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明碑、覓漢蹟,千步巖載千古故事!

為給重慶赴滇旅游的朋友,選擇在昆理想的玩耍路線,筆者專程陪伴老伴雨天步行西山千步巖。一路拍景并涉獵古跡碑刻,雖說辛苦但有愉悅也有收獲。數(shù)月后整理西山拍片,發(fā)現(xiàn)了摩崖石刻《碧雞頌》碑,于是順碑尋源,探尋其蘊含的千秋故事……

X

刊刻于古南崖的摩崖石刻“千步巖“碑,其左側(cè)刻有“古南崖”三個篆字,其右側(cè)的方形崖石的上半截上刻有隸書《碧雞頌》碑文;下半截用行楷刻滿的小字風(fēng)化嚴重。沐繼遠攝

圖為在摩崖碑刻方形石基的上半部用漢隸刻有明朝狀元楊慎由史籍中整理的《碧雞頌》全文;下半部用行楷刻的碑文字字跡模糊,經(jīng)在電腦上放大圖片辨識,刻的是袁嘉谷撰于民國十四年秋季的《摩崖碧雞頌考》碑。沐繼遠攝

千步巖的《碧雞頌》摩崖石刻:

圖為摩崖石刻《碧雞頌》:“漢持節(jié)使王褒,謹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馬,縹碧之雞:處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鄉(xiāng),歸來!歸來!漢德無疆,廣乎唐虞 ,澤配三皇。黃龍見兮白虎仁,歸來!歸來!可以為倫。歸兮翔兮,何事南荒也!”

筆者查《碧雞頌》歷史典故:“金馬碧雞古代傳說中的神名。漢宣帝時(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有方士說益州有金馬、碧雞這種神靈寶物,可以到那里去祈禱祭祀求得。于是宣帝派諫大夫王褒為使者,手持符節(jié)到益州(在今四川省)去祈禱謀求,但王褒在途中病死,金馬碧雞也沒有求到。今云南昆明市東有金馬山,西有碧雞山,相傳是漢朝時祭祀金馬碧雞神的地方。后以此典詠四川、云南一帶風(fēng)物,亦作歌功頌德之辭?!?/p>

筆者進一步詳查典故有關(guān)出處:

1)、最早見 《漢書》記載(約公元58-92年):

“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諫大夫王褒使持節(jié)而求之。”如淳注曰:“金形似馬,碧形似雞?!薄姖h書-〔東漢〕班固·撰-卷二十五下·郊祀志第五下

“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寶,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p>

——見漢書-〔東漢〕班固·撰-卷六十四下·《王褒傳》第三十四下

“益州郡,武帝元封二年開。莽曰就新。屬益州。……縣二十四:滇池,大澤在西,滇池澤在西北。有黑水祠?!薄姖h書-志·地理志上〔東漢〕班固·

2)、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記載(約公元348-354年):

“章帝時(75年-88年),蜀郡王阜為益州太守,治化尤異,神馬四匹出滇池河中,甘露降,白烏見;始興文學(xué),漸遷其俗?!?/p>

“滇池縣郡治,故滇邑也。有澤水,周回二百余里。所出深廣,下流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長老傳言:池中有神馬,或交焉,即生駿駒。俗稱之曰「滇池駒」,日行五百里。有黑水神祠。”

“蜻蛉縣有鹽官、濮水。禺同山,有碧雞、金馬,光影倏忽,民多見之;有山神。漢宣帝遣諫議大夫蜀郡王褒祭之,欲致雞、馬。褒道病卒,故不宣著?!?/p>

——以上三條均見華陽國志(晉)常璩-(卷四)南中志 其中第見南中志十二

3)、后漢書 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滇王條記載(約公元413-445年):

“滇王者,莊蹻之后也。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平之,以其地為益州郡,割牂柯、越巂各數(shù)縣配之。后數(shù)年,復(fù)并昆明地,皆以屬之此郡。有池,周回二百余里,水源深廣,而末更淺狹,有似倒流,故謂之滇池?!?/p>

