這座碑上刻著的,是 乾隆帝的一首五言詩。乾隆皇帝特愛寫詩,據(jù)說他一個人寫的詩,超過全唐詩的總和,當然,質(zhì)量如何就另當別論了。

尋訪圍場7碑之三:永安莽喀碑。

接下來,沿公路繼續(xù)往北走,過四合永鎮(zhèn)不久,右轉(zhuǎn),很快來到腰站鄉(xiāng)的碑亭子村。從廟宮村算起,到這兒16公里。向村民詢問,得知石碑在村后的山上,大概還有2公里的路程。按照村民指示,開車穿過村子,上坡后是條鐵路,有人看守,走過去客氣一番,人家也回報以熱情,打開圍欄,讓我過去,并詳細地告訴我石碑的方位。

接下來的這段路,如果車外有人拍照,將會十分精彩。因為,這是一條拖拉機走的路,坑坑洼洼,十分狹窄、坡度也比較陡。下圖只是在相對平緩的地方,我下車拍的一張紀念照。有些汽車媒體弄個滑輪,在平地上進行通過性測試,可這次我遇到的,是爬坡過程中的“交叉軸測試”,難度自然更大,盡管我開的這輛開拓者是兩驅(qū)版,且為普通胎,但它很順暢地完成了任務(wù)。

我要找的那塊石碑,在正前方山頂處鐵架子的右側(cè)。

當走到確實無路可走時,將車停下,步行上山。開始的一段爬的很辛苦,爬到山脊處,我吃驚地看到,居然有條新修的石板路。顯然是為了文物保護而修建的。通過地圖分析,估計應(yīng)該開車前往碑亭子村西側(cè)的碑亭子溝,那里有條土路進山,并與這條石板路相連。

徒步20分鐘,來到 永安莽喀碑。不過,這座碑損毀嚴重,如今看到的,是水泥復(fù)制品,上面只有少部分原碑碎片。

所謂“ 永安莽喀”,是一句滿語,意思是沙崗子。文保牌的背面介紹說,這塊碑上刻著乾隆皇帝的詩詞,內(nèi)容是乾隆帝年過花甲,仍能縱馬狩獵,且收獲頗豐。

永安莽喀碑的周圍,是茂密的松樹林,自然環(huán)境很棒,是個打獵的好地方。

尋訪圍場7碑之四:古長城說碑。

接下來前往第4塊碑,路途較遠,它與第3塊碑之間,相距60多公里。途中,經(jīng)過了圍場縣縣城。多年前第一次來這兒,縣城規(guī)模很小,可如今,不僅范圍變得很大,建筑也很密集。真難想象這里怎么會有如此稠密的人口。

英國學者William Purdom于1909年在這里拍的照片看,當時的圍場大營很規(guī)整。

穿過縣城,往北到棋盤山鎮(zhèn),右轉(zhuǎn),沿四姜線行駛。多數(shù)游客,會在這里繼續(xù)直行,前面30多公里處,便是機械林場——也就是塞罕壩森林公園。事實上,無論去塞罕壩,還是去御道口,都只是昔日木蘭圍場的一小部分?;实鄣?2圍,包含著整個圍場縣。

在導(dǎo)航的引導(dǎo)下,來到新?lián)苕?zhèn)岱尹上村,水泥路在村子盡頭結(jié)束,左邊有條土路,沿著它下坡再上坡,往南500多米,便是古長城說碑。

從村子往南走時,路邊有堵“土墻”,感覺不像是天然形成,直到看見一個文保牌,才知道它就是長城。

據(jù)說,乾隆皇帝在這一帶打獵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條古老的長城,而書中對此并無記載。為此,乾隆皇帝很高興,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記錄下自己的考古成就。

文章以滿、漢、蒙、藏四種文體刻在碑上。在60年執(zhí)政生涯中,類似事兒乾隆帝做了不少。以至于我認為,他如果成為詩人和考古學家,也許更合適。但歷史偏偏讓他成為一個帝王,除了收復(fù)新疆等是特大功勞,其余值得稱道的事兒,好像不多。乾隆帝在獨斷、貪權(quán)等方面,與其它帝王沒什么區(qū)別,他的文字獄更是令人毛骨悚然。而與此同時,地球另一邊,不僅出現(xiàn)了工業(yè)革命,還出現(xiàn)了分權(quán)與讓權(quán)。

有人把康、雍、乾稱為盛世。我不知道盛世的標準是什么。但從多方資料可以看出,那段日子,僅僅是統(tǒng)治階級的盛世。

尋訪圍場7碑之五:虎神槍記碑。

回到四姜線上,繼續(xù)往前不足5公里,左轉(zhuǎn),前行2.2公里左右,有座橋,過河,來到下月亮村(導(dǎo)航輸入圍場縣新拔鎮(zhèn)下月亮村)。

