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密:佛家珍品法海寺塔
走進河南博物院東展廳,進門右拐,你會看到兩個特別的三彩器物,一個是三彩舍利匣,一個是三彩舍利塔,其器形典雅高貴,釉色晶瑩剔透,制作技藝精湛,敷面華美艷麗、富麗清新,堪稱三彩之上上品。在每次的展出中,它們無一例外地被稱為“河南寶貝”。 這兩個寶貝,就出自新密法海寺。實際上出自法海寺的還有一個稍小的三彩塔,如今被安放在國家歷史博物館。
中國法海寺很多,且多與法海相關(guān),新密法海寺與電影、電視里的法海并無關(guān)聯(lián)。法代表佛教的經(jīng)藏,是經(jīng)藏的海洋,這里取名法海,取意法海慈航,誕先登岸,深入經(jīng)藏,智慧如海的佛典。海乃無窮之意。新密法海寺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寺名為宋真宗所賜。
據(jù)說,當時浙江余姚有位姓仇的大戶人家,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建造了一座寺院和塔,家人和后代也由此得到保佑。夢醒后,他派人到全國各地尋找,找到這里后,發(fā)覺與夢境中的景色頗為相似,于是散盡家財,經(jīng)歷諸多艱辛,歷時兩年建起寺院和一座玉石塔??h志如是記載道:法海寺,在縣治西。宋咸平四年(1001年)建成,明末被毀。清順治五年(1648年),知縣李芝蘭重修。乾隆十七年(1752年)知縣秦?與嘉慶元年(1796年)邑人分別續(xù)修。殿前有石塔,凡七級,石雜青白,古松掩蓋,為一邑之勝觀。嘉慶十四年(1809年),知縣楊泰起于塔后建字藏一座。
按張懷洲、魏殿臣的《法海寺塔千年祭》記載:法海寺石塔,平面方形,外檐九級,頗似樓閣,然實為“單層多檐式”塔。塔高13.08米。除塔門、欄桿與塔頂?shù)忍幨褂?a href='/hanbaiyu/' target=_blank>漢白玉裝飾外,全塔皆以青石雕砌而成。石塔自下而上由基臺、仰覆蓮形基座、塔身與塔剎等部分組成。下層塔身分上下兩段,中以平石區(qū)隔,下段正面設(shè)方門,內(nèi)為八角形塔心室。方門由門額、門簪、地 、立頰及門砧組成。塔身上端,在突出壁外的欄額上置四鋪作斗拱,其上便是由撩檐枋、椽子、飛子和龍頭垂脊、瓦攏構(gòu)成的第一層塔檐。再上,是二層塔壁,正側(cè)面均有券門一個,門高27厘米、寬24厘米、深10厘米。二層塔檐的脊上,直接承出漢白玉石單勾欄一周,劉敦楨在過去的調(diào)查報告中說這一做法“……不能算為平座。這當然是平座結(jié)構(gòu)未產(chǎn)生以前的制度,流傳于后世者”。勾欄式樣,尋杖沒有低于望柱頭以下,而是與柱頭平齊;其華板,為“萬”字造型,是宋代多用的圖案。塔身二至五層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各面均有圓形券門,再上不施門窗。多層塔身尺度有明顯的收分,形成剛勁有力的外廓線。塔檐四周,略有翹起,具有明顯的北方建筑特色。塔剎由山巒卷云形剎座、九重相輪、寶蓋、仰蓮以及寶珠等構(gòu)成,其高與上部四層塔身略等,十分壯觀,尤其是剎座用活潑的山云造型代替通常使用的大覆缽,實不多見。這種做法與《宋法海院石塔記》碑陰所載“上面甬山相輪九層,盛露盤,白石蓮花……火珠連云盤并艷頂上白戲龍兩條……”是大體相同的。
石塔四壁自上而下鐫刻著《妙法蓮花經(jīng)》一部,計七卷、六七萬字,故有人又稱此石塔為法海寺蓮花經(jīng)石塔。石塔心室較小,平面為八角形,室高109厘米、寬129厘米;門南向,高61厘米、寬55厘米,原有漢白玉雕制的門扉,早已被盜,僅留漢白玉的門砧石。室內(nèi)有半圓形五棱漢白玉石座,內(nèi)壁雕刻著佛教經(jīng)傳故事六幅。
經(jīng)文來歷
石塔通身鐫刻的經(jīng)文,字體娟秀工整,頗有唐代書風。新密人一直盛傳,塔上蓮經(jīng)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的秦觀所書。依據(jù)是秦觀贈給法海寺平高僧的詩,其《贈法海寺平?梨》詩曰:“寒食山川百鳥喧,春風化雨暗川原。因循移病依香火,寫得彌陀七萬言。”又《留別平?梨》詩曰:“綠進山城且不歸,此生相見了無期。保持異日蓮花上,重說今日結(jié)社時?!?/p>
但細心的人發(fā)現(xiàn),秦觀所處年代為1049~1100年,晚于建塔50年,由此可見,經(jīng)文并不是秦少游所書。查宋《法海院石塔記》碑,據(jù)碑陰記載,確知塔上佛經(jīng)書寫人為潘大有,而不是秦少游,傳說是后人仰慕高人附會而成。
《法海寺石塔記》
宋張哲《法海寺石塔記》云:“是塔功訖,琢石待筆。憑余故人顏子云賓,跨山干詞,以驚其新。于戲!招迷導(dǎo)愚,佛自有書;褒空頌無,僧自有徒。斯塔也,物微不足增輝;斯文也,才輕不足借名。但寫其因,錄其形,載其歲月,雕其姓字,而騰之于無窮之齡,惟密邑法海院上首。帝天(真宗——編者注)二年(999年)二月五日夜,有籍人安南郡仇知訓(xùn)者,忽夢寐中自算造石塔,既覺,遂棄己財,泊旁誘郡好,共果厥勢。凡繩準高下,規(guī)模洪促,即山以探索良珉,發(fā)地以斗即奇勢,皆自知訓(xùn)襟臆出;所購匠氏但備磨刻而已。二年四月二日營始,八月十日先以舍利瘞于地室。今歲二月九日休作。鏨蓮經(jīng)七,以圍其驅(qū);置金像十四,以實其墟。雙扉乍豁,仙窟匿雪;短檻?;\,星繩纏空;十尋竣峙,迫若躍地;九疊嶇?,遠疑懸霄。其或人恬天惺,清韻鈴;陰漫地膩,狂苔駿徹;射翠飛寒,太少之顏;匝步攢觀,汴洛之間;淡嶺凝煙,塔與同堅;洧水長流,塔與爭延。不以土、不以木、惟石也剛介,俾風雨朽之不速;不為宮、不為壇、惟塔也高眾,使今古仰而不殫。噫!人之來者,閱塔游記,知功辨志,則如堂之地,永新佳致,與他邑異。時咸平四年七月十五日記?!?/p>
價值
此塔在建筑結(jié)構(gòu)、外部造型、藝術(shù)裝飾等方面都有許多特點,是研究我國造塔史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除自身的建筑特色外,法海寺塔更兼詞人風騷、書法藝術(shù)、佛經(jīng)畫像于一身,其價值已超越建筑本身。新中國成立前,我國著名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曾到新密考察,寫有《密縣法海寺石塔調(diào)查記》,對這一宋代建筑精華稱贊不已。早在1963年,就被河南省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辭?!贰懊芸h”詞條中,稱其為代表密縣(今新密)的縣域文化象征。
Hash:0399a75c585e9daa5a1da2b682a0fa1333beff97
聲明:此文由 中原正能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