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最大的室內石佛像,你知道在章丘哪里嗎?
位于濟南市章丘區(qū)曹范街道葉亭山村的興國寺,是章丘現(xiàn)存寺院中年代最久、規(guī)模最大、文物級別最高的寺院。興國寺正殿大雄寶殿內的石佛像為濟南最大的室內石佛像。
興國寺位于章丘區(qū)曹范街道葉亭山村東,坐北朝南,南北長45.6米,東西寬35.9米,占地面積2340平方米。有山門一座,大殿五間,東西配房各三間。院內保存有明清石碑數(shù)通。
前為山門,山門兩側各一旁門。山門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硬山頂,上施黑瓦,門額有“興國寺”石匾,題款為“天啟元年(1621年)重修”。
東、西旁門基本相同,面闊進深各一間,通高4.45米,總高4.80米。五檁山墻承重,卷棚硬山黑瓦頂,筒瓦260×120×60毫米,板瓦155×150×40毫米。外墻體東西廣3.03米、南北深2.80米,建筑面積8.50平方米。墻體外皮為青磚墻,用340×160×75毫米青磚砌筑,下堿用砂巖砌筑。內墻面原為清水墻,現(xiàn)用灰泥抹面。
關王殿和灶王殿分別為大殿前面的東、西配殿,其臺基大小、構架特征、裝修裝飾和建筑體量等,均按統(tǒng)一樣式營造。其共同特征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通面闊7.80米,通進深4.17米,廊深0.73米,通高5.66米,總高6.47米。外墻體南北廣8.90米、東西深5.20米,建筑面積46.3平方米。殿內前后的石金柱上有陰刻題記“大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歲次辛未三月三日吉旦立柱”,又有“濟南府章丘縣禮泉鄉(xiāng)神泉里張瑋”等字。西配殿北側有殘碑一塊,上書:“重修天王殿,記敘…大明正德十四年九月吉旦立石?!睎|配殿墻上嵌一石上書:“順治年間重修石碑記載,此寺建于先朝……”。
北面為大雄寶殿, 坐落于高0.80米的基臺上,臺四隅各有一尊石雕臥獅,形態(tài)生動,鏤雕精細,為宋元時期遺物。大殿面闊5間,進深4間,通面闊17.75米,通進深12.37米,通高9.24米,總高10.45米.。外墻體東西廣19.07米、南北深13.72米,建筑面積261.6平方米。正脊為龍脊,高380毫米,垂脊戧脊為通長等高的花脊,高230毫米,沒有戧獸和走獸。
殿內正中有高約6米的石造像一尊,頭飾螺髻,面部豐腴,作說法印狀,為濟南市境內最大的室內石佛像。
興國寺的始建年代不詳。興國寺所在亭山村一帶,劉宋時曾置衛(wèi)國縣。隋開皇六年(586年)改亭山縣?,F(xiàn)寺及寺東地下為隋唐時期文化遺址,文化堆積厚達1米以上。按大殿座基四角的石獸應屬宋代以前建筑。明正德、天啟年間和清順治、嘉慶年間均重修過。從大雄寶殿內造像雕刻風格推測,造像應為隋唐時期遺物,大雄寶殿斗拱及梁架結構亦有宋代風格,歷宋、元、明正德、天啟及清乾隆年間多次重修,現(xiàn)存建筑為明清遺物。
興國寺1979年9月3日被濟南市革命委員會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立碑碣一塊。2006年12月7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葉亭山村東潘家埠通亭山村的南北向鄉(xiāng)村路,南至興國寺南東西向鄉(xiāng)村路南端,西至溝渠,北至東西向溝渠及其延伸線。
近年,文物部門對這座古建筑進行了全面維修,完善和豐富了該建筑群的歷史文化內涵,進一步提升其保護和利用價值,讓世人能一睹章丘第一古寺和濟南第一室內石佛的風采。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本平臺部分文章來源或改編自互聯(lián)網(wǎng)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于讓更多人獲取需要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Hash:eac200514693f96db58691bf7373944dd6041c14
聲明:此文由 章丘廣播電視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