村子東頭有條河,沿河床往北走2公里,便是我要找的第5塊碑。

走著走著,脫離河床,進入一條山谷,這里有個很有詩意的名字——月亮溝。

沿著顛簸的砂石路走到盡頭,迎面是座造型很特別的石頭山。

石山上,有個很淺的小洞。當年乾隆皇帝在這兒打獵時,追一只老虎,老虎最終被追得無路可走,躲在洞中,被乾隆帝用火槍擊斃。

如今,在這個小得可憐的山洞外,刻著“ 乾隆十七年秋狝上用虎神槍殪伏虎于此洞”。

對面山坡上,有座石碑,上面刻著乾隆皇帝撰寫的 《虎神槍記》。

乾隆帝的爺爺康熙帝,在木蘭圍場獵殺過153只老虎。難怪現(xiàn)在圍場很少見到野生動物呢,都被這爺孫倆打沒了。

尋訪圍場7碑之六:永安湃圍場殪虎碑。

看罷 虎神槍記碑,行車29公里,原路返回棋盤山鎮(zhèn),然后往南再往西,34公里后,來到半截塔鎮(zhèn)。

從半截塔鎮(zhèn)往北4公里,接近要路溝村時,左轉(zhuǎn),沿水泥路走到頭,此時旁邊有條臺階路,沿著它走600個臺階,來到山頂,便能看到第6座碑。

這座碑叫永安湃圍場殪虎碑。 碑上刻著乾隆皇帝的2首詩,分為滿、漢、蒙、藏四種文體。內(nèi)容是蒙古部落的貴族們跟著乾隆帝,觀看他射獵老虎。

這座碑損毀的也比較嚴重,碑身進行了大面積的修補,文字只剩下一部分。

碑立在較高的位置上,周圍景色很美。之所以叫 永安湃圍場殪虎碑——永安湃是滿族話沙地的意思?,F(xiàn)在看來周圍自然環(huán)境保護的不錯,種了許多樹。

尋訪圍場7碑之七:于木蘭作詩碑。

此時,已近黃昏,還差一座碑,我快馬加鞭,朝著西側(cè)31公里外的石桌子鄉(xiāng)趕去。接近石桌子鄉(xiāng)時,左轉(zhuǎn)離開國道,1公里后經(jīng)過碑梁溝村,一位村民告訴我,繼續(xù)走,到了前面山梁最高處,往左轉(zhuǎn)就是了??上?,沒走多遠,天完全黑了,以至于我沒能看到前往山梁最高處的路口,而是沿水泥路一直走了下去,過了一會兒,水泥路消失,沿砂石路繼續(xù)在黑暗中摸索,終于來到一個高處,左邊還真有條小路,可,沒走多遠,樹木就變得特別密,最終,車子無法通行了。下車查看,樹木和山石在夜色中,顯得很猙獰,似乎暗藏著某種殺機。林子里還不時傳來各種很詭異的聲響。我費了半天勁兒,終于把車掉過頭來,此時面對的,是個上坡,由于地面松軟,且有許多樹枝,造成車輪打滑,又折騰半天,才把車從“陷阱”里拯救出來。

原路返回,回到水泥路上,此時才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個路口,沿著它一直走,2公里后來到一個山口,山口處居然還有個監(jiān)控探頭,左轉(zhuǎn)進入一條土路,走了大概400米,一座白慘慘的石碑出現(xiàn)在車燈照射范圍里——我的天,終于到了。

下車觀察,周圍全是樹林。于是,我決定就地扎營,在此過夜。

每次自駕游,無論遠近,我都會攜帶許多裝備,帳篷睡袋、吃得喝得,應(yīng)有盡有。不見得每次都能用上,可一旦有需,這些東西能立即派上用場,不至于讓自己陷入困境。

躺在溫暖的睡袋里,舒舒服服睡了8個小時,凌晨6點醒來,往外看,天已經(jīng)蒙蒙亮了。

過了一會兒,太陽升起,周圍的一切,瞬間變得十分可愛。此時,我要尋找的最后一塊石碑,也看得清清楚楚——碑上刻著乾隆皇帝的3 首詩。

如果您也打算到這兒來玩,請在導(dǎo)航中輸入:圍場縣石桌子鄉(xiāng)馬廠村。當距離馬廠村還有200米時,左轉(zhuǎn)沿水泥路繼續(xù)行駛2公里,在山頂處左轉(zhuǎn),沿砂石路前行400米,即可抵達。

