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這個村風(fēng)景絕美,上世紀70年代就曾用上免費電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guān)。村莊里,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jié)著最為濃郁的情緒。

城東街道肖溪村

山水風(fēng)光絕佳,

曾經(jīng)有戶外運動愛好者

總結(jié)出溫嶺的十大徒步戶外線路,

其中一條就是從肖溪到晉岙里。

路線為肖溪—慶恩王—花芯水庫—晉岙里)

來源:溫嶺旅游

9月23日,

記者再次走進肖溪村。

在肖溪村,

記者邂逅楊敬云等村民,

他們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

肖溪村周邊的山水景致、奇山異巖。

“石老爺”為何吃不到豬頭?

游過肖溪村的人都知道,

肖溪村有一塊奇巖“石老爺”,

或稱“石將軍”,

坐車從肖溪村經(jīng)橫東線

往箬橫鎮(zhèn)浦岙村方向去,

就能遠眺石老爺,

其前還有塊豬頭巖。

石老爺和豬頭巖

橫湖橋居民陳伯泉

曾經(jīng)記錄過他母親說的一個

民間故事——《石老爺吃豬頭》。

肖溪的石老爺,眼前有豬頭,天天想吃就是吃不著,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他本是一個閑神,一日,去拜望太平屏下、后應(yīng)一帶的老壽星(那邊有壽星巖),壽星請他吃素宴,宴畢,石老爺稱贊壽星居五龍九鳳之地,真有福氣。壽星說:如不嫌棄,歡迎選一地與小仙為鄰。石老爺因老壽星沒有豬頭、雞、鴨招待,僅用素宴請他,就心懷不滿而去。他來到肖溪,看到這里西可看到石佛嶺、石夫人和仰天龍,東可看到東海,居地比老壽星的還要好,就打算在此定居造神殿。他請了倆野仙來鋸石板,并弄來一個豬頭宴請野仙,但野仙說他們是吃素的,有飯團帶在身邊。接著,倆野仙就鋸起石板來。鋸了一路,第二路鋸了一半時,他們正想歇一歇,看到石老爺流著口水想吃豬頭,就感覺心里不平衡。其中一野仙說:誰不知道我們是吃素的,他是存心叫我們餓著肚皮為他流汗。捉弄他一下,叫他吃不成!話說完,就伸手朝石老爺一點。忽然,公雞“喔喔喔”地叫了起來,野仙以為天就要亮了,怕被凡人看見,拔腿就走。一腳踩西山,一腳踩南山,早已無影無蹤了。只可憐石老爺被點在山坡上,豬頭吃不了,連動也動不了,更不用說老百姓用香火去敬他了!據(jù)說,野仙留下的冷飯團就叫“飯團巖”,他倆鋸了一路半的大巖石叫“鋸板巖”。飯團巖和鋸板巖都被炸掉作他用了,仙人腳窟還有兩個留著,吃豬頭的石老爺也還在,還常有人專程來看他想吃豬頭的那副酸樣。

這個有趣的民間故事,

將肖溪的幾塊奇巖異石編進故事里,

作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其實,石老爺也能享受人間香火的。

長田水庫發(fā)電,上世紀70年代就用上電

肖溪村有座長田水庫,

還有一座老鼠尾山塘。

老鼠尾山塘

長田水庫

據(jù)村文化禮堂資料介紹, 1970年至1973年,建造長田水庫,水力發(fā)電。

筑水庫很辛苦,老年村民回憶說,在工地那邊,大隊打起灶來,用“道鍋”蒸飯,菜肴有咸菜、帶魚、莧菜股、爛子麻殼(圓蟶),豬肉很少有的。

水庫筑好后,大隊發(fā)電,發(fā)電靠天下雨。一開始村民用電是免費的,但一般到夜里9時左右就不供電了。后來承包給社員經(jīng)營,電費為四五分一度,承包人換過一兩批。

現(xiàn)在水放到硝宕里,

村民用的水,

基本上都是長田水庫的水,

自來水也用的。

水庫的水可免費使用,

村民洗衣服、澆菜等也用,

就難免浪費,去年就感覺不夠用。

其實,單單是燒飯就夠用了。

而在里林的發(fā)電站機房,

現(xiàn)在租給人家辦機械廠了。

肖溪村三大姓:楊趙林

肖溪村是8路車的首發(fā)站,

始發(fā)的8路公交車

就停在楊氏宗廟前,

幾年前修81省道復(fù)線時,

楊氏宗廟租給

中鐵二十四局81省道溫嶺段

改建工程01標段項目部使用,

現(xiàn)在則是居家養(yǎng)老服務(wù)照料中心,

老人們平日在此打麻將、下象棋。

肖溪村有楊、趙、林三大姓,村委會主任楊海剛為記者提供了《平泉蕭溪楊氏宗譜》,翻閱宗譜,記者發(fā)現(xiàn)上邊有清末太平(溫嶺)舉人趙佩茳寫的數(shù)篇文章,原來,請趙佩茳作序的肖溪人楊岳甫、楊挺秋是趙的學(xué)生。此外,1949年,紫皋陳仲齊(系今石倉下人,即詩人陳朗、學(xué)者陳詒先生之父)為楊氏修譜,撰有多篇文章。