“肅宗元和中(約711-762年),蜀郡王追為太守,政化尤異。有神馬四匹出滇池河中,甘露降,白烏見,始興起學(xué)校,漸遷其俗?!?/p>

——以上二條見后漢書(南朝宋人)范曄撰 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滇王條

“青蛉縣禺同山有碧雞金馬,光景時時出見。俗多游蕩而喜謳歌,略與牂柯相類。豪帥放縱,難得制御?!?/p>

——以上一條見后漢書(南朝宋人)范曄撰 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邛都夷條

后漢書 (唐)李賢注 - 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中有《碧雞頌》一文的記載:

青蛉縣禺同山有碧雞金馬,光景時時出見。禺同山在今褒州楊波縣。王褒《碧雞頌》曰:“持節(jié)使王褒謹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馬縹碧之溪,處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鄉(xiāng)。歸來歸來,漢德無疆。廉乎唐虞,澤配三皇?!薄度A陽國志》曰:“碧雞光景,人多見之?!薄肚皶袅x》曰:“金形似馬,碧形似雞也?!?/p>

——以上一條見后漢書 (唐)李賢注邛都夷條, (唐)章懷太子李賢(655—684年)

4)、水經(jīng)注?溫水卷三十三、卷三十六記載(約公元480-527年):

“東南至青蛉縣。縣有禺同山,其山神有金馬、碧雞,光景倏忽,民多見之。漢宣帝遣諫大夫王褒祭之,欲至其雞、馬,褒道病而卒,是不果焉。王褒《碧雞頌》曰:敬移金精神馬,縹縹碧雞。故左太沖《蜀都賦》曰:金馬騁光而絕影,碧雞倏忽而耀儀。又東過姑復(fù)縣南,東入于若水。”

——見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溫水》卷三十三七 酈道元(約466—527)青蛉縣條

“溫水又西南徑滇池城,池在縣西,周三百許里,上源深廣,下流淺狹,似如倒流,故曰滇池也。長老傳言:池中有神馬,家馬交之,則生駿駒,日行五百里。晉太元十四年(389年),寧州刺史費統(tǒng)言:晉寧郡滇池縣兩神馬,一白一黑,盤戲河水之上。有滇州,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立益州郡,治滇池城?!?/p>

——見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溫水》卷三十三、卷三十六溫水

5)、蠻書 卷二 山川江源第二記載

“金馬山在柘東城山南二十余里,高百余丈,與碧雞山東南西北相對。土俗傳云,昔有金馬,往往出見,山上亦有神祠。從漢界入蠻路,出此山之下。螺山遍地悉是螺蛤,故以名焉”?!氨屉u山在昆池西岸上,與柘東城隔水相對。從東來者岡頭數(shù)十里已見此山。山勢特秀,池水清澹,水中有碧雞山石,山有洞庭樹,年月久遠,空有余本”。——見蠻書(唐)樊綽-卷二 山川江源第二

6)、據(jù)元代張道宗《紀古滇說》云:“周宣王時,天竺摩耶提國阿育王生三子,長曰福邦,次曰宏德,次曰至德。三子俱健勇,因父有神驥,爭欲得之。王莫能決,乃命左右曰:‘將我神驥縱馳而去,有能追獲者主之?!v驥東奔,季子先至滇之東山得之,因以金馬名其山;長子次至西山,有碧鳳集山上,滇人呼鳳為雞,因名山為碧雞;次子后至北野,各留屯不回。阿育王憂思,遣舅氏神明以兵迎之,為哀牢彝所阻,遂歸滇,各主其山,死而為神。福邦為碧雞山神,宏德為巖頭山神,至德為金馬山神”。

——見《紀古滇說》宋末元初滇人張道宗著錄。書末題成書于南宋咸淳元年(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

結(jié)論一:最早典出自漢書的漢宣帝時王褒賦《碧雞頌》謹拜南崖遙祭并敬移金精神馬縹碧之溪歸來的典故,除依據(jù)在漢書、華陽國志、后漢書、水經(jīng)注、蠻書、紀古滇說等史料上的記載外,還依據(jù)《后漢書李賢注》的注釋以記載。

筆者查資料知:

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秋天,升庵以(漢)王褒《移金馬碧雞文》刻于昆明縣羅漢山之崖,并題書《移金馬碧雞碑贊》,命簡紹芳以隸書書之,有《簡西峃冒雨登碧雞羅漢寺,寫金碧古文碑,卓午陡晴喜而成詠》詩紀其事?!?a href='/jingdian/84697' target=_blank>楊升庵年表(倪宗新)(八)

云南有金馬碧雞的傳說,王褒有《移金馬碧雞文》,載于漢史,傳播不廣。楊慎為傳播中原文化,囑簡紹芳用漢隸把它刻在昆明碧雞山羅漢崖上。簡紹芳工書,冒雨登山刻石。楊慎有《簡西峃冒雨登碧雞山羅漢寺寫金碧古文碑卓午陡晴喜而成句》詩和《移金馬碧雞碑贊》文記其事。詩云:“煩君喜拓芝英隸,留刻南崖萬古垂?!币姵鏊麄兊墓餐既??!鲎裕贺S家驊||簡紹芳:《楊慎研究第一人——楊慎交游考述之一》

明嘉靖年間楊慎鐫此文于太華山南崖的碑刻是《移金馬碧雞碑贊》且刻有跋,而這塊碑刻題為《碧雞頌》,碑文雖相符,但筆者所拍的碑是不是嘉靖年間楊升庵鐫此文哪塊呢?

摩崖碑刻的下半部用行楷刻雖風(fēng)化嚴重,字跡模糊,但經(jīng)電腦放大讀片,從依稀可辨的行楷石刻文字中知曉:該文刊刻于民國十四年秋,碑文為袁嘉谷所撰。經(jīng)筆者以碑照文字與在《袁嘉谷文集》中的文章查對,確定是袁嘉谷之子袁丕佑撰于1925年的《摩崖碧雞頌考》一文,筆者將該文錄下:《碧雞頌》漢持節(jié)使王褒,謹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馬,縹碧之雞:處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鄉(xiāng),歸來!歸來!漢德無疆,廣乎唐虞,澤配三皇。黃龍見兮白虎仁,歸來!歸來!可以為倫。歸兮翔兮,慎何事南荒也。

明嘉靖中,新都楊升庵慎鐫此文于太華山南崖并有跋,尹伸錄之曰:“子淵之移,楊慎剽題,以蜀嗣學(xué),貌蜀遠師。爰鳩漢字,用彪漢詞,滇之文獻,尚考于斯??肌稘h書.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諫大夫王褒,持節(jié)往求之?!锻醢齻鳌罚盒凼拱耄诘啦∷?,皆未載《碧雞頌》顧早見引于《水經(jīng)注》諸書,斷非贗作,然亦未言為移文也。升庵鐫碑,始名移文。天如、霞嶼、羨門諸人,稱述至今。據(jù)張佳胤、尹伸兩記,知原碑在龍王廟側(cè)。愚嘗躡領(lǐng)尋幽,登山訪勝,荒煙蔓草,歲久無存。荔扉蓋得其拓本,故縮臨于《滇系》末卷。文獻足征,湖山生色,府仰今古,乃補鐫之。以荔扉本為正文,以善長、崇賢、章懷、天如、霞嶼、肖甫、榭山、東原、羨門諸書為旁注,上溯子淵,蓋二千一百年。湖山依舊,文字如生,用漢隸法,猶升庵之意也。

民國十四年秋季,丕佑并識 (刻篆印二枚:一枚模糊,一枚篆文“石屏袁十二”)

該文由筆者錄自于《袁家谷文集》第一卷536-538頁 丕佑《摩崖碧雞頌考》一文 沐繼遠攝)

由清代《師范滇系》收錄的明楊升庵鐫置太華山南崖的《碧雞頌》石刻拓本:

明楊升庵鐫置太華山南崖的《碧雞頌》石刻拓本第一頁:

漢持節(jié)使王褒,謹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馬,縹碧之雞:處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鄉(xiāng),歸來!歸來!漢德無疆,廣乎唐虞,澤配三皇。

明楊升庵鐫置太華山南崖的《碧雞頌》石刻拓本第二頁:

黃龍見兮白虎仁,歸來!歸來!可以為倫。歸兮翔兮,慎何事南荒也。

漢宣帝用方士言,遣諫議大夫王褒往益州求金馬碧雞,至蜀道阻,乃為文望祀之。楊升庵鐫置太華山南崖,且題曰:爰糾漢字,用彪漢詞,滇之文獻,尚考于斯,歲久無存,囑蘅衫同禹碑縮臨于此。想亦好古者所樂覩也。

以上漢隸拓本出自(清)師范(字端人,號荔扉)著述的《滇系》古籍末卷中

該古籍頁面筆者影印于《師范 滇系》

結(jié)論二:從師范撰于嘉慶十二年(1807年)成書的《滇系》古籍末卷中,以及袁嘉谷之子袁丕佑撰于民國十四年(1925年)的《摩崖碧雞頌考》一文中,我們得知明嘉靖年間由楊升庵鐫置太華山南崖的《碧雞頌》石刻碑原件已“歲久無存”,由筆者拍攝的上述《碧雞頌》摩崖碑刻是后人(袁嘉谷先生及其子袁丕佑等賢達)依據(jù)《滇系》中的《碧雞頌》石刻拓本,茲“文獻足征,湖山生色,府仰今古,乃補鐫之”而得的。

千步巖的古南崖篆字摩崖石刻:

圖為摩崖石刻:“古南崖” 篆書刻石 沐繼遠攝

關(guān)于“南崖”的文字出現(xiàn),除以上后漢書 (唐)李賢注出現(xiàn)在“邛都夷條”中的注釋:王褒《碧雞頌》曰:“持節(jié)使王褒謹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馬縹碧之溪,處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鄉(xiāng)。歸來歸來,漢德無疆。廉乎唐虞,澤配三皇”外。唐代章懷太子李賢(655—684年)

筆者在之前曾見過有“榮膺曠典,蓋世光華,碧雞金馬,同仰南崖”的詩句。——該句出自(明)李賢撰《總兵官都督沐公(沐璘)神道碑》碑文中的詩句)。明代名臣李賢(1409—1467年)

此外,徐霞客在明崇禎十一年(1638)六月登太華山,有《游太華山記》載:“……一里,復(fù)上躡崖端,盤崖而南,見南崖上下,如蜂房燕窩,累累欲墮者,皆羅漢寺南北庵也。披石隙稍下,一里,抵北庵,已出文殊巖上,始得正道。由此南下,為羅漢寺正殿;由此南上,為朝天橋。橋架斷崖間,上下皆嵌崖,此復(fù)嶄崖中墜。橋度而南,即為靈宮殿,殿門北向臨橋?!蔽闹杏小澳涎?、羅漢寺、朝天橋、南北庵”等地名出現(xiàn)。

游客攀登千步巖時的景觀 沐繼遠攝

以下附明清史志中關(guān)于“金馬碧雞”的有關(guān)記載以饗讀者:

明代部分史志記載的碧雞山與金馬山:

碧雞山在郡城西,周圍十數(shù)里,峰巒碧色,石壁如削,下瞰滇池,為諸山之最。其北為關(guān)。曰碧雞關(guān)。按:王昇碑勒以為,昔有碧鳳翥于此,訛為碧雞,因以山名,理或然也。

元西臺御史張雄飛《詩》:“北闕辭丹鳳,南云看碧雞。紫苔移玉座,瑤草濕金泥。雨霽龍歸洞,風(fēng)生虎渡溪。尋梅穿竹徑,采藥躡松梯。百日依山盡,青天入海低,寄書無雁過,擇木有猿啼?;ㄓ掣叩蜆?,園分遠近畦。飛星馳寶馬,沉水吐銀猊。魚戲蓮房北,鷗鳴荻渚西。長歌頌罷,刻石紀新題。”

行省經(jīng)歷郭進誠《詩》:“碧鳳一飛去,空遺碧雞名。寥寥千載下,徒仰山儀形。夕霞麗丹冠,朝陽紛彩翎。流響不復(fù)作,松泉自韶韺。圣德輝九有,爾胡不一鳴?無乃瑞中州,未暇來邊庭。我筆雖無喙,能出鸞鳳聲。天應(yīng)憐響絕,俾以鳴治平。置之金碧間,庶與山崢嶸?!?/p>