《于木蘭作》詩碑位于圍場縣與隆化縣的交界處,是皇帝走西線進出木蘭圍場的通道。

接下來,我要沿著西線,開始往回走。

前天出京,途經(jīng)古北口時,還是紅葉滿山,可這里卻已是一片枯黃。昨夜汽車儀表盤顯示,最低溫度為零下7攝氏度,而此時的北京,最低氣溫為8攝氏度——整整相差15度。

一路下坡,16公里后,經(jīng)過了西廟宮村。

此處是進入木蘭圍場的西大門,與昨天經(jīng)過的東大門,形成左右對應(yīng)之勢。

這個西大門的旁邊,是一座寺廟兼行宮——西廟宮,與東廟宮對應(yīng)。

不過,這座西廟宮的古跡保護不如東廟宮,除了廟門很規(guī)整,里面原本應(yīng)該有的正殿,僅為一個簡陋的神龕。

旁邊倒是有2排挺新的房子,不知作用如何。

墻角處,雜亂地堆放著一些石件,不知道是不是行宮的遺物。

離開西廟宮,往東行駛,12公里后是隆化縣步古溝鎮(zhèn),這里曾有座阿穆呼朗圖行宮。

阿穆呼朗圖行宮位于鎮(zhèn)子西側(cè)高處,現(xiàn)在是糧庫。院里的后部,有座假山,山上還有座亭子。

阿穆呼朗圖行宮建于乾隆27年,是乾隆與嘉慶從西道進出木蘭圍場的住宿地。

離開阿穆呼朗圖行宮,沿省道南下,23公里后,途經(jīng)上牛錄村,記載里說,這里曾有座濟爾哈朗圖行宮。

在村里向五六個人分別詢問,得到的答案并不一致。結(jié)合資料,我認為上牛錄村旁邊的營房村,很可能就是行宮的所在地。

之所以這樣猜測,一是村民的介紹,二是營房村的地形,及后面的山勢,與圖畫中的描述,比較相似。

濟爾哈朗圖行宮建于乾隆24年,占地面積4.7萬平方米,民國年間被拆毀,樹木砍光,行宮由此變成村落。

過了濟爾哈朗圖行宮,行車35公里,回到隆化縣城。至此,我東道進、西道出,完美地把皇帝進出木蘭圍場的路線,全部走了一遍。

據(jù)記載,在避暑山莊修建之前,皇帝前往木蘭圍場,會經(jīng)過藍旗營行宮。我也學著皇帝的樣子,從隆化縣城往南,行車40多公里,來到灤平縣小營村。

這段路的路況很棒,路上沒什么車,但限速很低,踩油門實在辛苦,于是依靠巡航定速,以免因超速被罰。對于駕車人來說,防不勝防的,是區(qū)間測速。開拓者的車機做得很不錯,每當此時,它一方面可以預(yù)警,另一方面,進入?yún)^(qū)間測速后,隨時顯示平均車速,以及剩余里程。

來到小營村,遠遠看見山壁上有些古建筑,是一座寺廟。

據(jù)說,這座寺廟原本屬于行宮后花園當中、山區(qū)部分的一座建筑。

除此之外,整個行宮已經(jīng)很難尋覓了。

唯在村中有個殘破的戲臺,訴說著這里古老的歷史。

小營村的景色還不錯。但是,當避暑山莊落成后,皇帝通常會從承德前往木蘭圍場,這座藍旗營行宮失去作用,因而在乾隆11年被裁撤。

藍旗營行宮往南大約40公里,是北京與承德之間的最后一座行宮:喀喇河屯行宮。那里有回北京的大廣高速,只需2個多小時,我就能回到舒適的家。這次完全按照皇帝的路線,從北京到承德、再從承德前往木蘭圍場的旅游,圓滿結(jié)束。

上高速后,勻速駕駛,無需頻繁停車,油耗迅速下降,并最終降至不足7升。不過,此次自駕游當中,半數(shù)左右的里程都是鄉(xiāng)間小道,在那些坑坑洼洼的砂石路上,油耗自然不會太低,平均下來,總平均油耗8.2升,成績不錯。當然,比油耗更令我感到愉快的是,在平坦的柏油路上,開拓者表現(xiàn)出大身材SUV特有的穩(wěn)重感與順滑感。我特別喜歡這種感覺。

這次自駕游,歷經(jīng)多種路況,尤其是尋找古碑時的幾次越野,對車的考驗,可謂夠深、夠強。它的表現(xiàn),非常讓我滿意。這輛開拓者不俗的性能與周全的配置,使我極為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拓”之旅。

上篇游記回顧:沿著皇家御路,從北京到承德(如用電腦閱讀,點擊下圖,即可直接進入。)

Hash:99e82c62beabc491f6f3aee9445de146af1d6df8

聲明:此文由 車訊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