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山東龍山文化與中國東方史前文明!

大范莊遺址于山東省臨沂市東20公里處,現(xiàn)屬河東區(qū)相公鎮(zhèn)。該遺址西12公里有沂河,東9公里為沭河,遺址處兩河之間的緩丘平原地帶,此處出土了兩枚牙璋,其中一枚因燒灼而白化,它們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牙璋之一。

臨沂大范莊遺址出土,龍山文化早期。

臨沂大范莊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臨沂大范莊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

臨沂大范莊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

臨沂大范莊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

臨沂大范莊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臨沂大范莊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龍山文化遺址,1934年至1935年由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首次發(fā)掘,由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竟使報告未及完成,所得遺物的主要部分在解放前夕又被移送臺灣,今或存于臺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了。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兩城鎮(zhèn)玉器,多為解放后的再次發(fā)掘,以及在當?shù)氐拿耖g收集品。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玉圭上的神像,與上圖陶片上的刻繪相符,神像頭上有著名的介字冠。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龍山文化中期獸面紋玉圭,國之重寶。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五蓮是日照市的一個縣,丹土村有舊城址,距兩城鎮(zhèn)古城遺址僅四公里。中美學者曾在日照地區(qū)進行聯(lián)合考古研究,為期長達十年。丹土故城的年代略早于兩城鎮(zhèn),而且,這些古城址被稱為東亞最早的海濱城市。據(jù)說,丹土村以隨處可見史前紅燒土而得名。這是一個依山、傍河、面臨大海的村落,從大汶口時代起,至龍山時代早期,這里可能是祭祀東海之神的祭壇。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龍山文化大玉刀。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龍山文化大玉刀。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龍山文化早期的牙璋。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龍山文化玉琮。據(jù)說,這是山東龍山文化僅見的一例,從形制上看,并非從良渚傳來,這個玉琮比良渚玉琮的年代要晚,良渚文化興盛于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至龍山時代,良渚已沒落。丹土玉器的來源很雜,品種非常豐富。一些玉器是從海路過來的遼南玉,還有一些玉器可能是周邊的小部落在此參加祭祀活動所遺留。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鳥首蛇形佩。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玉鐲。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龍山文化璇璣。璇璣在丹土村共出土五只,此物起源于山東大汶口文化時期,最早的璇璣,可能要比良渚玉琮還古老。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龍山文化璇璣。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

山東五蓮丹土遺址出土。

山東臨朐西朱封遺址,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座龍山文化時期的大型的貴族墓葬,其中精美的玉器,展示了山東龍山文化玉器的最高成就。

山東臨朐西朱封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臨朐西朱封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臨朐西朱封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臨朐西朱封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臨朐西朱封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臨朐西朱封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臨朐西朱封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臨朐西朱封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臨朐西朱封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濟南平陰縣周河遺址出土。璇璣的另一種形式,大汶口文化。

濟南大辛莊遺址出土,難得一見的龍山文化側(cè)面神像。

泗水尹家城遺址出土,龍山文化。

泗水尹家城遺址出土,龍山文化,可能是璇璣的殘體。

泗水尹家城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石刀。

泗水尹家城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

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

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膠縣三里河出土了很多只璇璣,年代最早,制作亦很古樸。這是一種古老的工具,但是在后來,演變?yōu)槎Y器。璇璣是什么?本博認為是一種古老的收割工具,相當于鐮刀。日本人在中國遼東半島挖走了不少這樣的璇璣,并且,日本學者最早稱其為“牙璧”,臺灣學者亦認同,稱之為牙壁。

山東滕縣里莊出土的璇璣,完全成為禮器了,毫無實用價值。這是山東璇璣最為年輕的一只,本博認為這可能是夏代璇璣自中原地區(qū)回流,不太像龍山時代的作品。璇璣的命名一直是個迷,本博以為,此物即著名的“蚩尤環(huán)”,它比牙璋和玉琮都要古老。如此,它應(yīng)當是禮蚩尤的特殊禮器。眾所周知,良渚文化玉器沒有牙璋,也沒有璇璣,但是卻有“蚩尤環(huán)”。良渚的“蚩尤環(huán)”沒有回璇狀的牙,但是在環(huán)的周邊卻有若干個浮雕的龍首,這屬于同一種禮器在不同地區(qū)所產(chǎn)生的變異。山東東部海濱最早為萊夷之地,后又為隅夷之地,她同時也是中國最早種植小麥的地區(qū)之一,蚩尤是萊夷領(lǐng)袖,又稱牟夷,這兩個名字均與小麥有關(guān),而璇璣即是收割小麥的工具?!膀坑取北旧硎窍x名,專門咬食秸桿,就象最初的璇璣用于割斷秸桿一樣,故而璇璣在上古之時是有其真名的,璇璣即“蚩尤環(huán)”也。

山東海陽司馬臺出土,龍山文化凸緣環(huán)。此物最早出現(xiàn)于大汶口時期,多為骨制,后又為玉制。商代曾大量盛行,或為臂環(huán)也,亦用作璧。

山東海陽司馬臺出土,龍山文化牙璋。

山東海陽司馬臺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安丘市雹泉鎮(zhèn)老峒峪村出土,龍山文化。

