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這座600年古村落,除了千年古井,還有不為人知的……

黃埔區(qū)蘿崗街道有個古村落,一條小河一座小橋,把相鄰兩村分成水西、水東,后來古石橋被洪水沖斷了,橋沒有了,便只剩下一個村,叫“水西村”。這里的村民人數(shù)不多,大多姓鐘。

繞過村口的大木棉樹,就走上了古村的“一字街”。街道兩三米寬,自東向西,從村頭到村尾,耙子似的左邊右邊串起十幾座祠堂和屋舍。沿一字街向西不遠,可以看到遠亭家塾。

這是全村最老的房子,至今已經(jīng)有600多年歷史,是水西開村始祖、鐘氏九世祖酉翠用于私塾授學(xué)的地方。

家塾的西面墻壁上鑲嵌有一塊五方碑刻《鐘逢慶家傳》,它是由賜進士出身、奉直大夫陳其錕撰寫。

通過這方碑刻,我們可以大略了解鐘姓一支的家族歷史,而其中的鐘逢慶就是我們今天要說到的主角。

鐘逢慶其人

鐘姓在今天仍然是黃埔區(qū)蘿崗街道一帶的第一大姓。據(jù)《蘿崗鐘氏族譜》記載,蘿崗鐘氏奉南宋朝議大夫鐘玉巖的父親鐘遂和為“始遷之祖”,到第七世時派分為八房,聚居在蘿崗鎮(zhèn)的多條自然村內(nèi)。

其中鐘氏九世祖酉翠在水西開村,鐘逢慶便屬于這一支派,位列蘿崗鐘姓十九世祖。鐘逢慶是清嘉慶、道光年間活躍于蘿崗極有勢力的鄉(xiāng)紳,不但為水西村,也為整個蘿崗鐘氏宗族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少貢獻。

據(jù)《鐘逢慶家傳》碑刻記載,鐘逢慶是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科舉人,官至翰林院典簿。他曾負笈省城廣州讀書,受到越華書院和粵秀書院主講的器重。

之后,鐘逢慶又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在蘿崗組織社學(xué),并在鄉(xiāng)下主持建祖祠、置嘗產(chǎn)、修族譜、修筑橋梁道路、調(diào)解鄉(xiāng)人糾紛、設(shè)立義倉等事宜,獲吏部稱“善治邑”而調(diào)省城準備委任。

跪接圣旨的拜亭

在水西村眾多文物古跡中,有一座最具特色的建筑,叫潤峰祖祠,堂名為“厚德堂”。

據(jù)傳這是鐘逢慶在考取功名、中舉榮歸后,特別為他的直系先祖十六世鐘奇瑞建造的祠堂。鐘奇瑞號潤峰,曾做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副榜儒學(xué)訓(xùn)導(dǎo)。

潤峰祖祠里有一處特別的建筑,叫拜亭,又稱接旨亭。

傳說這是當年十六世鐘潤峰跪接康熙圣旨的地方。又傳說這是因為鐘逢慶得到皇帝的重用,道光皇帝下旨誥封其母屈氏為孺人。

圣旨送到水西村時,便是在此接旨。鐘逢慶專門建造這座拜亭來記念此事,同時傳知后世,“接旨亭”的名字也由此得來。亭前建七級臺階,代表著功名深厚。

組織蘿峰文會

鐘玉巖的曾孫鐘子還(字復(fù)昌)從元朝始在玉巖書院首創(chuàng)了蘿崗詩社,此后鐘氏后人便將蘿崗文會作為傳統(tǒng)繼承了下來。

清朝乾隆年間,鐘氏十八世祖在重修《蘿崗鐘氏族譜》的同時,搜集了乾隆丁酉(1777) 以前數(shù)百年間騷人雅士游覽蘿峰吟詠的佳作及當?shù)貧v代文人遺下的詩稿,編印成《蘿峰圖像詩集》,隨同族譜發(fā)給各房子孫頌讀。這本詩集收錄了詩文300首,現(xiàn)藏中山圖書館。

到了鐘氏十九世祖鐘逢慶,他也是有詩賦學(xué)識的進士,曾在道光年間組織過蘿峰文會,選擇族中子弟中有培養(yǎng)前途的文士,傳授文章和詩詞的創(chuàng)作技巧。

鐘逢慶還為玉巖書院的玉巖母撰寫了墓志銘。

在蘿崗鐘姓始祖鐘遂和的墓碑上刻有宋朝右相崔與之撰寫的墓志銘, 此銘經(jīng)過鐘金和鐘獅兩次重書。從墓碑上看到道光五年(1825),蘿崗從十八世到二十三世孫參與了修墓,鐘逢慶是其中之一。

▲鐘氏大宗祠

由此可以看出,蘿崗地區(qū)鐘姓村落在清嘉慶、道光年間的一系列修譜、修墓、置嘗產(chǎn)等維系族群、張揚宗族禮儀的活動,都與鐘逢慶有關(guān),而且他還是蘿崗地區(qū)宗族活動的主持者。

在現(xiàn)在的鐘家后人眼里,十九世鐘逢慶可謂是水西村最“架勢”(最威風(fēng)) 的祖先之一(另外兩個是十世鐘金和二十一世鐘鎮(zhèn)藩)。那個時代的鐘家有“男不趁墟、女不下廚”之說,可謂富甲一方。

來源:黃埔文化遺產(chǎn)(ID:hpwhyc)

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Hash:bf1ee2c2123e91e895866c27aaf46ebaeb5c75c4

聲明:此文由 活在黃埔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