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大街走出漢陽只有兩公里,他們卻用了幾個世紀(jì)

提到武漢的老街,人們總會如數(shù)家珍似的舉出繁華的江漢路、黎黃陂路、吉慶街……武漢三鎮(zhèn)中唯獨建市最早的漢陽靜靜待在原地,仿佛被遺忘在時空隧道里,找不到出口。

西大街就是漢陽千百年的一個縮影。漢陽城的正式修建,是在唐武德四年,后歷經(jīng)宋元明清4代,屢毀屢修, "東南臨大江西北跨鳳棲"就是漢陽城的細(xì)膩寫照,整個古漢陽城呈十字形,由西到東貫穿為軸,西端就是西大街。

西大街東起北城巷,西與翠微橫路(現(xiàn)改為歸元寺路)相接。這里曾是整個漢陽的物資樞紐,也是當(dāng)時老漢陽唯一的一條大道。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西大街熱鬧非凡,這里貨鋪林立,手藝人云集,"當(dāng)時漢陽人要買顆扣子,都要到西大街來買"。

時過境遷,這條承載了太多漢陽人記憶的老街繁華落盡。

走出鐘家村地鐵C出口,走上天橋,站在漢陽大道中間,舉目遠(yuǎn)眺, 左側(cè)一片廢墟,右側(cè)高樓林立,一條街仿佛隔斷了一世紀(jì)。

他把西大街的西半段畫在了墻上

好在西大街的東段還在,午后陽光正好,剛走進(jìn)小巷,一副副壁畫吸引了眼球。從西大街的曾經(jīng)慢慢過渡到現(xiàn)今,焯漿粑粑剁饃、仙桃園、肖紅化妝品店、新奧爾良烤雞翅、猴年大吉…… 200多米延伸開去,連一個拐角都沒放過。

這些壁畫的作者已是一位老人,易小陽。他從小在這里長大,談到西大街有一肚子的話。小時候在仙桃園過早,最喜歡吃一角五分錢的豆皮,下午在清真館吃牛肉包子,晚上出門打個醬油去這家瞧瞧小貓那家看看零食,回家后總免不了一頓罵。

從小在西大街長大的易小陽得知要拆的消息后,心中充滿了不舍,那些熟悉的感覺都不見了怎么辦?作為一位畫家,他決定把記憶中的西大街畫在墻上,沒想到這一畫就是 5年。曾在武漢三鎮(zhèn)多地作畫的他,最讓割舍不掉的,還是西大街。

他的手藝是西大街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西大街走到一半,有一家銅藝店與嘈雜的小商鋪截然不同不同,兩位老人對坐在門口下著象棋,閑來無事的男人在一旁看著,靜得出奇。見有人來,曾師傅抬頭看了一眼,等手中這局棋結(jié)束才悠悠開口:“搞么斯?”

這個鋪子的曾師傅是一位銅匠,曾氏第四代銅藝傳人, 13歲銅藝學(xué)徒,一做就是67年,只可惜,到這一代已無后人傳承。見到我們走進(jìn)店中,他拿出了鎮(zhèn)店之寶,一副銅制二胡,這幅二胡是曾師傅花3個月手工打造,從淬火,鍛造,都是在店里完成,曾師傅還現(xiàn)場給我們拉了一曲,塵封多年音色卻依然醇厚,曾師傅說,這樣的二胡全武漢不一定找得出第二把,別人花上萬自己都舍不得賣。

同樣精致的作品分布在8平米不到的小店,半人身大小的黃鶴樓每個窗口的邊界都相當(dāng)干凈利落;被罩在玻璃里的蜻蜓荷花輕盈自然;老茶館里的長嘴壺斜掛在墻壁;幾個圓潤的茶壺被串成一串,隨手拿起一把,都可能價值不菲。想當(dāng)年,找曾師傅打造這些小玩意的可全是有錢人家,如今卻無人問津。

“這么寶貴的手藝 沒人愿意學(xué),估計就要失傳了,西大街那邊拆的差不多了,我這地方估計也待不久了~”曾老的話語中有一股說不出的落寞。

他的店可能是西大街最老的店

如果說做了一輩子銅藝的老人是西大街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那你絕對不會想到我接下來去了哪。我想了很久,西大街哪一家店最老,開的時間最長,當(dāng)我找到這家店的時候,不禁感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居然是一家殯葬店。

劉老板經(jīng)營的這家殯葬店與西大街共存了40年,而且這個店面還是從已經(jīng)拆掉的西大街另一頭搬過來的。劉老板夫妻倆做著與正常生活格格不入的白事,說起來也是一門世代相傳的手藝,他已是 第三代,從最初純手工繪制遺像,手工壽衣到如今的“一條龍服務(wù)”。

攝影經(jīng)過老板本人同意,該圖謝絕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早在上個世紀(jì),電腦,相機(jī)等等數(shù)碼產(chǎn)品并未普及,人的遺像是要請專門的白事師傅來畫的,有時因為一些特殊原因,繪畫全憑他人描述,當(dāng)時劉老板的師傅就是一個這樣的能人。店中還掛了許多名人畫像,用作展示,最大的毛主席照片,有半平方米,裝裱精致。劉老板說這是用 1年時間一筆一劃純手工繪制出來的,歷經(jīng)20年絲毫沒褪色。而店門口招牌上的小畫像竟然也是純手工作品,每幅至少需要1個月才能完成,因為栩栩如生經(jīng)常被人誤以為是電腦作品。

“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人愿意這樣耗費精力手繪了,電腦后期的效果甚至更好, 但有些事總得有人做。我們在西大街過了這么多年,也不知道西大街還能堅持多久。”漢陽人之前做白事總會在劉老板這里求畫,如今這些精致的手繪作品擺在店里,雖說門可羅雀,但也成了一道奇景。

在西大街,完全可以感受到什么是 “高手在民間”。幾乎每隔百米都有老人聚在一塊寫著書法或下著象棋,創(chuàng)作和討論已經(jīng)變成很平常的事情。聽著老人們不時蹦出的專業(yè)術(shù)語,總覺得年代帶給人們的差距不僅僅是物質(zhì)層面,至少,在西大街, 關(guān)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還有少數(shù)人在堅持著,我想,這大概才是西大街最動人的地方。

天色已晚,西大街的夜市也漸漸熱鬧起來。買上一碗 牛雜面坐下來邊吃邊聊,西大街晚上昏黃的燈光也多了一絲溫暖。走到盡頭一個轉(zhuǎn)彎,就到了鐘家村繁華的商場地段,昏黃的路燈變成了炫目的霓虹燈,僅存的溫暖也被凜冽的寒風(fēng)吹散了。

我終于了解,西大街的時光為什么流淌得這么慢了。

-END-

出品:武漢愛黑馬文化傳媒

編輯攝影:海倫王 先生

武漢吃喝玩樂原創(chuà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禁止轉(zhuǎn)載

-精彩推薦-

……

在武漢,不知道去哪吃,哪好玩?

置頂「武漢吃喝玩樂」微信公眾號

帶你吃遍武漢,玩遍武漢!

Hash:d0a4fd083b2184bbc81fc1e92f37a97641002efe

聲明:此文由 武漢吃喝玩樂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