山東龍山文化評述

山東龍山文化即典型的龍山文化,又稱黑陶文化。河南山西、陜西、湖北等地的龍山文化均是相對于山東龍山文化而言的,她們之間既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同時也體現(xiàn)出明顯的差別。其中最關(guān)鍵的一點是,山東龍山文化是其它各地區(qū)龍山文化的源頭。在這里,本博刻意不使用“東夷文明”的字樣,因為在龍山時期,“東夷”的概念根本上還沒有形成。從6300多年以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再到4000多年以前的山東龍山文化晚期,以中國山東為代表的東部地區(qū)有著2000多年的文明發(fā)展史,這部文明史在不同的時期,是由不同的族群以及不同的族群組合所創(chuàng)造的,這包括我們傳說中著名的祖先太昊、炎帝、蚩尤、少昊,也包括三皇五帝中的大多數(shù)著名的人物。東夷,是一個出現(xiàn)很晚的詞,這個詞最早在夏代才出現(xiàn),當時中國的政治中心由東部西移至中原,夏后氏將大批親屬和盟友封于東方之地,而大夏帝國本身坐鎮(zhèn)中原,于是這才有了東夷的概念。準確地說,距今4000年前才出現(xiàn)的東夷與距今4600年前產(chǎn)生的山東龍山文化毫無關(guān)聯(lián)。否則,就等于在說600年以后的子孫創(chuàng)造了其祖先在600年以前所創(chuàng)造的文明,這是嚴重違背邏輯的。

夏,是對中原集團、中原王朝和中央帝國的稱乎。在龍山時期,有虞氏開拓了新的中原文明,但是這個中原集團的中心在山西而不在河南。并且,她的名字叫做虞而不叫做夏。有虞氏長期作為唐堯部落的附屬,或者是名義上的藩屏,她是沒有資格將其所服侍的東方王朝稱做是夷的。本博在編寫系列博文《龍山文化時代的黃河玉器文明》的過程中,曾努力去尋找龍山文化玉器在河南地區(qū)的資料,但是結(jié)果卻十分令人失望。我們的祖先都是傍河而居的,黃河在河南的這一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參考中國歷史地圖,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黃河在河南以及河南以東地區(qū)是最不老實也是最不安分的,她老是搖擺、改道,老是發(fā)洪水。也許,在黃河故道的兩側(cè)會埋藏著大量的史前玉器,也許,這些玉器被黃河的泥沙填壓在地面數(shù)十米以下。總之,在河南省的東、西兩側(cè)都發(fā)現(xiàn)了大量精美的史前玉器,這是高級中心聚落的身份證,但是在河南本土,發(fā)現(xiàn)的史前玉器極少,這多少有點異常。

4000年前,夏部落在陜北榆林順流而南下,又向東進入河南腹地,接著去了山東,在那里,夏后氏留下了大量姒姓的方國,也留下了大量夏后氏盟友的方國。也就是說,夏后氏最初并沒有去西邊發(fā)展,因為那里是有虞氏的地盤。而山東省的東部地區(qū),既是夏后氏故地,又可以填補唐堯部落退出山東以后留下的空間。毫無疑問,夏后氏的選擇是正確的,與其與強大的有虞氏爭奪西部的地盤,反不如先去驅(qū)逐日薄西山的唐堯舊部。禹在山東的行營,極有可能就是“高密”。高密市古稱密州,位于山東半島南北兩翼的中心地帶,《山海經(jīng)》所言“帝之密都”。以前,人們總是說密都在河南,而帝指黃帝。但《山海經(jīng)》說,“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 “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又說此處為“神武羅司之”。武羅部本為夏后氏之臣,史傳后羿代夏時武羅尤在,而后羿棄之不用也。故密都為神禹之都,非黃帝之都也。本博以為,“墠渚”即是指日照市五蓮縣之丹土城,此城建在五蓮山東側(cè)面臨黃海的坡地上,那里是夏后氏祭祀東海之神玄魚崇伯鯀的祭壇,因其地緊鄰高密之南,故曰“南望”也。鯀死于羽山,但極有可能葬于五蓮。自山東膠南至于江蘇連云港一線以及沂河、沭河、泗河地區(qū),既是夏后氏故地,也是大汶口文化時期少昊氏的故地,這與夏后氏的祖先帝顓頊取代少昊氏于東海之濱的傳說是相符的。

五蓮山是東方日出之山,少昊族祭日之神山也,先有五蓮縣丹土古城,然后才有東方太陽城之日照市兩城鎮(zhèn)。而山東龍山文化玉器的大部分精華,均出自于古東海(即今黃海)之濱也。中國歷史地圖向我們揭示,直到周代以前,黃河之水并不曾流經(jīng)山東,而是經(jīng)河北天津入海。山東龍山文化是濱海文化,而不屬于黃河文化,此其所以特殊之處也。

(文章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p>

Hash:3f86dd2ef5b5a91d176de45e810a9f09fe0f44dc

聲明:此文由 古玉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