金馬山在郡城東十里許,山不甚高而綿亙于東南數(shù)十里。有長亭,其下為關(guān)。舊傳有金馬隱現(xiàn)其上,因與碧雞齊名。今城南三市街有“碧雞”、“金馬”二坊,蓋表其為一方之勝也。然二山皆有祠。漢宣帝神爵元年,修武帝故事,聞益州郡有碧雞、金馬之神,遣諫議大夫王褒持節(jié)祀之。褒至蜀,憚其路遙,望而祭之,故今成都亦有碧雞、金馬二坊,蓋本諸此也。使臣王允恭有代祀二祠《詩》,附于別卷。

——(明)陳文 修《景泰云南圖經(jīng)志書》山川

碧雞山,在郡城之西,滇池之外?!兑唤y(tǒng)志》云:“蒼巖百仞,綠陂千頃。月印澄波,云橫絕頂?!笨梢悦财澤揭?。

金馬山,在城東二十里。山勢蜿蜒,林壑幽異,綿亙數(shù)十里。乃為息壤。有泉出于山椒。相傳此山昔有金馬隱現(xiàn),故名。按:“此山又曰呼馬。相傳前代取經(jīng),以馬負經(jīng)至此山,馬繞呼而得之,故曰呼馬。左思賦曰:“金馬聘光而絕景,碧雞滌忽而躍儀?!庇炙浦格R色雞羽者。顏師古曰:“金形如馬,故曰金馬。碧形如雞,故曰碧雞?!北陶\有之,如雞未前聞也。金則無矣,況如馬呼!漢宣帝時,方士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祭而致,遣王褒來求,即此。

——(明)劉文徵撰《天啟 滇志》卷之二 地理志

金馬碧雞之神  漢宣帝五鳯三年,有方士盛言:益州金馬碧雞之神,可禱祀而致。乃遣諫議大夫王褒持節(jié)往求之。

金馬碧雞二山名,在滇池左右,顔師古云:金形似馬,碧形似雞。元人張道宗《紀古滇説》云:周宣王時,天竺摩耶提國阿育王生三子,長曰:福邦,次曰:宏徳,次曰:至徳。三子俱健勇,因父有神驥,爭欲得之,王莫能決,乃命左右曰:將我神驥縱馳而去,有能追獲者主之。縱驥東奔,季子先至滇之東山得之,因以金馬名其山;長子次至西山,有碧鳯集山上,滇人呼鳯為雞,因名山為碧雞;次子後至北野,各留屯不回。阿育王憂思,遣舅氏神明以兵迎之,為哀牢夷所阻,遂居滇,各主其山,死而為神。

王褒既受命,是時,蠻叛道不通,乃就蜀巴郡,醮祭移文頌之,其詞曰:持節(jié)使王褒,謹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馬,縹碧之雞:處南之荒,深谿回谷,非土之鄉(xiāng),歸徠歸徠,漢德無疆,廣乎唐虞,澤配三皇。黃龍見兮白虎仁,歸徠歸徠,可以為倫,歸兮翔兮,何事南荒也。褒還未至道,病卒,上惜之。

今成都亦有金馬碧雞山相傳即褒醮祭處。後漢地里志又載:青蛉縣禺同山有金馬碧雞,光景時時出見,人多見之,其地葢在越嶲郡,未知孰是。

——滇考【清】馮 甦 撰

建于明代的昆明古城其北面背靠長蟲山,其東西兩側(cè)分別是金馬山與碧雞山,其南面是滇池。

昆明碧雞山碧雞關(guān) 沐繼遠攝

昆明金馬山金馬寺的金馬 沐繼遠攝

原塑于東風(fēng)廣場的《金碧騰輝》雕塑 袁曉芩作 沐繼遠攝

原塑于東風(fēng)廣場的《金碧騰輝》雕塑 袁曉芩作 沐繼遠攝

Hash:73265d1ce50cfb1a5cd71e33a392e51082603ecb

聲明:此文由 云南潮流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