肖溪村的另兩大姓為趙、林,其中趙姓居于上園,位于橫東線以南、肖溪以東,上園有一趙公山莊,是松門趙家墩趙氏及肖溪、外球趙氏后裔為先祖趙學(xué)源、趙學(xué)徒兄弟倆而建。實際上,趙家墩趙氏為大溪冠山趙氏分支,趙沛《重修趙氏沙浦房譜序》稱:“(冠山趙氏始遷祖趙德明之子)宗穎公有山獻昆二孫者,徙居烏沙浦,旋遭倭亂,復(fù)分徙松門、蕭溪,而更及新河等地,子庶繁庶?!毙はw氏即宗穎公之后。

肖溪村的林氏居于大園、里林兩處,為箬橫團浦林氏分支,輩行用字有“大作邦臣”,現(xiàn)在大字輩的還有不少人。村民林云軍創(chuàng)辦五龍山果木種植有限公司、云溪家庭農(nóng)場,種楊梅、枇杷等,2020年的報道稱其種楊梅已有16年了。

《蕭溪居址圖說》所記肖溪形勝

平泉蕭溪楊氏宗譜》中,還有清同治年間澗橋(今箬橫鎮(zhèn)橋下村)王佐所寫的《蕭溪居址圖說》,記載肖溪村的山水,比較全面、生動,特抄錄一二如下:

蕭溪之勝曰鸛巖、螺峰,溪之流由鸛經(jīng)螺出焦而入大江,鸛巖對面有慶恩古剎,華月峰石將軍列其旁,諸峰怪石聳立云端,西面特出巖柱,高逾百丈,諺曰:石老爺,北顧矮屋數(shù)椽,翠竹黃花,天然石洞名里庵,側(cè)有象鼻峰,東過石球坑、仙人解、雙鯉峰,大石球、小石球重重疊泡,嶺高數(shù)百仞,天梯百步,巔有郵亭在焉。橫過一簇村墟,修竹人家,互相掩映,俗云黃犬盤巢。前有舊嶺,嶺名蕭溪,今改石球嶺。左虎山,右獅山,青龍伏后,雙峰橫前,中間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橋有四座,尚溪而行,但見春則綠楊翠竹,秋則紅蓼白蘋,冬夏則松風(fēng)蕉雨,四時之間,迭呈變色,溪邊疊石為墻,內(nèi)有楊氏宗祠,左泗洲大圣石龕,右石敕明皇廟,溪口茶亭,額曰:望梅,仰而視之,螺峰秀聳,峰下有洞曰:螺螄洞,洞藏數(shù)十人,洞之下清溪堂,堂前蕭圣廟,西望峭壁紅巖,大小觀音洞,最上太平山,有蘭若名安隱,罡風(fēng)起樹間,雞喔喔鳴不止,與鐘聲相答,步行數(shù)里,遙見一帶長田,流水淙淙,樵唱漁歌,悠然自得,過斯地也,對斯境也,恍若員嶠方壺蓬贏(瀛)同島者矣……

文中所稱的鸛巖、螺峰,中華地圖學(xué)社出版的《溫嶺市行政區(qū)劃圖集》中標為白官山、螺絲山,記者感覺應(yīng)當作白鸛山、螺螄山為是。

村民告訴記者,肖溪村的人過去趕集,可以去箬橫的橋下街、石橋頭街和橫湖橋街,至三地分別都是十里左右。

建于清光緒年間的古橋

詩文記憶中的肖溪嶺古道和肖溪路廊

去橋下,過去要經(jīng)過蕭溪嶺(肖溪嶺,肖溪人稱是高浦岙嶺),這條嶺路不是今天的橫東線這里,而是從肖溪村大園自然村的一座石橋進去,村民說,現(xiàn)在柴草較密,很難通行了。我們可以從一些清、民國時騷人墨客留下的詩句中感受一下。

清代詩僧戒庵(與進士黃濬為友)有《晚過蕭溪嶺》一詩:

入林暮靄深,飛度蕭溪嶺。日落松杉寒,鳥啼天籟靜。

野菊送清香,流螢橫細影。高浦搗衣聲,月照鳳山冷。

清末民初詩人林丙恭(箬橫陳塘洋村人)《五月一日同吳豳農(nóng)先生自茅山至蕭溪作》:

十里茅山逼上臺,幾疑是處即蓬萊。東林云起西林接,南嶺風(fēng)生北嶺開。漠漠水田鷗下上,深深花徑蜨徘徊。行來偶向郵亭憩,日暮群猿自嘯哀。

民國詩人徐行(石橋頭人)《蕭溪道上》詩:

樹上鷓鴣啼未休,潺湲春漲碧于油。東風(fēng)十里蕭溪道,細雨簾纖欲織愁。

此橋通往高浦岙嶺

歷史上,肖溪村古道上還有座肖溪路廊,只不過現(xiàn)在路廊消失了。溫嶺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的周杏林和林迪新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說,過去有句話“路廊弗站,弗是行販”,行販(商人)到路廊總要歇歇腳,一般路廊內(nèi)都有做善事的人燒長茶。上個世紀60年代,肖溪路廊中還有道士山上斫柴燒長茶供行人喝,“他將開水燒好,用竹筒舀給過往行人喝”。

1

END

1

來源 | 溫嶺日報

編輯 | 李佳茜

校對 | 程麗

審核 | 吳巧敏 王鵬遠

Hash:af3c33053020d978b24bc0f94afcde025b2d45b1

聲明:此文由 發(fā)現(xiàn)溫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