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市18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貴州省東南部。境內(nèi)居住著苗、侗、漢、布依、水、瑤、壯、土家等33個民族。黔東南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境內(nèi)溝壑縱橫,山巒延綿,重崖迭峰,原始生態(tài)保存完好。目前,其境內(nèi)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

增沖鼓樓

1、增沖鼓樓:位于從江縣增沖村,始建于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是貴州省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侗家鼓樓。鼓樓是侗家聚眾議事、排解糾紛、迎送賓客、對唱大歌和吹笙踩堂等重大活動的場所。增沖鼓樓既保存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特色,又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高阡鼓樓

2、高阡鼓樓、宰俄鼓樓:位于從江縣下江鎮(zhèn)高阡村,始建于雍正年間,具體年代不詳。高阡鼓樓樓身十五級,雙樓冠,屋檐平面為正六邊形。各層封檐板彩繪風情圖案,頂層檐下均置如意斗拱,斗拱下裝漏窗。鼓樓二層和頂層分別置有牛皮木質(zhì)鼓。

3、述洞獨柱鼓樓:俗稱“現(xiàn)星樓”、“杉樹鼓樓”,位于黎平縣巖洞鎮(zhèn)述洞村,外觀與其它鼓樓一致,為七層檐四角攢尖頂,密檐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占地面積53.3平方米,高15.6米。

4、青龍洞: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zhèn)遠城東中和山上。全國獨有的中原建筑與苗侗吊腳樓干欄式巧妙結(jié)合的古建筑群,號稱“南方懸空寺”,有“貴州古建博物館”之稱。分別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種工藝,硬是在一段懸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陽洞、青龍洞、萬壽宮等一片閣樓洞天。

5、郎德上寨古建筑群:坐落在雷山縣境內(nèi)苗嶺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郎德上寨始建于元末明初,寨中民居建筑均為木結(jié)構(gòu)干欄式,大多面闊三間,上下三層,底層養(yǎng)牲畜,二三層住人。至今,寨內(nèi)仍保持著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

6、飛云崖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正統(tǒng)八年(1443年),位于黃平縣新州鎮(zhèn)東坡村湘黔公路北側(cè),是一組集文物古跡、風景園林、民族風情于一體的古代民族建筑群。

隆里古建筑群

7、隆里古建筑群:位于錦屏縣隆里鄉(xiāng)隆里所村,古建筑群包含城內(nèi)的民居、宗祠、廟宇、書院、城墻、街區(qū)和城外的橋梁、寺廟等建筑,基本保存明清風格,有房屋700余幢,其中具有保護價值的單體建筑有53棟(座)。

8、三門塘古建筑群:位于天柱縣坌處鎮(zhèn),古建筑群包括宗祠兩座,碑刻300余通,古樹68株,印子屋28棟,水井20眼,魚塘17口,石拱橋6座,石板橋10座,石板路12條,卵石路30多條。這些建筑風格獨特,空間布局靈活多變,立體感極強,工藝十分講究,風格粗獷而不失精致。

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

9、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位于榕江縣栽麻鄉(xiāng),由建于清乾隆年間的石板古道、清末民初時期建設的近10座侗族四合院,以及獨特的古晾禾谷倉、鼓樓、古水井等建筑組成,體現(xiàn)了侗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景象。

舊州古建筑群

10、舊州古建筑群:位于黃平縣縣城西北25公里處舊州鎮(zhèn),建筑藝術品位較高者有盧晴川、朱氏、楊氏、羅氏宅居。今存古建筑有十萬營、仁壽宮、天后宮、文昌宮,關帝廟、川主廟、天主教堂、江西會館、兩湖會館、福眾橋、平播橋老里壩五拱石橋(明代)等。

11、黎平會議會址:坐落在貴州省黎平縣城德鳳鎮(zhèn)二郎坡52號,是一座清代的古代建筑物。占地面積近1000 平方米,外有高約20米的封火墻圍繞,森嚴幽靜。1934年底,中央紅軍由湖南通道進入貴州,占領黎平后,總司令部就設在這里。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會議,史稱“黎平會議”。

12、和平村舊址:位于鎮(zhèn)遠衛(wèi)城和平街南側(cè),坐南向北,為一組由高大土石圍墻圈圍起來的建筑群。原是晚清時期鎮(zhèn)遠總兵署衙門,民國初改為貴州省第二模范監(jiān)獄。 和平村方形圍墻通面闊66米,進深78米。墻院中原有力公樓、禮堂、醫(yī)務室、監(jiān)禁室、啞子室、米庫、廚房及監(jiān)視塔等單位建筑14棟。

13、鎮(zhèn)遠城墻:包括府城墻、四官殿和衛(wèi)城墻。府城墻,始建于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位于縣城北石屏山上。四官殿,位于縣城北石屏山上。始建于明代,由正殿、鐘樓、石拱券城堡組成。衛(wèi)城墻,位于縣城舞陽河南岸。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14、巖門長官司城:位于黃平縣谷隴鎮(zhèn)巖門司村溝星寨。巖門長官司城建筑保存完整,工藝精湛,在西南地區(qū)具有典型性,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軍事防御價值。

15、錦屏飛山廟:位于錦屏縣城東北角,修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主體建筑飛山閣,分四層,造型為四角攢尖頂,翼角翹出,小青瓦屋面,上置琉璃寶頂,與閣相配有懸山頂和走廊,兩座配殿與閣相連,底門相通,依山傍水構(gòu)成封閉式的四合院。

16、地坪風雨橋:位于黎平縣地坪鄉(xiāng),俗稱花橋,始建于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橋長57.61米,寬5.2米,該橋橫跨南江河之上,橋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橋墩支撐木梁結(jié)構(gòu)的橋身,其下部有兩排各為八根粗大的杉木穿榫連成一體,架通兩岸。

17、金勾風雨橋:金勾風雨橋位于從江縣往洞鄉(xiāng)增盈村金勾寨腳,始建于清代光緒十年(1884),1992年重建,重建后的風雨橋面十闊,間長33.60米,寬4.75米

18、重安江水碾群:位于黃平縣重安鎮(zhèn)東南400米處的重安江江心沙洲上。規(guī)模宏大,明末為其鼎盛時期,共有40余座。水碾群現(xiàn)存碾房19座,沿沙洲“一”字順江排列。雨季,碾房草棚常被洪峰卷走,但沉重的石滾輪和藏于沙洲腹部的水輪卻安然無恙。

Hash:c6791b8a5a30d62501239239ace1b80db9d1dc4e

聲明:此文由 寒夜吹笛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